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 扩建工程(200MW).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6795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 扩建工程(200M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 扩建工程(200M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 扩建工程(200M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 扩建工程(200M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 扩建工程(200M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 扩建工程(200MW).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 扩建工程(200MW).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扩建工程(200MW)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江苏龙源海上风电项目筹建处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一四年六月(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扩建工程(200MW)位于洋口港环港作业区以东,刘埠闸外侧的海域。工程场区地貌为沿海潮间带潮下带,海床面高程主要为0.5-3.5m(1985 国家高程基准)。江苏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东部沿海,地居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省内常规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力资源比较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供应日趋紧张,缺电现象非常严峻,且

2、结构配置十分不合理。近年来,江苏省陆上风电开发迅猛,但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宝贵,可供开发的陆上风电场已十分有限。如东沿海具有较好的风力资源,开发风力发电厂,不仅保护环境同时也是对江苏省能源消耗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改善能源结构,也符合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而海上风电为我国今后大规模风电发展的重点。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黄海之滨,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南北气候以及海洋、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沿海地带风能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在如东近海海域,沿海滩涂的风能资源条件好于陆上,离岸5km处,70m高度风速增幅可达5%7%。如东是江苏的海洋大县,全县境内海岸线长106km,约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1

3、1.1%,所辖海域面积达6000km2,其中潮间带滩涂面积700 多km2。江苏龙源海上风电项目筹建处(以下简称建设单位)拟投资建设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扩建工程(200MW),工程位于如东县沿海潮间带,共安装50台单机容量4.0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MW。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工程实施前应编制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并附工程特性表本工程为潮

4、间带风电场工程,位于洋口港环港作业区以东,刘埠闸外侧的海域。工程场区地貌为沿海潮间带潮下带,海床面高程主要为0.5-3.5m(1985 国家高程基准)。本工程共安装50台单机容量4MW 的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200MW。其中31台位于潮间带区域,为单桩基础型式,采用2000t平底驳配S-1200 型液压打桩锤进行坐滩沉桩作业。另19台位于潮下带区域,为五桩导管架基础型式,采用自升式船舶配S280型液压打桩锤进行施工。工程需埋设35kV输电电缆122.5km,采用两栖式挖掘机和射水式挖沟犁方式埋设。项目施工期约24个月,工程总投资约311110万元。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1。表1 主要技术指标一

5、览表项目单位WTG2发电量单机容量MW4装机台数台50总装机容量MW200轮毂高度m90理论年发电量万kWh70568设计年发电量万kWh63604平均尾流影响折减系数9.8704最大尾流影响折减系数13.31综合折减系数0.76年上网电量万kWh48339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2417静态总投资静态总投资万元299273(1)施工辅助工程万元3520(2)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198268(3)建筑工程万元63941(4)其他费用万元24827(5)预备费用万元8717单位千瓦投资万元/kW14964单位电度投资元/kWh6.1913.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根据江苏省海洋功

6、能区划(2011-2020),本项工程位于如东农渔区(A1-13)、刘埠新闸西小洋口西工业与城镇用海区(A3-17)和吕四渔港农渔业区(B1-03),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工程建设符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南通港洋口港总体规划。(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3年5月、2013年9月对工程海域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与生态调查。在调查海域共布设20个站位。其中水质调查站位20个,沉积物调查站位12个(仅2013年5月进行一期调查),生物生态调查站位12个,潮间带调查断

7、面3条。一、 水质现状评价结论根据两期海水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可知,工程海域主要海水水质超标因子为油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原因可能与沿岸各类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有关;油类指标在部分调查站位超标可能与工程海域内航道中航行的船泊污染物排放有关。二、 沉积物评价结论评价海域沉积物质量调查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可见工程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三、 海洋生态现状评价结论(1)浮游植物2013年5月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1属80种;密度平均值为0.5370106个/ m3,优势种类为线形圆筛藻、具边线形圆筛藻、中肋骨

8、条藻等;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5175,均匀度均值为0.7886,丰富度均值为1.1447。2013年9月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1属81种;密度均值为4.6018105个/m3;优势种共7种,为中肋骨条藻、翼根管藻、丹麦细柱藻等;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1525,丰富度均值为1.2919,均匀度均值为0.7014。(2)浮游动物2013年5月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6大类29种。大型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20个/m3;中小型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个8345个/m3。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155.5mg/m3,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328.4mg/m3,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有4种,分别为真刺唇

