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560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部分的第二课。在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基础上,安排学习本课内容。前一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让学生掌握分离溶解物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缺乏感性认识。这一课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二、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

2、厚。针对学生对于溶解司空见惯,在上一课对溶解有初步溶解认识基础上,学生很想知道“物质在水中到底是怎样溶解的?因此很容易激发这种不可视转变为可视的欲望。但是在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加强指导。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

3、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五、教学准备【小组材料】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搅拌棒、高锰酸钾、药匙、食盐、面粉、细沙。【教师准备】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微视频、多媒体课件。六、教法学法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主要学习方法: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汇报交流前探究情况(课前利用微视频学习、实验的情况)。1、 师:美味可口的饭菜、白糖水、食盐等离不开溶解,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课前同学们通过自主观看微视频,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了实验,下面我们一起交流我们的探究成果及探究中存在的问题。生:我知道可以用有颜色高锰

4、酸钾代替食盐,就可以把溶解过程清晰的展现出来。师:你说的太棒了,我们用有颜色的“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就可以把溶解过程从不可视变成了可视。生: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生:高锰酸钾是紫色的,小颗粒状的,对皮肤有刺激性,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药匙来取。师:微视频中这一点特别做了提醒,你们记住了吗?生:记住了。生:我实验时发现高锰酸钾进入水中先呈现一条条紫色的线,搅拌后变成均匀的紫色水溶液。师:你们实验都发现了这一点了吗?生:是的生:我实验时高锰酸钾颗粒放的多了,成了接近黑红色了,不和微视频中的颜色一样了。生:微视频中说放几粒,我放了2个小颗粒,颜色又太浅了。生:我放高锰酸钾时,不小心粘在杯壁

5、上了。师:高锰酸钾的颗粒要放得适当(4-8粒即可),要把它从杯口中间倒入。环节二:再观微视频,进一步观察、实验。1.观看微视频,系统交流观察、实验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师:大家通过自主实验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更规范的实验,请同学们再观看微视频。(生观看)师:我们如何实验,注意些什么?生:先观察高锰酸钾的样子,然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取四五粒高锰酸钾从杯口中心放入,观察高锰酸钾怎样进入水中的,高锰酸钾和水有什么变化,再轻轻搅拌,观察高锰酸钾和水又有什么变化,并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生:实验要注意放适量高锰酸钾,不要放多了或太少了,不要用手接触高锰酸钾,要用药匙。生:搅拌不要碰杯底和杯壁

6、。生:我还提醒大家一定要细心观察,关注一些细微的变化。师:你们提醒的真及时和到位,现在明确怎样实验了吗?生:明确了。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大家提醒的开始分组规范实验。2.(生分组观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实物展示台上交流各组的实验记录单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展示?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以便补充或修正。生: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之后先看到一条条紫色的线,高锰酸钾慢慢沉入杯底,并开始缓缓的向四周扩散。搅拌后高锰酸钾不见了,变成了一杯均匀的紫色水溶液。生:高锰酸钾颗粒到了水中后下沉,下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紫红色的线,并向下扩散,之后紫红色慢慢扩大,底部颜色较深,搅拌后变成

7、均匀的紫色水溶液。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看到了高锰酸钾溶解的全过程。4.演示实验(高锰酸钾分离演示)。师:同学们猜测一下:高锰酸钾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吗?生:不能师:猜测对不对,怎样知道?生:实验验证师:现在老师做高锰酸钾溶液的过滤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演示,生观察师:用过滤的方法能把高锰酸钾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吗?生:不能。5.指导小结。师:想一想,高锰酸钾溶液有哪些特点?生:高锰酸钾在水中看不见了,高锰酸钾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了。生:没有沉淀物,也没有漂浮物生:不能用过滤的的方法分离出来6.展开想象。师:食盐的溶解过程我们没有看到,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高锰酸

8、钾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生:食盐向高锰酸钾一样先向四周慢慢扩散,最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变成了看不见的小微粒。生:食盐进入水中先向四周慢慢扩散,搅拌后变成了看不见的小微粒。最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环节三: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形成溶解的科学概念。师: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异同。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你们能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比较和分析。生:能师:在实验前,请个小组讨论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小组讨论、汇报。生:最好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要不然时间太长。生:搅拌不要碰杯底和杯壁生:注意仔细观察。生:我还提醒大家药匙和玻璃棒不要混着用,否则影响实验效果。师:大

9、家提醒的很好,请同学们规范操作,分工合作,老师为同学们还提供了一个记录单,请同学们及时填写。(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请对照记录表到实物展台前汇报。组1:食盐和高锰酸钾:看不见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沉淀,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它们在水中溶解了。面粉和沙在水中能看见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它们在水中没有溶解。组2:我们小组也和他们小组的实验情况一样。师:有没有不同的小组?生:没有,都一样师:我们通过实验已知道食盐和高锰酸钾这两种物质在水中完全溶解了。而面粉和沙这两种物质在水中没有溶解。你们能说一说物质溶解以后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与物质没

10、有在水中溶解又有什么不同呢生:溶解就是物质在水中变成看不见了,均匀分布在水中,不会出现沉淀。生:我还要补充一点: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师:回答很对。溶解就是物质在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环节四:收获交流台。1. 生自主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可以用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看到溶解的过程。生:我知道了溶解的特点。生:我知道怎样辨别物质在水中溶解了没有。2. 探究检阅台:思考:物质在水里是否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了吗?怎样观察和区别的?指导小结:溶解是指物质地分散在水中,(会或不会)自行沉降,且(能或不能)用的方法分离出来。环节五:科学走进生活科学再探究。1、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见过什么物质也能溶解到水中的?生:白糖、红糖在水中的溶解。生:味精、鸡精在水中的溶解。生:咖啡在水中的溶解。生:我还见过板蓝根冲剂在水中的溶解。生:我还见过999感冒冲剂在水中的溶解。生:我还见过果珍颗粒在水中的溶解。2、 拓展。师:溶解在生活中应用这样广泛,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