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2625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一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主要水工工程为B、C、E段堤岸(透水性堤岸)和桥梁工程。堤岸为永久性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级。本工程B段堤岸长237.7m、C段堤岸长218.3m、E段堤岸北侧长475.7m、E段堤岸南侧长515.9m。BC段堤岸采用直立式矩形沉箱结构方案,堤岸顶高程为B段5.57.2m,坡度7;C段4.87.2m,坡度12,堤岸顶宽取6.0m。E段堤岸采用直立式矩形沉箱结构方案,E段堤岸顶高程为5.47.2m,坡度4,堤岸上面路面宽23m。C段和E段堤岸之间为新月形桥梁结构,桥梁为整幅,梁宽23m,全路段等宽,桥长2

2、80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梁高2.2m,桥面铺装为10cm沥青砼。新月桥桩基基础采用B型D100cm(壁厚14cm)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桩间距为3.5m(3.5D)。本项目堤岸施工中会影响到渔船正常靠泊,为了满足港内渔船临时靠泊,本项目考虑在情侣路东侧修建1个临时渔用码头,临时渔用码头采用高桩墩台结构,墩台厚2m,桩基采用PHC全直桩。另外,为满足施工人员上下岸需求,本项目拟在野狸岛歌剧院外护岸西侧修建1个临时工程码头,临时工程码头采用浮桥、定位桩的结构形式,后方通过铝合金引桥、水工平台与陆域相连,水工平台下桩基为PHC直桩。2、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

3、悬浮物、施工废水和固体废物三方面。悬浮物排放主要源自基槽开挖和桥梁及码头桩基施工。本项目基槽开挖产生的悬浮物源强约为0.889kg/s,本工程桩基为0.6m、0.8m和1.0m得到平均单桩泥沙泄露源强分别为0.033kg/s、0.054kg/s 和0.080kg/s,产生量较小。施工期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工地污水和含油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8m3/d,每天CODcr排放2.0kg、BOD5排放1.2 kg、SS排放1.6kg。含油废水主要有施工机械冲洗维修含油废水和船舶机舱含油废水,其中绝大部分为机舱含油废水,估算舱底油污水产生量为0.8t/d,施工期石油类污染物的发生量共约为8kg/d

4、。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00kg/d,按规定应及时收集进行有效处理,对海洋环境影响不大。建筑垃圾主要是钻孔灌注桩的钻孔钻渣及废弃泥浆,在废弃泥浆和钻渣收集清运过程中应做好密闭工作,避免钻渣洒落污染水体。项目拆除时,桩出水部分直接截断,拆除后的固体废物按施工方案经工作车收集集中处理,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建成后,水污染源主要为路面雨水和清洗废水。路面雨水含有少量SS,雨水流入香洲湾后,会对海水水质造成轻微影响。路面本身并不产生污水,但由于路面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多扩散于大气或降落于道路周围路面上,污染物通过降雨冲刷到项目所在海域

5、的水体中,会对周围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主要是桥桩、透水式堤岸和码头基础客观存在阻挡水流对香洲湾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潮流场改变对周围冲淤环境的影响、桥墩处冲淤环境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等。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本工程附近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利用两个水期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秋季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春季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均由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项目附近海域进行秋季和春季现场调查。(1)水环境质量现状2013年10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潮期(涨潮和落潮)COD、无机氮、无机磷、铅、铜和总汞,平均标准指数大于1,这些因子超标。其他调

6、查因子符合水质标准,说明调查海区海水水质主要受营养盐类物质的影响。2014年3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潮期(涨潮和落潮)PH、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铅和铜,平均标准指数大于1,这些因子超标。其他调查因子符合水质标准。该海区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所有调查站位的无机氮均为劣四类。(2)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2013年10月,海洋沉积物调查结果显示,建设项目所在海域表层海洋沉积物中所有评价因子均符合相关海洋功能区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没有超标样品。总体来说,监测海区表层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较好。(3)海洋生物现状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2013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海水叶绿素a的含量的变化范围在1.

