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5887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学有感5篇最新范文 钱穆先生被称为国学大师、一代通儒,著述颇丰,其在历史、经济、哲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但个人却坦诚,最爱的是中国的文学,令人不禁好奇,在他的中国文学史讲义中,他会如何谈起他所爱的中国文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 国文学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文学有感1如今,现在的中国人在过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习俗,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些文化习俗的传承都离不开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历史。然而现在的我们对中国文化又了解多少呢?别的暂且不说,就说我国的唐诗宋诗,你对它了解又有多深呢?无论是唐诗的艺术魅力,还是宋词的小令,中调,长调,给我们的都是一些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画面

2、,让我们回味无穷。你看,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人都是至交好友。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迹,一个情深意永。而北宋词人李清照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愁”字。其中,她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间接的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无限“愁丝”。给我们的都是不同的文化感情色调。其次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这四件东西,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们一直到现在都是功不可没的。你看我们现在用的作业本都是通过造纸术等一系列程序完成的。而火药在现今社会军事方面的功劳更是数

3、不胜数;是它让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是它让其他国家对我们所背负的“东亚病夫”有了新的看法。然而指南针在航空、轮船、交通方面的功绩也是闪耀夺目的,接着过来的“路位移”让我们这些对路途的不熟,也渐渐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使我们到陌生的地区可以找到方向,这些发明,不正是传承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吗?然而文房四宝也不占下风,你看哪一篇篇优美的*,使人身临奇景,遨游世界,那飞扬的神笔挥洒出豪迈情怀,使人有一种想去了解“它”的想法。同时,也绘画出一张悠闲自若的画面,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从而让人们更加的想去“研究它”我想对于文化,既要传统文化,也要有创新精神。中华民族虽然遭受过外族的入侵

4、和列强的蹂躏,但却是四大发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要学会观察文化现象,学会文化透视,发扬中华文化,传承其精华。中国文学有感2文化是民族的符号,是象征。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中国的各项事业腾飞不绝,中华文化的复兴也随之展现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面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历久!弥香,虽历尽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民族文化的多

5、样性与个体五彩缤纷的生活,人们对精神空间的选择,对文化的追求,永不休止。文化不绝,民族不灭,在此基础上,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首要任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以诗最为精辟,堪称中国文学的经典,永垂不朽。从昔日的古诗到如今的现代诗,中国诗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久不衰。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豪爽的诗词道出了毫不掩饰的对心爱人的爱慕之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简短的诗句,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忠贞,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中国诗的辉煌是不可磨灭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精神思想空间,文化极度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孔子,墨子,孟子争相而出,儒家、道家

6、、法家,百家兴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也奠定了中华文化坚实的基础。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开山鼻祖。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教化人最多的一派学说。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短短几句反映出儒家教化人的真谛。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反映出儒家以仁爱为主体,以礼治国。五千的悠悠华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他的中间点上他一手创建了影响两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上的一个闪亮点,是中国文化的辉煌。了解中国文

7、化,就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哲理,丰富自己,使自己内外兼修,中国文化更是人精神上的灿烂文明,是寄托感情,抒发感情的途径,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取决于精神生活的总体水平。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精神生活,热爱全人类文化遗产,思考人生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尽一份力,贡献一份力量。中国文学有感3从年初开始读中国文学史。起初只是为了了解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起源、兴盛。所以第一篇读的就是隋唐五代文学。读完之后,翻了先秦篇,接着回到两宋。两宋之后,元明清相继翻完。最近,把两汉魏晋南北朝读完了。三千年的文学史,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人物和事迹。能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人,都是被历史记住了的人。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推

8、动文体的演变,文学的发展。对前人的批评和总结,对历史的思考和记录,又形成新的历史。先秦时期,没有统一的政治基础,也就没有统治性的思想,所以有繁盛的百家诸子。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从此新儒学成为正统,禁锢了社会思想的活力,文学的发展随之受到限制。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代表正统的汉皇室失去了统治地位,其统治思想走向崩塌,始有建安风骨,以反映个人感情和实际生活为重点,摆脱了儒学的禁锢。两晋时期,士族强盛,皇权妥协,思想开始活跃。士族争权,皇族争权的政治现实,虽然思想不受禁锢,人生依然得不到解放。玄言诗就在这种情况下走上了舞台。寄情于虚无的道,摆脱现实的束缚,由此发展出了山水田园诗派。在楚辞

9、汉赋的土壤下,短篇小赋取代了传统大赋,精于雕琢的六朝骈文逐渐成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但是文学的发展却得到了空前的进步。散文,游记,小说,宫体诗,律诗,绝句,都在这个时代发展壮大,是中国古典文学第一次全面绽放的时代。隋唐统一中国,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大一统的唐朝,前期一百多年的强盛期,物质极大地丰富,同时思想也极为开放,在六朝文学的基础上,艺术全面高涨,古典文学迎来了第一个巅峰。然而随着安史之乱,唐王朝走向了灭亡。盛唐气象不再,古典诗歌走到了终点。小令词走上了舞台。词,即歌词。最早的诗三百,即诗经,是配乐的,又叫诗歌。慢慢的,文人的创作使得部分诗歌脱了歌的范畴。但是民歌从未失传,词就源于

