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693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张 家 界 市 林 业 局2008年6月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编制人员名单项目主持人:庄昌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技术顾问:覃章志 张家界市林业局,副调研员技术总负责:黄山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 授制图总负责:唐代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完成人: 唐代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黄宏全 张家界市天门山管理处,高级工程师马丹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生黄妮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生唐 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生张天眷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研究生前 言2007年11月28日,

2、张家界市林业局委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承担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立了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项目组,先后组织了有关专业人员多次进入现场,进行现状踏勘、外业调查、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等工作;与相关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多次进行座谈,确定了森林植物园的范围和规模、分区、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等重要问题;于2008年6月30日向张家界市林业局递交了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文本;张家界市林业局组织相关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了评审,提出了修改意见;项目组根据修改意见完成了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是以森林植物标本园、杜鹃园、武陵山区兰

3、花资源圃、盆景赏石园、武陵山区珍稀药用植物园及以大面积天然次生林为基础的原生态植物观赏区为主的集自然景观、森林游憩、森林保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植物园。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在具有一般森林植物园的特点外,它地处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境内,园区交通便利,有张家界至桃源县和张家界至沅陵县的公路经过,距张家界市区仅20公里,距张家界火车站及张家界荷花机场均只有20公里左右。为此在总体规划中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通过评审)考虑园内现有森林资源现状和资源的开发条件、张家

4、界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张家界市的旅游客源市场状况,根据生态保护、多功能滚动发展及协调性原则,我们把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的定位为:整个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的积聚点,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的繁育点;集科学研究、生态科普教育和示范;以及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湖南省林业厅、张家界市林业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目 录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二、社会经济条件三、历史沿革第二章 森林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设条件评价一、森林资源评价二、开发建设条件评价第三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三、规划的原则

5、四、森林植物园的定性第四章 分区规划一、功能分区二、分区详述三、景点及项目设计四、道路规划第五章 植被改造规划一、天然次生林改造方针和原则二、天然次生林改造的方法三、天然次生林改造形式四、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的选择五、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栽植方式六、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配置第六章 保护规划一、生态环境保护二、生物资源保护三、安全保护第七章 组织管理一、管理体制二、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第八章 投资概算与开发建设顺序一、概算依据二、投资概算三、资金筹措第九章 效益评价一、经济效益评价二、生态效益评价 三、社会效益评价附录一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现有树木名录表附录二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拟引种树木名录表附图第一

6、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北纬291462938,东经1103537110368。东西与永定区的双溪桥乡的双溪桥村交界,西北与永定区的三岔乡梳妆塔村接壤。东西长约2518.5m,南北宽约1539.6m。园区面积为578.88公顷(8683.2亩)。其中国有面积(原白云庵国有林场的喻家溪工区)215.25公顷(3228.8亩)。距张家界市区20公里。张家界市至沅陵、桃源的公路从公园南端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其主要地势是由园区西南角最高海拔1098米的团包虎主山脉,向东、北两边延伸,形成了以花桥、二顶上、风车口、黄土

7、岗、老虎咀等山弯,最低海拔406米,构成了较为明显的沟谷地貌,相对高差692米。植物园管理处海拔460米。园区属于低山地山区,年平均气温14.9,夏季平均气温26.8,冬季平均气温3.2,年降雨量1452毫米,无霜期在220260天左右。园区成土母岩以沙岩为主,间有页岩,土壤为黄壤,土层厚度在3080公分之间,表土层在2045公分之间,腐殖质在5公分左右,PH值67。园内植被组成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总的来讲,植被组成复杂,既有热带植物的区系成分,又有温带植物区系种类,既有古老种类,又有新进化的类型。始建于1979年的树木标本园内共有木本植物63科2

8、31种(见附表一)。此外园内还有大庸鹅耳枥、大庸酸竹等特有树种,可见,植被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植物园。二、社会经济条件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东与常德交界,南与沅陵县毗连,西与永顺县、龙山县接壤,北与湖北省的鹤峰县和宣恩县为邻。市内总面积9563平方公里,辖 2 区 2 县。2006 年末,全市总人口 161.45 万,其中72%为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张家界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林、牧、副、渔业发展。张家界市因旅游而建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全国第一园,在当时填补了我国没有国家公园的空白;1992

