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第16章 环境保护.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4966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第16章 环境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第16章 环境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第16章 环境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第16章 环境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第16章 环境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第16章 环境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第16章 环境保护.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 环 境 保 护第一节 概 述一、自然环境及环境现状1、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本区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的中部,属黄土丘陵地貌,梁、峁比较发育,且平坦,沟谷多呈“U”字形,仅东南、西南部有小面积基岩出露。井田总的地势为东南高,向西、北部渐低,最高点在东南部架梁的梁顶,标高1297.10m,最低点为位于井田西南边界的白马河河谷,标高1105m,相对高差192.1m。(2)气象与气候本区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变化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干燥或半干燥气候。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最高气温21.7,年平均最底气温-9,极端最低气温为-29.4。年平均降水量为488mm,年平均蒸发量为16

2、75mm,是降水量的3倍以上。最大冻土深度为1.10cm。风向夏为东南,冬为西北,年平均风速1.4m/s。全年无霜期平均148天。(3)水文地质特征据现场调查和地质报告提供的水源来看,奥陶系岩溶含水层水量丰富,富水性好,为主要含水层,在井田内埋深250600m,处于中深深埋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属娘子关泉域,泉域补给区主要位于北部和东部的石灰岩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河流的补给。补给总水量为11.43 m3/s。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一般小于1g/L,PH值为7.08.1微硬的淡水。 区域地表水系分别属于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东侧海河流域的子牙河,西侧黄河流域的潇河,区域内河流均为季

3、节性河流。井田内有白马河沿西边界流出井田,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仅雨季才形成洪水,最大流量为20m3/s。2、社会环境概况本矿井位于寿阳县城西北22.5km处,行政区划隶属寿阳县平舒乡。该矿北临段王富沟煤矿(现已关闭),东北临北河坡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东临阳煤集团开元公司,西北临寿阳县泰祥煤业有限公司,西临天泰煤业有限公司。除此以外,井田周围没有其他企业,对矿井建设影响不大。经现场调研,井田内无名胜古迹、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二、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1、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有锅炉房排烟和原煤储运过程中的扬尘。工业场地内集中设置燃煤锅炉进行供热及采暖,锅炉产生的烟气中主要含烟尘和二氧化硫。除锅炉烟气

4、外,地面生产系统还会产生扬尘污染环境。产生扬尘的环节主要包括煤的转载点、装车点、临时排矸场以及汽车运输等。2、水污染源污水主要有矿井井下排水和生产、生活污、废水。矿井井下排水主要含煤尘及岩粉等污染物;生产、生活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COD和BOD5等。3、固体废物主要有矿井施工期的填方、挖方工程,移挖做填场地平整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弃渣;井巷掘进矸石等固体废物。此外,在地面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有少量的建筑垃圾产生。生产期间的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锅炉灰、渣和生活垃圾。4、噪声污染源噪声源主要有提升绞车、锅炉房风机和水泵、风井通风机。此外,坑木加工房和机修车间的设备也会产生较强的偶发性噪声。三、矿

5、井开发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煤炭资源开发引起土地破坏和荒芜,是煤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矿开采煤层属缓倾斜煤层,煤层埋藏浅,随着煤层的开采,地表不可避免发生沉降、甚至出现突然塌陷现象,煤炭开采引起土地破坏和荒芜的问题更显突出。井田范围内属主要产粮区,植被稀少,黄土大面积覆盖,基岩零星出露,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矿井投产后,地表将产生移动变形、地下水位下降,这不仅会破坏地面地形、地物的本来面貌、,而且会破坏部分植物,对局部生态环境影响比较严重。四、设计依据和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20日;(3)

6、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92年12月28日;(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年4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23日;(9)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0日);(10)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9月30日);(11)山西省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9月3日);2、环境质量标准(1)空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

7、准;(2)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3)声环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3、污染物排放标准(1)锅炉排烟: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II时段标准及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2)生产性粉尘: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的排放浓度限值;(3)污水: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的新建生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4)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类标准;(5)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

8、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第二节 污 染 防 治 措 施一、大气污染防治1、锅炉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工业场地锅炉房内安装蒸汽和热水锅炉各2台,其中DZL61.25AII型燃煤蒸汽锅炉1台,DZL41.25AII型燃煤蒸汽锅炉1台,DZL2.80.7/95/70AII型燃煤热水锅炉1台, DZL1.40.7/95/70AII型燃煤热水锅炉1台。锅炉烟气采用高效脱硫除尘器,除尘效率95以上。烟筒高度为45m,出口直径1.2m。经消烟除尘后,烟尘排放浓度,可达到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时段类地区最大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2、煤尘防治为减少煤尘飞扬,设计

