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2386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浅析 当前,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指导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这必将对我国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增加农民收入是一大法宝。本着从高桥镇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出发,对影响农民收入的基本因素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措施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参考。一、高桥镇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高桥镇地处滇中北部,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108国道横贯全境,交通、通讯较为便捷,是全县优质水稻、烟叶和畜禽生产基地之一。全镇2007年末耕地面积35625亩,辖17个村民委员会,21

2、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哈尼等九个民族,200年末总人口36086人,是一个典型的冷凉山坝结合农业乡镇,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3432万元(现价),同比增长6.7%, 其中农业产值14966万元,同比增长6%;工业产值8466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1565元,财政自收收入286万元。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县11个乡镇中居第二。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构成、人口和资源分布情况,交通通讯条件,人文状况等各个方面来看,高桥镇既有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好的坝区,也有边远落后的山区,和全县的总体情况基本相似。高桥镇在传统农业区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高桥镇农民收入问题,千方百计促

3、进农民增收对于高桥镇当前和今后工作的基本目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高桥镇2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65元,比200年的1460元年增幅达7.19%。其增收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公共性基础投资,农民参加农田水利,修路等工程建设的劳务费约91万元,人均纯收入为25.22元;2、实施退耕还林1016亩,兑现补助款26万元,全镇农民人均增收7.21元;3、全镇种植烤烟7680亩,收购烟叶112万公斤,实现产值1430.5万元,实现烟农人均现金收入1403.24元,实交农特税314.7万元,依据县发展计划局农产品成本调查口径,烤烟按58%纯收益率计算,农民人均收入为225.54元; 4、畜禽养

4、殖业收入达1292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44.47元;5、劳务输出4348人,按年人均寄回500元计算,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60元。从总体情况分析,高桥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没有被夸大的现象,也看不出较大的疑点,数据的可靠性没有太大的问题。从上述五个方面比较下来,高桥镇2007年农民增收幅度不小,但仍远远落后于全县1890元的水平,且下一步的增收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当年仅政策性因素,如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两项就促成农民增收35元 ,占全年增收数的20%。应该说,高桥镇农民增收对政策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如果没有政策性因素的支撑,没有非农收入,那么高桥镇农民的实际收入显然是在下降的。二、影响高桥镇

5、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幅放慢,农业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过去农民的收入主要是靠卖粮食和农副产品,随着市场供求的问题的出现,农民收入就受到了影响。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导致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自食的多,形成商品的少,商品率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没有根本意义上的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很难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优质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档次又不高,农产品提质增效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难。烤烟是高桥镇的主要经济支柱,除此较为稳定之外,其它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比如亚麻产业,通过2

6、002年试种,2003年推广,2004年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从经济收入角度算,小春这一发是比较合算种的,种大麦、小麦的亩收入最好也就是在300400元之间,种亚麻一般都在400600元间,最高收入可达900元左右。但由于亚麻企业资金实力不强,收购时资金跟不上,出现了卖麻难、打白条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出现卖来的亚麻钱还不够付运费及雇人、雇车、站位卖麻的费用,一度使政府及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也严重地挫伤了麻农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亚麻产业的失败。只有做活深加工这篇文章,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不坑农、害农,才能使农民增收。(二)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很差

7、,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靠天吃饭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科技措施的利用和普及不高。(三)农民来自非农业的收入,特别是来自产品深加工少之又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对工业滞后地区尤为重要。由于缺少深加工这一环节,农林牧渔产品的附加值大都外流。(四)农民负担虽一减再减,但农民所实际的负担总体水平依然沉重。通过农业税费改革,2006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武定县全部免征农业税,高桥的农民自然也享受到了党的政策。但因农村过高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农资生产费用,有线电视收视费、水电费等,以及因捉襟见时的乡镇财政而无力支持的需要群众集资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农民的

8、收入增幅比不上支出增幅。(五)贫困面大,扶贫工作面临新的困难。按照收入在882元以下属于贫困人口的新标准,高桥镇还有10048人处于贫困线下。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一方面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相当恶劣,目前还有三个村民小组未通电,部分村小组的人畜饮水还存在困难,但是要改善现状或实施异地搬迁,岔花性就地就近搬迁又难争取到项目和资金。(六)城镇规模小,水平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小,就业不充分,人口资源配置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是农村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减少农民,就需要把农民向非农的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地少的矛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减少会更趋紧张,如

9、果不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农民增收就会缺乏新的增长源。三、高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措施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当前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已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烤烟卷烟、粮食等农产品关税的下调,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大,必须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寻找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从目前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看,通过农业和农村内部结构调整,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应继续抓好。如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村的非农业及小城镇,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等等,都应坚持下去。但从近几年国

10、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看,农村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值得关注。特别是应当把增强县乡经济活力,加快县城经济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为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民就业 ,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条件。(一)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以更新的观念,更广阔的视野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结合高桥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的实际,走生态农业镇的路子,以特色化原则布局农业,在传统农业中找出特色。比如说水稻种植,全镇有120个组在种,年出售的余粮在2000吨以上,但都是以零星的方式出售,效益一般。要在品质

11、上下功夫,建设优质稻产区,进行品牌质量认证,走包装或加工升值的路子,在市场销售上下些功夫,增收就是千家万户的事。要立足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条件,适当调减土地密集型产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率低,竞争力弱的不利局面,加大发展竞争力强的,市场上较有优势的高山反季无公害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要以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农业产业化这一新型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且对促进农业经营结构,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推进农民产业化进程关键在搞活农产品疏通。目前,农民最担心的不是生产搞不好,而是担心农产品生产出来卖不出去或卖不到好价钱的问题,要实现农产品的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龙头企业具有

