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的学生如何进行谈话交流和批评教育[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不同的学生如何进行谈话交流和批评教育[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不同的学生如何进行谈话交流和批评教育学校教育最突出的是师生关系。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也是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决定的。”事实上,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优化,所谓有效的教学,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通都是一种奓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学会与学生对话,交流,沟通。如果沟通是一扇门,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进行谈话?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
2、谈话呢?下面几种方法提供给老师们参考。1、商讨式谈话。即老师以尊重、平等、亲切的态度,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学生谈话。有的学生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采取别的方式往往导致老师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同老师冲撞起来。用商讨式与学生谈话可以消除其成见,排除师生间传递信息的障碍,为进一步加深谈话内容创造条件。2、点拨式谈话。即用暗示手段或借他人他事旁敲侧击,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简明语言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此种外界稍有刺激信号,就产生连锁反应。此法对心理敏感、疑心重的学生也比较适用。3、触动式谈话。老师语言尖锐,语调激烈,态度严肃。此法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
3、和试探心理的学生,但不宜火药味太浓。4、突击式谈话。是老师因时、因事、因地进行个别谈话的方式,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不肯轻易认错,事后矢口否认,或搪塞掩盖,或转嫁他人。老师利用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和冲突的火候,冲破其心理防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5、渐进式谈话。是老师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谈话的方式。此法不是一下子把教师的信息全部输出,较适用于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语言稍有不慎,他就会沉默抗拒,甚至寻死觅活。因此谈话时要适可而止,分步进行,将话题逐步引向心灵深处。6、循异式谈话。这是老师,根据谈话的不同对象、事件性质、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时间、
4、地点、态度的方式。对低年级、年龄小的学生着重形象教育、榜样教育;对高年级、年龄大的学生着重理性教育、道义教育。对明显的问题及时谈;对隐性问题待时谈;对褒扬性、一般性的公开谈;对贬折性、隐私性的背后谈;对性质轻微或初犯的学生,谈话要态度温和,柔中有刚;对性质严重或屡教不改的,要态度严肃,以刚为主,刚柔相济。7、谈心式谈话。是师生之间毫无拘束、气氛良好、态度诚恳,亲密无间地倒出内心真实思想的谈话方式。这种方式很普遍,课后随时随地都可以采用。要讲究谈话艺术,善于把谈话的主题引导到思想品德教育上来,并巧妙而自然地点睛,发人深省。谈话法的特点1、老师与学生谈话的对象有多种组合方式。可以是学生全体,也可以
5、是学生集体组成小型的座谈会。可根据自己的教育目的选择最有效、最佳的谈话对象。2、老师与学生谈话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谈话的内容、方式要事先做好准备,谈话应有明确的中心、对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要提的要求以及谈话对象所谈问题的认识水平、心理状态等,都应有所了解和掌握,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取得预期的效果。3、努力启发学生多谈。围绕中心议题,多让学生叙述所见、所闻、所思、所作、所为。即使学生的谈话离开了教师需要了解的话题,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而是要有兴趣地、耐心地听下去,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4、谈话法的运用要求(1)老师与学生谈话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对象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
6、态度和语气。如对能说会道的学生,应注意他所反映的情况是否符合实际,说的话是否有根据,语气可以直率一些;对沉默寡言的学生,态度应尽量随和,可交谈一些闲话,解除对方的拘束;对喜欢动脑筋的同学,可用讨论的方式;对不喜欢动脑的学生,多提一些问题,让对方思考。与学生谈话,还要考虑选择适当的地方,有的应在僻静处与学生单独谈;有的可在课余、课外瞭公共场所与学生漫谈;有时要使学生感到严肃,用安静、肃穆的气氛,使对方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认真地思考;有时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到很轻松,在漫谈闲聊中,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况。对学生的谈话应当有记录,但不可当着学生的面记,学生最怕把他们的缺点或做错的事记在小本上
7、。因此要重视写教师工作日记或笔记,把与学生的谈话追记下来,作为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的依据之一。(2)老师与学生谈话的技巧。与学生谈话应保持的距离。美国科学家萨默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两个人能轻松谈话的最佳人际距离不超过3.5英尺(约1.1米)。运用到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上,这种近距离谈话一方面能使学生准确获取教师输出的爱生之情,利于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谈话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有效地控制学生情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在谈话时流露出来的表情。与学生谈话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非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输出许多难于用语言表达的特定信息,准确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个别谈话时应做到:目
