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品德与生活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小学品德与生活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策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生活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策略【摘要】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手段以及实施过程的转变。多元化评价是比较适合品德与生活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它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课堂上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变化过程,倡导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手段、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评价的有效实施,使品德与生活课堂充满无限魅力。【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课堂教学 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传统品德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多使用纸笔测验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评价
2、的主宰,学生的表现如何都由老师一人来评定。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模式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真实、公正的评定,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评价理念倡导在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尺度上要实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因而多元化评价是比较切合品德与生活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其最大的特色在于把评价和教学融为一体,是在教学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教学。它通过关注课堂上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变化过程,完成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状况的评估。一、多元化评价的特点与以考试为中心的传统终结性评价相比,多元化评价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着眼于发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是
3、:“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这也是我们进行评价的根本目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课堂的教与学活动获得提高和发展。但是原来只是关注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促进发展”有了更宽泛理解,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等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二)强调过程化多元化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重视儿童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
4、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三)注重多元性多元化评价的标准是多维的,包括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的手段也多样化,如书面考查、观察记录、活动记录、调查报告、竞赛评比、成果展示以及设立成长档案等。二、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策略(一)多方参与,让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多元化评价中,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取代,需要综合运用,才能对学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价。多
5、元化评价改变了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一言堂”现象,使评价更客观,也拓宽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另一方面在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下,特别是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学生就能有效发挥主体作用,主动获得提高和自身发展。当然,学生的行为不只在学校表现,还有一大部分是在家中表现,比如:在家中学生是否尊重家长、是否参与家务劳动、是否认真完成实践性作业,这些都需要家长参与评价。一位教师在执教节约用水(鄂教版二下)时让家长适时参与评价:课前,教师设计了一份学生家庭用水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填写,家长签名,以此了解学生及家长在家用水情况;在上完课,学生懂得节约用水道理后,教师让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拟定节水计划,填写节水
6、计划表,争做节水小能手,并约定一个月后来交流家庭节水成果,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生活成为课堂的延续。家长的参与、配合与监督发挥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二)创设活动,让评价方式趣味化。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评价中受益,获得发展和进步,而关键在于评价活动是否能让学生感兴趣,愿意参与;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创设多姿多彩、生动有趣、有意义的学习和评价活动是重要一步。教学我棒你也棒(人教版二上)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与长处,我设计了“击鼓传花话优点”活动。在游戏中,我让拿到花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大声
7、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都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其他同学都来当小评委,如果认为这个同学介绍的优点很出色,就用热烈的掌声告诉他“真棒”。通过这个游戏,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寻找自己的优点,不只是注重学习与特长方面的长处。例如:我的朋友多、我喜欢笑、我爱看书、我跳绳厉害等等方面进行寻找,拓展他们的思路,从各方面都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优点展示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那些弱势的、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孩子,让同学们帮他们一起找优点,使他们也同样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捕捉儿童实际生活中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感受到认识自己与欣赏别人的快乐。(三)教给方法
8、,让评价内容客观化。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加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学生刚刚开始参与评价时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评价上的问题。比如:学生最初评价他人是更乐于说别人的缺点和问题,使得被评价的同学很难堪,这不是多元化评价的目的。多元化评价更强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激励学生更乐于参与学习,找到进步的方向。因此,在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的过程中,教师点评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方法,能够及时调整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认识或情感上的偏差。在许多竞赛类的游戏活动中,我会让学生评一评哪个队表现更好,起初,很多学生都说自己队表现好,并揪住对方的不足之处大讲特讲。我及时纠正
9、学生:要全面、公正地评判人和事,哪怕她是你的对手;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看到对方的不足,也要看到对方的优点。经我这么一提醒,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了。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评价各组交流展示的情况、小组合作的情况以及各组倾听的质量等等。各组也可以制定评价组员的一些标准,评价学生在组内学习的态度、对小组的贡献、与人合作的情况等。在具体操作时,小组可以设置“团结合作奖”“交流展示奖”“认真倾听奖”;对于个人而言可以设置“最佳贡献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质疑奖”“甘于奉献奖”等等,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中学会知识
10、、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提高能力。在这种两级别的评价过程中,教师重点评定的是小组,最后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通过小组内部的同学互评的方式再评定到学生个人。(四)赞赏激励,让评价语言生动化。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具有得到别人赞赏和表扬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从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多给予学生赞赏和激励性的评价,有助于保护学生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创造能力。如何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表现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课
11、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下一步学习中,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进而呈现精彩的动感课堂。假如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不够清楚时,我们可以微笑着告诉他:“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能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就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也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那也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我们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我们可以笑着大声告诉他:“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
12、见识!”教师的评价,应是缕缕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间;应是片片雨露,滋润学生纯真的心田;应是睿智的眼睛,能够透过表面看到本质。掌握它,我们的教学会更加灵动,更加智慧!(五)抓住生成,让评价过程及时化。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教
13、学风儿吹呀吹(人教版一下)时,当讲到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时,我让学生思考:风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快乐呢?大多数学生答道:“风发了电给人们带来了光明”“电扇产生的风给人们带来了凉爽”“风使风车转起来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可一位学生却答道:“我要让风送水给在沙漠里口渴的人。”面对这位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没有漠视,而是带头鼓掌表示赞赏,并及时评价道:“你不但想象力丰富,而且还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这样的赞赏和评价体现了对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关注,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实施多元化评价的误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课程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取得了可喜
14、的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1表扬多多益善。课程标准倡导激励性评价,有的教师便一味地迎合学生,过分表扬,或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行廉价的表扬,长此以往,学生对表扬产生麻木感,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力锐减,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我认为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应做到真诚平等地对待。我们的评价应该在肯定学生成功与进步的同时,适当地指出存在的不足与错误,多一份真挚,少一份虚伪,使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在评价中不仅体验成功,而且发现不足,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道德认知的发展。2没有评价不成课堂。当评价被引入新的课程标准,一些教师关注的点
15、转移到课堂评价上,好像不评价就不成课堂。他们片面地认为只有运用多元化评价,才可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因而在不恰当的场合下也频频大量运用,花费大量力气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反复的和繁琐的评价,这样做既严重分散学生注意力,又浪费学生的精力。我认为,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抓住影响个体发展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实施评价,让评价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3学生是课堂的“权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作为课堂的“权威”,使整个评价过程几乎被教师的价值判断和统一指令所垄断。多元化评价实施过程中,一种矫枉过正的局面又出现了:学生成了课堂的“权威”,教师成了旁观者,整个
16、评价过程打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旗号,制造一种民主、和谐、热闹的假象。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应当注意发挥评价的主导作用,适时引导调控,不要让学生的评价失控,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效果。总之,多元化评价对传统评价进行了重新定位,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等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强调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多元化评价适时、适度的运用,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更趋完美。【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吴维屏: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