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2286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9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施工组织设计.doc(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工程堤防工程科技学院变更段K23+750-K25+200施工组织设计黑龙江百元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四月二十日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1、工程概括1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1.3、工程规模4第二章、编制依据6第三章、资源配置73.1 机械设备配置表73.2、人力资源配置73.3、主要材料计划9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104.1、恢复定线104.2、临建工程114.3、施工进度安排11第五章、施工工艺135.1土方填筑135.2、土工格栅铺设175.3、砂肋排施工方案185.4、充泥管袋施工方案265.5、吹填砂施工工艺305.6、施工用砂方案335.

2、7、砼铰接式护坡345.8、绿化混凝土护坡355.9、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365.10、抛石施工方案455.11、压密注浆施工方案485.12钢筋砼挡墙施工方案54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606.1、 质量保证体系606.2、 完善质量保证措施60第七章、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647.1、安全生产目标647.2、 安全管理原则647.3、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647.4、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647.5、 安全操作规定717.6、堤防填筑施工安全要点767.7、水上施工安全措施777.8、安全应急处置预案837.9、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体系保障847.10、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88第八章、文明施工与保护

3、环境938.1、文明、保护环境施工领导小组938.2、文明施工措施938.3、环境保护94第九章 不利季节施工安排及措施979.1、雨季施工安排979.2、农忙季节的工作安排97第十章 医疗卫生、防疫措施98第十一章 廉政建设措施和保证农民工利益措施9911.1、廉政建设措施9911.2、保证农民工利益的具体措施99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括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干流北岸,跨越松北和呼兰两个区。工程西起松北万宝堤肇东界,东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全长约101km,其中呼兰河以西段长42.93km,呼兰河以东段长58.09km。本工程建设是提高堤防防汛

4、抢险能力,满足城市开发建设,沟通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防洪标准,恢复生态及环境治理,促进沿江产业带开发,带动旅游产业和提升土地价值,实现各项城市规划和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工程内容包括:抢险道路工程、堤防工程和滨江水生态修复保护示范等。工程以现有松北堤防为基础,堤路结合,通过加宽加固现有防洪堤实现。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1级。路基(堤防)洪水标准为呼兰河以西100年一遇,呼兰河以东50年一遇,相应堤防工程等级为呼兰河以西1级,呼兰河以东2级。本工程设计堤路总长101.02km。呼兰河以西总长42.93km,其中王万铁路以西为双向2车道,路面总宽17m,长5.44km;王万铁路至西四环为双向4车道,

5、路面总宽27m,长3.9km;西四环至东四环为双向6车道,路面总宽35m,长20.31km;三家子段为双向6车道,路面总宽33m,长13.27km。呼兰河以东总长58.09km,道路总宽24m,路面远期为双向4车道,近期实施2车道。工程沿线与多个公路、铁路、河湖及泵闸交叉,其中与王万铁路、西三环路、滨州铁路(含新建哈奇客专)、松浦大桥、滨北铁路(含新滨北公铁两用桥)、东四环路交叉处采用下穿方式,与西四环(绕城高速)、松北大道交叉处采用简单桥梁上跨方式。其中,西四环跨线桥长471.5m,宽30m;松北大道跨线桥长391.5m,宽2x12.75m;王万铁路下穿通道总长506.25m,宽27m;滨州

6、铁路箱涵长27.6m,宽33m;东四环地道总长620m,宽33m;其余下穿采用简单路面下沉方式。在后关陡崖段,抢险通道与公家沟、泉眼沟两个排水沟槽交叉,在沟槽位置设置桥梁,其中公家沟桥梁跨径为5x25m,宽24.5m,泉眼沟桥梁跨径为3x30m,宽24.5m。另外,沿线受工程影响的引排水泵闸等穿堤建筑物有6座,均按“原拆原建”原则进行改建,其中呼兰河以西改建排水涵闸2座,呼兰河以东改建排水涵闸4座,新建排水涵闸28座。工程沿线在道路隔离带、内外边坡、外侧消浪平台、内侧压渗平台及内外护堤地进行绿化和景观布置,并设置多个景观节点。本标段位于松北区,桩号范围为K23+750-K25+200全长1.4

