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1247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新科技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

2、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教学对象分析: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

3、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三元坊小学梁智丹教学内容:人教版页至页例以及相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广州的认识。你知道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4、?2、对于这座广州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二、 新课教学: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1、 出示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2、 分析解答应用题(1)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2) 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3) 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 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14025=705=350(千米)答:_。3、 激励引新这

5、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三、 探讨新知1、 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1) 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和_。(2) _一定,_和_成_比例关系。(3) _行驶的_ 和 _的 _相等。2、 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3、 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4、 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5、 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6、 概括总结(1)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

6、比例的方法解。(2) 明确解题步骤。(板)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1 分析判断2 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3 设未知数列等式4 求解5 检验写答语四、 练习提高1、 基本练习()例题改编 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小结 :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例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出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

7、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变式练习、实践运用()汇报数据: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怎教材分析: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新科技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

8、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教学对象分析: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

9、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三元坊小学梁智丹教学内容:人教版页至页例以及相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在上新课之前,先

10、考考大家对广州的认识。你知道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2、对于这座广州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二、 新课教学: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1、 出示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2、 分析解答应用题(1)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2) 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3) 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 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

11、书:14025=705=350(千米)答:_。3、 激励引新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三、 探讨新知1、 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1) 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和_。(2) _一定,_和_成_比例关系。(3) _行驶的_ 和 _的 _相等。2、 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3、 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4、 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5、 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6、 概括总结(1)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2) 明确解题步骤。(板)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1 分析判断2 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