9、角水蚤、小拟哲水蚤、中华哲水蚤等。中小型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有6种,分别为克氏纺缍水蚤、小拟哲水蚤等。大型和中小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7469和1.8159。2013年9月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35种。大型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83个/m3;中小型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个5373个/m3,生物量平均值为899.1mg/m3,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606.0mg/m3;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有6种,分别为强壮箭虫、小拟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等。中小型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有4种,分别为:短角长腹剑水蚤、小拟哲水蚤、桡足幼体等。大型和中小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0772和2.0666。

10、(3)底栖生物2013年5月调查海域定量采集(采泥器采集)共鉴定底栖生物14种,其中环节动物5种,甲壳动物4种,软体动物3种,棘皮动物1种,鱼类1种。定性调查(阿氏网采集)共鉴定底栖生物26种,其中甲壳动物16种,软体动物1种,鱼类9种。生物栖息密度范围为0210个/m2,平均值为30个/m2;生物量平均值为17.9894g/m2。优势种类共有2种,分别为纵肋织纹螺和滩栖阳燧足。丰富度均值为0.0978,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5168,均匀度均值为0.3773。2013年9月调查海域定量调查(采泥器采集)共鉴定底栖生物11种,其中环节动物2种,纽形动物1种,软体动物8种。定性调查(阿氏网采集)共

11、鉴定底栖生物21种,其中甲壳动物12种,鱼类6种,环节动物2种,纽形动物1种。栖息密度平均值为14个/m2;生物量平均值为6.0018g/m2。优势种类仅有1种,为托氏昌螺。丰富度均值为0.0513,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2516,均匀度均值为0.2245。(4)潮间带生物2013年5月调查海域3个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31种,其中环节动物10种,软体动物12种,甲壳动物4种,纽形动物2种,腔肠动物1种,鱼类1种,贝类卵块1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4个/m2和51.30g/m2。2013年9月调查海域3个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24种,其中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12种,甲壳动物7种,腔肠动物

12、1种,腕足动物1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2个/m2和88.54g/m2。四、 鱼卵、仔稚鱼现状评价结论2013年3月在调查海域12个站位进行垂直与水平拖网调查,仅水平拖网出现4个站位,出现率为33.3%。水平拖网中,仔稚鱼出现种类均为方氏锦鳚,未有其它种类出现,平均密度为0.010 ind./m3。鱼卵仅在12号站位出现,密度为0.010 ind./m3。2013年10月调查海域12个站位的水平网和垂直网均未发现鱼卵。垂直网定量中未发现仔鱼,水平网定性中共发现2目3科3种,分别为鲱形目的鯷、鲱形目的脂眼鲱、鲻形目的鮻。仔鱼平均密度为0.086ind./m3。五、 生物质量现状评价结论2

13、013年5月海洋生物质量调查结果显示5月监测的拖网生物质量除在12号站位甲壳类葛氏长臂虾出现石油烃超标外,余站均符合标准要求;潮间带贝类样品中铜、铅、锌、镉、铬、汞、砷、石油烃均符合一类生物质量标准。2013年9月海洋生物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拖网生物质量在3号、7号、18号站位石油烃超标外,余站均符合标准要求;潮间带贝类样品中铜、铅、锌、镉、铬、汞、砷、石油烃均符合一类生物质量标准。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附有关图件)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各单项环境要素的调查与评价范围见表2。结合本工程特点以及工程所在海域环境特征,确定本工程海域重点评价范围为:向陆以海岸线为界,西北至小洋口外闸

14、,东南至长沙镇、北坎镇外侧海域,向海侧距离海堤约18km,评价范围面积约为840km2,评价范围图见图1。表2 各单项环境要素调查与评价范围序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备注1水文动力环境纵向:工程两侧(西北、东南方向)各18km;垂向:向海侧距最外侧风机10km(距海岸线约20km)。潮流主流向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距离为18km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同上同上3海水水质环境纵向:工程两侧东西各18km;垂向:向海侧距最外侧风机10km。施工悬浮物影响范围4沉积物环境同上同上5生态环境纵向:工程两侧(西北、东南方向)各8km,扩展至附近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垂向:向海侧距工程最外排风机处10

