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物的认识与其栖地保育探讨以金门三棘鲎为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5201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间带生物的认识与其栖地保育探讨以金门三棘鲎为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潮间带生物的认识与其栖地保育探讨以金门三棘鲎为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潮间带生物的认识与其栖地保育探讨以金门三棘鲎为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潮间带生物的认识与其栖地保育探讨以金门三棘鲎为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潮间带生物的认识与其栖地保育探讨以金门三棘鲎为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潮间带生物的认识与其栖地保育探讨以金门三棘鲎为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间带生物的认识与其栖地保育探讨以金门三棘鲎为例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潮間帶生物的認識與其棲地保育探討 以金門三棘鱟為例,地理系三、乙莊景智490232302,台灣生物地理期中報告,1,目錄,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三、理論基礎 四、研究方法與流程 五、研究對象與地區貳、三棘鱟的生態特性 一、鱟的分類 二、鱟的生理,三、鱟的棲地 四、鱟的貢獻參、三棘鱟的棲地保育 一、金門潮間帶現況 二、鱟的復育與研究 三、棲地維護與保育 四、保育工作的實踐肆、結論 參考資料,2,一、研究動機,小時候曾看過隔壁鄰居捕捉回來的鱟,這種奇形怪狀的生物一直是我難解的空白,心中的疑惑便引發了我對此生物的好奇。加上本身父親也曾提到自己捕撈過這種生物,但近十幾年來卻未聞他再次提

2、及,顯然牠已經逐漸在台灣海域消失。這些積累下來的疑惑與興趣,讓我更想瞭解鱟到底是何方神聖,以及牠在地理分佈或數量上等等的現況,因此才選擇鱟做為本報告的主角。,3,壹,二、研究目的,對於平常大家很少接觸的鱟,期望能藉由這份報告的完成能給予讀者對鱟的基本認識,並期待民眾能以另一種心態來看待這珍貴的稀有動物,進一步喚起大眾對鱟的保育工作,共同維護棲地多樣性,達成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目標。,4,壹,三、理論基礎,5,壹,因研究馬的化石而成名的辛普森(George Gaylord Simpson,1902)推測,自古以來約已有99%以上的物種 慘遭滅絕的命運。生物中雖然還有像鱟魚之類的活化石,但對絕大多數的

3、生物而言,進化的終點即是滅絕。顯然,鱟在演上有其重大的學術意義,從它身上,我們能考察節肢動物的進化過程,還能考察地質年代,這些都是“死化石”所無法比擬的。2.在陸海交會的地帶,是蘊育了豐富生命的潮間帶及河 口生態系,而其海濱的生命相是多元的,從植物到動 物,塑造了海岸景觀,也左右了當地人的生活形態。同時它也很脆弱,污染、土壤流失或潮汐運動都會毀 壞該地帶。3.金門地區小型島嶼面積狹小,加上地域環境與其他陸 域隔絕,因此擁有特殊的生態資源與文化歷史,然而 島嶼本身的環境與資源卻是相當脆弱,極易受到外來 物種或文化的干擾以及人為過度開發,而消失原風貌。,四、研究方法與流程,五、研究對象與地區 對象

4、:三棘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1819)區域: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潮間帶鱟保育區,6,壹,一、鱟的分類,鱟為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屬於節肢動物門(Phylum Arthropoda)、有螯肢亞門(Subphylum Chelicerata)、肢口綱(Class Merostomta)、劍尾目(Order Xiphosurida)。B.鱟的俗名包括馬蹄蟹(horseshoe crab)、鴛鴦魚、夫妻魚、鋼盔魚等。C.目前世界上所生存的劍尾類動物,除鱟以外別無他種。Sekiguchi將現生種的鱟分為四種:三棘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

5、h,1819)、美洲鱟、南方鱟、圓尾鱟。,7,貳,A.鱟的外殼和構成螃蟹外殼的物質相同,是由機丁質(chitin)所構成,分為三部分:呈鋼盔狀的頭胸部、長有 銳刺的腹部、以及尾節。B.鱟雄雌成體的型態不同,雌大雄小。雌性個體頭胸甲前 緣呈圓弧形,腹部背甲邊緣的棘後三對特別小;雄性個 體前緣兩側各有一凹陷處,第二及第三對胸部附肢特化 為鉤子狀。C.小鱟在潮間帶主要是吃貝類、沙蠶,與泥土中的有機碎 屑;成鱟則為雜食性動物,以薄殼的貝類、沙蠶等底棲 動物為主要食物,有時也吃一些有機碎屑及藻類。D.人類多利用成鱟上岸產卵時加以捕捉,主要吃食鱟的 卵、血清以及背甲上少數的肌肉。但鱟不宜吃太多,否 則易發

6、生類似組織胺中毒現象:且鱟血液內含銅,食用 過量也會中毒。,二、鱟的生理,8,貳,三棘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1819),9,三、鱟的棲地,A.每年冬天成鱟生活於沿海、海口及淺海等2030公尺深的沙質海域過冬。B.春天水溫升高時,成鱟遷往淺水域覓食和產卵。每年六九月成鱟會成對爬至潮間帶高潮線附近沙灘掘沙產卵,形體外受精。鱟卵大約經過50天,孵化成一齡小鱟躲在高潮線沙裡,等待漲潮海水將牠們帶到潮間帶泥灘地。E.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爬向沙質淺水海域,晝伏夜出,利用其頭胸甲將全身潛埋於泥沙裡。,10,貳,A.鱟血液中含有血藍蛋白及變形細胞,生化學家很喜歡 用牠來

7、作為研究血藍蛋白和其他血液成分的材料。B.抽取鱟的血清所製成的鱟試劑,可以簡易快速的 檢測出由細菌內毒素所造成的淋病和腦膜炎等疾病。C.鱟的複眼可以加強所看到圖像的反差。人們利用此一 原理設計新的電視,提高電視的清晰度。D.鱟的視覺系統提供研究神經系統影響動物行為的最佳 材料,成為大腦能夠調控視網膜敏感度的最佳例子。E.由潮間帶是否有鱟的存在,來判斷潮間帶是否健康,鱟可以說是潮間帶的健全指標。F.鱟卵是候鳥遷移時重要的能量來源。G.鱟由於生存年代久遠,在演化研究方面佔重要地位。,四、鱟的貢獻,11,貳,參、鱟的保育,一、金門潮間帶現況:棲地開發成商港、觀光污染、漁民捕撈二、鱟的復育與研究:人工

8、復育稚鱟、以供放流或學術等用途三、棲地維護與保育:金門古寧頭潮間帶鱟保育區(移地保育)四、保育工作的實踐:法令保護、宣導教育、永續經營管理,12,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 潮間帶鱟保育區,13,后豐、水頭,參考資料,葉欣宜(1999),金門地區中國鱟的生活史、稚鱟棲地特徵與保育策略之探討,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2.林伯芬(2002),金門地區中國鱟保育區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3.陳章波(2002),兩億年之鱟,金門縣金城鎮:金門縣政府。4.陳章波(1999),推動海濱棲地保育之策略以金門地區鱟為例,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pp.227-237。5.譚志宜等(1996),金門國家公園及鄰近水域動物資源之調查、研究與應用研討會成果論文集鱟,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pp.61-78。6.余友茂、陳祥才(1987),鱟,中國名貴珍稀水生動物,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pp.18-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