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974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松树植物学知识与松树文化松树的植物学知识1、松树的科属松树属裸子植物门松科。裸子植物门叶多为针形、线性或鳞形,常称针叶树。因大小孢子叶不形成子房,胚珠裸露,故称裸子植物。裸子植物门包括银杏树、松树、杉树和柏树。2、松树的种类松树在全球范围内有100多个品种。比较著名的品种有油松、雪松、马尾松、黑松、赤松、白皮松和樟子松等。在我们沂山主要有黑松、油松、赤松、雪松和落叶松。3、油松和黑松的区别在很多资料中,把油松和黑松当作同一个品种,说油松又名短叶松、黑松。实际上油松和黑松还是有区别的。油松最大的特点是大而平顶,即长成大树后树冠的顶部是平的,枝条平展或微向下垂。黑松则一个劲拔高,长得老高了,上头仍

2、然冒着一个尖。另外,油松的冬芽是红褐色,黑松的冬芽银白色;黑松的球果圆锥形、卵形或卵圆形,油松的球果卵圆形。4、松树品种在沂山的分布古松群和万亩黑松林以黑松为主,部分油松。玉带溪中段有一片赤松林。雪松在玉皇顶停车场附近比较集中。落叶松多分布在大寨河内李家林一带。另外在槐谷旅游公路边有白皮松一株。5、有资料记载的名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南山寺殿后洞上峭壁有一棵古松,树龄已达3000年,被认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一棵最古老的松树;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承光殿东侧有株油松,已经800多岁,当年被乾隆皇帝封为“遮荫侯”;另外较为著名的松树还有黄山的黄山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泰山的五大夫松。6、“山

3、前橡子山后松”和“一镢松”山前橡子山后松: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沂山林场初建时流行的一句俗语,指为追求速度营造纯林的一种造林方式。当时荒山面积大,造林任务重,造林品种较为单一,经常一面山坡只栽一个树种,如橡子树或松树。却也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万亩黑松林和十里槐谷等独有景观;一镢松:指沂山林场建场初期一个叫徐镇西的技术员总结出来的“一镢松”栽植法。最早发明这一办法的是沂山周边村里的一个造林模范辛照银。其基本方法是移植一年半的松苗,用大镢直刨一深坑,再把镢头撬起,先插入幼苗后取出镢头,将苗略微上提,使根部得到舒展,然后侧着镢头把土拍实。切忌用镢头直砸,以免伤根。深度要比地面深35指为佳。这种方法宜选择阴

4、雨天气,在土层较好的山坡,随起随运随栽,成活率高。却也因此增加了劳动强度,一到了下雨天就往山坡上跑。当年的造林工人,必备的劳动工具除一张镢头外,还有一件蓑衣,一个苇笠头,常常是一场雨下来,绿了一面山坡,工人们个个滚成一身泥。与松有关的国学知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之说。“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而松位居“岁寒三友”的首席。松,属于我国最早栽植的花木之一。在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园圃,毓草木”,其中就包括松树。因为此处的园,指庭园,也指寝园。而在寝园中栽植松柏等不落叶乔木的习俗,远自上古时期。另外,在我国第一部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与松

5、有关的诗句,如:“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南有乔松,隰有游龙”等。松树在传统文化中,是非常拟人化的。也就是说常被人们视为有灵气、有灵性的树种。如史记中有句话:“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宫阙”,就是把松柏比喻成了守卫宫门的大将军;梦书上有句话:“松为人君,梦见松者,见人君也”,则是把松比喻成了国君;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叫丁固的人梦见松树从他的肚腹上长出来,第二天把这个梦告诉别人,人家说:“松,十八公也,十八年以后,你将成为公卿”。而他后来也果然出将入相了。(参见张勃吴录)。另外传说松树过了千岁就能成精,它的精灵可以变成青牛,变成老乌龟,变成白胡子老头,如果吃了这棵树上的松籽,可以长生不老。如列仙传上

6、说有一个人爱吃松实,所以能飞行,能逮住正在狂奔的马;本草经上说,松脂,性温中,久服轻身延年。而成了精的松树,是没有人敢去砍伐的。因为“斧斤欲加鬼不容”。其次,在古人看来,松柏犹如圣人,具有最优秀的品质。如礼记上说:“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致柯易叶”;孔子说:“岁寒,然后知草木之后凋也”;庄子说:“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都是形容松柏的高洁和旺盛的生命力。另外,由于松柏四季常青,所以它们又成为古人寄托哀思的象征。这一方面是指松柏已成为逝者永垂不朽的标志,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死者的灵魂已进入松柏的身体。在古代陵墓上的松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光皇陵上的松柏砍了会被处以极刑,

7、寻常人家祖坟上的松柏被砍了,也会找人拼命的。从这些传统习俗看来,古代对松柏的尊崇充满了儒家文化气息,已经成为古人生命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涛和与之相关的诗词典故松涛一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书法家大笔一挥,喜欢写“松涛”二字,或者写“云海松涛”、“听涛”什么的。那么松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说得清楚的。松涛与刮风有关,特指风过松林摩擦产生的声音,并不是一般的风声。松涛是风声中的极品,如酒中茅台,茶中龙井,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最爱,被认为是超凡脱俗的境界和享受。 在古人诗词中有许多与松风、松涛有关的句子。如王维的酬张少府诗: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田林。松风吹

8、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字摩诘,诗清而弥腴,淡而自远。这个人信佛,晚年过着逃避现实的隐居生活,又是个画家,擅长清淡自然的水墨画。所以后人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皆有禅意。象他的这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境界清新、高远、自然、淡泊,是完全可以入画的。还有一首是刘长卿的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也是一首结合涛声来写琴声的诗作。邱为有一首叫寻西山隐者不遇的诗,里面有一句写松涛的诗,是“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同样流传千古,成为传诵不衰的名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叫寒山的和尚曾经作过这样一句诗,叫做“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这个寒山

9、可是大大有名的。大家都知道有一句名诗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座寒山寺就是因为这位叫寒山的和尚曾在庙里做住持而得名的。另外,还有两位历史名人因为喜欢松树爱听涛声而更加有名。一个叫陶弘景,是南朝梁时的药物学家,曾整理和修订了古代药物学名著神农本草经,写成本草经集注一书。这个人是个松涛迷,说:“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还有一个人是清代的大才子张潮。他有一段妙论,叫做筑台以邀月,堆石以邀云,种花以邀蝶,植柳以邀蝉,栽松以邀风栽松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听涛声啊!而且这位张潮还是一位十足的松树迷。他还有一段话是“以松花为粮,以松实为香,以松枝为塵尾,以松阴为步障,以松涛为鼓吹,山居得乔松百余章”,已经到了不可一日无松的地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