9、原煤全部入仓,不落地,为此,在现储煤场位置新建两座原煤储存仓。根据当地气候干旱、风大雨少易起尘的特点,在转载点、装车点、矸石处置场设置洒水降尘系统;硬化运煤车辆进出道路,控制运煤汽车的满载程度,并采用帆布覆盖;对车流量大的路段及时洒水降尘。二、水污染防治1、生产生活污废水处理工业场地排放的生产生活污废水量为441 m3/d。主要是生产和辅助生产厂房内的洗涤污水;生活污水为浴室、洗衣房、厕所污水。根据同类矿井监测资料,主要污染物含量为:BOD5=6080mg/L、COD=100120mg/L、SS=120150mg/L。工业场地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机修、食堂等含油污水采用隔油池处理后,进入地埋

10、式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生化处理。其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出水可作为绿化用水。污水处理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MHWIIIWSZAO80一套,设备处理能力为80m3/h。本设施处理工艺不产生污泥、无异味、不污染环境,设备埋设于地下,地面采用草皮绿化,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美化环境。2、井下排水处理正常涌水量为132m3/h,最大涌水量为308m3/h。本设计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矿井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井下消防洒水、黄泥灌浆及地面道路洒水和绿化用水。污泥经污泥干化场处理后,进行综合利用。三、固体废弃物处理矿井开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井下排出矸石、手选矸石、锅炉

11、灰渣和少量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原则:综合利用合理处置相结合,优先用于综合利用,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矸石处理首先应考虑综合利用,建设期间应尽量用于建筑场地,填筑场外道路路基,经试验加工成为建筑材料等;大部分矸石要集中排放,排弃至矿井地面塌陷坑和临时排矸场,排矸场容量40万m3,可使用10年以上。集中排矸使用中应采取切实可行设施防止二次污染,后期应按计划进行最终环境处理,覆土造田,地表绿化。锅炉灰渣排放量为5000t/a,矿区锅炉灰渣应优先进行综合利用,尚不具备条件时,可回填矿区首采沉陷区,灰渣排弃时应注意防止扬尘二次污染,必要时应设洒

12、水抑尘,有条件时应进行绿化。在工业场地的主要建筑物及其它作业场所应安置适量的垃圾筒,定点收集垃圾,并配备一部垃圾车定时定点清运垃圾。生活垃圾处置方法:选择一处山洼处,将垃圾运至该地后,对其进行简单分选,然后将无机部分(主要为炉灰、砖瓦等)就近用于充填山洼地或塌陷区,其它有机部分应采用堆肥的方法,进行发酵处理,使之转化为无害的肥料,用于绿化施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四、噪声控制1、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2、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减振措施。(1)所有高噪声设备与基础之间采用弹性连接;(2)风井轴流式通风机的出风口安装消声装置;(3)锅炉房的鼓、引风机、水泵等高噪声设备考虑布置在隔声间内。3、对

13、值班人员采取保护性措施。在副斜井绞车房,锅炉房,以及风井通风机房设置隔声控制室或值班室。经过以上治理措施,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类区标准要求。五、绿化本区植被少、基岩裸露,雨季时水土流失较严重,因此要大力加强绿化工作。矿井地面绿化可以调节小气候、抑制扬尘污染和降低噪声,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工业场地的场前及办公楼、公共建筑分布的地方,作为重点绿化区,应种植常绿灌木树种,部署花坛,间种常绿针叶乔木,形成一个优美的工作休息活动场所。在道路两旁,车间空地以种植高大、形体优美的行道树为主,并设置草地、绿篱等。对有粉尘飞扬和产生噪声的场所,要有计划地栽种防护林,予以隔断。对于烟尘

