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小蚂蚁回家》案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2672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小蚂蚁回家》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送小蚂蚁回家》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送小蚂蚁回家》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送小蚂蚁回家》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送小蚂蚁回家》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小蚂蚁回家》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小蚂蚁回家》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送小蚂蚁回家案例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教材分析送小蚂蚁回家是一个情景交融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美丽的夏夜,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在危险时刻,睡莲救它上来,蜻蜓、萤火虫帮助她回到了家。全文共1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夏夜;第27自然段讲小蚂蚁掉进池塘,好心的睡莲主动救起蚂蚁,体现其爱心;第815段讲小蚂蚁想回家,蜻蜓放弃休息时间送它,萤火虫为它们照亮;第16段借景抒情,再次赞美了美丽的夏夜。课文围绕“美”这一中心,以生动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既描绘了夏天的美景,又表现了朋友的真情相助,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二、学情简介二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汉

2、语拼音的拼读方法,已经拥有了相当大的识字量,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凭着一年级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比较自主地完成识字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能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 “字型结构”等方法识记生字, 并开始借助字典识字。二年级的学生大多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在阅读中初步体会关键词语、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的层层推进,许多学生也能说出一些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因此,二年级的教学重心是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在识字中加强阅读,逐步完成从识字到阅读的过渡,进一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 教学过程预设与对策: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整个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是从大整体到小整体,最后再回到大整体的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一个夏天的夜晚,夜空中繁星点点,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公园里一片宁静,睡莲闭上了眼睛,青蛙停止了鸣唱,万物都已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出示: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指导朗读)2、这时,水池里传来了呜呜的哭声学习“呜”。你还能说( )的( )声吗? 3、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20、送小蚂蚁回家)指名读、齐读二、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你会填吗?(PPT)一只小蚂蚁_,_把他救了上来,_、_把他送回

4、了家。睡莲(救)小蚂蚁 蜻蜓 萤火虫(送)看着板书说一说2、学习生字“掉、塘”。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右半部分书空、默一默塘底下有土的水池就是塘、池塘的塘。还有什么塘?如果池塘里养了鱼,就叫做鱼塘;如果池塘里种了荷花,那就叫荷塘。三、仔细品读,学习课文第2-7节。1、小蚂蚁掉进池塘里,睡莲是怎么救小蚂蚁的呢?轻声读课文第2-7节, 生字多读几遍。2、学习生字。3、默读这几节,边读边找出小蚂蚁与睡莲各自说的话,分别用直线和浪线划出。4、指导朗读: 出示词语“感激”,找近义词理解词义。(感谢、感动)用“感激”说话5、师生配合读2-7节6、同桌角色读2-7节。四、仔细品读,学习课文816节1、热心

5、的睡莲姑姑把小蚂蚁救上了岸,你们看,睡莲其实就是荷花的一种,她的叶子浮在水面上,像是躺着一样,所以我们称它(睡莲)。可是睡莲不会走路呀!她不能送小蚂蚁回家!这时,谁来帮忙啦? 2、读课文第13-14节,读读找找,蜻蜓和萤火虫是怎样送小蚂蚁回家的? 3、引读第13、14节:蜻蜓就像( ),小蚂蚁爬上“飞机”,萤火虫像( )一样为他们照亮。蜻蜓飞呀飞,飞过( ),飞过( ),飞到( ),小蚂蚁到家了。学习生字:坛4、还飞过哪些地方? 模仿句式说话5、学习课文、节。小蚂蚁非常庆幸自己有这么好的朋友,在自己有困难时朋友们都会尽力帮助。看,这动人的一幕天上的星星也好象看见了,学生读课文高兴地眨着眼睛,好

6、象在说:“。”6、读儿歌,巩固生字。7、这夏夜不仅仅是周围的景色美,更是睡莲、蜻蜓、萤火虫的心灵美齐读:啊,多美的夏夜呀!8、小蚂蚁回到家,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想想他会怎么说呢?教师的课后反思:通过多元解读感受夏夜,体验真情美好而宁静的夏夜,是这个故事特定的情境。对于二年级学生学习这个助人为乐的童话故事,是避开夏夜的情境不谈,还是感受这个美丽的夏夜?课前我进行了反复地思量。最终,我认为还是应当让学生充分感受夏夜的美好宁静,这也是为以后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作了必要的铺垫,是本文情意目标的分层渗透。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板块,我通过恬静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形象的

7、语言创设情境,再现了这个美丽的夏夜;又通过看、听、说、读,让学习欣赏美、感悟美。而在整体感悟,总结全文这一环节中,我又与之呼应,设计了这么一个想象说话的活动: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心想:“ 。” 记得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首先就落在赞美夏夜上。的确,夏夜美丽,小动物的心灵更美丽。我在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想想:星星看到睡莲救起危险中的小蚂蚁,看到蜻蜓和萤火虫一起送小蚂蚁回家时,会怎么想?于是,学生马上想到星星一定会赞美这群真诚助人的好朋友。这时,我再次引导:星星一定还看到了小蚂蚁得到帮助后的表现,再想想!学生的话题又落到了学会感谢的小蚂蚁身上。就这样,我一次次从不同角度进行引导,

8、学生多元解读文本,不仅感受了美丽的夏夜,还真正体验到了朋友之间的真情比这个夏夜更加美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二年级学生已有了相当大的识字量,并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因此,本课的识字教学,我采用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听记故事,交流故事中的主人公”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其中的3个带生字的词语搬到媒体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是在生字上注明了拼音,请学生根据拼音,自己拼读;再去掉拼音,读字连词;然后要求学生观察这三个生字有什么特点?再来记这个“莲”。最后,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并回到黑板上的词语卡片,引读四个词语。这一设计的目的是,首先我在独立识字的

9、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借助音节拼读,逐步达到熟练拼读音节的目标,同时也养成学习生字前,先独立拼读音节的习惯。在读准字音后,我把“蚂、蚁、萤”3个生字拎出来,让学生说说三个生字有什么特点?前者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师的提示下,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昆虫的名字里大多带“虫字部”,带“草字头”的字往往与植物有关。这样便渗透了形声字部首表意的特点,也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从词语到生字再到词语,走一个来回,指导学生自主学习4个生字,不仅带领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学习能力。积累与运用了解课文内容,这是本阶段教学的重

10、点目标。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我请学生边读边思考:小蚂蚁、睡莲、蜻蜓和萤火虫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在自读的基础上去感知课文内容。而后,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虽然我也关注学生表达语句的规范,但我并不苛求回答的完整。因为这里只是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达对课文内容浅显的了解。在仔细读文,深入理解之后,我又请学生看着与课文情节有关的几幅画面,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蜻蜓和萤火虫一起把小蚂蚁送回家的经过。我这样的设计,不单纯是为了落实课后练习,而是借课后的练习创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机会。而且,这一要求与自学课文时,要学生说说“小蚂蚁、睡莲、蜻蜓和萤火虫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的要求不同。前面并不强求完整地回答,只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达对课文内容浅显的了解。而这里的目标显然提高了。也就是说,在一堂课中,同样是说的训练,要求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如果说读是积累,说就是运用;读是语言的内化过程,说就是语言的外化过程。围绕“课文哪些地方告诉我们是蜻蜓和萤火虫一起送小蚂蚁回家”这个问题,学生经过了读读、找找、说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依托这一提示,连贯、完整地说一说送小蚂蚁回家的经过,则可使语言训练从积累到运用,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的连贯性、流畅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