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9331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摘要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日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在儿童社会化及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心理理论,并且通过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等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协同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会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社会性;交往技能 一、幼

2、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同伴交往的结果;同时,既成的同伴关系又对同伴交往的强度、交往行为的内容、方式和性质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同伴交往是同伴关系的动态展示,同伴关系是同伴交往的静态表征。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之间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

3、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 这种同伴关系主要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体现,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前提,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它指的是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同伴交往为其将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准备 观察发现,

4、幼儿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坚持不懈地对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探索、认识,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着积极的准备。 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 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少数幼儿表现不合群。他们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

5、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玩合作游戏。 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绰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等。如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傲慢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有些幼儿有多动症的倾向。上课捣乱,不听课,同时不是招这个小朋友,就是惹那个小朋友,弄得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 三、依据引起问题原因,对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思考。 家庭方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全家人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父母

6、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2.转变养育观念,改进养育方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缝康。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注重亲人的感受,防止过分的“自我中心”;家长不必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旁,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独立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独自游戏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 (二) 幼儿园及教师方面 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1.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

7、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要学积极表扬和鼓励幼儿,对幼儿评价要全面合理。因为教师喜欢并经常表扬、给予表现机会多的幼儿大多是“受欢迎者”,此类幼儿同伴关系好。 2.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与持续交往的兴趣。 3.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

8、戏中能够意识到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同时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这也是移情训练的应用要求,通过交换角色,使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理解他人感受情绪等。这有利于促进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避免了同伴间小磕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玩具。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围绕玩具发生的,通过玩具,幼儿可以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5.幼儿园要开设课程和全面渗透相结合。开设课程就是要将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教育纳入到幼儿园的

9、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使它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活动课程。这在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体现。纲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要求部分第一条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教育。同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秩序,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到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打下基础。 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技能 幼儿同伴关系不好,很大程度是由于幼儿缺乏交往的技能所致。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教给幼儿一些具体的交往技能。以下例举六种。 1学会用商

10、量的口吻与人说话,在无意伤害别人时说声“对不起”等等,强调能主动地向别人问好,要用眼神注意对方,并学会微笑。 2在训练参加同伴活动或邀请同伴时,要强调几种特殊的行为表现:例如:在希望加入伙伴活动的时候,有礼貌的打招呼,然后加入伙伴当中并同他们交谈。 3训练合作技能时,必须强调轮换,分享游戏用品,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的游戏,还要教孩子学会商量式的语言,比如:教孩子说:“请你借我一下行吗?”要比直接去抢夺更会受人欢迎。 4训练帮助他人时,强调对别人的请求提供帮助,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才能获取同伴们的喜爱;获得更多的朋友。 5训练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要让孩子独立思考,尽量让幼儿独立去

11、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在交往过程中得心应手。 6在仪表、打扮方面,要强调整齐、干净,并可以对外在修饰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在社会交往中,干净的幼儿容易被他人所接受。 除以上交往技能外,如运动能力,游戏技能,学习水平以及体态好坏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们之间的交往。 四、问题总结与未来新型良好的幼儿同伴关系的展望。 幼儿同伴关系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同伴关系状况是多因素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幼儿同伴关系现状不是很良好,幼儿不合群、自我为中心等,造成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受排斥者”与“受忽略者”的问题,不仅应该引起幼儿园,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此而

12、努力,因为孩子们就是我们的未来,社会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因此为了帮助我们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新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了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人,并且融入社会大家庭,我们不仅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我们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为我们的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从而为孩子们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协商,合作,共享,互帮互助的良好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我们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3 2朱玉红.试论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

13、的作用.学前教育研究.1996,1 3陈国眉、冯小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 4庞丽娟.幼儿同伴交往类型、成因与培养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991 5 武建芬.幼儿心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皮杰著.卢潜译.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版社1990 7维果茨基.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 9喻小琴.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及交往能力培养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陕西西安710062 10 刘静.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在