14、和煤尘污染严重的区域,在迎向污染源的一侧适当加大绿化带宽度,选择对粉尘和烟尘抗性强、滞留能力强的乔灌木,采取乔灌木混交的半通风结构和坚密结构方式种植。对于防噪声绿化带的植物搭配,采取高低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的阔叶树与长寿的针叶树合理搭配,以达到全年性防噪声及美化环境效果。工业场地绿化系数20%。第三节 地表塌陷治理矿井生产后,由于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情况所决定,采煤后造成地表形态破坏是必然的,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只能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采取适当技术手段,尽可能减轻地表形态破坏造成的影响。1、应组织人力物力,对采煤后地表出现的裂隙及时填充,对出现的塌陷坑、洞及时填平修复,因地制宜整治成

15、林地、草地等。2、对地表塌陷应进行经常性的观测,对在井田上方的建筑物等设置相应的保护煤柱。对地表塌陷可能带来的危害,应采取早预防、早处理的办法,防止事故的发生。3、对地表出现的裂隙无法填充的区域设禁示标。第四节 水 土 保 持一、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本矿井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施工期对地表的扰动、地表移动变形和煤矸石排弃。矿井施工扰动地表,受扰动区的水土流失量有可能增加;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如果处置不当,一方面会侵占部分土地,另一方面它本身也会引发水土流失。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3、开发建设项目水

16、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三、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本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特点,拟采取下列水土保持措施:1、尽量减少扰动地表面积。2、对水土保持影响较大的工程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3、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扰动地面的持续时间。4、对废弃井筒进行填堵,拆除废弃井口场地建筑,剥离废弃井口场地被硬化的表层,并根据周围植被覆盖情况对清理出来的场地以及废弃的排矸场地进行绿化复垦。5、设置截水沟,

17、防止山坡汇水冲刷工业场地,在工业场地内沿道路设置排水沟,有组织排放场区雨水。截水沟和排水沟采用浆砌片石砌筑。在适当位置设置挡墙,以保持土体稳定,防止坍塌。6、充分利用煤矸石进行地表塌陷区的回填复垦,做好地表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工作。7、在厂房和住宅周围、场区空地、道路两侧进行重点绿化、并加强塌陷复垦区的绿化,发挥树草的固土保水功能。第五节 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估算一、环境管理本矿的环境保护管理由矿长直接负责,并设置2名环境保护专职人员,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组织开展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本矿不设环境监测机构,常规监测拟委托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承担,本矿环保专职人员协助监测。二、环境

18、保护专项投资估算本矿井为生产矿井,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包括锅炉除尘脱硫、煤尘防治、场区排水管网、生活污水处理、井下排水处理及回用、矸石处理、锅炉灰渣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噪声治理、场区及道路绿化、植被恢复、塌陷区治理、水土保持等各项投资,共2027.91万元,约占矿井总投资(90589.51万元)的2.24%。其中新增环保投资估算1002万元,见表1651;矿井环境保护设施已完成投资1025.91万元,见表1652。环境保护新增投资估算表 表1651序号项 目主要内容治理投资(万元)1废 气封闭设施增加费用、无组织抑尘设施等1002废 水污水处理设施、管路等1763固 废矸石场内存放设施、矸石场处置

19、等84噪 声隔声材料、密闭费用等85生态保护场区绿化率20%、道路绿化、矸石场绿化等、异地补偿、复垦710合 计1002环境保护设施已完成投资一览表表1652序号单位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投资额(万元)1更新锅炉除尘器花岗石湿式除尘器台3602生活污水处理站地埋式一体化座1162.913矿井水处理站400m3/h沉淀池座13504选矸楼除尘袋式除尘器台1255储煤场防尘挡风扬尘网座12506绿 化587土地复垦补偿120合 计1025.91第六节 土地复垦规划一、土地复垦规划的依据根据国务院1988年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必须

20、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本设计主要围绕段王煤矿采煤沉陷区进行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规划的依据主要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2004年第三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颁布,1996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 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1989年);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 山西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1989年); 山西省土地复垦实施办法(1995年)。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寿阳县段王煤矿位于寿阳县城西北22.5km处,行政区划隶属晋中市寿阳县平舒乡。井田南北长约4.67km,

21、东西宽约4.5km,面积约19.0015km2。本区地处寿阳阳泉构造堆积盆地的西北部,属黄土丘陵地貌,梁、峁比较发育,且平坦,沟谷多呈“U”字形,仅东南、西南部有小面积基岩出露。气候适宜,属粮食产区,植被稀少。井田内有白马河支流,平时干涸,仅雨季才有流水。三、复垦范围界限本项目对土地的主要影响是:项目建设直接占地,使原土地功能变为建设用地;煤炭开采沉陷与地表变形使地表地形地貌发生变化,使现有土地的生产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分析其影响进而提出土地复垦规划,主要是对矿井开采沉陷与地表变形做出预测,再分析判断其对土地的影响程度,据此确定土地复垦任务及目标。1、矿井开采区内的土地类型及其面积矿井

