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413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摘要】教学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本文试着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对传统教学目标设置与陈述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结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课堂实录就如何科学构建教学目标以及进行任务分析加以剖析。结合实例说明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明确陈述学习的主体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符合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原理,体现层次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是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进而说明教学目标只是规定了一定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在这节课中应习得的终点(相对)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还要对教学

2、目标中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层次进行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这项工作就是任务分析。【关键词】现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置;任务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置和任务分析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对如何科学构建教学目标以及进行任务分析作了翔实的实证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然而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现代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与任务分析理论并未真正走进语文教学,并未真正为广大语文教师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学习的任务分析,熟悉的教师更少,由此造成教学的随意和盲目。这可能是语文教学质量长期上不去的深层次学术根源之一。本文主要以全国著

3、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课堂实录为例,对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任务分析技术作一个粗浅的探索。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现代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作了科学的界定:教学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预期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具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是一堂好课的开端。有了好的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语文教师平时的备课教案虽然也有教学目标的设计,但很多时候是一种摆设。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关联度不大,这只要看看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设计,包括参考资料上的一些教案,就会发现在

4、教学目标设计上的问题不少。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加以说明:例1 月光曲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2)学习课文并列结构突出文章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让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例3 四年级古诗二首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背诵这两首诗;(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大致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当,误将课程目标当成教学目标;其二是教学主体不明,将教师“教”的行为结

5、果替代了学生“学”的预期结果,其三是缺乏可操作性,即教学目标的表述模糊、难以检测;其四是缺乏层次性。如上述例1中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这是课程目标,而不是这一节课的目标。因为“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例2虽然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但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同在一个层面上,都是学习和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 而且在表述上运用了“理解”、“学习”等不可操作的词语。例3中的三个教学目标中都采用了“培养”一词来表述,而且没有针对具体的某一首古诗的教学目标来描述,这样的表述实际上体现的是教师“教”的行为。特别要指出得是,这三个例子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强调的是教师怎样做和做什么的标准,对学生达到怎

6、样的要求和标准基本上没提。这恐怕只能算是教师“教”的目标。只要教师教过了,做过了,任务也就完成了。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就不在目标设置的视野之内了。这种不知道学生会“做什么”的目标陈述,必然难以指导教学的有效展开。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的原理,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明确陈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二是目标的设置符合加涅的五个学习结果分类原理,各项目标体现层次性;三是目标的表述明确、集中、可以观察,可检测。下面以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为例看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问题。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先小村庄周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后来因人们过度

7、砍伐,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大雨后,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该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全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对于这样一篇课文该怎样设置教学目标呢?人教版教师备课用书是这样陈述教学目标的:(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再来看靳家彦老师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的课堂实录(语文

8、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p128),这篇实录没有明确写出教学目标,是笔者根据课堂实录整理出的教学目标:(1)会联系课文第一段理解并说出“清澈、郁郁葱葱、清新”等词语的意思,能辨析并说出“清澈”与“清晰”的区别。(2)能在文中找到描写小村庄先后分别是怎样的句子;能找出第一段句子中的重点词,体会、想像并画出文中所描述的美丽的小村庄,结合画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村庄的美丽。(3)能通过读课题和读课文独立提出“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后来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问题,从而理解课文。(4)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能将体会到的道理结合生活

9、实际举正例或反例写出来、说出来。上述两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是我们语文教师比较熟悉的,也是教师在备课是常用的表达方式。后者粗粗一看似乎表达的更具体些而已,但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两者质的区别。1、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明确陈述的主体对象是谁。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明确规定,“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我们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时,不宜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语来陈述教学目标,这些词语都表示教师教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的行为。陈述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考量教师教没教过的问题,后者是检测学生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

10、如果用表示教师教的行为词语来陈述教学目标,就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教师教过了,指导过了,培养过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至于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就不是教师的责任了。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明确表述主体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上述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两个教学目标的案例在这方面的表述都是正确的。2、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符合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原理,体现层次性美国著名教育家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这是目前国际教育界公认比较科学的学习结果分类。特别是加涅指出,不同的学习分类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因此教师在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时

11、应该明确每一个目标是属于哪一类的学习,然后根据学习结果的类别运用标准的性能动词和相关的行为动词加以描述。上述两种教学目标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人教版教师备课用书所陈述的三个目标中第一第二条目标认读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属于言语信息和动作技能,而第三条目标领会道理是属于态度,只有有感情朗读一条含有智慧技能的因素。以上目标大都属于陈述性知识。而且用来陈述目标的性能动词“会认、了解、领会”等的表述都很笼统、模糊,没有层次性,无法操作。大部分目标没有相关的行为动词加以描述,不知道学生会什么或者会做什么。靳老师的课中所反映的目标则包含了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所有的五种结果,且大部分属于程序性知识。并运用了相关

12、的确切的行为动词,如“理解并说出、辨析并说出、找到、找出、想像并画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独立提出问题、能举正反例写出和说出”等,这些动词都明确地告知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会做什么,而且层次清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3、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是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所谓明确、具体,就是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识背景和学生起点能力来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起点要准,落点要实,有可控性和可检测性;可操作性就是要求教者设置出尽量有可量化的标准。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严格的说没有教学设计,充其量只能说是备课),教师往往是不加思考地照搬出自“专家之手的、具有一般性的、来