14、社会性发展起促进作用.京通幼儿园 11 束从敏.幼儿同伴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助教,芜湖,241000 浅谈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本学期,在大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较系统地学习了指南,结合指南健康领域中有关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谈谈自己学习、实践的体会。 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从不主动收拾自己用过的东西,有的幼儿看见自己脚下的废纸,不是主动捡起放进垃圾筒里,而是用脚踢到别的小朋友的脚边,有的幼儿从不主动参加幼儿园的值日生工作,问其原因说自己不会干,妈妈不让干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出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及自我负责的习惯,又体现出

15、缺乏责任心这一让幼儿终生受益的良好品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可一个人的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所以我们本学期着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让孩子们小就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责任心,有意识地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及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 一、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自我责任心 自我责任心主要是对自己有关的事如对自己的生活、游戏、学习、行为等负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在幼儿园里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自己做的,他们会把

16、小手举得高高的,如整理玩过的玩具,自己穿衣服、塞裤子等等。在家里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做的,如:让自己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除此以外,我们还请小朋友们说说在家里我们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如帮爸爸妈妈拿茶杯、扔垃圾等等。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实行值日生制度和划分责任区,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心 由于中班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已经发展了,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了责任感,开始意识到值日生工作是自己的任务,自己有责任把值日生工作做好。为此,我们实行一周值日生划分责任区并进行实施。我们分别请小朋友负责碗筷分发任务、卫生

17、间检查任务等。到一日活动结束还可以请小朋友评选出今日最佳值务生,还有奖品奖励给他们。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我们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小天地里,教师是幼儿的楷模,教师的修养水平及为幼儿设置创造的环境,将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幼儿,并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在平时,我们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爱幼儿园、集体、爱班上的一纸一物,和孩子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使幼儿在一种充满责任意识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身为幼儿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心。 四、利用积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责

18、任心 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特别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或他人。而自我意识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会影响幼儿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其中也包括孩子责任感的树立。于是我们主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在评价中,注意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的结合。在平时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在洗完手后经常不关水龙头就转身离去了,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会轻轻的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提醒他不要忘记我们要节约用水呀。有时有的小朋友碰倒小椅子后,看一看就转身走了,不会把小椅子扶起来,于是我会走过去,告诉他,小椅子好疼

19、呀,可是我不会自己起来,麻烦你帮我一下好吗?我们常采取个别交谈的形式,而不是当众给予批评或惩罚。这样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在制作手工等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能及时主动的收拾好用过的物品,而有的幼儿则只关心着自己的作品,我就及时的组织幼儿讨论、评价这些行为的对错,以此来促进幼儿弥补自己的过失。孩子们都是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开心的接受,并及时的改掉自己错误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自我服务意识。 五、形式各样的区域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巩固自我服务技能。 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决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坚持不懈的锻炼。 1、自主选择个别化内容,进一步掌握技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曾提出:凡是儿童自

20、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为了巩固新中班幼儿正确使用勺子,并锻炼他们正确地使用筷子,我们创设了智勇大闯关的个别化内容,活动中让幼儿根据提示来闯五关,提供了勺子舀玻璃珠、筷子夹塑料条、筷子夹乒乓球、筷子夹玻璃珠等等。为了帮助幼儿较好地掌握叠衣服方法,提供分解图片,让幼儿自己看图进行练习,效果较好。还有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使用拉链的技能,同样提供了图片,方便幼儿练习。通过活动的练习,再次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技能。 2、角色游戏中,再现自理技能。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将生活技能融入游戏,更便于幼儿掌握。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游戏结束后,学习将物品分类放好。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增设了“贝贝家”,幼儿在游戏中帮助娃娃家宝宝清洗衣物,晾晒衣物,以及整理衣物。 总之,责任心、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逐渐培养出来的,只要抓住培养的时机,定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责任心。更好的提高自我服务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