22、开采区南北长约4.67km,东西宽约4.5km,面积约19.0015km2。其中农田植被呈规则斑块状散布于评价区内的大部分地区,主要为旱地。农作物主要种类有玉米、小麦、豆类等。另外有部分荒坡地,多分布自然植被。井田地表土地利用分类及其面积和特征见表1661。井田地表土地利用分类及其面积和特征 表1661分 类面积(hm2)占评价区比例(%)特 征耕地148278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耕作作物的土地,分布评价区大部分地区。林地47.52.5主要是杨、柳、泡桐,分布于村庄、农田周围及河流和道路两侧草地1146分布于沟壑区的梁峁顶、沟波及河漫滩等区域水域382主要是河流或季节性积水的河滩及少数天然的

23、积水池、沟。呈斑块状分布。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2.23.8工矿、城镇、村落用地。呈规则或不规则斑块状分布。交通用地66.53.5包括铁路及各级公路和乡村道路。呈线状分布。难利用土地79.84.2分布于河漫滩区及部分平原区,呈斑块状分布。合计19001002、地表沉陷对土地的影响项目实施后,将使采煤区上方地表产生沉陷,使沉陷区内地貌产生一定的变化。由于沉陷是缓慢出现的,加上沉陷层厚度在75600m之间,属整体下沉,下沉深度远小于各含水层深度,因而地面沉陷不会影响沉陷区与非沉陷区范围内浅层地下水的贯通、补给,即地表沉陷除地貌略有变化外,其它生态环境要素基本不变,因而不会对该区域地表植被的生长产生不良

24、影响。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在大量煤炭资源从地下被采出的同时,地面将形成大面积的沉陷区。由于本地区属丘陵地带,地面不易积水,而且煤层埋藏较深,所以地表下沉速度不会很快,下沉系数较小;但是也会因采空区的塌陷使地表产生破坏、沉陷和积水,造成土地资源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发生损坏,使当地生存环境状况恶化。根据同类矿井地表沉陷预测,全井田地表沉陷面积为1800hm2,预测地面沉陷深度在07000mm之间,水平变形值为4.0mm/m,首采区地表沉陷面积为1350hm2,塌陷区平均下沉值为300400mm,项目实施后,采空区地表沉陷深度大部分将小于1000mm。井下开采导致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将会对耕地产生一定的影响

25、。由于本区属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变化大,所以在沉陷区盆地形成大面积积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会对塌陷区内的冲沟造成一定影响,地表下沉后,地下水位相对上升,雨季将会在塌陷区底部形成一定的积水。3、复垦范围界限项目地表范围内除耕地外,其余为荒坡地。由于煤层埋深在75m600m之间,所采9号煤平均厚为4.2m,15号煤平均厚度为4.4m。因而,根据相关地质参数,理论估算沉陷深度将在07000mm之间,但根据目前采空区实际沉陷深度6001000mm,估算由于机械化升级改造所采煤层埋深大于现采区,因而其地表塌陷深度将小于现采空区沉陷深度,即沉陷深度将不会大于1000mm;加之地表沉陷缓慢,基本不会对地表植被产

26、生明显影响,农田经适当平整后,即可恢复耕种。工程中公路下部煤采用条形开采,开采率在45%,并实施井下矸石充填,因而沉陷深度最大在200300mm,水平变形值小于0.4mm/m,地表建筑破坏将控制在一级范围内。经及时对公路路面进行维护,可基本消除沉陷的影响。全井田地表沉陷面积为1800 hm2,其中沉陷受影响的基本农田为730hm2,沉陷的荒草地为89 hm2。本设计复垦范围为整个采煤沉陷区中沉陷较深的积水地段、局部坡度较大地段及裂缝和台阶地地段。全井田复垦治理总面积为375hm2,其中底部季节性积水区复垦面积为326hm2,复垦塌陷区宜耕荒草地为49 hm2。季节性积水区复垦面积包括沉陷值大于

