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9043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音 乐 教 育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论第一节 音乐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1 、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 (1)模仿说 (2)劳动节奏说 (3)游戏起源说(4)巫术说(5)呼喊说 2、音乐的发展 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音乐(2)古代的音乐中国的古典音乐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古乐(三国以前),以雅乐为主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时代),又名清乐燕乐(隋唐时期),又名宴乐 俗乐音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3)近代的音乐(4)现代的音乐二、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以特定的声音组合来反映情绪情感和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门类。 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

2、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归根到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三、音乐的基本特征四、音乐的功能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具体包括歌唱活动、律动舞蹈、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节奏乐活动等。一、学前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二、学前儿童音乐的审美特性 儿童的音乐世界实质上是一种审美世界,是一种超越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功利、社会化价值的艺术境界。(一)形式

3、美: 音乐的美体现在音区、力度、节奏、旋律、音色、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上。这些要素加起来,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整体艺术结构和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 (二)内涵美:儿童音乐语言的内涵美是儿童音乐审美特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直观 稚拙 幻想三、儿童音乐的类型特征(一)按照体裁分类 体裁是作品的存在形式。根据使用的乐器(或人声)、表演的形式、作品的曲式和风格,可分为以下几类:1、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种类繁多,主要特点是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节奏简洁、速度适中、音乐性强。2、儿童器乐曲:(1)适合儿童演奏的器乐作品(2)适合儿童欣赏的器乐曲 儿童器乐曲特点: 形象单一,感情纯朴,表

4、现儿童无忧无虑的欢乐情绪; 节奏轻巧,曲调单纯,调式明朗; 句法简短,结构重复,因此主题比较容易记忆。3、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剧:结构简单、情节生动、故事性强、富有儿童情趣。 儿童舞剧:一般以一个适宜儿童的故事为背景,根据故事配合音乐安排不同的角色,通过舞蹈表演的方式来展现剧情。 儿童歌舞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主要以演员的唱词和舞蹈动作、音乐曲调的设计来表现、反映生活。4、交响童话 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以儿童童话为表现内容的交响乐。(二)按照题材分类 题材是作品的内容范畴1、游戏题材2、生活题材3、童话题材4、大自然题材四、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 是指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

5、本领。它包括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 包括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的体验能力。 音乐的表现力是指在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自己的声音或动作表达出来的能力。(一)幼儿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先天遗传是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2、良好的环境熏陶是形成和发展音乐能力的必要条件3、适当的音乐教育是音乐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1)0-3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2)3-6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3-4岁:想唱好歌曲 ,知道记歌词,有情绪反应 4-5岁:能借助一

6、些词汇描述自己对音乐情绪的体验 5-6岁:能准确地唱一些简单的歌曲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和任务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二)为造就一代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公民打基础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个体发展(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1、促进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3、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4、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认知发展5、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意志发展6、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1)能促进儿童

7、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2)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7、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促进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一、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重视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三、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四、注意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第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歌唱第一节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一、0-3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二、各年龄段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3-4岁4-5岁5-6岁(一)歌词方面 能够较完整地再现一些短小的和较长歌曲中的比较完整的片段。但是,他们在歌词含义的理解方面还是经常会遇到困难。 一般已经可以比较完整准确

8、地再现熟悉歌曲的歌词,对歌词的听辨、理解、记忆的能力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唱错字、发错音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歌唱技能和水平有了较显著的提高。能记住更长、更复杂的歌词,对词义的理解也能进一步提高。(二)音域方面 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c1-a1),其中听起来最舒服的声音是在d1-g1之间。 音域会稍有扩展。向上一般可以达到b1或者c2,向下一般可以达到b或者a 基本上可以达到c1-c2,个别儿童甚至更宽(三)旋律方面 存在着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走音”现象,音准有问题,不能准确长处歌曲旋律。 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逐步提高,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在伴奏下能基本唱准旋律适宜的歌曲。

9、旋律感的发展、音准方面的进步更加明显。能较准确地唱出旋律的音高进行,初步建立了调式感。(四)节奏方面 歌唱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的意识,但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所构成的歌曲节奏更容易感受和掌握 对歌曲节奏的把握和表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不仅能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歌曲节奏,还能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附点的节奏 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五)呼吸方面 肺活量小,呼吸较浅,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 逐步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 能够按照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同时歌唱的音量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六)其他方面 在集