15、km。图1 评价范围(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1、施工期(1)施工期悬浮物的源强估算水深小于2.5m区域海底电缆采用两栖式反铲挖掘机乘退潮露滩时机挖沟,海底电缆作业效率为200m/6h,电缆沟槽挖深约2m,面宽1m,底宽0.5m,开挖截面约为1.5m2。工程开挖区的泥沙为粉砂质,经压实后密度较大,容重可达1780kg/m3,开挖后再回填的泥沙未经压实,容重约1290kg/m3。按回填土和开挖土容重的差异产生的土方量在涨潮6小时内全部流失的最不利情况下计算

16、,海底电缆埋设施工的悬浮物源强为:2001.5(1780-1290)/(66060) =6.8kg/s。水深大于2.5m区域采用射水挖沟犁高压射水挖沟,正常铺设速度为1m/min,电缆沟深2m,宽0.5m,开挖截面为1.0m2。电缆铺设正常施工土方量为1m3/min,单条电缆施工的悬浮物源强以施工土方量的20计,则深槽段电缆施工的悬浮物源强为1.01/60178020%=5.9kg/s。(2)生态影响始端登陆段电缆沟槽部分占用潮间带区域面积为400100+78016.5=16870m2。海底电缆沟槽占用面积为15.710005=78500m2。潮下带临时压占面积为106.810003=3204

17、00m2。(3)船舶机舱油污水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工程施工人员平均人数为100人,高峰人数为120人。本工程采用分期施工的方式,同期施工船舶数量不高于16艘,船上施工人员不大于120人,船员生活污水量约为12m3/d,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约为3.3m3/d。本工程施工船舶均设置有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污水的收集处理装置,并设有垃圾粉碎与贮存装置,经统一收集贮存后定期交南通亿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的污水、垃圾接收船,接收后统一处理。(4)陆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按陆域施工人员高峰人数40人考虑,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按100L计,则陆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约3.6m3/d。由于本工程施工活动主要在海上,陆上施

18、工机械、车辆较少,故施工生产废水产生量较少,约为5m3/d。施工污废水合计约8.6m3/d。因此,陆域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相应用途的回用标准后回用于施工机械、车辆冲洗以及绿地浇灌等,不外排。(5)固体废物按陆域施工人员高峰人数为40人估算,陆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04t/d。钢材、木料废弃边角料以及废包装材料等施工固体废物中扣除可回收利用部分后,实际产生量很少。2、营运期源强(1)陆域生活污水工作人员共计10人,生活用水量按200L/(人d)计,排放系数取90%,则人均污水排放量为180L/(人d),合计1

19、.8m3/d,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250mg/L,SS200mg/L,NH3-N30mg/L。生活污水排入一期工程污水处理站,采用“化粪池+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由于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相应用途的回用标准后用于绿地浇灌,不外排。(2)机修油污水风电机组等设备每年检修一次,预计含油废水量约为2m3/a。主要污染物浓度约为:COD200mg/L,SS300mg/L,石油类100mg/L,经采用隔油沉淀池隔油处理后进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由于含油废水产生量很小,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20、 18920-2002)中城市绿化用途的回用标准后用于绿地浇灌。隔油池中废油由南通亿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外运处置。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附相关图件)根据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以及工程周边开发现状情况,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涉及的海洋环境敏感目标见表3及图2。表3 本工程涉及的海洋环境敏感目标序号保护目标名称方位距离(km)环境保护要求1丰利镇滩涂养殖区西5.0海水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生产)2苴镇滩涂养殖区西侧本工程部分风电场位于长沙镇养殖区范围内3长沙镇滩涂养殖区-本工程部分风电场位于该区内4如东农渔业区-5吕四渔场农渔业区-6洋口港港口航运区东3.5水文动力、地形冲

21、淤7如东刘埠渔港(掘苴闸)西南3.28洋口港西太阳沙特殊利用区东北5.79刘埠港旅游休闲娱乐区南1.5海水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10如东大竹蛏西施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北8.111蒋家沙竹根沙泥螺、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北14.1图2 敏感目标分布图3.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施工期环境影响施工悬浮物对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悬浮泥沙增量大于150mg/L、100mg/L、50mg/L、20mg/L、10mg/L浓度悬浮物影响最大距离约为0.57km、0.79km、1.43km、1.72km、2.05km。施工期产生悬浮泥沙增量大于150