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张家界辖区内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之后,1992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了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核心景区,面积达264平方公里;全市被列为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500余平方公里。二十多年来,全市已建成国家等级旅游区点 12 处,其中 5A 级 1 处, 4A 级 5 处,建成游览线30多条,建成景区游道300多公里和景区登山索道两条;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日接待能力可达 3.62 万人;全市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8 个,其中国家级 2 个、省级

10、3 个,面积 达702 平方公里; 张家界市以独特的自然和厚重的人文景观而享誉中外,正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市已初步构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进出十分便捷。通讯设施完善,程控、微波通讯随时可直拨世界各地,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启动,国际互联网宽带技术已全面开通,为湘西北地区重要的通讯枢纽。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位于永定区西南部,交通便利,距张家界火车站及张家界荷花机场均只有20公里左右。正在修建中的张沅公路通车后,从张家界市区到森林植物园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张家界市生态优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71%,核心景区高达 98%。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90.1%,景区为一级

11、。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99.6%, 90%的地表水水质达到了 11 类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 张家界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156.9 万千瓦,可开发量达 104 万千瓦。有煤、铁矿石、镍钼等矿产 60 多种,已探明储量和可开发利用的 28 种。生物物种丰富,木本植物有110科1049种,脊椎动物有190余种。有娃娃鱼、中国鸽子花、银杏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植物81 种,还有张家界独有的龙虾花茶和鹅耳枥.。名优特产有“土家族四绝”(茅岩莓、葛根、岩耳、蕨菜)、张家界椪柑、菊花芯柚、湘西黄牛等。张家界市经济发展迅猛, 2007年全年生产总值81.91亿

12、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15.4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20.59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45.86亿元,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达5213元,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由湖南省第12位上升到第9位。 张家界市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投资环境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待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丰富。服务体系高效便捷,建立了优化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招商引资奖励优惠办法”和“保护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作为整个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的聚集地;对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进行驯化、展示、繁育,向国内外推介;是集科学研究、生态科普教育和示范

13、、以及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植物园。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将是张家界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也是林业部门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是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绿色经济。三、历史沿革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原为永定区国有白云庵林场的喻家溪工区,属湖南省林业厅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事业性的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白云庵林场的天门山工区,1986年被原大庸县人民政府定为自然保护区,1992年7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已成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白云庵国有林场于1994年进行“八五”森林资源清查;1998年对林场森林资源进行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划分;于1999

14、年4月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和国家林业局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的精神以及1998年1月湖南省国有林场分类经营规划实行的规划,及张家界市有关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编制了白云庵国有林场分类经营规划。园区内的天然次生林划归为水源涵养林。第二章 森林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设条件评价一、森林资源评价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天然次生阔叶林为主,物种资源组成丰富。约占张家界市全部植物种类的50左右,园区内现有维管植物1200多种(220科,400多属),境内木本植物达450多种。特有类型群集分布。园区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共21种,其中I级6 种:光叶珙桐、银杏、水杉、伯乐树、红豆杉、南方

15、红豆杉;II级15种:黄杉、金钱松、蓖子三尖杉、香榧、巴山榧、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林、连香树、樟、闽楠、桢楠、红椿、伞花木、香果树。园内森林资源分布相对较集中。森林植物园现有观赏价值高的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园区入口两侧山上,分布相对集中,这种特点一方面使游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观赏,另一方面便于生产管理。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原为永定区国有白云庵林场的喻家溪工区,边界清楚,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权属无争议,无土地使用权纠纷。二、开发建设条件评价1.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厚重的人文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投资环境好以外,区位优势是

16、影响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张沅公路通车后,从张家界市区到植物园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使之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2.相得益彰的地域组合。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地处市郊,园内生态环境幽雅洁净,与张家界市独特奇异的自然资源、厚重品高的人文资源、稳定的旅游市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将为张家界市的旅游业锦上添花。3.方便容易的建设条件。由于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地处市郊,基本设施条件好,施工建设十分容易。经张家界市林业局的前期努力,现已初具规模,作为地处市郊的森林植物园,不存在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医疗、导游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信等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可以

17、减少森林植物园建设的投资,近期只需加速建设好珍稀森林植物标本区及相应的管理设施,完善防火线,修建必要的游(林)道和防火了望台,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第三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一、规划依据1.本规划制定的主要依据法规等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法(1998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1月29日);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1月22日发布实施)湖南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199

