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 (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4447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 (1).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判断句与叙述句,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从谓语同主语间的关系分:1、判断句 2、叙述句 3、描写句从谓语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分:1、名词谓语句 2、动词谓语句 3、形容词谓语句,从语气表达的角度分:1、祈使句 2、陈述句 3、疑问句 4、感叹句从句子本身的结构分:1、单句 2、复句,判 断 句,一、什么是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它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二、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不同表达方式: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2、他是大学生。3、诸葛孔明者,卧龙也。4、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三、古代汉语判断

2、句的结构类型,1、主语+谓语+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楚,天下之强国也。2、主语+者(语气词)+谓语+也(语气词)南冥者,天池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主语+者+谓语天下者,高祖天下。粟者,民之所种。兵者,不祥之器。4、主语+谓语刘备,天下枭雄。贾生,洛阳之少年。今秦,万乘之国。,5、主语+副词+谓语+(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是皆秦之罪也。少府徐仁,即丞相车千秋女婿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代汉语表示否定判断,是在谓语之前加上副词“非”字。名词性

3、谓语前可以使用副词“则”、“乃”、“必”、“宜”、“亦”、“皆”、“即”、“诚”等来加强判断语气。,6、用“为”字的判断句余为伯儵,余,而祖也。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颖考叔为颖谷封人。夫执舆者为谁?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物皆然,心为甚。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上古汉语里,用“为”字的判断句非常罕见。其实都是以叙述句的形式代替判断。7、主语+是+宾语安能辨我是雌雄?韩是魏之县也。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判断词“是”很早就已经产生但是使用不普遍,在先秦主要用作指示代词,在句中充

4、当判断句的主语或者谓语,大概到东汉使用才普遍起来。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此必是豫让也。史记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总结: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字来系联。古代汉语: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在判断句谓语后连用语气助词“者”和“也”,以加强判断语气。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谓语后面也有“者”、“也”,但“者”字不是语气助词,而是代词,谓语是个“者”字词组,不要与上式混同,误认为是语气助词连用。例如: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古代汉语

5、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表示类属关系。陈胜者,阳城人也。仲弓父,贱人。2、表示等同关系。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梁父即楚之项燕。,3、表示比喻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曹公,豺虎也。4、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夫战,勇气也。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蟹六跪而二螯。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5、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叙 述 句,叙述句是以动词或

6、动词性词组作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冬,晋文公卒。晋侯秦伯围郑。初,郑武公娶于申。马逸不能止。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双宾语句他给我一本古代汉语。给予他请教老师两个问题。询问我问他哪个办法好。他通知我今天停电。告知大家叫她祥林嫂。称说我借他十元钱。(向他借)接受,双宾语句的特点,1、动词含有给予或问告意义。常用的有:赐、予、遗、告、教。公赐之食。赵亦终不予秦璧。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2、一般的及物动词,以动词“为”最多见。不如早为之所。且君尝为晋君赐也。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重为之礼而归之。吾不忍为之民也。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7、?,注意“为”的词性。(介词)为之驾。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足为外人道也。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宾 语 前 置,宾语前置的类型一、动词宾语前置1、用“是”、“之”、“惟”等帮助宾语前置。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姜氏何厌之有?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父母唯其疾之忧。唯你是问、唯利是图当想要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可以将它前置。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用代词“是”或“之”复

8、指提前的宾语,是古代汉语变更动宾词序的一种语法手段;即使被提前的宾语本身是代词,也不排斥这种语法手段。,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用否定词:副词 不、弗、勿、毋、未、非 动词 无 无定代词 莫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注意:符合该条件的不一定前置。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莫知我夫。史记孔子世家,3、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必须前置。疑问代词:询问人 孰、谁 询问事物、处所、原因、时间 孰、何、安、胡、曷、奚、恶 表示反问 安、恶、焉疑问语气词 乎、与(欤)、邪(耶)、哉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二、介词宾语前置常见的介词有“于、以、

9、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下放在介词之前:,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夜以继日,被 动 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时,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没有标志的被动表示法,一般不称做

10、被动句。昔者龙逄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宋师败绩,华元虏。有结构标志的被动表示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1、用介词“於(于)”字引进主动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判断方法:一看动词谓语性的动作行为是谁发出的,是主语发出的,就是主动句,是“于”的宾语发出的,就是被动句。二看动词谓语的动作行为是怎么发出的,是不是符合情理。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以勇气闻于诸侯,2、动词前加助动词“见”,有的加“见”后再用“於(于)”引进主动者。“见”是个及物词,用作被动句时,是有条件的。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见+动词”的格式时,

11、才可能是被动句。而且“见”一定是紧靠动词,“见”和动词之间没有其它动词。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信而见疑。,3、用介词“为”引进主动者吾属今为之虏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为所”式被动式萌芽于战国末期,秦汉以后广泛运用。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若属皆且为所虏。,4.用“被”字的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也有直接用“被”字表示被动的,但是不多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没有标志词的“逻辑被动句”(或说“意念被动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可以补上表被动的词语。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2、不需要也不好补出,上下文义就是被动

12、的关系。,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韩非囚秦。报任安书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其实只是某些成分内具有被动的对象,而主语不是被动者,这样的句子(大多是陈述句)其实不应当被看做被动句,然而现在大多教材都将这类句子列为被动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例句中的主语是“高爵显位”中的“有的人”,谓语是“不能”,“容于远近”应作宾语,所以此句不是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梁惠王上“百姓之不见保”是句子的主语,句子的谓语是“不用”,而不是“见保”,所以说这个句子只是有被动的内容,但不能表明这个句子就是被动句。,找出下列例句中的判断句

13、,并作句法分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3、环村居者皆猎户。4、此亡秦之续耳。5、子诚齐人也。6、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7、山多石,少土。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9、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分析下列例句中“是”的词性和意义,说明其所充当的句子成分。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3、韩是魏之县也。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5、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6、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7、是岁大旱,野无草。8、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下列句子或分句,是不是被动句?并作结构分析和语译。1、昔者龙逢斩,比干剖。2、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3、适为虞人逐。4、是狼为虞人所窘。5、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6、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7、臣之客欲有求于臣。8、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9、世子申生为骊姬所谮。10、苏武见留十二年。1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12、今有构木钻燧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