22、mg/L、100mg/L、50mg/L、20mg/L、10mg/L浓度悬浮物扩散最大可能影响的范围为20.2km2、32.3km2、50.8km2、62.1km2和75.5km2。施工期海洋生态影响始端登陆段电缆沟槽开挖造成潮间带生物直接生物损失量为1.49t。潮间带临时压占造成生物损失量为6.95t。潮下带临时压占造成潮下带底栖生物直接生物损失量为5.77t。应采取生态放流等措施进行生态补偿。施工期渔业资源损失经计算,本工程施工期渔业资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为325万元。(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海洋生态环境本工程风机基础占用潮间带面积6592m2,占用潮下带面积282.6m2,共计6874.6

23、m2。风电场风机基础造成的潮间带生物直接损失量为0.59t;造成的潮下带底栖生物直接损失量为0.0051t。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上述影响为运行期长期占用,影响年限按20年补偿,则本工程运行期造成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经济损失11.9万元。对鸟类的影响风电场在运行期对鸟类飞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鉴于风电场和其它沿海开发建设项目对鸟类栖息地占用的累积影响,建议在港区建设和滩涂开发的同时注意鸟类栖息地的保护,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促进和扩大鸟类栖息地的形成,并保证不低于20%的生态用地面积,使区域开发与鸟类保护和谐发展。4.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

24、、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一、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注意保护环境敏感目标为减少施工活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充分注意到附近海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尽量避开春末夏初鱼虾类等渔业资源集中繁殖的产卵、索饵期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期。并尽量缩短施工期,减少由于施工活动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2、施工船舶污染物的控制施工船舶在水域内定点作业、船舶停泊及施工营地均应根据施工作业场地选择合理的环保措施,以保证不发生船舶污染物污染水域的事故。加强对施工船舶的管理,防止机油溢漏事故的发生。施工船舶的船舶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禁止在一、二类海洋环境

25、功能区内排放。本工程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船只,并加强对船舶排污的管理。施工船舶均设置有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污水的收集处理装置,并设有垃圾粉碎和贮存设施,确保机舱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排放满足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要求,或收集贮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后统一处理。同时本工程施工船舶污染物排放应纳入当地海事局船舶监督管理系统。3、施工污废水控制措施施工生产废水拟采用隔油预沉-过滤-沉淀的处理方式,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相应用途的回用标准后储存作为回用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考虑永临结合拟采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

26、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相应用途的回用标准后回用施工机械、车辆冲洗以及绿地浇灌等。4、施工固废控制措施开挖土方尽量用于本工程回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纳入当地垃圾收集系统一并处理。不可回收利用的钢材、木料废弃边角料以及废包装材料等施工固体废物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5、施工期鸟类保护措施加强鸟类观测,一旦发现鸟类伤亡事故立即停止施工,确保险情解除后方可继续施工;对施工人员进行候鸟保护等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在工地及周边设立爱护鸟类、鱼类和自然植被的宣传牌;严禁捕猎各种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三、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1)运行期污废水控制措施运行期污废水主要来自工作人员的生活污

27、水,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同施工期。因施工期生活污废水处理设施已考虑永临结合,隔油池,化粪池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已于施工期建成。工程运行期只需重新布置污水管线,加长各处理设施的运行周期。化粪池停留时间计24h,清除周期设为360d。粪便污水、食堂废水分别经化粪池和隔油池预处理后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隔油池内废弃餐饮油脂送环卫部门指定的专业单位处理。由于本工程运行期新增生活污水产生量不大,仅为0.9m3/d,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相应用途的回用标准后,用于绿地浇灌。由于生活污水量不大,可用于升压站管理区和周边大量的绿地浇灌,因此,本工程

28、运行期污废水回用是可行的。为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应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据了解,工程周边的市政污水管网正在修建过程中,远期待市政污水管网建成后,本工程运行期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隔油池、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后,可纳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鸟类保护措施根据研究鸟类通常以视觉判断飞行路线中的障碍物,为减少鸟类碰撞风机叶片的机会,根据日本等地的成功经验,风机的叶片应当用橙红与白色相间的警示色,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涂漆在风电机叶轮表面,以增加鸟类对风电机的可见度。使鸟类在飞行中能及时分辨出安全路线,及时规避,以减少鸟只碰撞

