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9042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任课教师: 二一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三节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 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与教育第四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第五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第六节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

2、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和程序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四节 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五节学前儿童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教青评价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第八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与矫正第一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第二节学

3、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概述: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从零星的、片段的思想逐渐发展至今,成为系统化的、具体的理论体系,并在学前教育中取得了合法地位。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它还是一门较为年轻的、介于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之间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以研究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本章主要通过梳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厘清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领域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等。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一、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4、其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1、1904年1月,清朝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2、陈鹤琴:“五指活动”3、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我国幼教史上的意义)(二)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幼儿园工作章程(1996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二、世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日本:重视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培养美国:将学前儿童的全面和和谐发展与学校教育的成败联系在一起英国:加强品德和情感教

5、育法国:发展和谐人格,促进儿童情绪的成熟与社会化新西兰:重视培养儿童、家庭、社会的和谐关系和安定的情感。我国台湾:略结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国际学前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概述:研究对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对象、规律及其教育和训练的一门科学,是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一、个性二、社会性三、社会化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研究法1、访谈法2、问卷法三、实验研究法四、档案研究法五、个案研究法六、行动研究法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6、第一节 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气质的涵义1、传统的气质类型2、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的气质类型(二)气质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相互关系(三)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的影响1、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2、气质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3、气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4、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1)影响父母的反应性和敏感性(2)影响学前儿童的依恋模式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四、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二、家庭生活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7、展的影响三、家庭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夫妻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二)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亲自依恋2、亲自关系(三)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四、家长教养观念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三节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幼儿园物理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二、幼儿园心理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师幼互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增进学前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2、有利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3、有利于加快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4、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感念的发展(二)幼儿与幼儿的交往对学前儿

8、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有助于学前儿童摆脱自我中心性2、有助于学前儿童认识到自我的价值3、有助于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三)教师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展与教育一、自我发展概述(一)自我的内涵(二)自我的结构二、学前儿童自我的发生与发展(一)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二)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大致顺序(三)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三、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一)社会互动(二)社会发展认知水平四、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1、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自我评价2、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的自我

9、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3、从笼统不分化的自我评价到比较具体细致的自我评价4、从对外部行为的自我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自我评价5、从局部的自我评价到比较全面的自我评价(二)36岁儿童自我评价适当性的发展趋势五、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力的结构(二)学前儿童自控能力发展的特点六、学前儿童自我的教育(一)给儿童充分的尊重和良好的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二)给儿童自我实现和成功体验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三)给儿童交往和对话的权利与机会,使其学会自我评价(四)给儿童提供多元的、有效的训练,使其学会自我控制第二节 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与教育一、依恋的内涵与意义二、依恋的类型及其成因

10、(一)依恋的类型1、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2、B型:安全型依恋3、C型:焦虑矛盾型4、D型:紊乱型(二)依恋的成因1、母亲的抚养质量2、婴儿自身的气质特征三、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1、前期依恋(02个月)2、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3、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4、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期(24个月以后)四、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一)父母要提高抚养质量,增强儿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二)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三)教师要调节自身的交往行为,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四)教师要公正地评价儿童,增加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第三节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与教育一、同伴关系的涵义与功能(一)同伴关

11、系的涵义(二)同伴关系的功能1、有助于儿童社交技巧的获得2、有助于儿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形成3、有助于儿童自我感念和人格的发展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一)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1、03岁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2、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二)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三、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一)社会行为特征(二)性格特征(三)外貌特征(四)社会认知能力四、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一)为儿童提供创设同伴交往的机会(二)促进儿童5、良好社会行为的发展(三)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四)促进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1、行为训练法2、认知训练法3、情感训练法第四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一、性别角

12、色的一般概述(一)性别角色和性别角色社会化1、性别角色2、性别角色社会化(二)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认知发展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社会结构理论5、群体社会化理论(三)国内外关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状况二、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一)家庭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1、母亲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2、父亲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1、教师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2、同伴群体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三)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1、对男女人生价值取向的社会引导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2

13、、对男女性格的描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1、学前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2、学前儿童性别稳定性的发展3、学前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观念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行为的发展1、男女儿童对玩具的选择有不同的偏好2、男女儿童对游戏中玩伴的选择有不同的偏好(四)学前儿童的性别差异1、认知方面的性别差异2、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性别差异四、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教育(一)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给儿童提供“双性话人格教育”(二)对儿童既要“因性施教”,又要注意性别之间的取长补短(三)发挥社会教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交互作用第五节 学前儿童亲社

14、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一)亲社会行为的涵义(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三)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与教育1、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2、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教育(1)为儿童创设同伴交往与合作的机会(2)教给儿童合作的方法(二)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与教育1、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2、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教育(三)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与教育1、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2、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教育(四)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与教育1、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 2、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教育(五)学前儿童同情心的