18、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3-200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等。2.主要参考文件有: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7通过评审)3.由张家界市林业局提供的各种原始资料及现状图;4.张家界市林业局有关领导关于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建设的讲话、指示精神;5.湖南省测绘局1985年出版的1/10000地形图。二、规划的指导思想1以国家林业发展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按照政府组织、全面规划、分步实施。2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以树木标本园建设为重

19、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 3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湘西北乡土树种为主,突出树木标本园的地方特色和个性。 三、规划的原则1区域发展原则。规划与张家界市建设和环境相适宜,与区域发展同步。2生态建园原则。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以森林植物资源收集保存、植物景观营造与科研科普教育为主,适当开发休闲项目。3科学内涵与园林外貌结合原则。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要求,提高园区建设品位,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4弹性递进、滚动发展原则。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植物园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弹性递进的方式发展,采取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先易后难,先小后大,滚动开发。5.

20、 协调原则。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的规划必须遵从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体现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按照“城区、景区、乡镇三统筹”的规划思想,尽量不建设与市内其他旅游点内容重复的项目,突出森林植物园定位特色。6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保证可持续协调利用。四、森林植物园的定性根据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自然条件、森林植物资源特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条件、张家界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因素,确定该森林植物园的性质为以珍稀森林植物标本园为核心,将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在园内聚集,进行驯化、展示、繁育,向国内外推介;是融科学研究、生态科普教育和示范、生态休闲度假

21、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植物园;对是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亮点。第四章 分区规划一、功能分区森林植物园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决定每一分区的资源不同利用方式,功能分区主要考虑了园内的资源现状和地形地貌的特点、森林植物园建设的需要、开发条件的可能。张家界森林植物园总面积578.88公顷,将其划分为珍稀森林植物标本区、原生态植物保护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三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的功能及面积见表4-1。表4-1 功能分区表序号功 能 区 名 称主 要 功 能面积(hm2)1珍稀森林植物标本区科普教育、林业科研生产、绿化、森林环境保护214.3672原生态植物保护区保留原有植被,观赏森林景观、森林环境保护3

22、63.6293管理服务区游人接待、生态休闲、步行、全方位职能管理 0.884二、分区详述1珍稀森林植物标本区珍稀森林植物标本区位于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的中心区,占地面积214.376公顷,是集中展示珍稀森林植物品种及进行森林植物生物学性状观察的专类园区。其中又分为以下几个小园区:(1)珍稀树木标本园 珍稀树木标本园位于珍稀森林植物标本区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214.367公顷,是集中展示珍稀树木品种及进行树木生物学性状观察的专类园区。原有的树木标本园海拔较低,地势较为平坦,由一级一级的“梯土”式的种植区组成,既显得朴素、简练,又能突显树木标本园的整体布局。目前园内已有珍稀木本植物63科231种。规

23、划将原有的树木标本园扩建成网状的珍稀树木标本园,即沿游道布设块状的珍稀树木标本小区,如珙桐小区、银杏小区、红豆杉小区、南方红豆杉小区、金钱松小区、巴山榧小区、竹柏小区、长苞铁杉小区等等。改现在的块状分布为网状分布,植物配置上要考虑点、线、面相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调,巧用植物季相变化,达到四季有景;乔、灌、草立体布局。(2)杜鹃园杜鹃园位于中心区南部,占地0.667公顷,主要栽植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梅、红踯躅,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原产地在我国和日本。杜鹃花姿优美,花色艳丽,有“花中西施”之美誉,此花历史悠久,至少在唐代已成名卉,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大诗人白居易曾为

24、它写出这样的赞美诗句:“回看桃李都五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由于杜鹃花深得世人喜爱,许多地方、许多国家都把它做为观赏花卉的上品进行栽培,并通过杂交繁育出许多新品种,据统计,现在世界已有杜鹃花植物900种,我国就有650种。张家界市具有丰富的杜鹃树桩资源,其种类、数量之多以及年龄、直径之大都十分罕见。本园拟收集鹿角杜鹃、猴头杜鹃、杜鹃、灯笼花、齿缘吊钟花、马银花等多种杜鹃树桩。并适当引进一些本地天然分布的优良的杜鹃品种,特别是张家界市特有的耳叶杜鹃和近两年发现的新种天门山杜鹃、张家界杜鹃等,使之成为一个集生产科研于一体的杜鹃专类园。(3)武陵山区兰花资源圃兰花(Cymbidium spp.)为多年

