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技术转移,技术外溢效应分析,2,目录,一、基础知识二、FDI技术外溢效应三、其他渠道的技术外溢效应四、国际技术转移政策,3,一、基础知识,1.技术转移 所谓技术转移,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从一企业流向他企业的活动过程。它包括技术的传递、吸收和消化。2.技术转移的内涵 对于技术转移的内涵的解释,存在各种学说和分析,其中比较典型的理论把技术转移活动解释为三种知识的移动:一是所谓有形知识体系的移动,比如存在于产品、设备、零部件以及生产企业中的知识,可以称之为硬件的转移过程;二是所谓无形知识体系的移动,即类似专有技术、专利等信息,包括技术数据、文件、标准、技术说明书、技术许
2、可、服务合同、维护手册等,可以称之为软件的转移过程;三是存在于国家、地区、企业组织以及个体之间的那种宏观和微观的信息的流动。,4,3.我国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 综合而言,我国企业开展的国际性技术转移活动,特别是引进技术的活动,主要分为设备贸易、许可贸易和投资方式。其中,外国企业投资方式所开展的技术转移的效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最为明显。4.我国技术转移现状及总体评价 建国以来,我国引进技术的项目数以及金额数逐年增加,技术依存度逐年降低;从技术出口方式上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对外技术出口分类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外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成为我国技术引进以及技术出口的主体。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后
3、期我国技术引进十分引人瞩目,也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国外技术,其中大量存在的是物化的机械、设备形式的技术,同时也有文图形式的技术。通过技术转移,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较快的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探索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途径。,5,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0-2006,6,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0-2003,7,5.技术溢出效应 Caves(1974)最早提出技术溢出一词,MNC(Multi Nation Corporation)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从而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但MNC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有时又称“溢出效应”。
4、技术外溢是指外商投资、跨国贸易等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产生的提升效应。对当地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示范、刺激与推动,称为平行外溢;对当地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的示范、援助与带动,称为垂直外溢。,8,国际间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s)的渠道主要有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基于信息交流、人员流动等无形(直接)的技术外溢。技术溢出效应有不同的类型。广义而言,国际技术溢出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称为非物化技术溢出(Disembodied Spillovers),主要是指技术外溢通过学术会议、国际期刊、信息交流以及人员培训等形式发生;另
5、一类称为物化技术溢出(Embodied Spillovers),指技术、知识体现在贸易品或投资品当中,通过商品的流动而间接产生了技术溢出。(溢出承载物的虚实),9,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技术进步 与技术溢出效应,10,二、FDI技术外溢效应,1.FDI 有关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逐渐成熟,21世纪又有新的发展。1997年,Kokko指出,FDI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和产业内技术外溢最有效的途径。根据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定义,所谓外商直接投资(FDI)就是“一个经济
6、体中的常住实体(直接投资者)以在投资者母国之外建立企业形式的永久性利益为目标的国际投资活动。永久性利益意味着在直接投资者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关系,而且直接投资者对于直接投资企业的管理者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11,这里我们所探讨的FDI是指: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其先进的身产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通过某些非自愿的溢出途径,渗透到当地的其他企业,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刺激该国内资部门的经济增长,是一种经济外在性的现。现今,我国吸引FDI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而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FDI对我国经济的总效应开始由以总量增长
7、效应为主,转变为以产业升级及技术外溢效应为主,因此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非常重要。,12,2.FDI的技术外溢渠道 Kokko在1994年系统地总结了FDI的技术外溢渠道为一下四种:A 示范-模仿渠道(传染渠道)B 竞争效应渠道C 关联效应渠道D 培训渠道(人力资本流通渠道),13,3.FDI活动中技术转移的正负效应 伴随着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现象,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东道国的自主技术资源丧失,即FDI活动中技术转移的负效应:因投资方的技术优势而产生针对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挤出效应。英国经济学家基思格里芬(1992)年指出,外资流入对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表现为跨国公司对物质、人力资本等稀缺
8、资源的争夺,凭借技术优势挤占当地企业市场份额,抑制竞争。跨国公司甚至会采取直截了当的措施抑制东道国地区的技术创新。作为FDI的东道国,在享受技术溢出效应好处的同时,也渐渐形成对跨国公司技术资源的依赖。例如:Cantwell(1989)的研究指出,美国对欧洲企业的直接投资对于各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没有任何益处,只有当本国企业在技术方面占有优势时,来自美国的投资才能提高本土企业的生产力。,14,4.FDI中国的技术转移控制模式 一般而言,跨国公司在其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实现大的国际技术转移,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开展并进行相应的控制:一是跨国公司在产权和控制权范围内对海外分支机构通过内部化行为转移技术。内部化
9、转移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加以实现;二是向该公司以外的企业以外部化的形式转移技术。外部化技术转移有许多方式,如:技术出售、许可证、资本品销售、技术援助、合作研究与开发等。具体的方式的选择要适应技术转移双方的利益,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利益。内部化技术转移往往比外部化技术转移价格便宜,转移速度快,如果被转移的技术涉及面广,关联性强,跨国子公司比当地企业能够更有效率地转移相关技术资源。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讲,内部化转移最大的缺点时跨国公司放入所有权优势,在跨国公司内部,由于有效率的内部市场的存在,使新技术的转移和使用比较容易,从而阻止了深化学习过程和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长期来看,其在技术的吸收、适应、
10、改进和创新方面都较外部转移方式弱。如跨国公司在阿根廷的投资,几乎不忠实研究与开发,即使在研究开发力度较大的通信、汽车设备业,其投资也只是占其营业额的不足1%。,15,另外,东道国需要支付被转移的技术,支付包括商标、技能、管理等辅助技术费用,对于具有较高技术吸收能力的当地企业,可能不需要这些附加技术,从而使的内部化转移的实际成本要高于外部化技术转移成本。所以对于技术能力较强和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东道国,外部化技术转移可能更加适合,在其他情况下,外部化技术转移方式很可能时代价高昂、无效率甚至是行不通的方式。对于东道国的合作企业而言,跨国公司的外部化技术转移是技术溢出的较好形式。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企业都是
11、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外部化技术转移方式,成功建立起本地区技术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当地政府鼓励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当地企业的技术能力。对于最新产品技术,国内企业通常难以从创新者手中获得,不得不以其他方式的技术安排(如特许经营或原始设备生产)模仿国外技术。韩国的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政府扶持下的大财团实现的,而台湾是通过众多小企业的发展实现的。,16,5.学术研究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FDI 可以通过技术溢出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东道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文章依据 Borensztein 溢出效应模型构建分析 FDI 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并在模型
