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巧妙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8847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巧妙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设巧妙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设巧妙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巧妙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巧妙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设巧妙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从大处着眼,“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从个人着眼, “读史使人明智”。那么怎样使学生学好历史呢?我们认为,教育最终当是人生一部分,通过教育,以期实现个体人得以更新自我,健全道德,完善人格;由近及远,终而和谐社会。因而,对个体来讲,终极的教育当不假外力。激活学生思维,应该借助学生头脑里的问题为第一推动力,而问题不是人头脑中的自在物,所以,教者引导学生产生爱质疑习惯,会质疑的能力,更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问题的关键。此所谓“诚者,自成也。”教者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人才。因之,本文就在历史教学中应

2、如何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做粗浅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一、创设巧妙问题 明代岭南学者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论学书)读书做学问着力点首先就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引起理性思考的开端,它会牵引学生思维向更广阔、更深邃的层面延拓。但问题有层次分优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提出好问题。一个“好问题”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从历史知识内在逻辑结构的意义上,问题要具有可衍生性。可衍生性是指问题要蕴含新问题或新知识的生长点,其能够在部份条件变异的前提下能产生新的问题,实现问题迁移、形变、开放。 第二,从教师角度着眼,问题要具备可

3、控性。可控性是指教师对所选问题能够充分把握,对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循循善诱,对问题得以全面掌控。历史教学任务繁重,切实将问题解决教学常态化,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第三,从学生的角度着眼,问题应该具备障碍的可接受性。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通过教师指导、集体活动、或案例摹仿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旨在激起学生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其中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已经现有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师教学的意义在于,

4、能够在学生的发展进程与其受教育的可能性之间实施严丝合缝正确的链接。因之,障碍的可接受性是指问题要符合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问题的解决办法既不显而易见,也不是难不可及;要适合学生能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往往可明确问题的价值取向,如历史教学内容的价值、思维的价值或是人文的价值等。 二、引导学生质疑 (一) 教师要殷勤的鼓励学生质疑。初学伊始,大多数学生不习惯思考发问,害怕提出问题,不会提问题。针对这类情况,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勇敢提问。事先教师可以设计能够发生连锁反应的简单思考题。由教者的一个问题出发,进而产生学生的一连串问题,发动骨牌的第一片,其他有趣的问题接踵呈现,学生的质疑思维就活跃开来。如:

5、讲重庆谈判时,首先提问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为什么还三次致电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进而可以使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毛泽东去不去重庆赴这个鸿门宴呢,为什么去?去有危险吗?去怎样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为什么不去?不去会有什么后果?在诱导学生提问过程中,要多加鼓励榜样,强化榜样的示范性,使学生喜欢提问形成课堂氛围。教师可在新课之前,有针对性地提一些有关下一次新课的问题,让学生依所出问题预习。这一过程可分三步走。首先,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书本的基础知识。其次,学生思考教师预设的问题。第三,学生搜集不懂问题,带回课堂,寻求老师的帮助。鼓励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 学生自主解惑是自主提出

6、新问题的动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问题不能迅速解决,会影响新问题的创生,解决问题陷入较大的困境,可能会挫伤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学生遇到的问题最好迅速得到最优解。那么,学生如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呢?当然借助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这里我们强调充分发挥同学集体的力量,合作解惑的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景下,通过教者和同学的帮助,借助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意义建构的方法得到的。教师可以每个学生的认知层次和认知特点及同学关系等具体情况,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使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集体仍不能解决,则由小组长搜集起来,提交给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进而达成共识。这种民主学习方式,能够使所有学生容易看到相关的众多问题,和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便于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加以明辨,进而明确知识,升华理解。另外,这种民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针对众多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克服教师讲授课程时的诸多不足,从而实现使所有学生能够最优发展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