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168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吐鲁番市“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吐鲁番市交通运输局2013年4月“十二五”期吐鲁番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单位 吐鲁番市交通运输局 (盖章)单位负责人 侯世勇 (签章)项目负责人 岑刚 (签章) 第一章 概述第节 背景及依据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限第三节 规划原则和目标第四节 主要结论第二章 农村公路现状及评价第一节 经济及交通运输概况第二节 农村公路发展现状第三节 农村公路评价第三章 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建设目标第三节 建设重点第四章 建设方案第一节 建设规模第二节 资金需求和筹措方案第五章 措施与建议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背景及依据根据吐鲁番地区交通运输局

2、关于上报十二五公路规划中期评估与调整的通知要求,吐鲁番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 长:侯世勇 副组长:艾克然木.木桂楠木 成 员:帕塔尔.阿布力米提、魏芳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调整规划期限规划的起始年是2013年,规划期末为2015年。规划对象为原“十二五”规划中的项目及对吐鲁番市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资源道路、旅游道路和关系民生工程的富民安居道路。规划工作以原“十二五”为基础,重点是提升资源路的等级和解决制约吐鲁番市旅游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问题,以关系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富民安居小区道路建设。十二五农村公路中期调整目标:路网总体布局,技术等级结构和建设序列,同时

3、重点对农村公路路网结构的调整、技术等级的提高、服务水平的发展提出规划方案。第三节 规划原则和目标1、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效益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在已有公路网规划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3、坚持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以近期建设为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标准适度,建养并重,强化行业管理。第四节 主要结论十二五规划项目全部实施后,到2015年,我市行政村通达率达到100%,通畅率都将达到97.5%,自然村通畅率将达到90%,通乡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十二五期间将建设资源路656公里,

4、投资282430万元;西部通乡油路86.2公里,投资5172万元;富民安居道路189公里,投资5070万元;通达路158.6公里,投资4758.9万元;通村油路655.9公里,投资19677.9万元;自然村路433.6公里,投资9896.4万元;建设总里程2179.3公里,总投资327005.2万元。第二章 农村公路现状及评价第一节 经济及交通运输概况一、 区域概况:地理位置: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 古称“高昌”、“西洲”、“火洲”,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位于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所在市,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文明城市、城市“天山杯”竞赛优秀城市、自治区抗震安居先进县市;西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8851-8954,北纬4120-4335。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抵库鲁克山,北至天山分水岭。行政区划:全市辖七乡、两镇、两场、两个街道办事处,79个行政村,自然村238个;20个城镇社区。全市共有党委22个,党组14个,总支13个,支部376个,党员10371人,三老党员638(解放前老党员25人)。其中农村党委8个,支部175个,农村党员6402人,三老党员638人(解放前老党员5人);1984年12月撤县建市,与鄯善县、托克逊县一并隶

6、属吐鲁番地区。人口面积: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4万人,乡村人口19.83万人。按民族分维吾尔族19.36万人,占总人口的71.24%;汉族5.74万人,占总人口的21.13%;回族1.97人,占总人口的7.25%;其他民族1000人,占总人口的0.38%。人口出生率为20.14,死亡率为10.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5。二、 产业经济情况自然特征:吐鲁番市位于全国最低的内陆盆地,是全国地势最低、气候最热、瓜果最甜的地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全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市区海拔为34米。整个盆地大体是北高南低。北部博格达峰拔海约

7、5000米,山顶终年积雪,是盆地的主要水源。火焰山横亘中央,把全市分成山北、山南两部分。土壤以砂壤和黄色粘土为主,属微碱性,有机质少。气候极其特殊,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日照长、气温高、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的五个特点。盆地内干燥少雨,年降雨量16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600多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年平均总辐射量5938.3兆焦耳/平方米,无霜期224天,年平均气温为14,地表最高气温达83.3,夏季平均气温为30,最高为49.6;冬季最低气温-25.2;气温年较差40-47.5;气候非常适宜于葡萄、哈密瓜等瓜果的生长,瓜果含糖量最高可达18度;风能资源丰富,素有“风库”之称

8、,具有实际开发应用潜力。资源特点: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88亿立方(其中:地表水2.97亿立方、地下水0.91亿立方),人均占有量1550立方;境内坎儿井512条(有水坎儿井161条),全长1535公里,年出水量0.8亿立方。吐鲁番市盛产葡萄、哈密瓜,被誉为“葡萄之乡”,是新疆葡萄、哈密瓜等农副产品的出口基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境内冰峰雪山,戈壁绿洲相依,火焰山、艾丁湖、葡萄沟、千佛洞、坎儿井相映成趣;石窟壁画、古葬墓群、寺院古塔、烽火台互相烘托,民俗民情绚丽多彩。境内有各类古代文化遗迹9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主要有交河故城、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苏公塔、阿斯塔娜古墓、台

9、藏塔等;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9处。2007年吐鲁番葡萄沟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全市拥有13家涉外星级宾馆、3家旅行社、民俗家访点200多家。2008年底全面启动“快乐老人冬季吐鲁番阳光健康之旅”活动。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201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亿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有大、中、小型矿及矿点、矿化点105处,发现各类矿种39种:石油储量5400万吨,煤炭储量34.7亿吨,石(湖)盐储量13亿吨,芒硝

