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27、《卖木雕的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3134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27、《卖木雕的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27、《卖木雕的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27、《卖木雕的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27、《卖木雕的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27、《卖木雕的少》.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月语文精品教案及反思27、卖木雕的少年 (一)、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面包店的老板,今天我们和吴晴一起去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怎么和他打个招呼?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接龙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2、事?2、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我在非洲旅游时,看中了木雕,但因为太重没法购买而遗憾,非洲少年送我小木雕。3、“我”去非洲前,一位朋友是怎么嘱咐“我”的?4、明确两件事:看瀑布;买木雕三、默读课文,学习1-4段非洲哪里吸引了你?A、壮观的瀑布B、各式精美木雕C、非洲的风土人情,热情的非洲朋友观看幻灯片,非洲旅游景点,工艺品,风土人情等照片。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被深深吸引了。1、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划出描写瀑布、木雕的四字词语。2、全班交流: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资料)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栩栩

3、如生(教师准备介绍非洲木雕的图片)木雕有什么样的?还可能有什么样的?想象说话。这叫-各式各样。如果你面前有这么多栩栩如生的木雕,你会想什么?)3、齐读第四段 过渡:作者看中这个象墩子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喜爱?四、品读课文5-9段1、通过上下文理解“爱不释手”: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说话练习:你什么时候对什么“爱不释手”过?2、朗读59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当时他是怎样想的?1)、第一次对话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 说明少年?(热情,会做买卖)多人练习读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 一个吧!” 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到我犹

4、豫。为什么犹豫?说明少年?(诚恳)我的表现(语无伦次)读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说明少年?(聪明)读出猜测的语气。 2)、 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作者放弃了木雕,他遗憾什么?少年遗憾什么?说明少年?(善良) 过渡:作者带着遗憾上飞机了吗? 3)、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沉甸甸”出现了几次?各是说什么?小象墩为什么也 “沉甸甸”? 读第10段,你想到?少年从白天到晚上做了什么?想象(做 小象墩,找作者,体会“专门”)说明什么?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友好)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

5、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师讲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故事) 你觉得卖木雕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说话练习 热情友好。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4)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10-15段)。 五、拓展: 你想对那个黑人少年说什么? 六、总结巩固1、 在这里,景色壮观的大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心灵美好的黑人少年共同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愿美丽永驻我们心间,愿中非友谊长存! 2、小测验: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七、板书设计27、卖木雕的少年 名不虚传 琳琅满目 爱不释手 热情 游人如织 各式各样 语无伦

6、次 诚恳 构思新奇 聪明 栩栩如生 善良 友好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教后反思:因为这堂课,认真做了幻灯片,感觉还不错。特别是非洲哪里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并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学生从壮观的瀑布,精美的工艺品,找得很到位,体会也很棒。两份遗憾没有引导好。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遗憾心情,两个人物都感到“遗憾”,但这绝不仅仅是相同的心情。透过这一对相同的词语,能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弃木雕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少年”的不能卖掉木雕、不能让“我”这个中国朋友如愿以偿的惋惜与失望。相同的词语,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人物去体会,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儿,这里感觉学生没有体会到位。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但是学生朗读对话部分,总是缺少感觉。虽说上课感觉不错,但是学生的作业不理想。“想想人们会怎么夸他,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时,学生词穷。原因在于无非就是说少年你真棒,真了不起,真伟大。课堂里的笔记,不知道灵活迁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