10、体歌唱时的合作协调性方面,还不能互相配合。 能够比较协调的参与集体歌唱 在集体歌唱时,协调一致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不仅能与集体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而且会听前奏、间奏,还对对唱、小组唱、轮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产生了兴趣第二节 歌唱活动的基本问题一、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二、歌唱的基本形式(一)独唱(二)齐唱(三)接唱(四)对唱(五)领唱齐唱(六)轮唱(七)合唱(八)歌表演 适宜学前儿童的合唱形式一般有三种:1、同声式:两个声部的旋律、和声相同;2、固定低音式: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固定音型或延长音等;3、填充式: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在歌词的休止或延长音部分唱适当填充式的词曲。三、歌

11、唱材料的选择 一、歌词的选择1、歌词应有趣、易记且能为儿童所理解和熟悉的。2、歌词结构要相对简单,含一定重复部分。3、歌词的内容要宜于用动作表现。 二、曲调方面1、音域不宜太宽;2、节奏和节拍比较简单,不宜太过复杂; 3、歌曲的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以中速或中速稍快、稍慢为宜;4、旋律较平稳:幼儿不宜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5、结构较短小工整:幼儿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 大的歌曲。6、词曲关系比较单纯。第三节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指导一、教师熟悉、分析教材二、教唱新歌(一)介绍新歌 (二)导入新歌三、范唱四、学唱新歌1、介绍歌词2、熟悉歌曲节奏、旋律3、整体教唱法 4、分句教唱法 5、具体指导 (1)

12、整体+分句灵活运用; (2)教唱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方法不一; (3)歌唱形式多样化; (4)给幼儿留创造空间。五、复习歌曲 (一)组织形式(二)方法六、创造性歌唱活动 创造性歌唱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创编动作 不同年龄班为歌曲创编动作活动的差异: 小班:选择歌词中有明确提示动作或对动作有很强的暗示性的歌曲,较容易创编动作。 中大班:歌曲有一定情节,歌词对动作有一定的暗示性,创编的动作应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才能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节。 也可选择歌词中既有具体的动作描写,又有较抽象的情感体验内容的歌曲。(二)创编歌词 学前儿童的歌词创编基本上是一种替换词的形式。歌曲多为简单而多重复的歌曲,歌词一般为

13、儿童所熟悉和理解,容易记忆和替换。不同年龄班创编歌词活动的差异: 小班:选择形象性较强的歌曲,每段歌词中只含一种形象,创编时,只要求改变个别歌词,用新词替换原歌曲中的相应歌词。 中班:选择歌曲的原则基本与小班相同,但改变的成分可比小班稍多一些。 大班:可以适当增加歌曲中需要替换和改变的部分,同时歌词的表现可以由具体的形象性向较抽象的情感性表现过渡。歌词创编活动中,教师应注意:1、为创编活动做好知识和语言上的准备;2、在歌词的创编中自然地引起表情因素;3、注意控制创编活动的时间长度;4、用于创编的歌曲一般只学一段歌词,其余部分引导儿童进行创编。(三)创编伴奏 (四)变换演唱形式第四节 歌唱活动中

14、音乐感的培养(一)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指对歌曲材料中的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表现。在歌唱活动中要利用歌曲材料对学前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1、运用身体动作(1)自由节奏(2)均匀节奏(3)旋律节奏(4)伴奏节奏(5)双层节奏:合作进行独立进行(6)节奏动作表演2、运用视觉材料 以视觉辅助材料来帮助儿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节奏。(1)看图形做动作(2)听歌曲画节奏(3)看节奏图猜歌曲3、运用嗓音(1)声音模仿(2)音节歌唱游戏(3)语言节奏朗诵4、运用特别选择的歌曲材料: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歌曲材料,以培养幼儿感受某种特定的节奏。5、改变熟悉的歌曲材料:通过改变儿童已熟悉的某些歌曲的节奏或节拍,与原来的歌

15、曲作品进行对比,以加强儿童节奏感的培养。(二)旋律感的培养1、运用听觉、视觉和动觉的协同配合2、运用嗓音 移调歌唱 唱旋律唱名 默唱(三)结构感的培养 所谓结构感的培养,是指在歌曲演唱的同时,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乐句、乐段的起、止、过程、重复和变化,以及歌曲的主要部分和附加部分,以初步形成曲式结构的概念。1、运用身体动作2、运用视觉3、运用嗓音(1)完整唱出乐句(2)运用对唱和接唱的方式(3)运用默唱的方法(4)运用节奏插句的方法(四)音色感的培养1、视觉与听觉结合2、运用嗓音(五)速度感和力度感的培养1、运用视觉2、选择特定的歌曲材料: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在力度、速度上有明显对比的歌曲作品,通过前