7、5km,工程内容主要为堤防工程。其中包括填筑筑堤、吹填、充泥管袋、砂肋排、抛石护脚、松浦大桥下桥下护桩、土工格栅铺设。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2.1水文气象哈尔滨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旱,夏季短暂多雨,秋季降温急骤,冬季漫长寒冷。据哈尔滨站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3.5,全年1月份为最冷,平均气温为-19.7,极端最低气温为-41.1;全年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为39.1。无霜期平均135天,大于10多年平均积温为2758。哈尔滨历年冻土深度,最深为2.12m,最浅为1.54m,平均为1.9m。松花江冰冻厚度为1.2m1.5m。多

8、年平均降雨量为545.7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6月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暴雨多集中在7月、8月份,占全年暴雨的84%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636.3小时,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蒸发皿)796.3mm。哈尔滨城区属西风带,常年风向以西风最多,次为南风,平均风速为4.1m/s,最大风速达37.0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40.9天。松花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由于流域面积大,气象条件复杂,暴雨成因不同,笼罩面积也有大有小,大洪水过程多由几次暴雨洪水迭加而成,但局部地区也有由一次暴雨而发生的大水。洪峰发生在8月、9月份的较多,一次洪水过程,主要集中在30天内。考虑受

9、丰满等水库调蓄影响后各站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3-1。表1.3-1 单站设计洪水成果表站名项 目单位频 率0.33%1%2%5%10%下岱吉洪峰流量m3/s203001770014900113008580哈尔滨洪峰流量m3/s220001790016700151008900通河站洪峰流量m3/s236001920016500127009850依兰站洪峰流量m3/s2730022700208001570012700兰西洪峰流量m3/s84906570539038802790注:表中下岱吉、哈尔滨、通河和依兰站洪峰流量是考虑有丰满等水库调蓄影响后的成果。松花江为季节性封冻河流,按实测冰情资料统计,每

10、年11月中旬左右封江,第二年4月上旬左右开江。哈尔滨站多年平均封冻日期为11月24日,最早封冻日期为11月8日;多年平均开河日期为4月9日,最晚开河日期为4月16日,多年平均封冻天数为135天,多年平均流冰天数15天(春秋两次合计),多年平均畅流期天数208天。多年平均年最大冰厚为0.92m。哈尔滨站最大冰块尺寸为650m300m,多年平均最大冰块尺寸为490m180m。1.2.2工程地质该区段位于高平原前缘与漫滩接触地带,据现场高平原前缘露头处观察,前缘为陡坡处,由低液限粘土(黄色,垂直节理发育)构成。其它处上部为低液限粘土,下部为级配不良细砂或为细砂与粘土互层(砂、土各层厚度10cm20c

11、m,交替出现)。堤基岩性自上而下为:低液限粘土:黄色、湿、可塑。断续分布于堤基表层,出露地表。厚度0.004.10m。含细粒土细砂:黄色、湿饱和、松散。局部夹粘土薄层,连续分部,厚度0.555.20m。低液限粘土:灰色、湿、可塑。局部夹粉细砂透镜体。分布于原堤线桩号3+5006+870之间及改线段,厚度0.504.60m。含细粒土细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分布于原堤线桩号4+7006+870之间及改线段,揭露厚度4.4010.45m。级配不良中砂:灰色、饱和、以松散稍密为主。沿堤线均有分布4揭露厚度2.207.90m。地下水按埋葬条件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深0.303.35m,水位高程

12、115.0m,受大气降水补给,洪水期江水补给地下水,向下游排泄。含水层为细砂和中砂。1.3、 工程规模本标段位于松北区,桩号范围为K23+750-K25+200,全长1.45km,工程内容主要为堤防工程。本标段设计为水下部分设计为砂肋排、充泥管袋,水上部分为充泥管袋、吹填砂、回填砂。平台以下护坡为铰接链排,平台以上为绿化混凝土。其中K24+950-K24+340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墙。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一堤防工程(松浦大桥滨北铁路)m14501内侧护坡预制砼板m348C25钢筋砼挡墙m33000C10混凝土垫层m3120C25底板钢筋砼m3563钢筋t244加筋土方(回填土方利用挖方)m

13、37688加筋土方(回填土方外来料10km)m37688加筋土方(单向土工格栅)m230000双向土工格栅m274600单向土工格栅m21335332外侧护坡混凝土连锁软体排m224374复合土工布380g/m2m224374袋装砂m33984绿化混凝土(厚120mm)m213593土工布m217055预制砼板m396C20素砼格埂m3701高强土工布400g/m2m254650砂肋软体排m223000抛石m330000袋装碎石m35368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3土方挖泥船清基(运10km)m336355挖泥船开工展布、收工集合次1机械清基m318816充泥管袋m3161557堤心开挖土方

