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9891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教论文: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教论文: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教论文: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教论文: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教论文: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教论文: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论文: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和教育对策以某市公立幼儿园为例【摘要】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分享、合作、友好。但许多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经常会和同伴发生冲突,如告状、打人、骂人、抢别人的东西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的起因主要表现为:资源占有、规则维护、意见分歧、故意挑衅、偶然行为等。幼儿解决冲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告状、身体攻击等,因此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本研究以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问题的产生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关键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同伴交往目 录一、引言1二、

2、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特点分析1(一)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活动类型的特点1(二)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起因的特点2(三)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自我解决策略的特点2三、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类型及教育对策3(一)资源占有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3(二)规则维护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4(三)意见分歧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5(四)故意挑衅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5(五)偶然行为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6参考文献7附录82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可见,幼儿园教育对整个

3、名族的教育事业对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不是能学会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态度、能力等。幼儿在不断的交往过程中频繁的冲突也会不断出现,教师和家长应当适时地对幼儿给予指导。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更好的解决同伴冲突的方法,使幼儿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谦让与合作,使社会交往能力与自信心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二、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特点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200例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的分析了各方面的特点。 (一)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活动类型的特点 从图1

4、中可以看出,自由活动是发生同伴冲突的高峰期,自由活动阶段幼儿经常追逐打闹,抢占资源,极易引起同伴冲突。区域活动时的冲突占第二位,主要表现在大班幼儿喜欢建构区、生活区,在区域限定人数规则的限制下,幼儿为进区域时常发生冲突。区域中玩具也是有限的,幼儿会因为玩具而引起冲突。晨间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发生同伴冲突的比例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大班幼儿经过小、中两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已经较为清楚的知道相应的规则,同时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规则意识、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能够按照要求行动。 (二)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起因的特点冲突的起因是多样的,由物品占有而引起的同伴冲突是主要因素,由动作挑衅和言

5、语挑衅引起的同伴冲突则次之,对空间占有引起的冲突比例也较高,其他因素引起的同伴冲突处于持平状态。大班幼儿虽然逐渐脱离自我中心,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幼儿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因此在解决冲突的时候大部分幼儿仍然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导致了由资源占有引起的冲突频繁。大班时期也是规则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但其发展是不成熟的,出现幼儿对别人是否遵守规则的行为尤为看重,忽略自己的行为的倾向。 (三)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自我解决策略的特点 由图3中分析发现,大班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告状,利用老师的权威来解决问题,动作攻击的策略是第二位。观察中发现,幼儿在解决问题方面存

6、在性别差异,男孩子在应对冲突时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动作攻击和抢夺,女孩子在应对同伴冲突时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告状。位于第三位的是合作和言语攻击,合作主要是在合作游戏发生冲突时产生,一般情况下是冲突僵持不下时,由第三方提出的解决策略。很多幼儿在冲突时会心情激动,因此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而攻击同伴。协商、分享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较少,言语请求和言语解释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这阶段的幼儿易冲动,自制力差。社会环境对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引导。三、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类型及教育对策 (一)资源占有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由于资源的不足,同伴冲突行为时有发生,由表1可以看

7、出由资源占有引起的同伴冲突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表1:资源占有引起的同伴冲突类型项目物品占有空间占有游戏参与合计次数41241378比例(%)52311739 冲突的起因在调查中发现,34%的冲突事件是由对资源占有引起的,这种冲突的双方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对个人的冲突,另一种是个人对群体的冲突。幼儿园中资源有限,大班幼儿都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对物品的选择都很相似。由于有限的资源满足不了幼儿的需求,并且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还没达到一定程度,同时优越的家庭氛围也让他们对所要的东西势在必行,这就造成了冲突。个人对群体的冲突表现在群体对人别幼儿的排斥,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显的群体意识和性别意识,游戏或活动

8、中他们自成小组同时排斥他人的进入,很多时候被排斥幼儿会以告状的方式寻求教师的帮助。教育对策资源占有引起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缺乏引起的,幼儿园应该考虑到每班人儿的人数,提供相应的物品。活动时尽量选择足够幼儿活动和相互交往的空间,在避免狭小空间引发冲突的同时又要保证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区域中的材料也要推陈出新,避免幼儿集中于建构区中,区域中的材料也应丰富而多变,激发幼儿的兴趣,减少幼儿对个别区域的争抢。在改进物质坏境的同时也要帮助幼儿掌握正确解决冲突的策略,教师和家长应相互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特别是男孩子学会分享和合作,如通过讲故事、主题活动方式培养他们的移情能

9、力。 (二)规则维护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本研究中的规则是指教师为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纪律守则,如区域活动中的各区域应遵循的守则(人数的限定,玩具的整理等);教学活动中要保持安静;生活活动中的进餐、排队、盥洗等各项要求。表2:规则维护引起的同伴冲突类型项目游戏规则教学规则生活常规合计次数17151446 比例(%)37323023冲突的起因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社会化水平发展迅速,幼儿基本能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道德感和理智感水平提高。幼儿在克制自己行为的同时,也会对其他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约束很大部分幼儿采取的方式是向老师告状,一方幼儿在心理优势方面对违反规则的同伴进行锲