10、储量4.25亿吨,钾盐储量30万吨,石灰石储量3.5亿吨,白云岩储量3亿吨,石英砂储量145万吨,石膏储量350万吨,铁矿储量3395.4万吨。储量较大的矿产有石盐、芒硝、钠硝石、煤炭、石膏、水泥石灰岩等。工业:吐鲁番市共有工业企业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职工人数达8000人以上。已建成沈宏化工工业园区(地区级)、大河沿经济开发区(自治区级)、火焰山经济开发带三个工业园区, 初步形成了以无机盐化工、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转换、金属冶炼、建材、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六大产业。第二节 农村公路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吐鲁番市紧紧抓住自治区对公路建设加大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公路建

11、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吐鲁番市公路总里程1558.975公里,其中:国道97.702公里,省道57.732公里,县道224.06公里,乡道384.22公里,村道682.701公里,专用公路112.56公里;高速公路37.702公里,一级公路60公里,二级公路31.336公里,三级公路304.495公里,四级公路1001.743公里,等外公路123.699公里。公路等级质量全面提高,通行能力大大改善,全市七乡、两镇、两场全部通油路并全部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79个行政村中有79个通了公路,公路通达率为100%,76个行政村通了油路,油路通达率为96.2%。公路运输生产力迅

12、速增长,运输能力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客运站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客运班线共有28条,其中地际客运班线6条,县际客运班线3条,县内客运班线19条。共计:营运客车501辆,4926个客座位。其中:经营地际客运班线车辆34台,1519个客座位;经营县际客运班线车辆70台,681个客座位;县内客运班线车辆397台,3199个客座位;农村公交营运车辆20辆, 360个客座位。吐鲁番市有国家投资建设二级客运站2个(大河沿客运站,地区客运中心),7个乡镇客运站,一个货运站(宋峰物流)全市辖区县内客运线路19条,投放运力501辆,4926个客座。第三节

13、农村公路评价通过对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农产品及农副产品通过农村公路运往全国各地,矿产资源得以运出进行加工或深加工,农民出行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道很大程度的提高。 存在的问题:1、我市大部分公路因投资所限修建的公路技术标准低,设计使用寿命短,建设周期短。2、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新修公路与旧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关系认识不清,重建轻养、重建轻管,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新修公路管理意识淡薄,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3、全市农村公路养护里程多,各乡镇养护管理站人员配备不足,养护资金短缺等原因,使得养护管理站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还不够,养护管理站职责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第三章 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第一节 指导思想吐

14、鲁番市“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政府主导,分层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管养并重,路站运一体化协调发展。第二节 建设目标通乡镇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行政村通油率达到98%以上,自然村通油率达到90%.第三节 建设重点加快通乡镇公路和资源路的升级改造,提升行政村和自然村的通油率。第四章 建设方案第一节 建设规模依据“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重点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建设规模,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和实施序列。见附表一、技术标准通乡(镇)、通行政村公路,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各地资金落实情况及交通量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技术标准。技术

15、标准采用原则是;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1、路线标准。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路线线位、线形满足规范要求的,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资源。通乡(镇)公路中,一般采用三级公路标准;预测交通量较大的项目,可按二级公路标准实施;通行政村公路,一般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如条件所限,除路基宽度外,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2、路面工程。通乡(镇)公路,一般应铺设铺装路面或简易铺装路面,具体路面结构形式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大小、当地建筑材料及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具体确定。3、防护、排水工程。通乡(镇)、通行政

16、村公路改造,应注意做好必要的排水和防护工程,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山区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在陡岩、急弯路段必须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为行车安全提供必要条件。二、建设规模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和技术标准,确立十二五期间吐鲁番市农村公路规划新改建公路总里程2179.3公里,总投资327005.2万元。十二五期间将建设资源路656公里,投资282430万元;西部通乡油路86.2公里,投资5172万元;富民安居道路189公里,投资5070万元;通达路158.6公里,投资4758.9万元;通村油路655.9公里,投资19677.9万元;自然村路433.6公里,投资9896.4万元;

17、 第二节 资金需求和筹措方案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和项目安排,确定“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投资需求和资金筹措方案。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为2179.3公里,总投资327005.2万元,为加快建设吐鲁番市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采取以下资金筹措方式:(1) 自治区交通厅投资支持自治区给予资金支持多年来已成为吐鲁番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继续保持和稳定这项建设资金是吐鲁番市农村公路建设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2) 地方财政投资公路建设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水平的高低、建设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效益发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地方政府和各行业部门积极协调和筹措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是非常必

18、要的。同时,积极争取银行贷款也更有利于农村公路建设。(3) 社会筹资吐鲁番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方便了农民出行从更多方面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修路的积极性很高,必要时采用社会和群众投劳方式,将有利于吐鲁番市农村公路建设。(4) 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吐鲁番市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承诺落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县际、县乡)的优惠政策的报告(吐政函2002 26号),特别是承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任务的企业按规定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各种税项,一律实行“先征后返”“即征即返”政策;农村公路建设用地征地补偿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由人民政府解决等政策。使农村公路建设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好的效益。(5) 合理地在煤炭、矿石销售价中增设一定数额的道路建设养护费用,使矿区道路建设养护纳入规范化建设管理的轨道。第五章 措施与建议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对农村公路的等级要求越来越高,交通厅每公里60万元的补助投资已成杯水车薪,建议交通厅将补助投资提高至每公里8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