15、发展与教育1、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 2、学前儿童同情心的教育第六节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涵义二、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主要类型(一)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1、直接攻击2、间接攻击(二)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三、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起因及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和表现方式的发展特点(三)学前儿童对攻击意图的认知及其对攻击行为调节的发展特点四、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二)社会环境因素1、父母与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2、教师与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3、学前儿童个体和攻击性行为4、大众传媒中的暴力传播会引发或

16、增加学前儿童的攻击性五、减少和控制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教育(一)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二)帮助儿童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技能和策略(三)引导儿童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四)及时表扬和奖励儿童亲社会行为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以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二)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三)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

17、分类结构1、自我意识2、人际交往3、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4、多元文化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一、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一)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二)以社会现实为依据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2、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二、纲要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相关规定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一)自我意识(二)人际交往(三)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四)多元文化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一、情境讨论法(一)创设与社会性教育目标及内容相一致的社会教育情

18、境(二)创设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三)创设符合学前儿童认知水平的社会教育情境(四)运用开放式提问法拓展讨论的深度(五)阐明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二、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三、价值澄清法(一)澄清应变法(二)价值表决法(三)价值排队法(四)展示自我法四、移情训练法五、角色扮演法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一、在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开展正规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三、在幼儿园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社会性教育四、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中补充和延伸社会性教育五、在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中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六、在家园社区合作共育中提高儿童社会性教育的成效第六章 学前儿童

19、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和程序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一)目标性原则(二)针对性原则(三)活动性原则(四)全体性原则(五)整体性原则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一)确立活动目标(二)选择活动内容(三)设计活动过程1、精心设计活动环节2、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3、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4、对社会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四)教育活动方案的拟订1、活动名称2、活动目标3、活动准备4、活动过程5、活动延伸6、活动评价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自我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二、自我体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三、自我控制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三节

20、学前儿童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学前儿童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的主要内容(一)学前儿童对社会环境的认知1、对家庭的认知2、对托儿所、幼儿园的认知3、对社会机构的认知4、对家乡、国家与民族的认知5、对重大社会事件的认知(二)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二、学前儿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一)体现学前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主体性(二)鼓励学前儿童与环境、材料产生积极互动(三)将游戏和体验作为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生成的途径三、学前儿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二)引导学前儿童充分观察认知的对象(三)组织学前

21、儿童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四)引导学前儿童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第四节 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基本特质(一)突出“交往”的互动性(二)交往对象的多元化二、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一)亲子交往(二)同伴交往(三)师幼交往(四)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三、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一)创设人际交往情境(二)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三)运用人际交往技巧第五节 学前儿童多元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在环境布置中营造多元化的氛围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三、在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四、在学习和娱乐活动中体验多元文化五、在

22、社会教育活动中挖掘和利用多元文化资源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一、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一)有助于探索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二)有助于改善幼儿园和家庭的社会教育水平(三)为实现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提供依据(四)为选择最佳的社会教育方案和模式提供依据二、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一)社会认知(二)社会性情感(三)个性表现(四)社会交往能力三、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原则(一)目的性原则(二)全面性原则(三)客观性原则(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五)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四、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方法(

23、一)自然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的含义及其分类(1)时间取样观察法(2)事件取样观察法(3)行为核查观察法2、自然观察法的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二)谈话法1、谈话法含义2、谈话法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注意事项(三)问卷调查法1、问卷调查法含义2、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四)情境测验法1、情境测验法含义2、情境测验法的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五)社会测量法1、社会测量法的含义及其类型(1)同伴提名法(2)配对比较法(3)行为评定表2、社会测量法的优缺点第二节 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一、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一)针对性原则(二)过程性原则(三)全面性原则二、学前社会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24、的主要内容(一)评价活动的目标(二)评价活动的内容(三)评价活动的准备(四)评价活动的过程(五)评价活动的效果第八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与矫正第一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一、学前社会儿童问题行为的涵义与分类(一)问题行为的涵义(二)问题行为的分类1、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2、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3、心理性问题行为4、品德性问题行为二、学前社会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生物因素(二)家庭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2、家庭教育环境3、社会因素第二节 学前社会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一、强化法(一)强化法定义(二)强化法的使用要点1、明确强化行为2、恰当选择强化刺激物3、协助儿童明确强化物和强化行为的关系4、避免强化法误用(三)区分强化与消退二、惩罚法(一)惩罚法定义(二)惩罚的方式(三)惩罚法的运用1、意见一致地贯彻执行2、正确选择惩罚方式3、避免可以诱发问题行为的情境4、避免惩罚法误用5、正确认识惩罚法的价值三、模仿法(一)模仿法定义(二)模仿法影响学前儿童行为的方式(三)模仿学习的运用1、选择恰当的楷模2、综合运用多种模仿方法3、模仿要循序渐进4、为儿童创设一致的教育环境四、系统脱敏法(一)系统脱敏法定义(二)系统脱敏法的使用五、代币制(一)代币制定义(二)代币的使用流程1、确定目标行为2、选择代币3、确定逆向强化物4、制定代币交换系统5、严格执行6、逐步消除代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