10、而不舍的“审判”。但是这阶段幼儿的道德判断是片面、表面的,导致大班幼儿维护规则的行为是比较简单的、单纯的,表现出要求同伴一定要全部的遵照规则,不能变通。因此,这类冲突在各种活动中都是比较频发的。教育对策维护规则的行为是幼儿在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类型的冲突是很常见的,很多教师会因为告状幼儿打断了教学而会出现轻视、烦躁的心态,用权威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常规的建设,影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对幼儿维护规则的行为应要有明确的限定,让幼儿意识到,什么时候应该履行维护规则的义务。同时,也要让幼儿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技能,教会幼儿用言语解释、言语协商的方法和

11、平解决问题。对于经常向老师告状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同伴的长处,对待同伴的错误要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善意提醒同伴。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如图书馆的狮子,让幼儿知道规则在特殊时候是可以变通的,促进幼儿道德判断的发展。 (三)意见分歧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在不断变化,对事物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社会环境与教育的不同,幼儿与同伴的观点也会存在差异,幼儿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争议引起同伴冲突。 冲突的起因大班幼儿大脑发育逐渐成熟,思维力发展迅速,表现出好奇好问的特点,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体现出高水平。同时,不同的坏境和教育的条件先下

12、,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观点也会存在差异。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幼儿之间的观点就存在相互的碰撞,引起幼儿的争论。教育对策意见分歧引起的冲突是具有正向教育功能的冲突类型,幼儿通过冲突吸收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拓展视野。对于有教育价值的话题,教师应该抓住教育契机,选择课题,组织幼儿积极探索。同时,教师指导幼儿学会对不同的意见保持中立的态度,引导他们寻求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寻找答案。 (四)故意挑衅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由故意挑衅引起的同伴冲突比例较高,占28%,故意挑衅大致有言语挑衅和动作挑衅两种。在观察中发现,男孩子动作挑衅居多,女孩子言语挑衅居多。表3:故意挑衅引起的同伴冲突类型 项目动作挑衅言语挑衅合计次

13、数262955 比例(%)475328 1冲突的起因大班幼儿由于教师平时明令禁止打架,因此,大班阶段言语性攻击高于动作性攻击。攻击的主要变现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子由于大众传媒的强化和榜样作用,他们喜欢依靠动作攻击同伴以此得到注意,女孩子则更多地表现为言语攻击。很大部分幼儿由于好玩经常会说一些挖苦性质的话或者给同伴取绰号从而引起冲突。动作攻击比例高的很大原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从与喜欢依靠暴力解决问题的幼儿的交谈中发现,父母长辈特别是爷爷奶奶经常给孩子灌输受欺负了一定要打回来的思想,这也造成了他们认为用暴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正确的方式。2教育对策教师及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随意给幼儿或者自己

14、身边的人起绰号。对喜欢言语攻击的幼儿,教师也要明确的制止。对用身体攻击同伴的幼儿要给予适当的批评,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过错。同时,教师要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思考面对同伴冲突,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提高幼儿解决冲突的技能。对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特别是祖辈了解到错误的观念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家园配合,让幼儿学会用平等互惠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电视节目家长也要做到适当的过滤,太过暴力的节目不适合让幼儿观看。 (五)偶然行为引起的同伴冲突及教育对策大班幼儿精力充沛,喜欢追逐打闹,幼儿园场地有限,幼儿在打闹中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有时会因为偶然的行为而引起同伴冲突。

15、1冲突的起因 偶然行为引起的冲突主要是由于幼儿对同伴动作的误解或者是动作过大不小心的碰撞引起的冲突。不同的幼儿由于性格特点的不同使幼儿互动的方式不同,大部分男孩子比较好动,他们习惯的以打闹的方式互动,但是同伴却会认为他是故意挑衅,造成交往时的误解。幼儿园空间范围是有限的,幼儿喜欢追逐打闹,在很多时候会引起不经意的碰撞,幼儿普遍能通过和解解决冲突,少部分较真的幼儿则会向老师告状维护自己利益。教育对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教会幼儿正确的交往技能,不要轻易的用动作来引起同伴的注意。面对同伴的动作触碰,幼儿要先学会分辨同伴是不小心还是故意的,宽容的看待同伴的过错,不要轻易的认为同伴是故意挑衅而发生争

16、执。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更直观的明白追逐打闹的危害,从实际出发,禁止幼儿在空间狭窄的教室里追逐。参考文献1 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3 刘晓静.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4 蒋秋芳.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 秦洪蕾.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策略及其与师幼关系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4.6 仵金红.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教育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8. 7 范玲.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8 贾会娟.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介入研究D.河北大学.2010.附录表1.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观察记录表姓名 班级 活动 时间 冲突的起因资源占有规则维护故意挑衅意见分歧偶然行为物品空间游戏参与游戏规则教学规则生活纪律动作挑衅言语挑衅解决冲突的方式 攻击的方式说理的方式 互惠的方式告状的方式言语攻击动作攻击抢夺言语请求言语解释协商合作分享持续时间1分钟之内1-2分钟2-3分钟3-4分钟4分钟以上双方性别男VS男男VS女女VS女混合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