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的“规训与惩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1528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中的“规训与惩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校教育中的“规训与惩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校教育中的“规训与惩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中的“规训与惩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育中的“规训与惩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教育中的“规训与惩罚”(大二论文存档)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训与惩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书中以监狱的诞生过程为依托,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作为权力表现形式的刑罚是如何从一种“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无微不至的方式。”按照福柯的理论,惩罚方式的这种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权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在福柯的理论体系中,权力

2、和知识是一体的,权力制造知识, “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P29)因此,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段就是“规训”。 福柯对教育领域的最大贡献就是他首次提出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典型的规训与惩罚的手段应用,并且这种应用是适应社会权力微观化,构建新的知识型的最主要途径。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规训与惩罚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福柯提出了规训的三种重要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及检查。 (一) 层级监视 在福柯看来“纪律的实

3、施必须有一种借助监视而实行强制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监视的技术能够诱发出权力的效应,反之,强制手段能使对象历历在目。”(P194)与当下的教育现实对照来看,层级监视的规训手段在班级中是十分典型和常用的,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一个班级的架构中,教师和学生并非处于同样的主体地位,尤其在我国,教师在传统观念中一直以“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自居,成为了教育过程中绝对的权威,因而在讨论一个班级的“层级监视”时,是不应该包括教师的,因为教师事实上是居于这个层级之外,对整个层级拥有绝对控制权与建设权的。而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的“监视”的权力与资格,实际上在他走进教室这个特殊空间时就已经被赋予了,因为讲台是

4、比学生座位要高的,这样的设计非常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监视,它本身就是规训权力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把它归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的一种特殊情况我觉得也未尝不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是知识/权力的化身,他所代表的,就是教科书中被挑选出的知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权力,而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表现的监视,正是试图把学生规训成符合社会权力要求的“驯顺的肉体”的“微观权力控制”。 事实上,一个班级中的“微观权力”绝不仅仅是到这个程度就结束了,真正的层级监视是在学生群体中存在并时刻运转的。一般来说,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等院校,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监督群体往往分为三级:班长、其他班委、各类小组长。这是

5、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模式,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被从上至下层层落实;而班级中广大同学的各项情况又是通过该模式自下向上地传达给教师和学校更高层的管理者。福柯认为这样的金字塔形能够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能够完整地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网络,从而能够增加层次,并把各层次散布在需要监视的整个平面上。二是结构合理,不会将一种惰性力量压在需要规训的活动上,不会成为这种活动的制动器或障碍使监视具体化并切实可行”(P197) (二) 规范化裁决 福柯所谓的“规范化裁决”实际上就是依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或不达标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牵扯出一个关键问题:在学校中,在班级里,到处都有纪律和规定,有明确成文的,

6、也有约定俗成的,但无一例外都十分符合社会权力的约束和规训目的,并且具有与其紧密相连的配套惩罚措施。从惩罚形式的性质来看,学校的纪律有两类,一是明确成文的约束性规定,例如“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考试作弊”等,学生一旦触犯了这样的规定,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例如“记过、开除等”,这样的惩罚是公开的、直接的,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确立并维护学校的权威,彰显社会权力的绝对性和不可侵犯的特点。另一种则是模棱两可的达标性规定,比如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优等生”、“差生”的群体分类,而这个划分的整体界限却并不十分明晰,尽管如此,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合格的标准还是十分明确的,对于此类不能达标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的就

7、是操练性惩罚措施,例如一个学生的某个字写错了,教师可能会罚他抄写一百遍以加深印象,这样的惩罚主要目的在于矫正,并具有“缩小差距的功能”。 在针对规范化裁决这一方面,福柯也提到“在纪律中,惩罚仅仅是奖罚二元体制的一个因素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惩罚,相反,他应该多奖励少惩罚。”(P203)这里提到的“多奖励”,其实质目的还是为了赢得学生的心,进而实施其他方面的规训和教育,其目的仍是施加对人的精神的控制。除此之外,福柯还指出,简单的“奖罚二元体制”使得在学校中“关于行为和表现的定义是基于善于恶这两个对立的价值”(P204),这就使得学校对一个学生行为的判定必然是在是与非两个极端中选择,绝不会存在“还

8、可以、差不多”这样模糊的中间状态。 (三) 检查 “检查把层级监视的技术与规范化裁决的技术结合起来。它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P208)如何理解福柯在此对于检查的定义呢?我们可以拿学校中最常见的检查考试来说明这一定义的内涵。首先,在任何一所学校,但凡是正规考试,必定要有监考老师,这是人对人的绝对监视;而随着科技发展,某些大型考试甚至还会动用摄像监控设备,以远程的、隐蔽的方式实施机器对人的监视,由此可见,至少在学校的检查活动中,监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条件。其次,任何一次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参与考试的学生进行评定,这个评定依据的就是最后考试所得的分数,而一旦有

9、了分数,一个学生在学业上是否合格,他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他的接受能力强弱等等很多方面都将可以被进行分类和筛选,而这种分类筛选的过程伴随的必然是依据其所被划分的“阶层”而带来的种种“规范化裁决”,例如,冠之以“优等生”的名号,或者是处以操练性的惩罚等等。最后,考试的根本目的就是规训学生向一个规范的、统一的标准靠拢,在这个靠拢过程中暴露的一切错误行为都是必须加以矫正的,所以福柯才会说检查“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这个过程需要的就是无限接近已设定的标准,而不是彰显什么个性和创新精神。 (四) 空间、时间的辅助规训 在全面论述上述三种系统而明确的规训手段之前,即在论述纪律的形成时福柯在书中提到了空间