12、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了各类影响因素对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FDI 不仅具有资本效应,更主要的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流入我国的 FDI 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少地反映在资本积累效益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溢出上即 FDI 的吸收能力上。,17,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比起单纯的资本积累而言,FDI 的确是更多地与国内的人力资本相结合而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也就是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对于 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道国人力资本与 FDI 的相互结合才是影响技术溢出效果的关键因素。虽然目
13、前中国已经加大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外资,但是有分析指出,1983-2006年间具有大学学历程度的人力资本并未能够很好地与 FDI 结合在一起,说明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 FDI 的结合相对滞后。在制度因素方面,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都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18,6.案例:20实际8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活动中的技术转移 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开始出口,但是直到8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们才积极地向海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投资,转移他们的生产技术。,日式生产技术的优势,日本工艺技术创新的优势,日本汽车产业技术的国际转移
14、,日本汽车产业技术在美国的应用和适应情况,19,三、其他渠道的技术外溢效应,1.国际贸易与技术外溢效应 回顾:国际间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s)的渠道主要有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基于信息交流、人员流动等无形(直接)的技术外溢。,2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1,四、国际技术转移政策,1.国际技术转移政策 大体上说,一个国家的技术转移政策可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纵向的,即从产学研角度来进行的技术转移,则政策的作用是促进研究的产业化,推动政府、大学、企业间的合作;一个是横向的,即从一国到另一国的技术转移,政策的作用主要是管理本国的技术进出口,使之对经济的效用最
15、大。,22,2.纵向转移政策 Bozeman(2000)把技术转移政策分为三种凡是:市场失效型(基于自由竞争市场假设)、计划型、技术合作型。3.横向技术转移政策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技术转移政策大致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政策趋向。,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议价(bargaining)型,20世纪80年代至今:资源(sourcing)型,23,4.典型国家的技术转移政策,横向政策,24,纵向政策 美国:一是对外国进口商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的管制;二是对美国技术出口保护和管制。美国301条款 日本:引进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密切配合。日本对技术引进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引进
16、的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部门,并且引进技术的重点随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升级。,25,5.我国技术转移政策建议 在有关文献研究结果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看出,促进经济增长,在外资政策上,并不是要一味的强调吸引外资的数量,而是要将重点放在提高 FDI等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上。以下将提出如何提高 FDI 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26,1、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外资。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不同,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应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应越来越多地注重吸引跨国公司“高质量”投资项目,并与我国当地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才能扩大
17、技术溢出效应。在政策上应该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含量较高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相应地减少一般加工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不仅要注重设备机器等硬技术的引进,还应注重管理、知识和研发等软技术的引进。政府也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优惠措施激励具有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国内科研部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国内企业与科研部门通过吸收跨国公司的基础技术扩散,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27,2、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建立人员流动机制 我国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人力资本对于 FDI 技术溢出效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与以大学学历为衡量的
18、人力资本相结合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这说明人力资本的利用还很不充分,促进技术溢出效应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首先就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增加教育投资,提高全民素质。需强调的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不能只从提高高层次学历劳动者着眼,而要从提高劳动力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转化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保证人力资本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还要重视人力资本的使用和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能。同时应该考虑促进外资企业和东道国企业人才流动的机制和政策的确立与完善。,2
19、8,3、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国内企业的学习与吸收能力特别技术创新能力。国内行业领先企业要紧跟国际技术的发展潮流,加大 R&D投资力度,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争取成为国际技术领先企业。另一方面,增强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大 R&D投人。调整有限经费的产业配置格局,加大高技术产业、支柱产业 R&D资金注人比例;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风险投资,为高科技、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的条件。4、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制度政策 我国目前的产权体系和市场机制、法律政策等还很不完善。从总体上来说,在制度方面,我们应该:继续完善所有权结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和完善,29,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同时建立完备的执法体系,以增强长期的技术吸纳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减少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例,即在市场机制运行已有一定基础和经验的情况下,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通过市场经济的自身运行和需求来积极引进外资;增加市场的开放程度,比如扩大允许跨国公司投资的范围,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减少市场准入的障碍,减少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管理等控制,降低进口关税等等;最后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优越的通讯、运输和金融等基础设施,是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基础性因素,也是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因素。,30,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