8、光中饱含深情,微笑中流露热爱,态度中蕴藏期待,表情中充满关怀。与学生谈话的身体方向。有关研究表明,在两人接触中,如果相互正视状意味着彼此有深谈的兴趣。如果有一方他视或身体发生倾斜,则表明一种避开的愿望。因此与学生谈话时身体的相对位置直接影响谈话效果。教师与学生谈话时要与学生面对面而坐,目光要始终在学生身上,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不要随意插话或打断学生的谈话,更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做其他事情或与其他教师谈天,要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兴趣,不要表现出漫不经心。与学生谈话的副语言。副语言是批伴随着语言而出现的声调、重音、轻音、声音等。在与学生谈话时,语言除了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外,副语言的变化也在表示意思,
9、有时可以同词义相一致,有时则可以截然相反。因此,与学生谈话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正确使用,通过副语言流露出对学生诚挚的爱,不能借助副语言发泄心中对学生的不满情绪。例:教师运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实例黄某某同学过去因偷东西受过处分,到这个班不久,他同座位的同学丢了钱包。经过调查分析,肯定是他偷的。但我没动声色,在同学面前没提一个“偷”字。我把他叫到一边,说你是开玩笑吧?快把钱包还给人家,那个同学正急呢。我多次与他谈心,给他讲给拾金昧的故事,讲应当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男子汉。我还让他担任生活委员,负责收学费、书费和班费,他很认真,没有出过差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我班后
10、进生中有个“哥七个”小集团,学生李XX是这个小团伙的头儿。他初中三次转学才到我们班,每次转学都是因违反校纪、打架斗殴被当做“害群之马”赶出来。他的父母关系不和(现已离婚),使他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原校也一直受歧视,于是,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进而破罐子破摔。转来我班不久,他就拉拢几个表现差的学生组织七人小集团,在饭店喝酒并拜了“干哥儿们”。通过细心观察了解,我发现他拉拢人是想在新集体中找到一定的活动“市场”。他追求吃喝、抽烟、起哄、破坏纪律,是在别的学校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穿西服、大皮鞋,留长发既属家长的纵容,也属青春期不善于把握自己的过分表现。他虽不爱学习,但较聪明;对待批评有时有对立情绪,
11、但在参加所喜爱的集体活动时表现积极、热情、充满活力。他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要引导得法,功夫到家。我多次找这个学生谈话,十分注意方法和言词,以平等、关心的态度,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鼓气勇气尽快改正错误,从不摆出一副老师说了算的架势教训人,更不用罚站、处分、开除之类的威胁来吓唬学生。当他取得一点成绩时,及时表扬,出现反复时伸出热情之手去帮助。这样自然使他摆脱了后进窘地。后来,这个学生还向团支部递交了入团申请书。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2010-03-22 12:44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
12、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一、首先要肯定孩子,要及时告知孩子的进步 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讯带给家长,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联系。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
13、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进家校互动。如,我班有个叫曾笑梅的学生,人比较活泼,做起事情非常积极,解决了班级不少难事,但是学习却很粗心,马虎,常常错在不该错的地方。老师在肯定其优秀的表现下,积极鼓励引导他改正错误。一段时间后,在我的鼓励下,他改变了,变得认真、仔细,成绩也有进步。我及时告知了其家长,他们听后,高兴的不得了,对我表示非常感谢。二、要用爱心和耐心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爱心,同时要有对学生足够的耐心。我班许多家长是来自农村,素质相对较差,孩子不管有什么事情,错的都是别人。对于这类人,我们要有耐心,并且注意语言分寸。语言,
14、能很好的驾驭批评的艺术,让这类家长了解孩子不对的地方,认识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伤害,用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应付他,不是因为孩子出了一些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三、学会倾听,体谅家长,是构建沟通的艺术桥梁教师要善于聆听,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要有策略地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巧妙地提出意见或建议。在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还要及时了解家长
15、的需要、困难,体谅学生,体谅家长。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即要使家长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为接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础。如,在与李振宇家长的交谈中,我首先肯定了振宇聪明活泼,思维敏捷,对学习有充分的自信心的优点。在得到家长的认同后,我再告诉家长,他的孩子常常与同学会有一些小纠纷,而且通常学生反映是其先惹起的。从而把家长的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帮助孩子避免与同伴纠纷上来,聆听家长对其孩子教育方法,并巧妙地提出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无处不在。我们要把老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总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