13、自于课程标准或教学参考书上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的通常做法,使教学目标的设置没有真正起到导教、导学和导测的作用。上述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人教版教师用书对三个目标的陈述,除了第一个目标相对比较具体外,其余两个目标都很模糊。而且三个目标都无法检测,如目标1中的“正确读写词语”,怎样算正确呢,是能抄写还是能听写呢?“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哪几句呢,是老师指定呢还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呢?目标2和目标3中的“了解”、“领会”等均属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无法观察和测量。仔细分析靳老师的教学实录,不难看出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四个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陈述,第一个

14、维度涉及语文单篇课文的学习结果的内容:字、词、句、篇;另一个维度涉及学生的行为表现:听、说、读、写。第三个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目标通过三维方式呈现,目标定位准确,可以观察测量。如目标一要求学生理解和辨析词义,教师通过学生读句感悟、想像画画、语言表述不但理解说出了这些重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还学会了词语的搭配运用,真正的将词语理解落到了实处。再如学生通过反复读课题和课文不但自己提出了学习目标还通过在文中找找划划、研读讨论自己解决了问题,总结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策略,提高了智慧技能,符合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条件和操作策略。就连很难检测的情感态度,靳老师也通过记者采

15、访的形式将学生内在的心理机制通过外显的言语形式表现了出来,具有很强的可测性。二、对于教学任务分析的理解教学目标只是规定了一定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在这节课中应习得的终点(相对)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中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层次进行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这项工作就是任务分析。根据任务分析原理,在日常教学设计中至少会涉及到两种教学目标:一是某课程(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等)的学习结束之后,学生的内在能力或外在行为或这两方面的倾向会达到何种水平或发生何种变化,这类目标被称之为终点目标;另一类是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为完成终点目标而需学生先行达

16、到和完成的子目标,这类目标被称之为使能目标。任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揭示终点目标得以实行的先行条件。其基本步骤是确定学生的原有基础,分析使能目标及其出现顺序,分析支持性条件。先行条件分两类:一是必要条件,二是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构成高一级能力的组成成分。支持性条件虽不是构成新的高一级能力的组成成分,但它有点像化学中的“催化剂”一样,有助于加快或减缓新的能力的出现。因此成功的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所期望的既定目标来安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而一旦通过任务分析把终点目标、起点能力、使能目标和先后顺序弄清楚了,教学活动安排的时间和步骤等内容的确定就有了依据。 根据以上的学习

17、任务分析理论,再来审视一下靳家彦老师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的课堂实录,就会发现靳老师的教学设计在经验层面上无意识地进行了任务分析,是符合现代教学设计任务分析原理的。1、靳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原有基础。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对于这样一篇篇幅短小又不难读的课文,靳老师在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这一目标上分三步完成。也就是说通过学生三读课题发现第一个问题“有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再通过学生三读句子“什么都没有了”引导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到后来什么都没有了呢?”,最后引导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更深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三个问题的研读和解决层层深入,

18、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有先后顺序之分,不能颠倒。再如在达成理解词语和句子这一目标时,靳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通过读句子理解画出美丽的小村庄并结合学生对所画的内容进行描述,从而达到了理解词语和体会课文第一段描述的情景的目的。请看教学片段:师:(指着黑板上的板画问学生)村前的小河里为什么要画上小鱼、小虾、沙石、水草?生:用这些表现河水的“清澈”。师:这就是想象、创造,同学们真聪明,画得这么好。(板书:清澈。教学这个词,并练习搭配。)生:村后的山坡上,我画了又茂密又苍翠的树木,课文写的“郁郁葱葱”就是这个意思。师:理解得很好,读书,不仅要感受,还要深入地理解。(教学“郁郁葱葱”)生:

19、我们为了表现出空气的清新,不但画了蓝天、白云、红日和飞鸟,还画了地上的绿草、红花、蜜蜂、蝴蝶,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空气的清新,不然空气怎么画呀? 师:读书也要有创造的思维,这样的美景人人欣赏。(比较“清澈”与“清新”)2、靳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呈现是符合使能目标的出现顺序的。如前面所述的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就可以看作是三个使能目标,先后顺序清晰可操作,步步揭示预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理解课文体会道理的总目标,教学时教师紧紧抓住文章的主线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首先让学生深刻体会小村庄原来的美丽,从课题切入,提出第一个使能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成使能目标呢?教师又通过板书漏写“这样”两字,引起学生的

20、注意,然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对第一段的自读感悟体会美丽。在体会美丽的过程中又通过想像画画、理解重点词语,再现美丽的小村庄画面。继而很自然的引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第二个使能目标,又通过研讨读书,找原因依据、学语言表达,进行综合分析达成目标。最后引出第三个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成第三个使能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靳老师将每次出现的使能目标明确的告知学生,如当学生提出“有怎样的一个小村庄?”等问题时,靳老师就对学生说:“这是你们三读课题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每一次老师都明确告知学生“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二个目标,第三个目标”。引起学

21、生聚焦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注意高度集中,这实际上也是达成目标的支持性条件之一。这样逐一揭示使能目标的方式也是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本文的教学特点的,使学生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3、靳老师非常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任务分析理论来说,学习动机是重要的支持性条件。如在教学伊始,老师故意板书漏掉课题中的“这样”一词,引起学生重视和思考,从而提出第一个使能目标。在达成第一个使能目标的过程中,老师又运用想像画画这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第三各问题时,教师又创设情境,通过开记者会,采访小村庄的村长A、滥伐者B、保护森林者C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以上是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所作的粗浅探索,也是笔者对语文教学走向科学化的初步尝试。参考文献:【1】 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