29、风机的几率。升压站的送出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电缆,为减少鸟类撞上输电线路的几率,风电附近的架空线路的护套应涂上鸟类飞行中较易分辨的警示色,如橘黄色。并建议将升压站的送出输电线路规划为地下线缆,以避免鸟类可能撞击架空输电线路引起的伤亡和鸟类在架空输电线路上停息时触电。在工程周边范围开展鸟类替代生境优化项目,根据自然植被的演替顺序,恢复当地土著的芦苇植被和碱蓬植被,并保持适当宽度的光滩,控制该区域的人类活动,为繁殖鸟类和迁徙鸟类提供良好的替代生境。(3)生态恢复措施为了缓解和减轻工程对所在海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人工放流当地生物物种的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从已有的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

30、的成功经验来看,在本工程附近海域有选择地实施人工增殖的生态恢复措施在技术上还是资金投入上均是可行的。具体人工放流种类以当地海域常见的经济贝类、鱼、虾类为主,如文蛤、青蛤、海蜇、黑鲷等当地易于人工培养、孵化的经济品种。生态补偿环保投资额应不少于380万元。具体放流数量、时间、地点及放流品种等应按照江苏省、南通市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的增殖放流计划并结合本工程的建设实际情况,与当地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协商予以确定。增殖放流以后应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跟踪调查,提出放流效果的调查分析报告。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环境事故风险预测结果综合上述不同溢油扩散工况计算结果,本工程溢油风险影响范

31、围主要受黄沙洋潮流和风向的影响,影响范围集中在龙源一期风电场至如东人工岛LNG码头以东局部海域。在六级离岸风条件下影响面积较大,油膜向北扩散至蒋家沙以南海域,距离蒋家沙竹根沙泥螺、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缓冲区边界约2km,如东大竹蛏西施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则全部被油膜覆盖。可见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对工程所在滩涂自然环境、在滩涂上进行的养殖活动及外侧海域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2、风险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工程施工期间需制订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的应急预案。要加强对施工作业船舶的安全管理。参加施工作业的船舶必须经过相关的安全检查,有关人员必须经过水上作业

32、的相关安全培训和教育,并认真落实施工作业的安全措施和发生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要加强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区附近水域的通航环境的安全管理。需根据工程施工方案,分析工程施工对船舶通航环境的影响,提出加强施工期间水上通航秩序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和船舶通航的安全。施工作业开工前按规定向有关海事部门申请办妥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手续,申请发布有关施工作业航行通告和航行警告。施工船进行打桩作业时,应于明易显见处,显示港口规定信号(白天显示旗号、夜间显示灯号)。施工作业期间作业船舶应配置有效的通讯工具,指派专人守听,密切注视周围船舶动态。施工作业船应派专人值班了望,当发现来船动向不明或危及施工船舶安全时,

33、应立即通过扩音喇叭向来船发出警告。必要时停止施工,立即松缆避免事故的发生。为避免工程施工船所抛所开锚对过往船舶造成危害影响,应白天在艉悬挂经旗,夜间用探照灯向开锚锚位处水面照射。但灯光不能外射,以免影响过往船舶驾驶人员的正常了望。当风力达到施工船舶的抗风等级前,施工船应停止施工作业,当气象预报风力超过施工船抗风等级前,应提前撤离施工现场,择地避风。施工作业附近,应安排一艘拖轮停泊待命,以便随时出动进行应急抢救等救助工作。由于工程施工时会短时占用进出刘埠港渔港的航道,因此在施工作业期产,施工建设单位需向海事主管机关申请划定施工作业区,设置航行警戒标,配置现场警戒船。为确保风电场工程顺利进行和航经

