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2325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个小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鸡蛋卡在瓶口,不能进入瓶子。师:在保证鸡蛋不碎的前提下,谁来用手按一下,看能把鸡蛋按下去吗?(一学生到讲台尝试)生:鸡蛋不能被按下去。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现在老师不用手按,通过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指板书),让广口瓶把鸡蛋给吞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师操作)师: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生自由提问题)生:鸡蛋为什么能进入广口

2、瓶?生:是谁把鸡蛋推进了瓶子?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了,这里面到底蕴涵着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瓶“吞”鸡蛋的秘密二、探究新知(一)猜想与假设1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师: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生:我猜可能是火。生:我认为是温度不同。生:空气。空气具有一种力量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对空气的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知识面广一些,而有的同学知识面比较窄,因此学生对这个问题的

3、猜想会有很大出处,非常不切合实际的猜想需要老师及时推翻,那种有根有据的猜想教师要予以鼓励。】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认为,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是空气的原因,是空气具有一种力量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应该怎样来证明?生:同意生:我认为应该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下。【在科学课上一般都是通过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今天这节课我们也不例外】2认识所需实验材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在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来看看实验盘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生:水杯、纸片、水、吸盘、滴管、注射器(生自由汇报材料名称)(二)制定实验方案师: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

4、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和刚才的分析,想一想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证明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样一种力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生分组讨论)师: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方案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生: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看看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生:在食盐水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看能不能吸到水。生: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生:在饮料瓶里装上矿泉水,用吸管吸一吸,体验一下是怎样吸到水的。生:用胶囊吸手背(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制订方案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计划制定的是

5、否完善和可行,是实验探究成败的基础。今天这节课的实验方法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学生平时玩过吸盘,发现把吸盘使劲往玻璃上一按,吸盘就能牢牢地吸在玻璃上,所以学生就想到了玩一玩吸盘的实验;再比如,有些男生也喜欢玩注射器,向上拉活塞抽上水以后用力推活塞向外喷水,在玩的这个过程,有的学生也能想到为什么拉活塞抽上水以后,明明注射器上有小孔水却没有流下来,这种现象让学生想到研究注射器也是一种实验方法;当然有些实验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点拨,共同制订实验计划,所以在今天的教学课堂,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就显得尤为重要。】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新颖、独特的玩法,老师觉得呀,同学们个个都是最棒的。在实验

6、之前,我们先来想一想,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生:注意不要洒了水,弄脏桌子、书和衣服等。生:要注意安全,不要打坏杯子,划伤手。生:同学们要注意分工合作。(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师:大家说的太好了,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围绕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和做实验时对学生的一些常规要求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师:(出示课件:温习提示)老师再来补充两点:第一点是在做杯子吸纸片的实验时,注意杯子不要离开水槽,防止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第二点是在做吸水实验一定要用矿泉水来做,因为矿泉水比较干净、卫生。好吗?生:好!(三)进行实验探究师:同学们,知道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了,那接

7、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尽情地探究,记住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大家要随时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小组长过来领记录单。开始探究吧。(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本节课的实验比较多但都比较简单,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边实验边思考,学会通过现象洞察本质,所以实验活动时间可以不用太长,教师控制在8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进行实验指导。】(四)汇报交流实验成果1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相信收获肯定也不少吧?来,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师:老师说明一下:别的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注意认真倾听,和自己小组的记录对照一下,你们小组还

8、有哪些方法和这个小组的不一样,同时小组内同学请做好准备,随时将你们的玩法再来向同学们演示一下,都听明白了吗?开始汇报。 生: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纸片和水都没有掉下来。说明确实有一种里在推着它们生: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吸盘牢牢地吸在玻璃上。生:在广口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不能吸到水。生: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发现水会不会流下来。(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应该是科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地展示实验成果,本节课我们采取边汇报实验记录边演示实验过程的方法,学生在汇报实验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参与或质疑,让汇报和演示实验小组的同学

9、来答复,以便更好揭示实验的本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拿捏火候,适时收放,该引导时引导,该讲解时讲解,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时,要给予中肯的评价,以保证学生对科学充满兴趣。】2分析总结。师: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这些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小组内讨论一下。(小组内展开讨论)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一下?生:这些实验的共同点是:都受到了空气的力量。生:这些物体都受到了空气的一种力量。(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两点共同的特点:1都把物体内的空气挤出来了2物体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教

10、师对学生的总结要作出充分肯定。】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当物体内的空气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就会很明显地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师:结合着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学们说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师:(拿一个吸盘吸玻璃演示转换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吸盘吸玻璃,现在平放,转换角度:90度、180度、一圈,吸盘还是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这说明方向是怎样的?生: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师:对,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板书:四面八方】(五)微课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师:对于大气压力的验证,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

11、科学家为了让人们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曾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实验,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生:想。师:播放微课:马德堡半球实验。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那空气中为什么会存在着大气压力呢?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不想继续来了解一下?师:继续播放微课。内容包括: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师:观看了这段微课,你又知道了什么?生:离地面越高

12、,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生: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三、自由活动师:通过刚才的微课,让我们对大气压力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同学们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了吧?谁来解释一下?生:知道了,广口里的空气受热以后,空气上升,瓶内的空气变少,压力变小,瓶外的空气压力大,大气压力就把鸡蛋压入瓶内。生:(多找几位同学解释瓶“吞”鸡蛋的秘密,巩固所探究知识)生:看来瓶“吞”鸡蛋的秘密,我们确实揭开了,其实,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谁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大气压力的

13、实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所列举事例的原理,如果学生不明确,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或补充,如果学生所列举的事例,我们暂时不能作一圆满解释,可以把问题放在课下解决,要跟学生说清楚,不能囫囵吞枣的糊弄过去,科学就要讲求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生:便衣钩能和其它物体吸在一块。生:钢笔吸水。生:人们运送玻璃时往往在两片玻璃中间加些水(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了这么多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运用,老师觉得同学们已经很真了不起了。这节课,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了猜想探究体验的过程,自己验证出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的结论,揭开了瓶“吞”鸡蛋的秘密,老师真为同学们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精神感到高兴。四、拓展延伸师:请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在保证瓶子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吞进去的鸡蛋再吐出来呢? 师:请同学们运用课后时间探究一下,下节课交流,好吗?生:好。师: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