10、此。相比于成熟的唐诗,配乐的词既能抒发个人感情,更重要的是娱乐功能远超越诗,尤其是偏安一隅享乐的上层社会。晚唐五代,是词兴盛的开端。最先的词,文人创作,艺伎演唱,所以多是风月之词,是为花间派的开端。自东坡以来,顿改词风,始开豪放一派。延至稼轩,慷慨悲歌,不减盛唐。自此,宋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与唐诗并肩的另一座高峰。但是,与唐代开放的思想不同,宋代是儒学兴盛,尤其是程朱理学崛起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的文学,总体来说是受到压抑的。除了苏辛之外,大部分词人所作词都是婉约居多,个人的情感虽然外放,总归有限制。在宋室南渡之后,北方被金人统治,这一时期北方文学也在不逊色于南方的发展,其中元好问便是佼佼者

11、,时人称为北地文宗,能词,工文。蒙古统一天下,南宋士大夫阶层几乎一扫而空,文化接近断层。流传于市井之间的变文、说书开始蔚然成风。元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自南北朝以来,小说文体已出现。有志怪小说,如干宝搜神记,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等。唐传奇元稹的莺莺传也很有名。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市井之间流传各种传奇,佛经变文等,为元散曲提供了丰富的选材。总的来说,元散曲更接近社会底层,这是以前的朝代所没有的。就算宋代的词人,所描写的大多是风花雪月,个人得失,国家兴亡,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就算有诗史之称的杜甫,也只是旁观者而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的话,亘古未有。这既是文学体裁的区别,也是文学

12、发展的趋势。大众化,世俗化的文学,才有强盛的生命力。元朝立国百年,随之进入明朝。早期的明朝还保留了一些元朝自由活跃的思想,但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学尤其是八股文对文人的压制,导致了明前期文学的退步。明中期,皇权逐渐动摇,伴随经济发展,江南一带文学开始复兴,在各地书商的推动下,文学创作呈现井喷的形势。这些创作,有的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矛盾,有的纯粹是畅销文。但是无论如何,文学发展总体出现了强劲的势头。明代的小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流行开来的。这些小说有的创作于元末,有的创作于明初,但是在社会上广泛的传播,却是明中期以后的事,包括名为四大奇书的四部著名小说。然而,随着明王朝的灭亡,入关的清朝政权又开始了

13、新一轮的思想禁锢。可以说,清初的文学状态就是明初的再现,而少数民族政权的敏感性更甚于明朝,文字狱屡见不鲜,动辄得咎,直接扑灭了思想自由的文学火花。虽然清朝前期出现过纳兰容若这样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都堪称一流的词人,整个时代的文学都是非常压抑的。直到中晚期的龚自珍出现,大力抨击禁锢的思想,追求自我,宣扬自我,文学才重新走上了前进的道路。当然,这也离不开清王朝的衰落导致社会矛盾爆发,统治思想松动。龚自珍之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维新革命,甲午战争等等战事,中国古典文学逐渐走向了终点。在内外压力的推动下,中国的文人开始向世界其他文明汲取养料,提倡更浅显明了的白话文书写,西方的道德标准,科学知识等,终

14、于给古典文学画上了句号。五四运动就是这样一场盛大的谢幕。总的来说,文学的发展起源于底层人民,如最早的诗经,民歌。慢慢的,变成文人的创作而来开低层人民。但是文学的发展,最终又回到低层人民。这与社会的进步,文化向社会低层普及有莫大的联系。也可以说,受众越来越多,文化越来越俗。到了今天,最俗的应当就是网文了,但是受众也最多。数百年后的文学记载如何描绘我们这个时代呢?网文能否进入文学的历史?亦或者现代的流行歌手、作曲人将会代表我们的时代印记在历史的书卷上?不得而知!中国文学有感4一周时间读完钱穆的中国文学史,这部书不是一部专著,而是其在1955年新亚学院开设的一堂文学史课程,学生叶龙将课堂笔记整理成书

15、。叶龙先生的读书笔记,精细的可以整理成书,比较起来,自己一直以来记得笔记简直就是粗糙不堪。钱穆先生将中国的文学分为散文和韵文,韵文以诗经为始,散文以尚书为始,虽然韵文比散文出现早,但是韵文的地位不如散文重要。韵文的发展轨迹为:诗经楚辞汉赋(既有散文,又有韵文)汉代五言诗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由唐传奇、词话加上戏曲丰富完善发展为小说散文的发展轨迹为:尚书春秋论语孟子老子等“子”书疏、令、说等政治应用文以曹操父子三人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昭明文选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复古派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以归有光为统领,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钱穆按照形式将“子”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16、段是论语这样的简短对话集,孟子也是,只不过对话稍微长一点,属于最早出现的子书;第二阶段是庄子之类的短篇论述;第三阶段是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这样的系统性的长篇著述。由此,他认为按照老子的体例应该晚于论语,墨子有的部分也是对话,有的部分是短篇论述,应是有的部分写的早,有的部分晚,不是一段时间内形成的。我自己认为这种划分很新颖,观点独到,但是说服力不是很足,存疑。钱穆认为建安文学是中国纯文学的起点,肯定了曹操在文学上的地位,尤其认可曹丕对文学的看法和观点,认为曹丕比曹植的文学成就更高。钱穆尤其推崇韩愈,赞扬其为“文起八代之衰”*纯真而自然,这非常符合钱穆对于文学的理解。钱穆认为“所谓文学,并非将生命