16、后比较,帮助儿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总之,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即表现要素)都是可以在音乐活动中分别组织感知的。 侧重地培养儿童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表现能力,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精确把握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内容、形象、情感的整体把握。第四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韵律活动第一节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内容一、律动及其组合(一)律动 什么是律动? 特点:没有情节,在音乐的伴随下做韵律动作。 基本动作:走、跑、跳、踢、拍手、叉腰、击掌、摆臂等。 模仿动作:日常生活、动物动作、自然现象、游戏中的动作。 舞蹈动作(二)律动组合二、舞蹈及其表现形式 什么是舞蹈? 舞蹈的表现形式1、集

17、体舞2、邀请舞3、双人舞4、小歌舞或童话歌舞5、自编舞6、表演舞三、其他节奏活动 1、语言节奏活动 2、人体节奏活动 3、节奏读谱四、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1、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式 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向 重心控制 参与运动的身体部位及其之间的关系2、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变化动作的幅度;变化动作的力度;变化动作的节奏;变化动作的姿态3、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按情节内容组织;按身体部位的某种秩序组织;按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组织;按对称的原则组织;按主题动作组织4、使用道具的知识和技能 选择合适的道具;创造性的使用道具第二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一、各年龄段儿童韵律活动

18、能力发展概况(一)0-3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从未分化的不随意阶段,逐步向初步分化的随意阶段发展(二)3-4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3岁以后,儿童的动作逐步进入了初步分化阶段。(三)4-5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这一年龄段儿童动作发展有了明显进步。身体大动作及手臂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平衡能力和动作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四)5-6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此阶段儿童的动作进一步分化且更精细,动作的自控能力更强。二、节奏感方面1、婴幼儿自身活动中的节奏感发展2、在教师的培养教育下,幼儿节奏感的三个发展阶段三、辨别音乐性质方面四、音乐想象力、创造力方面五、动作协调性方面第三节 幼儿园韵律

19、活动的选材一、动作方面1、体现兴趣性2、考虑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3、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二、音乐的选择1、旋律优美,富有节奏特点2、结构工整,音乐形象鲜明,便于用动作表现三、有关道具的选择1、有助于动作表现2、形象美观,操作简单第四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指导一、律动1、教幼儿按节拍做简单的动作2、对幼儿进行基本动作训练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4、设法引起兴趣5、语言讲述与提示启发6、逐步提高要求 二、舞蹈1、熟悉音乐2、教师示范3、语言提示4、学习舞蹈队形第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音乐欣赏第一节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问题一、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年龄0-3岁3-4岁4-5岁5-6岁表

20、现特征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的音乐感知能力。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很不完善,记忆也不很精确,所以一般尚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听辨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一般已能欣赏内容较为广泛、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更大的进步,音乐经验不断丰富和积累,听辨能力更强了,能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器乐曲的结构、音色及情绪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创造性表现意识更积极、主动,表现形式更丰富多样了。二、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技能的发展目标1 、会倾听音乐; 2 、能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基本的表现手段; 3 、能根据音乐作品展开一定的想象和联想; 4 、学会分析对比音乐作品的性质、风格; 5

21、 、能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欣赏感受; 6 、能再认欣赏过的音乐作品。 三、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一)倾听声音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儿童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1、倾听人体声音 2、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 3、倾听周围的声音(二)幼儿表现声音能力的培养(三)幼儿对音乐表现手段感受能力的培养三、学前儿童音乐欣赏的内容与选材 (一)音乐作品的选择 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或情感应是儿童熟悉、理解并能唤起他们兴趣的; 形式比较简单; 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篇幅不宜过长; 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 有较好的演唱或演奏质量; 应考

22、虑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题材等的丰富多样性。(二)不同年龄班的选材要点1、小班:以音乐形象鲜明的歌曲为主,以及形象单一、鲜明,有标题的器乐曲。2、中大班:歌曲仍应占主要地位,歌曲的内容、性质、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并可欣赏各种器乐曲和一些篇幅较长、形式较复杂的叙事性歌曲。(三)辅助材料的选择 动作材料 视觉材料 语言材料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指导 一、分析材料 二、活动准备 丰富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环境创设 ;必要的教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1、介绍作品,提出要求2、让幼儿听赏音乐3、恰当运用语言(二)重复深入地欣赏1、提出具体的欣赏要求2、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3、引