14、m317078吹填砂方m3217699回填砂方m329850垃圾清理m3335005围护钻孔桩C30(1000)m510导梁C30m375压密注浆m3285钻孔桩钢筋t43导梁钢筋t3第二章、编制依据1)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2)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3)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4)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5)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6)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7)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15、范(GB50204-2002);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0);10)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11)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13)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14) 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L399-2007);15)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1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1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18) 水利水电工程作业人

16、员安全操作规程(SL401-2007);1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20)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21) 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GL/T235-1999);22)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23)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2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三章、资源配置3.1 机械设备配置表3.1.1、机械配置 推土机3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3台、自卸汽车30台、振动碾3台、柴油发电机组2台。3.1.2、砂肋排、充泥管袋、吹填砂、抛石护脚机械配置投入NJ22型泥浆泵12台

17、套,备用泵6台套;铺排船1艘(改装型),长65m左右,宽25m左右,简易浮体(规格为6m35m,带自航装置15个;160硬质高密度排砂管2400m,150普通型排砂软管4000m左右);小型交通船6艘(规格为宽2m,长10m左右),锚(规格180)60个;起锚机36台;3T5T卷扬机8个,16、12钢丝缆各3000m,输泥排浮跳600m。驳船6艘,拖船6艘。3.1.3、松浦桥下护桩 钻机2台,电焊机5台,切割机2台,切断机2台,吊车1台,挖掘机1台。3.2、人力资源配置(1)组织机构设置我项目部项目经理由单位委派,负责施工现场全面指挥。项目经理部受企业监督与支援。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名,生产经理

18、2名,项目总工程师1名,财务负责人1名。具体组织机构见附图:造价组 :唐立平安全部 :曹常铭项 目 经 理项洪友 项目副经理郑树斌项目总工刘文亮测量组 :吴国明内业组 :杨立业质检组 :王绪贵工程组 :赵海清机械组 :姜庭富3.3、主要材料计划主要材料材料名称数量材料名称数量土方32453m3绿化混凝土13593m2混凝土4407m3复合土工布24374m2块石30000m3营养土工布13593m2砂子409106m3单向土工格栅163533m2双向土工格栅74600m2钢筋46t铰接链排24374m2高强土工布54650 m2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我公司投入一流的施工机械和精密的测试仪器,由项

19、目经理带领工程技术、质检、试验、材料、机械及行政管理人员65人,进行项目经理部、施工队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建设和施工便道的铺筑,同时办理各种政策性的费用和相关手续。4.1、恢复定线4.1.1、导线复测(1)、导线复测采用测量精度满足要求的仪器。仪器使用前进行校正与检验。(2)、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加密,保证在施工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能互相通视。(3)、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4.1.2、中线复测和固定(1)、开工前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点,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终点以及起控制作用的百米桩及加桩。(2)、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

20、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4.1.3、水准基点的复测、增设和路线高程复测(1)、在复测路线沿线设计单位复设的水准基点时,与附近的国家级水准点闭合。若复测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及时查明原因后报告业主。(2)、如发现个别水准基点受施工影响时,将其移至影响范围之外,其高程应与原水准点闭合。(3)、纵断高程复测:复测点应与中桩吻合;纵断高程复测的误差要满足施工精度要求。将复测的成果记录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4.2、临建工程4.2.1、临时设施项目经理部和生活区设在上路桩号K25+420左侧火磨村;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办公室、总工办公室、工程办、后勤办、财务办、测量队、路基施工

21、队、路面施工队、试验室、食堂、仓库。4.2.2、临时电力电讯生活、办公用电采用当地电网。办公室设传真机、安装上网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条件。4.2.3、人员、设备进场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机械预计在2014年3月20日前全部进场。4.2.4、资源配备计划(1)、技术准备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细致、认真的进行,否则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施工准备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划分。组织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综合会审。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

22、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机械台班数,以便做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4.3、施工进度安排总 体 施 工 进 度 横 道 图年度2014月份456789101112工程项目砂肋排4.255.1吹填、充泥管袋5.29.20回填砂6.1钻孔桩、压密注浆5.206.30钢筋混凝土挡墙5.287.10铰接链排7.209.20绿化混凝土8