27、1m的区域及沉陷值虽小于1m但所形成的局部沉陷盆地相对独立、地表沉陷后将导致积水排泄不畅的区域和农田水利设施占压区域。4、土地复垦的任务、目标及期限(1)复垦的原则 尽量增加农业用地面积煤矿的开采破坏大量耕种土地,造成耕地资源紧缺。因此在土地复垦时,除在确定无法恢复耕种的条件下可以用作非农业用地外,其他情况均应以恢复农业生产为目的。 接近破坏前的土地资源适应性本地区土地资源在被破坏前多为宜耕土地,被破坏土地的复垦,首先要尽量恢复其原有生产能力,即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保证煤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改造为新环境条件下的可垦土地如若一味的将被破坏土地恢复为原景

28、观,不仅工程量大、投资高,而且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则要视具体复垦地段,因地制宜,复垦后土地生产力和生产潜力将与复垦前有很大的改观。 注意防止新垦土地水土流失(2)复垦标准耕地熟土厚度不小于0.3m,复垦后雨水排泄畅通,不得出现常年及季节性积水,土体内砾石含量不大于5%,复土后场地平整,地面坡度不超过7度,来年农作物产量恢复到原耕地作物的45%以上,25年内全部恢复到原有作物的产量水平。复垦后耕地达到24小时降雨50mm时,水不出地,土不流失,肥不出田的三保田标准。从土地受沉陷影响分类来看,受微度影响的农耕地和林地,其农田耕种、林草地植被生长受影响较小,只是因地貌坡度有轻微变化

29、,水土流失略有增加,基本上不需采取整治措施,只需简单平整与裂缝处理,即可维持原有土地功能;对于受轻度影响的土地,为使其功能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需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治复垦;对于受中度破坏的区域,应按当地制定的补偿标准及时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做好灾害的预防整治。防治任务贯穿于矿井开发的全过程。即土地复垦按照边开采、边整治、边保护的规划实施。按照沉陷预测结果,本矿井复垦任务与矿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目标见表1662,综合整治总体规划见表1663。沉陷土地复垦任务与目标指标名称数 值整治任务全井田主要靠自然恢复的土地面积(hm2)1525耕地轻度侵蚀区1156林草地及其他轻度侵蚀区369全井田主要靠人工整

30、治的面积(hm2)375耕地326林草地49合 计1900整治目标扰动土地治理度95微度沉陷区土地自燃恢复原土地利用功能轻度沉陷区土地基本满足原土地利用功能中度沉陷区土地因地制宜的加以利用林草覆盖率9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95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200t/km2.a以下 表1662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表1563时 段保 护 重 点主 要 措 施责任人资金来源生产运行期间前期(010)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与植物措施养护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与监测、管理措施业主企业资金中期(1150)沉陷区土地功能恢复与生态综合整治裂缝充填;土地平整;阶梯整地;高陡边坡防护;农业综合开发;植树种草等后期(50年后)全井田土

31、地功能恢复与生态综合整治期满后沉陷区管护与植物措施;工业场地区恢复植被与景观原貌5、土地复垦规划由于煤矿的开采是有序持续进行的,这种开采活动一直延续到煤矿满服务年限闭坑之后。根据沉陷区的移动时间的划分,下沉10mm时为移动期开始的时间,连续6个月下沉值不超过30mm时,可认为地表移动期结束。从地表移动期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时间称为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在移动过程的延续时间内,地表下沉速度大于50mm/月(1.7mm/d)(煤层倾角小于45)的时间称为活跃期。从地表移动期开始到活跃期开始的阶段称为初始期,从活跃期结束到移动期结束的阶段称为衰退期。首采区服务年约为50a,根据煤层上覆岩的岩性以及煤层埋深

32、,采毕后采空区沉陷在412月后趋于稳定。根据塌陷的程度,按有关规定在塌陷区稳定后4a内需进行土地复垦,土地复垦采取统筹规划、分阶段复垦的方法,即地表塌陷区的变形稳定一块复垦一块,以使塌陷区对土地的不利影响达到最小程度。6、主要复垦工程和生物措施(1)塌陷区土地季节性积水区的治理段王矿地处丘陵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深,而塌陷区最大下沉值为7000mm,地表塌陷区内耕地一般不会因为地下水相对上升而造成永久积水,但塌陷区底部在多雨期将会形成季节性积水,治理方法是:结合井田内沟渠和井位分布情况,对农田水利系统按照塌陷区的分布重新进行规划,恢复或新建农田水利设施,做到雨期能排涝、旱期能灌溉。对于局部下沉

