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2602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基本性质》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分数的基本性质》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的基本性质》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基本性质》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数的基本性质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王佳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一个知识点,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大小不变规律我觉得非常的重要。这节课我是和六年级的数学老师许小明进行同课异构的,我的上课班级是五三班,许老师上的我的五一班。我的教学思路主要是:小故事引入新课、比较发现规律、动手操作形成概念、练习应用。而许小明老师是这样上的:有趣的谈话引入、观察得出规律、练习应用。不管是引入,还是过程都凸显了同课异构的“异”,只有练习应用这环节是类似的,但

2、数学课里练习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的课题,不同的教法,上课的对象也是陌生的。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课后我私下找学生了解了下,普遍学生反映听不太懂,五三班的学生有这样说的,五一班的学生也有这样说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老师自己上课不好把握,学生对老师不太了解,听课学习也有困难。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学生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老师也应适当的让学生了解你,这些都是课前应当做的一些事情。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是有设计到课堂练习,还特地做一份课堂练习题,结果时间没把握好,最好连书上的练习都只是勉强做完的。如果再上一次这节课,首先,应当把发现规律这个过程的时间缩短,

3、而把充分的时间用到练习上去。然后,在动手操作前说清楚操作的目的与要求。让学生知道这张纸应该怎么去折,怎么去画。折完、画好以后不应当是老师拿着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而应当让学生自己进行展示、说明,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充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来发挥才能。课后的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有些老师提出:我上课的表情太过严肃,这样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静下心来想想,确实是整节课都是绷着个脸上课的,其实平时上课这一点要做的好些,反倒是公开课可能紧张的缘故吧!今后自当改进,像想、有些学生说的:做个喜洋洋老师未尝不可呢!数学是门严谨的学问,有些老师就提出:我的课里有漏掉一个知识点,分数的基本性质里面的“0”

4、除外,原本是讲到了,结果讲到那里的时候,被我给稍后再讲,结果一稍后就给忘记讲了,实在是不应该。确实是这样子的,有时自己明明设计好的环节,一到公开课就容易给忘记,这也是将来要努力克服的一点。提的最多的还是练习的时间不够、学生的空间不多。开始的时候我就有提到数学的练习是相当重要的,没有练习的数学讲再多都是白讲,反过来说讲再多,不会做也都是白讲。现在的新课改一直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很有道理的,只有学生学会了,老师才是好老师;学生没学会,老师再有学问,再有能力,都没用。学生参与进课堂了,老师讲的,学生都明白了,书上的练习都会做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了,作业会做了,口才好了, 动手能

5、力也提高了,敢于表现了,这样的结果才是我们想要的。许老师的课里有很多是值得我去学习的,从开始的引入我就很喜欢,相信大部分学生也是很喜欢的,要是普通话再标准些,相信没有学生会不喜欢许老师的这个环节,他利用学校的领导分饼为例子,把数学课完全的情景化到了校园生活中,语气也很具幽默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是我们数学课堂的目标。就现在而言,普遍学生还是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如何改变学生的心理定势,我觉得许老师这样的引入就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许老师的幽默教学语言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学生到听课老师无一不是

6、面带微笑的。有趣的课才是现在学生想上的课,我们的课堂,首先肯定是要让学生喜欢,人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都不错,学生只要喜欢上数学了,就不怕他学不好。在上课的过程中,知识点必须分层次、有序的引给学生,这一点许老师也做得很不错,从分数的基本性质规律的发现到性质的记忆,再到性质里需注意的细节,最后是应用性质解决问题。许老师是一一引给学生的,唯一不足的就是板书有点乱,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千万注意自己的书写。在今后的教学中,已经想、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慢慢地克服,多了解学生一点,多想想学生上课应该去做些什么,而不是总是想自己应该在课堂上讲些什么。把更多的时间、机会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思考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