23、.19.20抛石护脚9.2010.25第五章、施工工艺5.1土方填筑5.1.1基础准备根据测量结果用推土机清除地表植被,所有填筑基面或接触面的腐植土、草皮、树根、废渣、垃圾等应清除,并将地基清理的弃土、杂物、废渣等运送至指定的场地堆放,清理范围为堤身设计基面边线外50cm。堤基范围内的坑、沟、槽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在堤防填筑之前,应对堤基进行碾压,用21t的振动碾,碾压不小于5遍。所有基础面在未得到监理验收签证之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填筑施工。基础处理主要检测项目表项次检测项目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检测数量1基础清理基础表层树木、草皮、树根、垃圾、弃土、淤泥、腐殖土、废渣等不合格土全部清除观察

24、全部检查2清基范围清理边线为堤身设计边线50cm以外尺量每单元不少于3个断面3基面处理范围内的坑、槽、井等处理均按设计要求处理观察全部检查4层间结合面无风干现象、无撒入泥土、砂砾、杂物等,层面湿润均匀,无积水观察全部检查5.1.2土料选定及含水率的调整1、填筑材料应是经过工程地质勘探且合格的土料,填筑材料不应含有冰、树根、表土、杂质以及任何其它由监理工程师确定为不合适的材料。2、填筑土料的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的允许偏差为-2+3,最优含水量由碾压试验确定;堤防填筑土料粘粒含量宜为1520,塑性指数宜为1020,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3、土料填筑前应进行含水量,干密度,有机质含量等设计中要求的项目进

25、行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的报告。4、当土料含水率大于设计允许范围时,采用在填筑现场或其它合适场地翻晒的方法处理。5、当土料含水率小于设计允许范围时,应对土料适当的加水,可采用作业面洒水或取土场加水两种方式加大土料含水量。作业面洒水:土料摊铺后用洒水车洒水,洒出的水要以雾状喷出,确保洒水均匀;取土场洒水与作业面洒水方式一样,但无论哪种洒水方式都应确保土料的含水率。5.1.3 填筑施工单元(段)划分土方填筑时根据实际情况按200 m长左右分段进行施工。单元(段)施工循环按流水作业原则布置:相邻的三个单元作业时,一个单元进行卸料、铺料、平料,一个单元进行碾压,一个单元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依次循环往复。5

26、.1.4测量放线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进行,放线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点的设置、堤防的轴线及平面位置的放线、高程的控制。放样的误差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堤防断面放样、填筑轮廓,宜根据不同堤型相隔一定距离设立样架,其测点相对设计的限值误差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样架设立时应考虑超填因素。根据施工机械及碾压试验确定,为保证碾压密实度及宽度达到设计要求,机械铺料时宽度应宜超填30cm。5.1.5摊铺、平整、碾压填筑分段分层进行,采用自卸汽车卸料,卸料间距根据碾压试验确定,采用推土机或平地机平整,人工辅助。卸料前,使用测量仪器放出本层的填筑控制线和控制高程,控制边线应考虑每侧超填30cm左右,铺料厚度根据试验确定

27、为3035cm。采用进占法铺土,以避免卸料车对已铺筑碾压好的堤面造成过压破坏。边卸料边用推土机摊铺,自卸汽车行走平台及卸料平台是该填筑层已经初步摊平但尚未碾压的填筑面;自卸汽车退行进入工作面,不在工作面调头;安排23人专职指挥车辆,使车辆有序进入工作面。摊铺平整前,人工摊铺出一块标准面,推土机铲刀贴于标准面上进行摊铺平整,铺土厚度用自制的30cm量尺插入测量,随铺随量,节约时间,整体铺平后水准仪控制高程,每层摊铺平整后校核填筑边线。相关检测项目表项次检测项目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检测数量1铺土厚度允许偏差:050mm钢钎插入测量每100米不少于3点2铺填边线允许偏差:15cm经纬仪测量每100米不少

28、于3点3堤顶宽度堤顶允许偏差:-5+15cm尺量每100米不少于3点4堤防边坡不陡于设计值水准仪、皮尺测量每100米不少于3点5堤顶高程堤顶允许偏差:0+3cm水准仪测量每100米不少于3点注:在堤身填筑堤顶设计高程后应略有超高,以保证自然沉降后堤顶高程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本工程填筑顶面高程原则上按设计高程进行控制。同一填筑单元要遵循从低向高填筑的原则,从低处开始填筑,底部数层兼顾铺料厚度和高程进行控制,逐步调整到填筑面平行于设计堤顶高程。当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为使填土和地面良好结合,横向(垂直堤防方向)填方部位地面开挖水平台阶,纵向(顺堤防方向)地面削