25、生草本植物,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兰花是优良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物。湖南省兰花资源丰富,可说遍及全省各地。特别是湘、资、沅、澧源头的山区、林区最多。早在1987年,

26、湖南省组织了一批专家对全省兰花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将湖南兰花分布划为湘东山地丘陵产兰区、雪峰山区产兰区、武陵山区产兰区、南岭山地产兰区,品种一应俱全,并发现了不少精品。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周边地区兰花经济的迅速崛起,一批兰贩子乱收、乱购兰花,兰花资源保护又处于失控状态,乱采滥挖十分严重,兰花资源已遭到严重的破坏。2006年4月,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大声疾呼:“要像保护熊猫一样重视和加强对兰花资源的保护。” 由于兰文化的巨大影响,兰花很早就进入了交易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台湾先进的现代繁育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并大批量进入内地市场,成为农产品输入内地的先行者,同时又带动了广东、福建兰花经济的迅猛发

27、展。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韩国、日本兰花市场一直长盛不衰,一段时期中国兰花又成了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而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爱兰、养兰者人数不断增加,兰花消费容量扩大,兰花市场日趋活跃,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据最近全国兰花产业高峰论坛会上提供的讯息,全国兰花国内外交易额已经达到一百亿元。兰花交易中心由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四川、云南涌现的上百万、千万、上亿的兰花企业家就有几十个之多,每苗过十万、过百万的天价兰花不断爆出,出现兰花经济的火爆现象。面对全国兰花经济快速发展态势,如何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张家界人面前一个急待要回答的问题。武陵山区

28、天然分布的兰科植物有50多种,其中不少变异类型均为兰花中的上品和精品。我们通过兰花资源圃的建立,不仅展示武陵山区的兰花精品,也为保护野生兰花资源,推进兰花产业开发,弘扬兰花文化等起到积极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4)盆景赏石园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中华文明古国,历来就爱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质就是自然风貌与自然精神的再现。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

29、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张家界用来创作盆景的树桩和山石资源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山石资源,它们经历了亿万年的溶蚀磨砺,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石现象,种类繁多,奇石融天然造化与艺术完美情趣于一体,成为中华奇石王国的一朵奇葩,光彩夺目,如同张家界武陵源风光一样,蕴润千秋,雄奇万代。张家界森林植物园规划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自然式布局,因地制宜配置植物,形成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盆景赏石园,以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使盆景赏石园成为一个融自然、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生存空间。(5

30、)武陵山区珍稀药用植物园 武陵山区是一个巨大的医药宝库。武陵山区地形多种多样,不少奇峰异石、深涧、岩壑溶洞、峡谷,至今还无人踏足。这里生长着丰富的药材。据考察,张家界有药用植物300余科1000余种。著名的有麦门冬、鹅掌金星、一点红、卷柏、旋复花、吊金钟、天麻、七叶一枝花、杜仲、黄柏、厚朴、散血丹、党参、麝香、黄连、岩耳等,还有不少药用动物。这些药物从分布上来说:在幽深的山谷里,腐质汁肥厚处生长着野生天麻;阴湿处长着四两麻,背阴山崖上分布着黄连;水沟涧旁则分布着七叶一支花、血蜈蚣、石菖蒲、石苇、地雷、灌木林里杂生着香血腾、钩腾;草坡上分布着徐长卿、白芨、百合等。从治疗方面说,治疗跌打损伤的有四

31、两麻、五虎劲、包袱莲、地雷、金腰带等;止血药有山枇杷、一支蒿、麦门冬、马勃、大叶紫珠等;治蛇伤药有六月凌、九头狮子草、半边莲、岩丸子、血蜈蚣、七叶一枝花、九龙胆、山乌龟、一滴血等;治疮毒的有四季花、路边黄、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治腹泻有海蚌含珠、杉树皮等;除风湿的有一朵云、岩防风等;解毒的有黄连、黄柏、山豆根武陵山区药材资源丰富,不胜枚举,不少验方从这里总结出来,有的秘方子孙相传,至今还未挖掘整理。对这座巨大药库很好地开发利用,将对人类作出极大的贡献,为此特建立武陵源珍稀药用植物园。药园可集中湘西北武陵山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体现地方特色,可进行药用植物的科研、教学、开发利用及科普,同时

