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观课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3121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观课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观课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观课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观课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观课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观课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观察报告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

2、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文本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反复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几处感触颇深。 一、抓主线,散而不乱 这是一篇游记,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了解游览线路,再引导学生发现其游览线路: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在学

3、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将文本的语言达到内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览图,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二、读读悟悟,精彩在文本与视频感悟中生成课文中关于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流水,孔隙上是岩壁。中间不过容许一艘小船进出的距离。由于空间太过狭小,所以带给我们的感受着实深刻。这里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进入内洞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词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摹得十分传神,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为突破口,训练学生的语感”。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

4、往往还停留在表层,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和点拨,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朗读。首先让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我通过播放游人过洞时的视频。体验空隙的窄小。通过观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过孔隙的感受,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点。 三、本节课的课堂的提问的有效性在于以下几方面:1、关注了课堂提问的引导性提问的质量

5、的有效性一次比一次明显,一次比一次加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吸引住了学生。2、关注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在精读课文的部分,老师用简单、连续的提问引导着学生不断地更深入的思考、理解课文,特别是在细读课文感悟语言部分加强提问,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句子的同时也很巧妙的渗透给了学生如何运用关键词来充分理解文章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很巧妙!有问就有答。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缺乏灵性的原因似乎正在于过多的重视教师的基本功素养而忽略了学生的表现,其实重视教师基本功素养本没有错,而是重视的点有待商榷,我想,一堂课中,老师如果能够带给学生轻松自如却发人深省、直指要害的问题,让老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学习更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6、,这才是一堂好课的完美呈现。通过这次阅读教学的课例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收获颇丰。3、关注了课堂提问的针对性老师在本节课中有很多时候的提问时机恰到好处,这种时机的有效性也可以认为是提出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提问,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减少学生在上课学习时错误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巩固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四)不足 老师在教学中按游览路线带学生学习外洞、孔隙、内洞的时候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图片、录象出示的时机没有把握好。语文学科还重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图象资料出示过早,学生就会忽略对语言的体会和理解,直接看图就知道了。所以应该出在学生理解、感悟完文本,用图象去验证他们的体验,此时看过后会对文字有更深的体会。这也让我意识到了,语文学科中要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这样才会有实效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感悟是一种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在自己的探索想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看图,练说,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