29、坡坡度不应陡于1:3。我公司主要采用25t振动碾施工。个别大型振动碾无法碾到的边角部位,采用人工蛙夯压实,对于底部仓面较宽的部位,采用进退错距法进行碾压;对于顶部宽度较小的部位,采用搭接法进行碾压,振动碾平行于渠道方向行走。碾压速度、遍数等参数按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施工时分段、分片碾压,为保证堤防整体的连续性,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宜不小于100m。垂直堤轴线的堤身接缝碾压时,应跨缝搭接碾压,其搭接宽度不小于3.0m,相邻碾压轨迹及相邻材料连接处的碾压至少应有0.5m的搭接,不允许出现漏压。碾压应在土料平整和含水量调整完成后立即进行;若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应洒水湿润,以利充分结合。碾

30、压完成后,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采用环刀法取样或用核子密度仪进行压实度检测,填筑土料的压实度按不小于0.93控制。如不符合要求,要立即进行补碾,若补碾后仍达不到要求,要查明原因,采取调整含水量等措施后再进行碾压,必要时将整层清除,确保填筑质量。铺料与碾压工序宜连续进行,若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继续施工,因搁置较久或经过雨淋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土层时,复工前应进行复压处理。压实土体不应出现漏压、虚土层、干土层、弹簧土、剪切破坏等不良现象。若出现上述现象,必须进行返工处理。振动碾无法碾压到的部位,使用电动蛙夯夯实,夯实时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实,

31、夯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5.1.6结合面处理在新老相接的坡面上,填筑前将旧路路基开挖成台阶处状,台阶高度为0.8m,台阶宽度不小于2m,最低处和最顶部一层台阶宽度不小于3.0m;坡面需经刨毛处理,并使含水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然后才能继续铺填新土进行压实。结合面处理采用人工辅助推土机进行。分段间有高差的连接,应以斜面相接,坡度缓于1:3,并随填筑面上升进行削坡,并削至质量合格层。削坡合格后,应控制好结合面土料的含水量,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填筑堤防与刚性建筑物相接时,施工符合下列要求:填土前,应清除建筑物表面的乳皮、粉尘及油污等;对表面的外漏铁件(如模板对销螺栓等)宜割除,必要时对铁件

32、残余露头需用水泥砂浆覆盖保护。填筑时,必须先将建筑物表面湿润,边涂泥浆、边铺土、边夯实,涂浆高度应与铺土厚度一致,涂层厚宜为3mm5mm,并应与下部涂层衔接;严禁泥浆干固后再铺土、夯实。制备泥浆应采用塑性指数IP大于17的粘土,泥浆的浓度可用1:2.51:3.0(土水质量比)。建筑物两侧或周围填土,应保持均衡上升;贴边填筑宜用夯具夯实,铺土层厚度宜为15cm20cm。当回填达到排水盲沟或埋置构筑物基础底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形成排水盲沟或构筑物基础后,方可继续回填上升。与安全检测工程的配合应严格按照标书技术条款的规定执行。填筑施工应与观测仪器、电缆、光缆安装施工密切配合,严禁采用破坏仪器、电缆、光

33、缆等的施工方法。5.1.7边坡修整为保证碾压密实,机械铺料过程中,每侧应至少超填30cm(人工超填10cm)左右。堤防每层填筑3m高左右或该单元填筑完成后,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边坡修整。修坡预留保护层10cm,修坡完成后堤坡坡面铺设塑料薄膜,保护坡面。防止雨水冲刷。修坡刮下的多余土料用于上面一层填筑或运用到邻近作业面。5.2、土工格栅铺设5.2.1铺设部位及质量要求1.在路基底面和充泥管袋底部沿路堤横向铺设单向土工格栅,宽度根据清基最大宽度并每边各留一定长度,回折覆裹在已压实的填筑层面上,折回外露部分应用土覆盖。要求土工格栅每延米拉伸屈服力不小于150kN,5%伸长率时拉力不小于120kN/m