23、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4、在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的细节部分的同时也不要忽略音乐的整体性(三)复习巩固 1、欣赏听过的作品、观察幼儿反应 2、欣赏熟悉的作品说出名称、内容 3、欣赏熟悉的片段 内容、情绪 4、欣赏器乐曲说出不同乐器的名称 5、用身体动作表达熟悉的音乐第六章 音乐游戏第一节 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一、音乐游戏的含义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 二、音乐游戏和种类(一)根据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分类1、有主题的音乐游戏2、无主题的音乐游戏 (二) 根据游戏的形式分类1、歌舞游戏:按照歌词、节奏、乐句和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并进行游戏。2

24、、表演游戏:按专门设计、组织的不同音乐来做动作或变化动作而进行的游戏。3、听辨反应游戏:听辨声音或音乐,并快速做出相应反应的游戏。第二节 音乐游戏的选材一、情节、角色方面二、动作方面 三、音乐方面1、最好有歌曲或便于幼儿哼唱的乐曲; 2、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便于动作表现;3、听辨游戏的音乐要根据游戏的听辨要求来 选择,要求听辨的部分应该清晰、明确、能为特定年龄幼儿感知的。第三节 音乐游戏的指导1、介绍游戏名称及主要内容;2、教师示范;3、儿童熟悉游戏中的音乐;4、儿童学习游戏中的歌曲或动作;5、带领儿童游戏第七章 节奏乐活动第一节 节奏乐活动的基本问题一、学前儿童节奏感的

25、发展 0-3岁:乐器是他们以身体创造声音的一种自然而有趣的方式。 3-4岁:能学会较简单的演奏技能,但在演奏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相协调一致是有困难的。 4-5岁:在乐器的演奏技能和操作方面有了较大进步,随乐意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5-6岁:使用和掌握的打击乐器种类更多,能力也更强。合作协调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二、幼儿园常用打击乐器的种类三、打击乐演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一)认识乐器,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二)配器 配器是指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根据音乐的性质、情绪和风格,选配音响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打击乐器,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以追求整体音响效果的协调和悦耳。 1、为音乐作品选配乐器 (1)根据强弱选

26、择 (2)根据音乐形象选择 (3)根据乐句、乐段结构选择 (4)根据力度来选择 2、为音乐作品选配节奏型及演奏形式 (三)看指挥:根据指挥的要求进行协作演奏,也是儿童要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1、了解“准备”“开始”和“结束”的手势动作; 2、知道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始终注视指挥者,与指挥者合作、沟通和交流; 3、能看懂和明白指挥者表示节奏和音色变化的动作,使自己的演奏与集体的印象协调一致。(四)打击乐器的记谱法 1、通用简谱总谱 2、变通总谱 (1)动作总谱 (2)图形总谱 (3)语音总谱 四、打击乐演奏活动的选材(一)乐器 (二)音乐 1、节奏清晰、结构工整 2、旋律优美、形象鲜明(三)配器方案

27、 1、适合学前儿童的实际能力 2、有一定艺术性第三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活动的指导一、熟悉和欣赏音乐二、空手练习节奏型三、介绍乐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四、随着音乐打击乐器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审美性原则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体现发展性 体现系统性 体现系列化 体现行为化(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2、情感和态度目标3、操作技能目标(三)活动程序的设计 活动程序是为实现教育活动的目标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运用,它是整个音乐教育活动的核心。1、活动结构

28、的设计 所谓活动结构的设计,就是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间的顺序、分配和关系的具体处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种组织结构:“三段式”、“单段式” “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系列层次活动理论-许卓娅教授 是以一个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系列。 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充分挖掘原有教材的教育潜力,尽量将活动的层次系列分细;(2)注意对一个音乐材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让幼儿感知和表现;(3)注意以切合活动内容、材料多样化的导入方式进入各个系列层次的活动。音乐活动的一般导入方式:语言导入、视觉导入、动作导入、欣赏导入2、活动方法的设计(1)从活动的目标出发来考虑和设计方法;(2)从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参考依据来确定方法;(3)从儿童的实际情况着手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四)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活动名称、目标要求、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