33、值较大地段可考虑矸石充填措施,在采空区上方预计要发生下沉的区域,将表土取出堆放在四周,按预计下沉深度和范围,用煤矸石充填到预计水平后,将堆放在四周的表土覆盖在矸石层上面复土成田。沉陷区充填复垦时,根据沉陷深度合理安排回填物的结构,首先把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回填物置于下面,再回填煤矸石,把块头较大、不易风化的煤矸石填在下面,石块较小且容易风化降解的矸石填充在离地面较近的空间,回填区的边缘不得有煤矸石外露,随后用推土机推平、压路机压实,提高矸石层的密封性能,以免透气造成煤矸石自燃和覆土后由于降水下渗而形成漏斗或表土流失;然后在煤矸石上填土,覆土层要比正常区域厚,一般要达到1.0m,最后将贮存的表土覆盖

34、于最上部,厚度约3050cm;为防止炉渣引燃煤矸石,禁止将未充分冷却的炉渣倒入排矸场地,避免自然现象的发生,并严禁将有毒、有害的废物混入复垦场地,防止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这样,既可解决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也避免了煤矸石多占土地,又多复垦了土地,从而改造了生态环境。(2)塌陷坡地、台阶地的整理采煤塌陷区有厚土层覆盖,故应在塌陷后对局部坡度较大地段和台阶地进行平整,采用生熟土混堆法适地复垦,建议农民耕种时深施农家肥和化肥,选用适宜于当地种植的作物和优良品种。(3)塌陷裂缝的整理依据塌陷破坏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设计考虑采用不同的裂缝处理方案。轻度破坏,裂缝宽度小于20cm,延伸长度小于5m,对这

35、种类型裂缝采用填堵方法,也就是将裂缝挖开,填土夯实。裂缝回填夯实后要求容重达1.4t/m3以上。破坏程度严重,裂缝宽度大于20cm,延伸长度大于5m变形,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对这种类型裂缝,考虑采用反滤层的原理去填堵裂缝的孔洞。所谓反滤层,就是首先用粗砾料填堵孔隙,其次用次粗砾,再次用砂、细砂、土填堵。当塌陷稳定,用反泥层填堵后,可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逐渐恢复。(4)排矸场的复垦项目正常投入生产后,矸石年产生量为5.4万t,井下矸石由副井及新建的主井提升至地表,由调度绞车牵引至矸石临时堆放场地,排矸场容量为90万t,可使用10年以上。考虑利用临时堆存场地的矸石充填塌陷区域的措施,这样即

36、保护了环境免受污染,又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消除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复垦后土地用途说明矿区土地复垦的基本原则是恢复原有土地使用功能,而本区土地原来的主要用途为耕地与林草地。因此复垦后的土地利用用途仍以耕地与林草地为主。8、土地复垦主体以及资金保障(1)土地复垦主体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可以由企业和个人自行复垦,也可以由其他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承包复垦”。矿井塌陷区的土地均为农村集体所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归各个家庭耕种。矿区采煤后,地面耕地出现裂缝、塌陷等不同程度的变形,应及时有效地进行土地复垦工作,以实现土地的充分利用和矿区的环境保护,达到矿区的和谐发展的目的。

37、为有利于对耕地的保护和今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本项目可采用建设单位出资,由当地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或以建设单位为主体、由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验收,对采煤塌陷区的土地自行复垦。(2)资金预算及保障 资金预算由于煤矿沉陷区尚未发生,工程量、季节性积水区面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土地复垦所需资金依据现有的概算定额,参照当地其它行业土地复垦费用,估算段王煤矿机械化升级改造土地复垦所需资金,塌陷区复垦资金按3300元/亩,具体复垦经费待土地复垦方案实施时依据复垦规模和物价水平进行调整。根据有关的政策法规,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费用列入段王煤矿机械化升级改造生产成本,专款专用。 资金及组织保障用于煤矿沉陷区的土地复垦的费用直接从吨煤售价中提取,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工程概算,专户储存、专项列支,确保土地复垦资金依据本方案初步原则足额到位。审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土地复垦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监督。项目单位成立土地复垦工程管理科,负责有关本项目的土地复垦工作,并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配合,做好土地复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