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341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浸润乡土文化 激发爱乡情感 品德课中“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内容: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我们家乡余姚的乡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她的山水风光 、名胜古迹、 先贤名人、 风俗民情等各具特色,素有“文献名邦”之美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乡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浸润在乡土文化之中,以吸收乡土文化丰富的营养,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上的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关键词:乡土文化亲近参与激发情感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

2、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儿童生活的不同领域,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我的家乡”这块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乡土文化的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感受家乡的名胜古迹、文化名人、风俗民情等,让他们了解这片土地经历的风霜,曾经拥有的辉煌,好好地珍惜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它是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在互相作用中积淀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结晶,最能反映民族的风土人情

3、、生存心态和精神内涵。因此,乡土文化是本土本乡、土生土长的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是,在一次五年级品德课上,我问学生我们学校为什么叫阳明小学,学生中知道原因的竟不到三分之一,去过王阳明故居的,更是寥寥无几。要知道,王阳明故居离我校可以说咫尺之遥。而现在的许多家长满脑子的分数、成绩,很少会关心身边那些熟视无睹的文化。由此,我感到学校、家庭在乡土教育方面的缺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没有足够的了解,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又从何谈起。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更好地热爱家乡,我从乡土文化入手,结合品德课,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表现家乡文化,传承家乡文化。我们余姚乡土文

4、化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以人类文明发祥地河姆渡为代表的七千年原始文化,也有以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更有四明山革命文化。同时,余姚山川秀丽,物华天宝,素有“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之美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更令人可喜的是,今天的余姚,既是一个名品之乡,是榨菜杨梅的原产地,又是一个塑料王国,是现代制造高地。余姚乡土文化犹如一颗璀灿的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都有关于“我的家乡”的内容,三下年级为 “生我养我的地方”,四下年级是“我看家乡新变化”;从五下年级开始则逐渐渗透在有关单元中,以上都是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很好的契机。一、 让学生在深厚的文化底

5、蕴中浸润,激发爱乡的情感。家乡的文化多姿多彩,让我们的学生浸润其中,吸收丰腴的营养,可以使他们的知识更加丰富,眼光更加远大,爱乡之情更加浓烈。(一)探索文化之源,激起心中的自豪品德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而我们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有着七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余姚人心中的骄傲。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掀起了稻作农业研究新篇章。遗址内稻谷遗存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年代之久远,在其它遗址发掘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他出土的一些文物,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近年开发的田螺山遗址进一步证明了余姚是人类

6、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学校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我结合学校春游、秋游活动,让学生去这些地方寻找祖先生活的痕迹,探索他们的生命之旅,瞻仰他们的文明成果,在游览、思考、感悟中,学生受到教育,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感情也油然而生。(二)瞻仰先贤古迹,追寻先人光辉。我们余姚名人辈出,是一个贤达荟萃之地。古有东汉高士严子陵,唐朝大书法家虞世南,明清大哲学家王阳明,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史学家黄宗羲等。近现代,有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诗人邵间美,法学家严景耀,史学家黄云眉等等。他们的智慧散发着永久的光辉,他们是我们余姚人永远的骄傲!了不起,家乡人就为学生了解家乡人提供了一个平台

7、。我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追寻先贤足迹,爱我家乡余姚”的主题活动,把重点放在了解四先贤上,尤其是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无论是在哲学、教育还是军事指挥方面,都卓有成就。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就以王阳明的名字命名的。因此我事先组织学生调查“四先贤”的事迹,然后带领他们参观“四先贤故里碑”、严子陵和朱舜水的纪念堂、王阳明故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把了解的情况、寻访的经过等写成文章,制成小报,在学校进行展览,还开展了余姚先辈知多少知识竞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感受到家乡人的骄傲。同时,我认为“了不起的家乡人”不能单单立足于家乡名人,这些名人伟人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

8、,在当下的社会中更有许多为建设家乡付出心血,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如:帅康集团、舜宇集团领导及员工,教育界的不少教师,体育艺术界的杰出人才等等,甚至我们身边的普通工作者,只要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就是美丽的,也是了不起的家乡人。这些人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触手可及,他们可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因此我将“追寻先贤足迹,爱我家乡余姚”的主题活动延伸,结合本课一个重点:“家乡名人采访计划”,让学生制定完整的计划,对身边的名人进行预约、采访,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三)欣赏家乡戏曲,领略民俗风情。六上年级第二单元是民风民俗

9、知多少,我把第一课民风、民俗大观园的重点放在对家乡戏姚剧的了解上。姚剧在我们老一辈余姚人中广为流传,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每逢传统节日,仍有不少的民间剧团活跃在乡间,可现在的中小学生则很少有人对这些令我们余姚人引以为傲的戏曲艺术感兴趣。他们热衷于追星,对球星、个性、演艺明星可以说崇拜得五体投地,不仅观看他们的演出,熟知他们的歌曲,而且到处搜集他们的照片、签名,甚至用过的物品。因此,为了避免家乡戏曲后继乏人的局面,也为了扩大学生视野,领略家乡的艺术之花,我布置了课外调查作业,让学生去收集姚剧相关内容并进行交流。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姚剧辉煌的历史,以及曾在我们余姚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姚剧的文化内