17、、感情放进去就成为文学,而是将生命、感情以及有时代的内在生命力和外在生命里四者配合起来才成为文学。”因此,其非常推崇入世的作品,反映时代的现实情况,纯真而自然。他说,杜甫要高于李白,而水浒传是最出色的章回体小说。读到此书后面的部分,会觉得很有些问题。谈论古文太多太多,而对于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形式讲的过于简单,尤其对小说好像执有偏见。逻辑和内容也有点问题,比如明清古文的章节,没怎么谈明清的古文,反而对北大里面桐城派和选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还评价了胡适之、鲁迅、共产党的*缺点。如果没有刘悠扬的后记,恐怕很多读者都很难理解本书后半部分的观点。刘悠扬在后记里面详细介绍了钱穆先生在1955年开

18、设文学史课程前后的经历。钱穆先生到香港后,致力于推广传统文化,与唐君毅、张丕介及一群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开办了新亚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之前身),其教育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新亚书院校训为“诚明”,语出中庸。“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如家文化冲击巨大,白话文崛起,古文退入了故纸堆。我觉得白话文代替古文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古文的旁征博引、晦涩难懂,为学习设立了门槛,“文化知识”难以在大众中普及。对于20世纪初积弱已久、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扯了袖子、拉了后腿。中国必须打破

19、旧的、固有的儒家秩序,树立“科学”和“民主”的地位,建立一番新天地,才能奋起直追,赶英超美。正如黑格尔哲学的观点,有“正题”,必然有“反题”。钱穆作为“新儒学文化”的代表,一直倡导古文,致力于儒家的东山再起。比如,钱穆说“白话文不适用于抒情”,真是无法认同。民主的历史一书中,作者许良英和王来棣伉俪专门对钱穆的“新儒学”进行了批判。但是钱穆在本书中也一再强调,并不是不赞成白话文,而是希望不要将古文说的完全一无是处,希望二者共存。站在21世纪,回首,我认为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非常成功,它破除旧了中国的老式思维,宣传西方的科学和民主,觉醒民众之意识和精神,这段短期的“文艺复兴”之于中国,千钧之重。但

20、是,也正是与旧文化割裂的太彻底,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层,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文脉在五四运动断裂。不要忘了,正题、反题之后就是合题。对于有两千年源远流长历史的中国人来说,完全的西方化肯定是行不通的,彻底的割裂历史也绝对是错误的。世易时移,我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传统的重要,最近两年,学“国学”蔚然成风,高考改革增加了语文的分数比重,中小学课本增加大量古文的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扎根中国本土,摄取西方精华,才能寻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的路。中国文学有感5一个没入过大学门的人,后来能在西南联大、清华、北大当教授,没有点真本事,怕说不过去。我们没有赶上听钱穆讲课,但今天有机会能看到他讲的文学史,也可以零距离感

21、受他的才华。多元化的宽松氛围,我们有幸接触到了钱教授这本有点另类的中国文学史。难得啊,若与中文系的通用教材相比,这本中国文学史显然多了不同的色彩,那就是:个性、个人观点,个人的感悟。当然了,通用教材,有通用教材的生存道理。个人观点的教材,自有独特优势。细读这本60年前的教材,强烈感受作者读书之多、之杂、之精、之细、之活。这本中国文学史的闪光点在于,钱老对中国文学的深刻理解,对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比较,对跨学科的有机融合,对中国文学的梳理,对中国文学的反思,对中国文学的生存氛围,均有不俗的见解。譬如说,他在书中多次强调:文学是追求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意境。谈论文学史,应由史的观点讲文学的观点。学习文

22、学史一定要会比较。所谓文学,不单有生命、情感,还要融入时代性。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像行云流水、鸟鸣兽啼那样自然、纯真。古诗十九首,开辟了平民文学的先河。屈原解答了文学与道德问题,司马迁解决了历史与文学能否合流问题。文学可从横竖两方面讲,横指地域,竖指时代。当然了,据说对这本中国文学史有很多不同看法:书中详略布局有争议;没有学术规范语言,给人太随意之感;对文学大家的评议,有浓烈的个人色彩等这些还是留给专业人士去争论吧。民间有句俗话,叫做,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说法,若引进对中国文学史书籍的评判,不失为一件趣事。读读通用的教材,品味这本钱老之言,另参考木心的文学史,三者对比的效果,呵呵,不用多言。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啊,十几亿人的民族,出上几个木心、钱穆,天会塌下来吗?多不多?不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