7、7740.89mg/m3之间,平均值为8.36mg/m3;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范围为33.351321.53mgC/m2d,平均值为258.07mgC/m2d。2014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在1.144.07mg/m3之间,平均值为1.90mg/m3;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范围为30.27178.47mgC/m2d,平均值为62.86mgC/m2d。浮游植物2013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出现了蓝藻、绿藻、硅藻和甲藻类共4大门类18科48种,其中以硅藻门的种类最多。本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383.70104 cells/m3。浮游植物密度以硅藻类居首位,其次为蓝藻

8、和绿藻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00,均匀度平均为0.69。最大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2014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出现了绿藻、硅藻和甲藻类共3大门类17科44种,其中以硅藻门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甲藻门。 本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2.52104 cells/m3。浮游植物密度以硅藻类居首位,其次为绿藻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31,均匀度的平均为0.67。最大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浮游动物2013年10月,本次调查表明,调查区内出现浮游动物52种(类),分属14个类群;调查区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属4个类群,其中以桡足类的刺

9、尾纺锤水蚤优势度最高。水域平均栖息密度为154.95 ind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3.66和0.80,浮游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2014年3月,本次调查表明,珠海水域共发现浮游动物36种(类),桡足类最多,其次是浮游幼虫。优势种有3种。浮游动物栖息密度平均为195.74indm-3;生物量平均为108.55mg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不高,均值分别为1.70和0.53。底栖生物2013年10月,调查表明,共鉴定出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纽形动物、和软体动物共4门12科14种。优势度较大的为光滑河蓝蛤。底栖生物的总平均生物量为24

10、6.68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005.00 ind/m2。生物量的组成以软体动物为主。本海区采泥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700;均匀度平均值为0.8030。本次调查海区底栖生物多样性属于低水平,均匀度属较高水平。2014年3月,调查表明,底栖生物调查的平均生物量为46.27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42.50ind./m2。生物量的组成以软体动物占优势。本次调查共出现了包括腔肠动物、多毛类动物、螠虫动物、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7大门类在内的底栖生物26科30种。本次调查底栖生物的Shannon-weave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683,种类均匀度为0.771,多样性指

11、数和均匀度均属中等水平,从底栖生物角度说明本调查海域生态环境一般。潮间带生物2013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132.96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12.44g/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出现的潮间带生物有5门30科43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出现的种类最多。潮间带生物的Shannon-weave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在3.7604.116之间;均匀度分布范围在0.8850.923之间,表明本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种类分布也较为均匀。2014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96.16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00.89g/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

12、首位。出现的潮间带生物有5门28科42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出现的种类最多。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首位。潮间带生物的Shannon-weave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在3.7734.108之间;均匀度分布范围在0.8940.935之间,表明本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种类分布也较为均匀。渔业资源2013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共捕获游泳生物70种,隶属于15目37科,优势种类有10种,分别为凤鲚、棘头梅童鱼等。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468.91kg/km2和50446ind/ km2。2014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共捕获游泳生物67种,隶属于14目40科,优势种类有11种,分别为凤鲚、周氏新对虾等。平

13、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309.16kg/km2和21163ind/ km2。鱼卵与仔稚鱼2013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共采获鱼卵2,471粒,仔稚鱼32尾。鱼卵数量以鲾科鱼卵最多。调查海域鱼卵平均密度为2,718粒1000m3,仔鱼平均密度为35.2尾1000m3。2014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共采获鱼卵1,536粒,仔稚鱼15尾。鱼卵数量以鲾科鱼卵最多。调查海域鱼卵平均密度为3,379粒1000m3,仔鱼平均密度为33.0尾1000m3。生物质量2013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从珠海采集到的10种代表性生物样品中,菲律宾蛤仔和翡翠贻贝中隔含量超过海洋生物评价一类标准值,菲律宾蛤仔砷含量超过海

14、洋生物评价一类标准值,说明贝类样品受到一定程度污染。鱼类和甲壳类样品质量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海洋生物质量标准。2014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从珠海采集到的12种代表性生物样品中,鱼类样品鳗鲇、皮氏叫姑鱼、银鲳、六指马鲅、斑鰶、凤鲚、龙头鱼和棘头梅童鱼重金属和石油烃含量均低于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值;甲壳类样品中周氏新对虾和日本蟳重金属、石油烃含量均低于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值;贝类样品菲律宾蛤仔中铅含量超过海洋生物质量规定的第一类标准值,其他重金属、砷和石油烃含量低于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值。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质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基槽开挖和钻孔施工将造成悬沙污染,由于基槽开挖在项目附近,

15、桩基设计直径较小,项目施工产生的超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悬沙泥沙局限在工程附近。营运期间污水主要是初期雨水和清洗污水。少量初期雨污水和清洗污水的排放,使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将增高,水质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无论施工期或营运期,项目对海域水质环境影响均不大。(2)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主要来自本海区,因此经扩散和沉降后,沉积物的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保持现有水平。营运期间污水主要有初期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污水。项目营运期间对周边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很小。(3)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本项目施工将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损失。本项目将对生物损失进行赔偿。少量雨污水的排放

