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1622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行为。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品。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小班儿童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生攻击行为,而大班儿童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4、年

2、长儿童仍然会为争夺某样东西而发生攻击性行为,但攻击性大多表现为敌意攻击,目的是伤害别人。一般来说,儿童的工具性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敌意性攻击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多。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一)遗传因素(二)家庭教养方式(三)大众传媒如何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

3、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移情训练的事例如下: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往往习惯于请个子比较大、力气强壮的幼儿扮演诸如“大灰狼”之类的强势角色,请文弱的幼儿扮演“小羊”之类的弱势群体。为了促进幼儿的移情,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换位,即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小羊”,使其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而让弱小的被攻击者扮演“大灰狼”,使其感受到“力量”的魅力。通过这种角色换位,将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某种感情。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条行之

4、有效的途径。(二)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家长要常观看育儿知识展览,阅读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作为被攻击孩子的家长要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以牙还牙”只会制造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作为具有攻击性孩子的家长,首先要提高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和社会有消极影响的认识,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认识误区。对于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它的危害,并在孩子面前旗帜鲜明地表达对这一行为的反对态度。(三)防止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防止幼儿接触不良大众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深刻认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性,坚决杜绝大众传媒

5、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家长要尽量减少给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小班年龄阶段,幼儿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与幼儿一起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并表现剧中人物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在家里,家长可以陪伴幼儿观看类似这方面的影碟、录像、电影等。同时,家长还要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四)教师要努力为小班幼儿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把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

6、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幼儿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的攻击性情感,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问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心无法排泄的挫折、愤怒与烦恼,让幼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与置换活动,去转移幼儿的攻击性情感。(五)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教师在幼儿园要把具有攻击性强的幼儿放在心上,把他们的攻击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家里,家长不要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另外,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交流,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六)在活动中创设条件,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而造成冲突和摩擦。玩具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