12、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如果说龙头企业的发展只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和以促进初级农产品的销售为目标上,那么初级农产品在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必然造成农产品销售市场风险加大,一旦出现风险,必然涉及到与龙头企业联系紧密地农户。当规模小,竞争能力弱而无法独立承担市场风险的企业把风险转嫁给农户时,农户遭受经济损失是在所难免的了。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单个龙头企业对资源或市场的垄断,使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约束经济行为,遵循经济规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才能保障农户的利益。要以市场运作手段发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优势和特色做文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注重发挥区位优势,走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什么有市场,

13、就组织生产什么产品,没有市场就调减甚至不产生,以销定产,要主动出去跑市场,找订单、搞活流通。要依托引资兴镇,商贸强镇的思路,发挥高桥镇个体工商户多的优势,加大力度发展和培养农民经纪人,壮大农民流通大军。(二)改革城乡分割体制,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三农”问题的根源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歧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民名为国家的主人,实际上只是工业化原始积累和廉价农产品的提供者,在就业、户籍、福利、社会保障方面一直得不到平等的国民待遇。高桥镇农业人口接近3.7万人 ,而非农业人口不足1000人,如此众多的农业人口的消费需求在高桥是极其庞大的,然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有广大的客容

14、力。因此,要想办法扩大市场,转移农民富余劳动力。1、加快高桥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关键在工业化及城镇化。高桥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展示范项目的建设来实现。高桥镇地理位置处于武定县的中部,108国道横贯全境,东距县城40公里,是武定县城向西通往猫街、白路等5个乡镇的必经之地,客观上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镇。便捷的交通条件带动了城镇运输服务、商业餐饮和集市贸易的发展,成为县城西部亟待开发的热土,其特殊的交通优势和中心区位对周边几个乡镇的影响日趋增强,可以通过农产品和小商品市场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建立农贸物资集

15、散和交流中心,并以一到二项主导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吸纳农业人口增加就业,繁荣小城镇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互相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2、把劳务输出作为高桥镇的重点产业来培植调查显示,2007年高桥镇外出务工人数达4348人,当前寄回务工收入797万元,全镇农民人均和22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65元的14.11%。这一结果是非常令人吃惊的,然而我们却把它忽视了,甚至在当年的国民经济统计中也未将其全纳入。由此看来,劳务输出已成为高桥镇农民增收的一项重点产业。高桥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1000人,其中准富余劳动力约6000人,季节性富余劳动力约50

16、00人,如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劳务输出提供了人力保障。高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山区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人地矛盾突出,不安定因素较多。只有通过劳务输出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业内部压力,才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就外出务工人员来说,外出打工等于一次培训,打工归来,眼界宽了,观念变了,素质提高了。不少外出打工人员利用在外学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用打工积累的资金返乡创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高桥镇应把劳务输出作为劳动就业的一个重点。建立适应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培训、输出为一体的就业服务组织,了解用工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短期或中期专业技

17、能培训,再有组织地介绍出去。这样,既适应了发达地区对技能的劳动力的需求,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和就业层次,让外出务工者多赚钱。(三)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相对稳定的投入渠道。农村中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等设施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按照现行的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中央政府投资主要搞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很难直接覆盖到广大乡村,省级政府投资也主要用于同中央投资配套大中型项目,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责在基层的县、乡政府,中央和省级仅对个别地区和特殊地区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进行适当补助。这与一个人口近3.7万、工农业总

18、产值逾亿元的乡镇来说,其投入产出是极不相称的。高桥镇是一个“讨饭财政”型的乡镇,财政收入还不足以维持工资发放,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几乎没有。因而农村小型的农业基础实施实际主要是靠农民集资和投劳来搞。这种以农民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方式。已经成为农民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采取切实措施,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政府财政渠道支农资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金投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财政方面讲,随着财力的增强,要逐步增加农业财政资金,适当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比重。要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方面的职责,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

19、。当前镇财政在农业上几乎无力提供配套投资,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在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问题。高桥镇要正视其农业投入极为短缺这一严峻现实,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扎实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努力向上争取项目和投资,打牢农业基础。2、增加财政对农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尽快改变中小型农业和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办法,逐步把县以下中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道路、人畜饮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范畴。农民通过直接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动报酬,增加收入。3、积极推广小额信贷,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高桥镇2002年

20、、2003年和2007年三年共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80万元,涉及全镇17个村委会933户农民。通过三年实践,小额信贷资金对高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95%以上信贷农户的生产生活有了一定改善,这是扶持农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针对一些地方一些村社长年扶贫的是贫的问题,要认真总结,改变长期以来的扶贫方式,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以至生存环境入手,整体推进、增进自我造血功能,把结构调整、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与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温饱、彻底脱贫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引资兴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我镇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富民强镇的现实选择。要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到高桥开发投资,带动高桥经济的发展。要积极营造软硬环境,敞开高桥人的胸怀,进一步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切实帮助解决水、电、路及子女就学等问题,营造一个吸引人力、留得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环境,让各方客商愿意来、留得住、有钱赚、能发展。通过加快非公经济的发展,又来推动小城镇建设,带动农产品的生产,吸引富余劳动力,从而形成一个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互动循环的增收长效机制。通过对高桥镇农民收入基本状况和影响农民收入的基本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增加高桥镇农民收入的一些粗浅的对策和措施,仅以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对高桥今后的实际工作有所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