10、涵,分析没落的原因。然后探讨姚剧的“凤凰涅槃”,介绍新姚剧的兴起和艺术穿透力,如女儿大了,桃花红了在上海引起的轰动等等。通过层层推进的探讨,激发了学生对姚剧的喜爱之情,仰慕之情,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润物细无声地流进学生的心田。课后,学生仍念叨姚剧,我们品德课倡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获得对这个世界真实的感受。于是学校出面邀请姚剧团来校进行演出,演员身穿乡土服饰,再加上原汁原味的动情演唱,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之后,我们成立了姚剧兴趣小组,聘请姚剧团演员指导。兴趣小组成员在像模像样的学习中,深切感受到姚剧的无限魅力,民俗文化在表演中传承。(四)收

11、集余姚老话,启迪学生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师之职责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在长期生活中,我们余姚人民创造了富含哲理的生活语言余姚老话。余姚老话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教育人们如何做人的,有教导生活常识的,还有农作物生产方面的等等,读起来琅琅上口。认真仔细地阅读余姚老话,能深刻体会到我们余姚人民的善良、淳朴,并从中受到教益。如“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告诫人们做人要行得端,坐得正。又如“轻担让重担,空手让扁担”,则教育人们要学会礼让。这些来自余姚普通老百姓的文化,原本在余姚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惜,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使用,这些余姚老话也渐渐失去了他们存在的空间

12、。收集整理这些余姚老话,不仅对传承我们姚江文化有着深厚的意义,而且对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良好品德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在上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余姚老话,在品德课上进行交流,并请他们说说这些老话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学生在浓浓的乡土气息受到启迪。有的学生喜欢“宁可当面认个错,勿格背后讲造话(说谎话)”,有的选择“花美在表面,人美在里面”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收集了解整理领悟选择”中,学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情操得以陶冶。二、让学生在多样的文化体悟后表达

13、,放飞爱乡的情怀。为了让学生在感受到丰厚的乡土文化后,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爱恋与崇敬,并为之深深陶醉。我还举行了“爱家乡”的系列活动,在各种精彩纷呈的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领略到家乡文化的神韵,传承家乡的文化。(一)模拟前人诗词,歌颂今日余姚。在我们余姚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曾经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来观赏游览,不少丹青高手吟诵、描绘了这片锦绣河山。我就让学生去采撷名人诗词。学生读过各种描写名山大川的诗歌,原本对余姚的景色很不以为然,现在熟读理解这些诗词的情况下,爱乡之情更切,于是我结合品德课的内容,发动学生合作探究,模拟这些前人的诗词,进行创作,把余姚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腾飞的经济通过诗

14、歌文章表现出来,从中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情感得到激发,思想得到升华。当然,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我还允许学生通过摄影、书画、演讲、小制作等等释放自己对家乡的一片深情。从学生的一幅幅画面中,我们领略了余姚的秀丽风景;从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声中,我们听到河姆渡传人吹响的号角!从一件件小制作中,我们看到了余姚的美好前景。(二)学做文明使者,宣传家乡景观我们余姚山清水秀,风光秀丽。青山翠竹摇曳着江南的灵秀,万顷沃野飘香着丰收的喜悦。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已出现在联合国的有关地图上;四明山革命根据地,陆埠黄宗羲墓地,梁弄的五桂楼,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舜江楼、中天阁等21

15、处古迹,已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们家乡的大地上,更有四明湖、龙泉山、丹山赤水等风光独特之处,古代诗人李白、王安石等为此吟诵挥毫,赞诵不绝。因此,目前来我们余姚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我来做个小导游是三下年级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充分收集了解上述这些家乡人文景观,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几条文化旅游线路,写好导游词,并在课中模拟当一回小导游,然后要求学生邀请自己在外地的亲戚朋友来姚,带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游览余姚,同时根据自己小组在课堂上写好的旅游词,把余姚的风土人情、文化古迹等介绍给亲戚朋友,让他们在欣赏余姚旖旎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余姚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这样,学生走向了社

16、会,成为传递余姚文明的使者。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同学,还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旅游线路作简要的文字说明后上传到网上,以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旅游。(三)汇集各种资料,传播家乡文化余姚文化源远流长,可好多文化只散见在各种书籍中,有的甚至只在老百姓口头流传,几经失传。比如,像余姚泗门镇的犴舞,据传在余姚已流传了一千多年。由于各种原因,到上世纪初,唯有泗门镇一支犴舞队对祖上留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顽强地支撑着。可后来在万般无奈之下,又搁了近半个世纪。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有一个文化代表团访问日本,东道主安排了许多文化交流活动。其中一项民间文艺演出活动中,有一个形似中国舞龙的民间舞蹈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问到这

17、种艺术样式的起源时,对方明白无误地告诉代表团人员,这叫犴舞,是从中国浙江一个叫张村的地方传来的。这个消息对浙江文化代表团的震动很大,这个来自浙江的具有独特风味的民间舞蹈,在浙江不曾听说过,却在异国他乡见到了,真是太出乎意料了。而这个张村就在我们余姚。学生听了上面的故事后,深切感受到传承民族文化、家乡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传播家乡文化,借着余姚正大力发掘民间文化的契机,我在学生前期收集积累大量资料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按照民间故事、风俗习惯、风味小吃、名人故事、节庆文化、民间艺术等分组分类对资料进行整理,要求里面有照片及文字说明,简单的介绍等,制成小册子,分发给同学、朋友等,并向有关文化部门及旅游部门推荐。这些小册子汇集了余姚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小学生全面了解余姚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帮助,更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余姚对家乡的感情,同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开发和培养。了解余姚历史,热爱家乡文化,是作为余姚人必修的一课,也是热爱家乡的基础,因此,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品德教师,不仅应该利用品德课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更应该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了解家乡,在学生了解家乡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并通过实际行动表现热爱家乡的情感。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余姚山水诗词选 余姚地方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