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册知识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548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册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册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册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册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册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册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册知识点.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有光、生物、物质结构、科学发展史等方面的知识。但教学的重点不是放在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观察微小物体和物质的微细结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本单元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多发现。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晶体:物质在熔解和凝固过程中,固态和液态并存时,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态物质叫做晶体。、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

2、键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原子晶体中,组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共价键结合牢固,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不溶于一般的溶剂,多数原子晶体为绝缘体,有些如硅、锗等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分子晶体: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形成的晶体。分子晶体是由分子组成,可以是极性分子,也可以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分子晶体具有较低的熔、沸点,硬度小、易挥发,许多物质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例如O2、CO2是气体,乙醇、冰醋酸是液体。分子组成的物质,其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例如NH3、HCl极易溶于水,难溶于C

3、Cl4和苯;而Br2、I2难溶于水,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根据此性质,可用CCl4、苯等溶剂将Br2和I2从它们的水溶液中萃取、分离出来。、离子晶体: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按照一定的格式交替排列,具有一定的几何外形。例如NaCl是正立方体晶体,Na离子与Cl-离子相间排列,每个Na离子同时吸引6个Cl-离子;每个Cl-离子同时吸引6个Na。不同的离子晶体,离子的排列方式可能不同,形成的晶体类型也不一定相同。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分子,通常根据阴、阳离子的数目比,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如NaCl表示氯化钠晶体中Na离子与Cl-离子个数比为11, CaCl2

4、表示氯化钙晶体中Ca2离子与Cl-离子个数比为12。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较强烈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常温呈固态;硬度较大,比较脆,延展性差;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易导电;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并形成水合离子。离子晶体中,若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该物质的熔、沸点一般就越高,例如下列三种物质,其熔沸点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为,KClNaClMgO。、金属晶体:由金属键形成的单质晶体。金属单质及一些金属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例如镁、铝、铁和铜等。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和自由电子,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总是紧密地堆积在一起,金属离

5、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较强烈的金属键,自由电子在整个晶体中自由运动,金属具有共同的特性,如金属有光泽、不透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机械强度。大多数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排列越紧密,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高,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例如周期系IA族金属由上而下,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熔、沸点递减。第三周期金属按Na、Mg、Al顺序,熔沸点递增。2、非晶体:物质在熔解和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不断变化,没有明显的熔点和凝固点,这类固态物质叫做非晶体。3、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4、显微标本制作技术:生物显微制片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非切片法与切片法

6、两大类:非切片法有涂片、铺片、压片、磨片、整装片等。切片法又包括石蜡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等。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即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没有改变。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形状等。如冰融化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越来越小的橡皮等等。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即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了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颜色变化、反应时常伴随发光发热、有水、气体、沉淀等生成。化学变化也称化学反应,可以分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如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冷却后

7、水蒸气又能变为水,这种状态的变化是可逆的,这类变化为可逆变化。但有些变化是不可逆的,如用面粉和水蒸成馒头,就不可能再变成面粉。学生通过对这两类变化的调查和认识,可以对物质的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可逆”与“不可逆”变化的认识,还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些不可逆变化,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它们发生,如我们给各种铁器刷上漆就能防止它们生锈。有些不可逆变化可能会给我们造成不希望产生的后果,如森林大火带来的巨大损失,建筑工地上的水泥淋雨后结块不能再用,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有些变化虽然是可逆的,但恢复原状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某些被污染的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它净化,但净化过程的成本会很高,所以不

8、如事先做好防止污染的工作。3、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冰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都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燃烧需要有燃烧物、氧气、温度达到燃点三个条件;潮湿、高温会加快面包发霉;冷热的变化、流水的冲刷、动植物的作用等都可导致岩石的变化等等。第三单元 【宇宙】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

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2、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环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地球上的人所看到

10、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上蛾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十四左右):90度180度;、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11、;、残月(农历十六左右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下蛾眉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在朔和上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新月,在望和下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残月。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

12、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3、月球上的环形山: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着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4、日食和月食:日食: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月球把太阳全部

13、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月食:指当月球行至地球的阴影后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所以每当农历15日前后可能就会出现月食。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5、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3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冥王星和他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

14、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颗行星中,除水星和金星外,其它6颗行星都有天然卫星。6、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人们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联系起来,组成星座。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1、垃圾的分类:可回收物和废弃物。、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

15、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废弃物:烟头、鸡毛、废电池、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2、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形成有机物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

16、民的身体健康。、侵占大量土地。据初步调查,2003 年全国 668 座城市中已有 2/3 被垃圾带所包围全国垃圾存占地累计 80 万亩。、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6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小区居民的有机垃圾二次污染后所产生的,也就是说,小区有机垃圾的不断增多是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的源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我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这些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

17、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参与环保举手之劳,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吧。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状况,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已不仅限于控制和销毁垃圾这种被动“防守”,而是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科学合理地综合处理利用垃圾。我国有丰富的垃圾资源,其中存在极大的潜在效益。现在,全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损失约近300亿元(运输费、处理费等),而将其综合利用却能创造2500亿元的效益。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开始建造垃圾发电厂。3、污水: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水体受污染的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

18、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19、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4、主要污染物: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有毒污染物、石油类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酸、碱、盐无机污染物、热污染。除了上述八类污染物以外,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在于使水产生泡沫,阻止了空气与水接触而降低溶解氧,同时由于有机物的生化降解耗用水中溶解氧而导致水体缺氧。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有明显毒性。5、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体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水体污染

20、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著名的水俣病、痛痛病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 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a)芘和其他多环芳烃、卤代烃污染水体后,可被悬浮物、底泥吸附,也可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如鱼类)就可能诱发癌症。 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人畜粪便等生物污染物污染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肠炎、霍乱等;肠道内常见病毒如脊髓灰质类病毒、柯萨奇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皆可通过水体污染引起相应的传染病。1989年上海的甲肝

21、事件,就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600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间接影响。水体污染后,常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状恶化,如某些污染物在一定浓度下,对人的健康虽无直接危害,但可使水发生异臭、异色,呈现泡沫和油膜等,妨碍水体的正常利用。铜、锌、镍等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影响水体的卫生状况。6、水体污染既可严重危害生态系统,还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污染物的影响:铅: 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儿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证实镉: 对肾脏有急性之伤害砷: 对皮肤、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证实汞: 对

22、人体的伤害极大,伤害主要器官为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硒: 高浓度会危害肌肉及神经系统亚硝酸盐: 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婴儿的影响最为明显(蓝婴症),具致癌性总三卤甲烷: 以氯仿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发生的是膀光癌三氯乙烯(有机物): 吸入过多会降低中枢神经、心脏功能,长期暴露对肝脏有害四氯化碳(有机物): 对人体健康有广泛影响,具致癌性,对肝脏、肾脏功影响极大7、人类环境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演替,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以及社会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其质量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