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材料《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索》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材料《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索》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材料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索 一、活动情况整体介绍本学期,我组围绕“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索”这一主题开展了教研活动。幼儿科学活动包含的内容很多,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本学期以研究认知和实验类活动为主,让幼儿能主动探究,主动学习,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活动观摩、交流讨论、理论学习、案例剖析、一课多研等多种教研形式,通过活动不仅提高了认知类活动的质量,而且小组每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得到了一定得提升。二、“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主动探究”的有效研究策略本学期,我们每位老师都上了一节课,有的老师甚至上了3节。科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
2、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通过自身的各种感知活动,通过他们看到、摸到、听到、尝到、嗅到,总之是直接接触的各种事物,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概括的结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并且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主的探索、主动的探索,这也就是我们组今年研究的一方面,下面就把我们的一些研究策略与大家共勉1、主题情景,从幼儿兴趣入手,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中明确提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形成和扩大只是与技能的方式,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
3、也就是说,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幼儿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孩子对活动内容有兴趣,他才会去参与、探索、发现。在传统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以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来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当然在这里我们还是要穿插提一下,我们并不是赞成去一味的创新教材,拿到一节课首先就想这怎么去创新了,怎么去改变了,不去遵循传统的科学活动,我们组的活动得出的结论就是还是要很好的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在吕晶老师的科学活动好吃的萝卜中,将活动设计为“小兔拔萝卜”的游戏场景,兔妈妈带兔宝宝去拔萝卜,小班孩子们非常自然的融入到了游戏情境中,都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小白兔,抱着自己亲手拔的萝卜爱不释
4、手,活动时都很投入,自然的完成了活动目标。开始部分,吕老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品尝食物(这里面有胡萝卜、青萝卜)先说一下自己的猜测,这样幼儿就会会比较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一形式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当他们品尝到了食物的味道以后马上得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根据自己品尝的结果自己去拔萝卜。整个过程幼儿是在期待中开始,通过自己的品尝判断自己动手拔到了相应的萝卜,满足的神情溢于言表,这种猜测的情景很好的抓住教学的切入点。这一好的方法在后面,我们组上课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后面就有了安中凯老师的科学实验活动找空气中“慢羊羊实验室“这一情景,孩子们的兴趣被提起来了,空前的高涨,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2
5、、丰富并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对幼儿的主动探索起很大的作用。新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那么怎样的材料才能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呢?我们组的研究达成的共识认为,材料应该力求科学、接近幼儿生活、并且还要安全可靠。在王烨蓉老师的科学活动转起来中,教师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真正幼儿能接触到的,例如:勺子、光盘、纽扣、盛有水的瓶子、磁带、绳子等等,为幼儿创设了主动探究的情景,实现探索活动取材于生
6、活的科学教育理念,但是如尖锐的材料、易碎容易划伤、对孩子产生危害较大的材料都没有使用。宋阳春老师的活动各种各样的袋子中,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无纺布袋子、纸袋子、编织袋、塑料袋,还有一些特殊的袋子,网兜袋,这对于幼儿能够贯穿始终的操作起到了作用。活动中 “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与主题目标有密切的关系,能考虑幼儿主体与材料客体的相互作用,同时能适应幼儿发展水平,吸引幼儿去自主探索,引发幼儿探究。在活动中,材料始终伴随着幼儿的探索过程。孩子正是在和材料面对面的互动中进入科学的探索情境中。由于幼儿的无意注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直观性,那么材料就应该很直观地呈现出来,摆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能随手取到材料,直
7、接进入实验过程。3、给幼儿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活动中我们始终遵循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原则,以幼儿的主动探索为主导,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操作是幼儿动手摆弄、操作各种材料,反复进行探索的一种过程。它符合幼儿心理的需要。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对某一事物的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科学活动就是儿童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事先做示范,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结果如何以及做的步骤;不要老是在一个幼儿旁转来转去或问一些没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以免使幼儿受到打扰。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
8、的乐趣,成功的快乐。由此可见“探索性观察”在科学活动中既有助于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认识事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有利于幼儿学习探究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幼儿可以逐步学会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等,从中获得有关事物的经验或概念。实践经验告诉我:在科学实验中“探索性观察”正是引导幼儿走向科学探索的开始,也是幼儿观察活动中最为积极和深入的方法之一。科学经验的获得、概念的建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对幼儿来说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就更长。因此,必须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探索的时间和机会。4、引导幼儿做好记录以表达对材料的感知。记录就是一种表达,是真正的进
9、一步理解。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对材料的感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得到肯定的想法加以比较,保留好每次实验活动的记载,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在活动中,我不仅向幼儿提供各种物品,还提供纸和笔,引导幼儿在试验的过程中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灯的变化,引导幼儿用“叉”表示灯不亮,“对号”表示灯亮。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结果并不相同,这时我引导幼儿对记录表上有争论的物品再次进行探索。5、教师语言及课件的运用第一,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引导。观察的着眼点应放在幼儿是否大胆动手操作上,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来激发幼儿,如:“你来试一试”
10、,“你一定能成功的”等。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幼儿,应该耐心启发,循循善诱,用“你再来试试”等亲切的话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参与探索。第二,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每次科学活动后,要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不要怕有争论,更不要怕有错误的看法,要让幼儿在讨论中纠正错误的认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验证结果时,使用形象生动的课件逐一演示结果,抓住探索过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作为参与者、合作者,来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科学活动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才会使幼儿的自主性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总之,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保持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方法上应坚持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科学,在观察、感知等亲自的探索过程中,理解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