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437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基本精神,也是新课程的灵魂。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新课标、新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 但在我们目前的

2、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教参,甚至“教案”为金科玉律,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无视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教学中根本做不到以学论教,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不到实施。一节课下来老师筋疲力尽、学生索然无味,无论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等都得不到提高、常此以往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能力也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高效可言。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问题一:教学计划不具体,目标不明确,学生往往不知道每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被动学习。 问题二:以单纯教师讲为主,学生单靠听的方式学习,各个器官不能同时参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导致巩

3、固率低。 问题三:老师习惯于上课即讲,学生没有感知,导致理解不透,囫囵吞枣。 问题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以“短平快”的假问题代替了具有思考价值的启发性问题,即便是能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也往往把握不准提问的时机和解答距,因而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问题五:教辅资料泛滥,学生忙于应付,困于题海,做了很多无价值的重复劳动。 问题六:“记忆”、“书写”教学被弱化,学生不愿记、懒得写,教师无方法、缺措施。 问题七:学生资源意识差,教学中不注意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导致学生合作意识差、能力低。 问题八:教学忙于赶进度,一刀切,忽视个体差异,学生吃“夹生饭”现象普遍。 问题九:规律、方法的教学欠缺,重视知识点的教

4、学,轻视知识结构的构建,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被弱化,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问题十:自主、合作式的课堂模式建立后,有相当一部分课堂,出现自主“浮”和讨论“浮”的现象,“假自主”、“假讨论”充斥课堂,低效课堂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因此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所谓高效课堂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和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

5、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课堂”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有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层次追求应该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更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之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基于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通过研究引导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语文高效课堂

6、,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二、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完成从“师本论”向“生本论”的转化。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生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3、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找到一条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让教师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4、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三、研究的原则1、开放性原则。以开放的心态、发

7、展的理念更新我们的课程观,让课程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2、人性化原则。尊重学生差异,承认个体差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步入适合他自己的发展之路。正所谓“因人施课”。3、主体性原则。应将学生视为具体的、鲜活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内驱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活动中来。4、自然性原则。教育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而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由选择、自我创造、自我发现、自我评价来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以及做

8、人的基本要求,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5、内化性原则。生命意识的培养和生命发展能力的提高是一种内化的过成。人的心理是不断内化和外化的产物。教育过程也就是内外化相结合的过程。教育并非简单地表现在外部的引导、塑造,更重要的是一种源于精神内部的活动。需要通过教育实现人性的自我完善,提升学生的生命发展的质量。四、研究的内容及策略(一)认真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高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影响高效教学的关键性行为是备课、上课和评价。因此,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和高效评价策略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点内容。1.改变原有的评价制度多把尺子评价 给实验教师以充分

9、的发展空间,对于他们的业务要求实行特殊化管理。真正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去制定和考评。 对于学生的评价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评价,采取多把尺子评价学生。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教师不再是现成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打破传统教学的预设与封闭,构建开放有活力的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与乐趣,让智慧面对挑战,让探究充满刺激,还学生完整的真实生活世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着,一方面是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评价课程,对既定课程可

10、依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宜安排和适当剪裁,珍视童心,激发爱好,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地去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当学生理解显露肤浅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纵深,对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构建起平等的师生对话的平台,目的是突破学生幼稚的思维局限,开启封闭的心灵,在真诚交流中让思维无拘无束地伸展,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畏权威,敢于向教师和同学质疑。不经意的灵感萌动,随时迸发的思想火花都是学生创造的源泉,是需要保护和珍视的,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永远充满活力,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也才可能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效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当

11、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索不同语文课型的高效课堂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三)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任何高效的课堂都有其规律可循,对于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写字教学等要根据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途径和方法,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五、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研究。六、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月2009年2月)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在课题组成人员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讨。第二阶段:课题研究(2009年3月2010年7月) 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与研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写字教学等要根据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途径和方法,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课题结题(2010年3月2011年7月)分析研究过程,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按照课题的结题鉴定要求申请结题鉴定。七、预计研究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课展示、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教育叙事等。八、课题组成员组长:组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