34、附近水域船舶的通航安全,施工建设单位应拟定施工期间水上交通安全维护方案,通过印制、发放宣传资料和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有关航运单位、航行船舶及进出渔港的渔民,都了解工程内容、施工范围和工期等,取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认真落实施工船舶防污染措施,做好船舶残油、含油污水等污染物的接收和处置工作。施工船舶一旦发生污染水域事故,应尽力采取控制和消除污染的措施,同时向海事主管机关报告,接受调查处理。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1、经济效益本工程建设动态总投资为311110万元,单位千瓦动态投资为15556元。年上网电量为48339万kWh,等效满负荷小时

35、数为2417h,按资本金财务内部测算本工程平均含税上网电价约为0.8055元/kWh,则资本金财务收益率8%。可见,本工程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可行。2、项目环境损益分析与相同发电量的火力发电厂相比,按清洁生产指标计算,烟尘排放量按0.136g/kWh计,SO2排放量按1.16g/kWh计,NO2排放量按0.856g/kWh计。则本风电工程可相应地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烟尘65.7t/a,SO2560.7t/a,NOX413.8t/a。风电场的建设替代了燃煤电厂的建设,将大大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可节约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减少污染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于减排上述污染物所带

36、来的经济价值,本评价按照上述污染物排污费用折算。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由第369号国务院令发布,按照条例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需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排污费根据排放污染物当量计算,每一大气污染物当量征收标准为0.6元。依据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烟尘污染当量值为2.18kg,SO2的污染当量值为0.95kg,NOx的污染当量值为0.95kg。则污染物减排效益为63.4万元。7.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本报告不涉及。8.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工程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应该根据国家海洋局于2002年4月发

37、布的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跟踪监测。采样监测工作委托有资质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由海洋环境主管部门监督。应满足海洋监测规范及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要求。(1)水环境监测监测项目:SS、水温、pH、DO、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铜、锌、铅、镉、汞、砷);监测站位:海水水质环境监测范围及站位布设按本报告海水水质现状调查范围及站位确定,共设水质和沉积物站位3个(9、12、16);监测频率:在施工期开始后的一年内的春季或秋季监测1次,工程建成后的第三年的春季或秋季监测1次。与水生生物、渔业资源监测同步进行。监测采样、分析方法按

38、常规环境监测要求执行。跟踪监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并提交有效的跟踪监测计量认证(CMA)报告。(2)生态环境监测站位:水生生物、渔业资源监测范围及站位布设参照2013年环境监测站位,设水生生物站位3个(9、12、16)、潮间带断面1个(断面B)、渔业资源站位2个(7、10)。监测项目及执行标准:监测因子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卵、仔鱼,采样和分析方法采用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监测频率:在施工期开始后的一年内的春季或秋季监测1次;在工程建成后的第三年的春季或秋季监测1次。跟踪监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并提交有效的跟踪监测计量认证(CMA)报

39、告。(3)鸟类及其栖息地观测观测内容:工程海域及邻近区域鸟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迁徙、迁飞特征、穿越风电场、与风机发生撞击的情况等;包括植被、饵料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变化情况;滩涂淤涨变化情况;鸟类适宜生境的变化情况等。观测方法与频次:鸟类调查可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测。植被和饵料生物调查,主要采用样方法结合随机采样方法进行。滩涂淤涨变化情况可采用定标志杆与遥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监测频次根据季节划分,主要在鸟类数量较集中的春秋季迁徙期进行调查监测。2、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1)流场、局部冲刷运行初期每年1次对风机墩柱局部冲淤情况进行定期监测调查,监测内容包括

40、冲淤深(厚)度、冲淤坑(包)直径和形状等数据,在风暴潮等恶劣气象条件过后对风机墩柱局部冲淤情况进行必要的加测调查。运行初期每年1次对风电场临近的小洋口外闸、掘苴闸外航道等区域、洋口港港口航运区(LNG码头)的水深淤积情况进行定期监测调查,在风暴潮等恶劣气象条件过后进行必要的加测调查。(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综上所述,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扩建工程(200MW)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能源发展战略,满足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要求,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对潮间带生境的破坏,对鸟类迁飞及其生境的干扰,滩涂水产资源损失和对滩涂水产养殖等的影响,可通过实施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经济补偿等措施予以缓解。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各项环保对策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是可行的。(五)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江苏龙源海上风电项目筹建处联系人:朱先生电话:0513-85010107(2)评价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联系人:季先生地址:上海市逸仙路388号(200434)电话(传真):(021)65427100-2749Email: jiya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