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自然“小分队”教学模式浅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自然“小分队”教学模式浅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小分队”教学模式浅谈 自然“小分队”教学模式浅谈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自然“小分队”教学模式浅谈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自然“小分队”教学模式浅谈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自然小分队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铺路和搭桥,学生相互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其课堂教学模式包
2、括激趣导课、立意设疑、“小分队”活动、讲评归正、检测强化五个基本环节,含十七个操作要点,又可称为“五步学导法”。关键词自然小分队 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 创新实践第一个环节,激趣导课教师通过激发和创设教学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认识对象,达到自觉参与并主动学习。这是自然学科教学成功的首要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问中激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从对自然事物的变化过程或变化原因感兴趣开始的。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在认知新事物的时候
3、,总是在他们的脑子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想知道结果和答案,他们思考得越主动、越积极,提出的问题就越多。教师要抓这一点,根据教学内容找出最容易引起学生发问的知识点,然后提出问题,留下伏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之在新知识的学习、探索中自我解答所提出的问题,由此获得成功的愉快情感。()画中生趣。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绘画艺术,用形象、生动的板画来代替文字叙述,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加深印象,使板书看上去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利用板画或绘制彩图,使生动有趣的形象跃然纸上,定能引起兴趣。()观看中拾趣。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之一,根据教学内容配备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
4、便被那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些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都是学生所喜爱的,越看越爱看,由此兴趣大增。当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课进行实物观察时,他们会从这些物体的立体观察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和问题,进而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谜中引趣。谜语是根据事物的典型特征用比较精练、形象的语言编制而成。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猜谜语这一形式导入新课,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深厚兴趣,进而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玩中移趣。小学生比较好动,好游戏,注意力不持久。针对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和学生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使学生在
5、游戏中增长知识,在玩中增加学习兴趣。()情中增趣。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老师的情感的投入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教态和蔼可亲,语言富有启发性,充满爱心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教师的愉快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美中展趣。少年儿童对美的认识比较直观,具体,也很朴素,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因素的直接观察来感受自然美。他们容易被明快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有趣的动物表演等深深地吸引而产生美的感受,并因此而对事物产生深厚的兴趣。第二个
6、环节,立意设疑“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在本环节中,教师设计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疑点,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从而乐意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请本节课题以后,让学生大胆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与习题。()利用电教手段直接显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可进行发散思维或创造思维,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第三个环节,小分队活动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炼出来的,教会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观察,唯一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独
7、立地进行观察实验。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把足够数量的材料交给学生后,不能过多干预,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要充分放手,让他们人人动手,独立地去观察实验,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多地发现自然事物的各种属性,积累的事实越丰富,越有利于对事物形成本质的认识。学生的创造力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民主。在小分队活动过程中,只有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创造力、想象力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实验内容,如讨论的内容、实验报告、资料的准备等,学生在没有观察实验前,
8、教师讲清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学生在实验、讨论或查询资料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和讨论报告单等。()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讨论得出结论。第四个环节,讲评归正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判断、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全面归纳、概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教师根据这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学生可以根据板书设计和教师要点的提示进行总结。第五个环节,检测强化对任何一个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形成的结论,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应用,这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环节中,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所获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9、,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中出现偏差和失误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设计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作业、操作等练习,以巩固完善学到的知识及检验学生用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可采用举例、判断、实验、制作、设计等方法。()利用微机、幻灯等显示反馈练习。()学生练习各种形式或层次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更正。(作者单位:河南南阳油田教育中心第二小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10、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11、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
12、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