16、,使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将增高,水质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路面清洗废水的排放,将会对附近水体水质产生污染影响,影响水体景观。本项目营运期间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不大。(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工程附近的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主要有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洲旅游休闲娱乐区。施工过程可能对白海豚产生影响的主要为疏浚悬浮泥沙和施工噪声。项目占用部分九州旅游休闲娱乐区,项目施工期间会造成娱乐区局部海域水体悬沙浓度增加,但随施工结束之后,这种现象将消失。由于项目运营后,便于人们来往于情侣路和野狸岛及珠海歌剧院之间,方便了娱乐交通,有利于旅游休闲娱乐。因此,项目对环境敏感目标影响较小。5、环

17、境风险项目用海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可能潜在的风险。就本工程而言,路面本身不产生污染物质,工程是非污染生态类的建设项目,事故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主要在施工阶段施工船舶溢油事故。建设单位应做好溢油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6、清洁生产项目从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原辅材料与能源消耗、污染物处理及节能各方面来看,均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总体而言,项目满足清洁生产要求。7、环保措施(1)施工期环保措施l 对于桩基钢护筒震动锤下沉等过程中产生的海床表层淤泥悬浮问题,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GPS与常规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定位每根桩基,确保海上打桩又快又准,避免重复操作;

18、l 作业船只应执行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和船舶污染排放标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应铅封处理,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禁止直排。废水排放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事先征询海事监督部门的批准,按规定条件在指定区域排放。规范船舶污染物处理、船舶废弃物及垃圾处理、船舶清舱和洗舱作业活动,防止船舶操作性污染事故的发生;l 路面施工时尽量减少直接向水中排放悬浮物,增加土工布过滤,严禁将施工过程中的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系统。及时清扫道路上的洒落物,在回填区和进场道路进行必要的洒水,回填场区结合物料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沙尘污染大气和向海飞散;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

19、下,对堆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大量扬尘入海;l 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堆放和抛弃,应定点堆放收集、及时清运。禁止向海域、周边河道、河边、沟道、农田、生态林地等随意倾倒垃圾和弃土、弃渣;l 施工船舶垃圾及机械保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倾入海域,应统一收集处理。施工船舶垃圾可由专门的海上垃圾处理船接收运至岸上处理;l 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废弃物制定处置计划。运输计划可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车辆运输避开行车高峰,工程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20、。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l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必要时应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周边的声环境质量。(2)运营期环保措施l 加强对路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理路面上累积的尘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路面雨水含尘量较少,直接流入海里;l 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沿线水体污染;l 项目施工运营后,配备专业队伍负责路面桥面的日常保洁工作。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桥面清扫物、过往行人抛向桥面的纸屑、塑料包装袋、饮料瓶等,统一分类收集后,由垃圾车外运处理;l 道路设计符合

21、噪声标准,严禁汽车无故鸣笛。(3)海洋生态环保措施l 施工期造成的泥沙悬浮,运营期排放路面径流污水等,都将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措施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加以实施,认真落实,严格管理;l 施工应尽量减少在底栖生物、鱼类的产卵期、浮游动物的快速生长期及鱼卵、仔鱼、幼鱼的高密度季节进行作业,以减轻施工可能带来的水生生态环境影响;l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充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建议施工单位制定有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奖惩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l 施工期间和工程建成后,应对项目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l 建设单位应主

22、动采取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对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水产资源进行补偿。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性的采取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作业区环境质量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改变。本工程项目的建设将使该区域交通系统发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环境规划针对建设和营运期产生的污染提出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原则性治理措施,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9、公众参与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居民,调查具有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

23、者对项目用海表示支持;但有少部分受访对象对本项目用海和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担忧。用海单位应认真考虑和研究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和结论,对当地居民、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表示采纳,并明确表示在将来的运营中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海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措施,保证运营安全,尽可能消除公众的担忧。10、总体结论本项目为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项目的建设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所在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一般,项目主要污染物为基槽开挖和打桩施工等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等,经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其SS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可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小;临时渔用码头和临时工程码头待服务期满后将对其进行拆除,故造成的综合环境影响是较低的。并且项目建设存在环境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切实实施工程环境监理的情况下,妥善协调项目用海冲突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