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心灵法护成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1633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润心灵法护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德润心灵法护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德润心灵法护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德润心灵法护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德润心灵法护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润心灵法护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润心灵法护成长.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 -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简析 洪泽县实验小学 唐莉根据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新书加强了法治教育,落实在学校教育中。新书课文中,渗透了法治教育的内容。如新书一年级上学期有四个主题,从以前16课变成现在的12课,增加了单元体验活动。据悉,新教材将在六年级下学期集中学习更多的法治内容。这是1949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中。原因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推

2、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 培训中几位专家依据课标精神,准确领悟课标和新教材的内涵,从教材的修订编写背景、教材编写的定位、教材的整体架构以及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作了多方面的引领。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新教材有了一个崭新的概念。作为一名一线德育教师,如何准确把握课标和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将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将教材和学生紧密联系,真正实现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课题。下面我

3、就结合专家们的解读分析谈一谈自己对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课标未动教材先行,实践核心价值观。 要用好、用活新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教材编写上首先是系统设计法治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为重点,明确学习要求。其次是采用专册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法治教育内容。编写法治教育专册,供六年级和八年级使用,满足不同学段集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需要。同时,在其他册次教材中分散融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 本次新的教材编写与主要特色围绕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

4、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的相应年段法治教育内容,提出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主线、四个方面和四个领域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三条 主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四个领域是:道德领域,主要是通过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社会交往等,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礼貌、平等、友善、诚信、慎独等基本道德品质。 心理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青

5、春期的心理特点,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培育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法律领域,主要是帮助初中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培育法治信仰,增强宪法意识,引导学生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国情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新教材将三条主线、四个方面、四个领域课程框架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设置了一个个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新教材在编排设计上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

6、,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同一领域内部,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如“家庭场域”,在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三年级侧重学习习惯和安全成长,四年级侧重同伴交往,五年级侧重生活中的新问题等。 在具体安排学习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如快乐过新年安排在寒假前倒数第二课,国庆节安排在秋季第三课等;涉及自然的主题,采用与教材使

7、用时间一致的季节安排,方便孩子们观察体会。 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活动。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教材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

8、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此次的新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利用生活实践和现代网络资源,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

9、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老师,您好,在活泼有趣的游戏“交流会”活动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教学场景,引导刚刚走进校门的一年级小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学科的老师,观察交流,说出老师的特点,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教材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谈心、点滴关爱、课前备课、课间活动五个场景,呈现了教师的一日生活。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懂得怎样尊敬老师,怎样和老师相处,听从老师的教导。“宝典箱”的教学设计让教师将良好行为指导、

10、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法治教育等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吟诵中激发和培养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整个活动过程通过互动交流、故事欣赏、行为辨析、创新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能从日常的师生交往中去认识老师,了解老师,产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这样的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活动内容,对如何在课堂上实施这门全新的学科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第三、 从小处着眼,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纵观新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教材有机结合中小学学生生活经验,从现实小事入手,以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

11、,让学生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如义务教育法保障失学儿童上学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教材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小事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

12、展,身心健康地成长。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从小处着眼,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如:新教材以儿童最为熟悉的

13、家庭场域开篇,展开了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的学习活动。首先通过组织“交流会”活动,由学生作自我介绍,教师在活动前引导学生收集生长中的点滴小事,可以是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玩耍的情景,也可以是自己在幼儿园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以“爱”为主线,以生活小事为切入口,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交流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通过自我介绍、表演和展示,让儿童在感受家庭的关爱的同时,去爱自己、爱父母、爱长辈,去表达爱,学会健康、快乐、有爱心地生活。在“知识窗”活动中,采用图解的方式,告诉学生“我”是怎么来的,帮助儿童初步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体会父母给我们生命,生命来之不易,要珍爱生命,要学会感恩。采用

14、“击鼓传花”的活动形式,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新教材提倡教学要有开放性和活动性。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学生身边的事物都是学习的资源。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好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知识整合,培养学习能力。 新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

15、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课程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整合了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使用了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学做文明人我是中国人等单元礼,还专门以“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活动主题,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教材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

16、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品德。实现了各个知识层面的整合,促进儿童获得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等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五、 “知行合一”,提高德育实效性。 提高德育实效性一直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编教材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教材力图进一步改变以往学科教学偏于知识传递和记诵,根据学习内容尽可能设计安排有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引领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更多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

17、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把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进而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力图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如:第四单元心中有规则,以儿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场景中,学习了解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则。“我和伙伴一起玩”一课,通过游戏、讨论、体验,让儿童感受到做游戏要有规则,初步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红绿灯在站岗”一课,利用生活场景,指导儿童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了解并

18、遵守基本交通规则。“游乐园里真开心”再现了儿童在游乐园里的活动场景,通过辨析,让儿童明白,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在游乐园中享受快乐。教材中还设计了两次击鼓传花的对比游戏活动。第一次是没有规则的击鼓传花游戏,学生感到玩不下去了。这种体验自然会引发思考: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呢?问题出在哪里呢?没有规则的游戏玩不下去,激发了学生制定游戏规则的内驱力。通过共同讨论并制定游戏规则,让学生懂得规则是由大家共同制定并遵守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按照大家制定的规则,再次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组织学生讨论,对比两次击鼓传花游戏的不同感受,说说游戏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在游戏中找规则,在生活中知规则,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 “思想品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道德和法治两个关键词,就说得比较清楚。”一位中学政治教师这样说,以前思想品德课中也穿插着不少法律知识,而随着课本改名,也可以预见其中关于法律的内容将更多,也更全面。这位老师介绍,“思想品德重视培养学生的性格和价值观培养,现在强化对法治的学习,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及时、更全面地接受法律方面的教育。”面对新教材,新理念,新挑战,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