34、。2.在距路面顶面以下1.5m和1.8m的新老路基结合处处铺设两层双向钢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拉伸屈服强度不低于60kN/m,屈服伸长率3%。5.2.2、土工格栅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土工格栅铺设方向一直与路基中线垂直。1. 铺设准备工作:(1)地基处理:首先对下层进行整平、碾压,要求平整度不大于15,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表面严禁有碎石、块石等坚硬凸出物。(2)铺设环境:室外气温5以上,风力4级以下,无雨、雪。(环境或特殊要求除外)2. 铺设及搭接方法:(1)在平整好的下承层上按设计宽度铺设土工格栅,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褶皱、重叠,搭接处用U形钉或联接件固定.(2)土工格

35、栅在铺设时,将筋材主强度高的方向垂直路堤轴线方向,每幅叠合长度(纵向)不小于15,并用U形钉或联接件固定,间距1.0m,横向搭接长度3090,搭接位置用U形钉或尼龙绳固定。3. 铺设搭接后的质量检测:(1)土工格栅铺设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其质量要求见下表:序号项目施工质量要求 检查方法和频率1下承层平整度15mm每200m检查4处2纵向搭接宽度15cm抽查2%3横向搭接宽度30m抽查2%4搭接缝错开距离50抽查2%4.回填:(1)土工格栅材料摊铺到位后应及时填筑填料,以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曝晒,一般情况下,间隔时间不超过48H。(2)填料要求:在距土工格栅层8以内的路堤填石路堤料其最大料

36、径不得大于6,土工格栅第一层填土摊铺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沿路堤的轴线方向行驶进行压实,填筑压实厚度大于60。5.2.3、土工格栅施工工艺 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检测、清理下承层人工铺设土工格栅搭接、绑扎、固定摊铺上层路基土碾压检测。 土工格栅在平整的下承层上按设计要求的宽度铺设,其上下层填料无刺坏土工格栅的杂物,铺设土工格栅时,将强度高的方向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布置。土工格栅横向铺设。铺设时绷紧,拉挺,避免折皱、扭曲或坑洼。土工格栅沿纵向拼接采用搭接法,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 铺好土工格栅后,人工铺设上层填料,及时完成碾压,避免长期暴晒。然后采用机械运料、整平、碾压。机械摊铺、碾压

37、从两边向中间推进,碾压自两边向中间进行,其压实度保持达到规范要求。 杜绝一切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行驶或停放在已铺好的土工格栅上,施工中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发现有折损、刺破、撕裂等损坏时,视程度修补或更换。5.3、砂肋排施工方案5.3.1、砂肋排材料砂肋排质量要求为:排体选用面布230g/m2的编织布与底布150g/m2短纤涤纶针刺无纺土工布复合;砂肋充填料为:料径大于0.075mm颗粒含量应大于90%,粘粒含量(0.005m)控制在10%以内。相邻排体在垂直于堤轴线方向上必须连续,不得分开。砂肋排材料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经检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3.2、砂肋排制作排体采用针刺无纺土工布与编

38、织布缝制拼接而成,排体四边采用加筋带加筋。在围堤横断面方向,砂肋排整块制作,不准搭接或缝接,其尺度依所在断面结构尺度而定。在围堤轴线方向,砂肋排可以搭接或缝接,砂肋排尺度依制作条件和施工条件而定。1、砂肋排的制作长度为垂直于堤轴线砂肋排铺设的宽度(含排体搭接宽度2m)并略有余量,余量暂定为0.50.8m。2、加工时,砂肋加工成圆筒状,直径为30cm,每根的长度为砂肋排的宽度,一次加工成型。在砂肋的两头分别设置充砂口、出水口。3、加筋带沿单块砂肋排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堤轴线方向)直接缝接在编织布一侧,带与带之间的间距为1m。缝制时,每间隔1m,利用加筋带,缝制一个50mm丙纶加筋带,用来穿扦并固

39、定砂肋于砂肋排布上。4、单块排体土工布沿堤身轴线方向的拼接及砂肋套拼接和缝制采用包缝法拼接(二道锦纶线,针脚间距7mm),缝制后强度不小于原织物设计强度的70%,加筋带采用三道锦纶线(针脚间距10mm)可靠地缝制在砂肋排上。5、砂肋排加工后,沿单块砂肋排的长度方向,在每块砂肋排的排尾缝接多根连结绳,连结绳采用8的尼龙绳,用以固定砂肋排用。6、砂肋排铺设时力求平整,不得有折又叠现象,在围堤横断面应有的松弛,张力不可过紧,确保定位精度和搭接长度。7、砂肋排展开铺设就位后,采用可靠地固定在砂肋排四周定位用钢管上,及时充填砂肋袋压载,阻止砂肋排被水流、风浪作用而导致掀开移位。8、砂肋排在制作、运输、堆

