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722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能力目标: 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情感、价值观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和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三、教法、学法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

2、”等学法。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中国的语言文字经过千年的演化,从象形字、形声字中,我们能看出字的意思,甚至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读出味道来。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课件出示:杨柳依依,配图)你能照样组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是叠字。生一:白雪皑皑生二:流水潺潺生三:书声朗朗谁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感受其中情境的魅力。美丽的景色不但能用语言表现出来,而且古人还能用音乐表现。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咏至今,它记载了两个人之间浓厚的友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板书课题:伯牙绝弦谁来读题,(生读)读准“弦”xin。(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自己把课

3、文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看投影,跟老师一句一句读,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师读生跟读)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3、同学们画出停顿符号,自己再读读。4、(指生读)谁能第一个读给大家听?(生读)第一次读就这么正确通顺。(一生读停顿读得好)了不起,第一读正确不算,还读出古文的味道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出古文的韵味来。生齐读。(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品味知音之情:1、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4、。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2、师: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发现这个字了吗?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意思一样吗?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赞叹的意思。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3、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5、”,何以见得?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用你们的朗读表现泰山的巍峨吧!师引读这句。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志在流水”是伯牙心里想着,钟子期把他听出来了。你的“江河”读成重音,能说说原因吗?生:江河跟上面泰山一样,也是赞美。(生再读)师:听出了江河的浩荡之情。(抽生)你那洋洋兮也读的特别好,能说说原因吗?生:江河浩浩荡荡地往前流,一望无际。(生再读)大家发现另外一个语气词了吗?(兮,请生读)为什么一个句子连用两个语气词?生:因为钟子

6、期强烈感受到伯牙琴声中泰山的巍峨。师:是呀,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就这样赞叹。 (生读)4、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同学们想一想,还会表现什么呢?现在你们就是子期,也来写上几句,赞赞伯牙吧!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好极了)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洁的月色呀!)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是那么的柔美) 小结: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伯牙所念生: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

7、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板书:知音师: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读课文的前4句,感受他们久逢知音的快乐与激动吧。学生齐读前四句。5、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可是世事难料,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再与子期相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6、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伯牙

8、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六、课外拓展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曲动人的乐曲又弹给何人听?于是伯牙就扯断琴弦,把琴箱摔向祭台,吟诵着为子期写的挽歌(幻灯出示,伴着音乐师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9、七、引导背诵课文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八、板书设计:伯牙绝弦伯牙 所念知音子期 必得之教学反思: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理解,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

10、和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瑰宝也当之无愧。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十分难得了。怎样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去徜徉,去读知音,品知音,悟知音,从而领悟到“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呢?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知音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我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指导。不论是从词语生发还是句段入手感受知音难觅,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

11、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二、“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知音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粱与津。”整堂课,我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让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前积累的语言来说话,看似不经意的课前伏笔却在这

12、里熠熠发光,令人折服。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学生入情入境,领会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让学生想象:伯牙在断绝弦的时候,还断了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让写一写安慰伯牙的话,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三、高山流水总见情悟知音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在这节课上,我把自己的情感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努力实现师生“共鸣”。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到滋润和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

13、“无为”境界。最后,我播放了乐曲高山流水,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令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绝弦谢知音令人感伤,令人钦佩,这堂课上,努力营造的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还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教学设计脚本教学流程素材说明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照样子组词,朗读2、揭题幻灯片:杨柳依依,配图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3、学生再读课文4、试着读出古文韵味幻灯片:峨

14、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三、精读课文,感悟朗读1、交流自读感悟和不明白的词句2、交流理解“善”。3、交流讨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从哪里看出来?4、朗读指导: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关于语气词“兮”的理解。5、感悟知音之情。指导朗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体会“千古知音最难觅”。幻灯片:1、善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4、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四、拓展延伸1、伯牙为子期写的挽歌。幻灯片:挽歌内容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搜集关于知音、友谊的诗句。幻灯片出示作业内容六、结束:播放高山流水,感受音乐魅力,深化主题。音频:高山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