10、和时间对于人的约束和影响,我认为也非常有价值,因此特别提出来简单谈一点想法。首先是空间,福柯在书中特别提到“纪律有时需要封闭的空间,规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P160)我们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封闭空间”中对学生实施教育,这种封闭的形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师作为知识输出者和规训者能够在这个空间里得到最多的关注和认可,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我最想说的并不是教室这个空间所具有的封闭性,而是“学生在课堂、走廊、校园里的座次或位置;每个学生完成每项任务和考试后的名次;学生每周、每月、每年获得的名次”(P166)这一套强制性的序列是更加具有社会意味的一种“空间分配”,

11、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教室中学生被分配的座位所具有的象征意味。具体来说,调查发现,在矩形教室里排布的传统型空间位置中,最好的位置一般是在前三排的中间,次一点的大约是前四排两侧,而最差的位置则是教室最后排,尤其是墙角的位置。这里的位置好坏是依据在这个位置上的学生得到教师关注程度及互动频率的高低来区分的,而一般情况下,最好的位置大多都留给了成绩最好或者是家庭最有背景的学生,而最次的位置往往属于那些成绩也不好,家庭背景也不怎么样的“差生”。当这样的一种排列成为大家都熟知并认可的事实后,教室里的座位所代表的就不仅仅是某个学生听课的位置那么简单了,而是具有了一种附加的身份和“阶层”的象征。 再来谈谈时间的问

12、题,我认为时间和规训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有些复杂的。在福柯看来,17世纪到18世纪末,人们把时间的积累以时间表的形式应用于学校中的举动是一种本能的,没有什么特定企图的行为,这一阶段的管理者注重的是对时间的划分和排列,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但并不能确保时间使用的质量。而到了19世纪初,管理者发现,仅仅积累时间的数量并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于是就开始采用一些外在的监督手段,如鞭策、监工的出现,来排除一切干扰以造成一段充分利用的时间。到这个时候为止,对时间的利用开始出现了矛盾,那就是即使有了外在的监督,可以保证每段时间都是充分利用的,然而每个人完成同样工作的时间却并不一致。此时开始出现了对每一个

13、动作的精细划分,人们用法律精确规定如何以最简洁、快速的方法完成某项特定的动作,这就是福柯所谓的“动作的时间性规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规定如何才能使人接受并学会呢?在我看来这就是规训教育发端的根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追求单位利益的最大化,要想让人们认同并学会这样的行为方式,就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规训教育促使其向这个既定的标准无限靠拢和接近。 到这里,我们可以说是生产力发展对时间使用效率的追求催生了规训教育,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到此为止。事实上,随着规训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对时间的榨取和积累不仅是规训教育追求的目标,同时在教育中采用同样的压榨和积累时间的“艺术”反过来可以促进规训教

14、育的实施。在福柯列举的17世纪到19世纪在欧洲普遍采用贝尔兰卡斯特教学方法的互教学校中,这一点尤为突出,他说“最后,所有学生的全部时间不是用于教,就是用于学。学校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不同水准的学生的所有时间都被恰当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利用。”(P187)此时,我们才真正明白了时间和规训教育之间的关系,打个比方,就像是一只追着自己尾巴咬的狗一样,狗尾巴是我们要追求的时间效率,而这只狗跑的速度就是我们在压榨和积累时间的“艺术”指导下进行的规训教育,狗永远都追不到自己的尾巴,它只能越跑越快就像教育对人时间的压榨和积累总也赶不上生产力发展对时间使用效率的追求,所以福柯说“操练变成了有

15、关肉体和时间的政治技术中的一个因素。它不是以某种超度为终点,而是追求永无止境的征服。”(P182) (五) 规训教育的弊端 在福柯看来,这种规训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高举着社会权力的罗网,每天都在教你如何在这张网里陷的更深,但却让受教者毫无知觉。此种“润物无声”的渗透式的操控,在福柯看来是极其恐怖的事情。所以,倘若要批判规训教育的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对精神层面的渗透和教育,使你的肉体走向驯顺,使你成为这个社会里恭顺的一名良民,而代价就是丧失作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丧失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的权力,成为整个“现代化”社会大铁笼上的一个螺丝钉。 (六) 对规训与惩罚的质疑 毫无疑问,福柯在这本

16、书中描述的知识权力、规训教育等内容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启发意义,他撕开了当今社会披着的现代化外衣,把人性被摧毁的过程系统而赤裸地展现给我们,并且为我们解释了“社会和历史中实施主导控制的意愿是如何通过真理、纪律、合理性、功利价值和知识等语言来系统地自我掩盖、欺骗、解释和伪装的”。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福柯有一种把社会权力“妖魔化”的倾向,因为按照他的观点,我们每天生活中接触到的一切都是社会权力的投影,都是对我们有所禁锢和控制的东西。福柯曾说对自己的朋友说:“我死后,在我的墓碑上只用刻上人死了这几个字就行。”我们都知道,尼采在自己的哲学体系里宣告了上帝的死亡,把人类从神权的铁链下解救出来,可是现在福柯却说连人都死了,那么我们在未来应该走向何方呢? 福柯在批判当下的同时也摧毁了一直以来人们所认同的现实生活的真正意义,那么如果挣脱了这些枷锁,“人”又是否能活过来呢?“人”又能够在未来的何处立足呢?“人”是不是刚走出权力控制的牢笼又会滑向虚无主义的深渊呢?这些都是福柯没能回答的,也是我的疑惑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