40、放和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不得出现破损和老化现象,如出现则采取补救措施。5.3.3、砂肋排的堆放、吊运1、成型后的砂肋排,沿砂肋排的长度方向进行折叠,将带有连结绳的排尾折叠在上面,用尼龙绳捆绑。2、肋条按布的规格及每块砂肋排配置的根数分别绑扎在一块,并与同幅砂肋排号标注一致。3、砂肋排使用前,堆放入库或场外用塑料布覆盖,严禁暴露日晒。4、砂肋排的运输,先由平板拖车送到出料码头,吊到运输船上。由运输船送到铺排地点,采用铺排船进行铺排施工。5.3.4、砂肋排的铺设本工程采用铺排船进行铺排施工。1、砂肋排铺设工艺为了确保砂肋排铺设实际平面位置及相邻两块砂肋排搭接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在利用GPS测量系统

41、对施工船机精确定位的同时,必须对砂肋排排体入水前的平面位置进行有效预控。因此在本工程中对砂肋排的铺设我们将采用如下施工工艺:(1)砂肋排卷在施工船上所设置的止动卷筒;(2)将砂肋排在施工船甲板上展开后利用砂肋体在砂肋排上按一定的间距进行预先压载 (利用直径为300mm的砂肋进行压载);(3)开动卷筒释放砂肋排并在GPS测量系统的控制下按一定的步距进行移船,实施砂肋排排体的沉放和铺设。2、砂肋排排体铺设工序安排原则砂肋排排体铺设速度大于后继工序的推进速度:砂肋排排体铺设工作面应超前后道工序工作面200m以上,以避免工序间的相互干扰。砂肋排铺设施工工艺3、砂肋排铺设 (1) 定位铺排船主要依靠GP

42、S卫星水上导航系统给予水上定位,先把船上GPS卫星水上导航系统的导航图移至铺排施工的范围,然后垂直于排布轴线方向将六锚抛下,再通过现场GPS测量的卫星水上导航图移锚,将船准确地定位至要求施工的排布轴线。考虑到最后下水的那部分排布,可能因水流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与下一块排搭接不到位的现象,我们先将每块排布末端的两个角上各系一个小锚浮,再铺下一块排时先将铺排船移至锚浮前方保证设计水下排布达到搭接长度。(2)铺设 排体卷上卷筒a.排体由运输船运至现场,铺排船将滑板放成水平,由船上起重机将排体吊到甲板上。b.在甲板上展开排体,松开刹车,用25m长的双股丙纶绳(14mm)将排体末端的加筋圈和卷筒上各系点

43、所设置的钢丝绳(每0.5m一个)连接起来,见下图。排体上卷筒示意图c.开动卷筒端部的绞车,使排体逐渐卷上卷筒。第一步:开动卷筒端部的绞车转动卷筒,卷起钢丝绳和丙纶绳,每两条绳需一名工人,以便随时纠正绳位,使绳位始终卷在系点左右位置,确保排体平整均匀卷在卷筒上。第二步:排体上卷时卷筒的两端各需二名工人,随时纠正排体的位置,避免卷偏、卷皱,甲板上排体两侧需要6至8名工人整平预卷排体。最后,当排体端部于滑板边缘齐平时,停止卷筒作业,并将卷筒刹住。 (3) 砂肋排铺设如前定位所述,配合工长指挥锚车操作人员将铺排船准确定位于排头位置.初始充砂。排体前端按设计要求均匀地穿入砂肋筒,用两台4PL-250型水力冲挖机组进行充砂作业(运砂船停靠在铺排船卷筒一侧,砂肋封口必须用尼龙绳)(见下图)。砂肋砂肋排铺设工序示意图(1)松动卷筒刹车释放1.5m左右的砂肋排(长度小于第一条未充砂肋管到安全甲板外边缘距离,保证最后一条充满的砂肋管停在甲板外边缘,以下各步同),刹住卷筒,下放滑板,使滑板上排体下滑,直到已充砂肋下滑到滑板上的土工布绷紧为止,滑板下的最大倾角控制在30度左右(见下图)。砂肋砂肋排铺设工序示意图(2) 根据滑板外边缘处到水底泥面的距离及滑下的砂肋排长度,计算出已沉放到泥面上的砂肋排长度,根据此长度确定第一次移船的距离,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