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申报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553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申报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申报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申报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申报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申报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申报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申报论证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 号课题名称: 精勤小学三(1)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相关人员名字)(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学困生”和“家庭教育”。学困生的界定: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家庭教育的界定: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赵忠心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

2、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总的来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教育和影响。本课题探讨的侧重点是狭义的家庭教育的概念。(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农村学困生家庭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多。通过对国内的相关文章的分析发现,关注此问题的研究者大多是一些教育专家,他们对此仅做了理论上的描述,研究的结果更侧重的是对

3、家庭理想教育的憧憬,研究的价值推广性值得推敲。但是本人认为对此类教育的研究者应是深入教学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本课题的参与者都是班主任),其优势在于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此进行系统的跟踪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的更代表大多数学困生家庭教育的实证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的家长分别进行心理比较分析,为真正做好农村学困生家庭教育提供强有利的依据;第三通过对这些一手资料的获得和分析,可以使教师反思自己当前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的脱节点,反思自己平常教学中的育人观念的缺失等,最终为教育真正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一些更加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2研究的价值(1)借鉴的价值。家长望子成龙,望女

4、成凤的心情和愿望,足以说明当前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这点也说明了人们对教育和知识的渴望。但是当前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缺少家庭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子女的品格、行为,人生观等均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然而要使这一现象得到改观并不能只靠专家的理论或结论来实现的。任何理论或结论的可接受性和合理性都需要实践来检验和证明。所以我们开展这项研究,期望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2)实践的价值。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成员成长、生活、学习的活动范围,它不仅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还会对儿童的智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

5、地位。人的成长有几个阶段,其中儿童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个性的形成、行为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等逐渐形成。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手段和方法,那么学生应在儿童时期形成的各种优良品格会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行成性格怪癖、放任自流等习惯;还可能在生活上养成缺乏责任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生活作风。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与目前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方向背道而驰。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起到消极的作用。实践出真知,理论的、口头的结论和少许的几个名人例子并不能说服家长马上改变现有的家庭教育观,只有真正的切切实实的进行实

6、践研究,提供强有利的学困生家庭教育的案例与追踪过程分析,才可能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益处。所以本研究具有实践的价值。期望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一些对学困生家庭教育行之有效的建议,真正地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保证,让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的目标通过对班级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探究社会、家长及学生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和理解,深入分析家长及学生对家庭教育认识和理解,并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适当的建议。研究的内容1对家庭教育进行分类调查并统计分析学困生人群对家庭教育的观点;A家长双方长期外出打工人群 B家长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人群 C家长

7、双方早出晚归打工人群 D家长一方早出晚归打工人群 E家长双方常年在家人群 F在校教师 2根据统计分析探究出学困生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并对其心理进行分析;3对缺少正确家庭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学困生家长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分析家长的心理及价值观的变化成因。4根据实证材料对学困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相关合理的建议。研究的重点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困生及家长心理,找到学困生家庭教育的结症,并且能提出解决的对策。(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研究的思路1分析学困生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并进行心理归因。2在班级选取不同学困生家庭教育类型的学生并做好数据统计与分析。3不同阶段对学困生及家长进行跟踪调查并做好数据统计与分析

8、。4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与家长的感受并做好数据统计与分析。5分析学困生与家长的心理变化并做好数据统计与分析。6对学困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提出建议。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文献调研并设计调查问卷。第二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对班级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第三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对学困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第四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第五阶段(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总结分析各类数据形成一定的理论结果,并撰写论文。第六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

9、5月) 针对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应合理的建议,形成研究成果,汇总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准备结题报告。研究的方法文献法: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话题,了解农村学困生家庭教育的概况,设计一份比较合理的农村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班级的学困生及家长,还有部分教师进行调查问卷,然后把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出其中的共性问题。再利用课题参与者都是班主任这一个优势,在平时的交谈中了解(访谈)学生和家长,还有老师的对此现象的做法和想法。总结法:最后再把研究的结果形成文字性的东西,得出研究的结论。通过对农村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探究社会、家长及学生对家庭教育看法和理解,深入分

10、析家长及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适当的建议。(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主要观点1目前学困生家庭教育的弊端:学生方面:造成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性格任性怪癖,自制能力低,行为放任自流、易走极端,缺乏责任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方面:缺乏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要么对子女放任自流,不加问津;要么拳脚相加施以“酷刑”,很少有家长对子女能耐心地进行引导和教育的。2家长对家庭教育心理分析:溺爱子女心理;依赖学校教育心理;不知如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引导。3学困生对家庭教育心理分析:希望有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教育环境;希望有平等、朋友式的家庭教育;对家庭教育无可奈何;对家庭教

11、育被迫接受。4针对数据分析提出的建议:对家长: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应摆正家庭教育的位置,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子女进行引导和教育。应该信任孩子,培养他们的性格和人格,不能用家庭暴力对子女进行教育。对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对学校:真正实现家长学校的功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教师要注重发挥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的教育功能,最终实现依靠内外实力实行联防联动,积极创设校园育人环境和管理体系,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完善社会机制,加强社会功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5针对跟踪部分学困生及家长家庭教育心理变化提出的建议:学生:人成长的过程必须要

12、经历烦恼、竞争和挫折,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变得坚强和自信。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知识的获得,归根结底是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来完成的,任何人无法替代。家长: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延误子女的成长,应摆正家庭教育的正确位置。如果把教育仅视作一种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它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任何知识只有被应用的时候才有价值,而应用知识则需要另外多种能力,首先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德性”,然后包括一个人必备的生存能力、吃苦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与人相处能力等等。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定义“教育”概念的时候,第一位要素就是培育一个人的社会生存能力,而传授知识只被排在三位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

13、身的。所以家长应做好家庭教育,不要让家长自己和子女留有遗憾。可能的创新之处1.本课题的研究者是一线教师,其优势在于:(1)教师可以对学困生家庭教育进行系统的跟踪调查研究,获得一手的更代表大多数家长心理变化的实证资料;(2)可以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的家长和不同年龄阶段学困生分别进行心理比较分析,为真正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供强有利的依据;(3)通过对这些一手资料的获得和分析,可以使教师反思当前教育家庭教育的脱节点,反思自己平常教学中的育人观念的缺失等,最终为教育真正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一些更加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2.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4、、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对新课程改革起到了抑制作用。我们的研究正是想从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找出弊端,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对深化这次课程改革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六)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阶段成果(限5项)关于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表2011.9从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透视学生心理的研究调查报告2012.1从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透视家长心理的研究调查报告2012.5新课改理念下对学困生家庭教育定位的思考论文2012.9最终成果(限3项)从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调查分析透视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研究研究报告2013.1转

15、变学困生家庭教育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2013.5(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近年来,我校在教科研方面非常重视。学校先后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的课题,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有的规格较高。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本课题的核心成员都是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其中有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年龄层次主要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大多都参加过几个课题的研究,他们的论文也曾经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过;也有的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过省、市级的奖励。还有就是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组成员都是常年作班主任工作的一线教师,有的还是市级先进班主任。他们有和学生、家长调查和访谈的最有利条件和资源。再说学校这几年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在校领导的亲自带领下,鼓励教师搞教学科研,无论是课题的筹划、组织协调,还是从研究资料的获取,以及经费的问题,学校都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所以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充分的能力和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