32、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原生态植物保护区 原生态植物保护区共363.629公顷,占整个森林植物园的62.8%,是森林植物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原生生态系统功能。迄今为止,整个原生生态保护区没有遭到人为破坏,不仅集合了种类繁杂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而且还有生活习性各异的种类丰富的动物资源。树种繁多且分布集中,林内给人带来天然、清幽、秀丽、静美、纯朴之感,是集生态保护与旅游为一体的保护区,它的建成将为进一步保护和丰富张家界植物种类资源,为生态环境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将是游客登山观景,开展户外活动的好场所。3管理服务区管理服务区设置从张家界森林植物园大门起,占地0.884公顷,是用来布置游客

33、服务设施和公园管理设施,为游客提供与自然景观协调,安全方便的服务,用地依靠现有的设施和服务地,尽可能减少活动和设施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管理服务区包括以下七个子区。(1)入口处 (2)停车场 (3)办公区 (4)垂钓区(5)休闲娱乐区 (6)餐饮区 (7)多功能珍稀动植物标本馆三、景点及项目设计1珍稀森林植物标本区(1)珍稀树木标本园区该园区以原有树木标本园为基础,在原有树种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增加一些新的树种,拟增加的树种的入选原则为: 以武陵山区乡土树种为主,使其成为乡土树种种源库; 适应性较强、能露地越冬、生长习性表现良好的树种; 树形、色彩的观赏性良好,可为园林绿化服务的树种; 以乔木树种为主

34、,适当引种灌木、藤本,即兼顾乔木、灌木、藤本三者的比例,形成合理的立体结构。园内树木要编号建立档案和挂名牌。档案资料是长期保存和查阅的依据;名牌上面书明编号、树种名称、拉丁学名、科名、产地、主要用途等,便于游客看牌识树。珍稀树木标本园要体现湘西武陵山区森林植物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和珍贵性:有古老、孓遗、原始群类;北温带区系的主体突出;中国特有森林植物成分的代表性集中;与北美之间具有密切的植物地理亲缘性等特点。(2)杜鹃园园区内具有大量的杜鹃树桩资源,其种类、数量之多以及年龄、直径之大都十分罕见。在杜鹃园内,集中本区各类杜鹃树桩,并适当引进一些优良的杜鹃品种,特别是张家界市特有的耳叶杜鹃、天

35、门山杜鹃、张家界杜鹃等,使之成为一个集生产科研于一体的类园。园内拟规划配植适量的松柏类乔木,并增加土壤腐殖质厚度,适当提高土壤酸性,创造杜鹃栽培的最佳条件。(3)武陵山区兰花资源圃湘西北武陵山区是湖南省内最大的兰花资源区之一,本园兰花资源圃主要选入和展示湘西北武陵山区特有的春兰、蕙花、建兰、寒兰、墨兰等野生兰花资源,栽植在树木标本园区的林下或制作一部分盆景。(4)盆景赏石园盆景赏石园是中国植物园中特有的内容,应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与情趣,为此本规划采用院落式布局,将盆景奇石在室内和沿路旁成列,使游人边走边看。夏季可加设荫棚,尽量减少换季时的搬运。园内仿古典园林形式,种植一些我国独有特色植物,

36、如的单子叶植物的竹类、胡颓子科、安石榴科的桃金娘目的等,与盆景的风格协调一致。园内植物还应考虑春夏秋季相的变化;奇石的收集和布局要综合考虑艺术特色的丰富性和天然性。如象形性的;颜色和光泽的美感;图案的多样性等展现奇石品格之美,其气势、情、韵、灵、神一应俱全。给人们呈现一个石文化的精神海洋,以吸引爱石游客们来进行点评、鉴赏、交流,共同在发现的艺术世界里遨游。园内还可以不定期主办盆景制作讲座,备有盆景制作材料,如种苗花卉素材、盆栽花卉、鸟虫鱼根艺石玩等,安排专人对游人进行盆景制作实践的指导,开辟供游人亲手操作的场所。(5)武陵山区珍稀药用植物园该园区入选武陵山区众多药草中利用价值高、适应性较强、能

37、露地越冬、生长习性表现良好药用植物,并兼顾其色彩和观赏性的,逐步发展一些可以盆栽和出售的品种。园内植物要编号建立档案和挂牌。档案资料是长期保存和查阅的依据;名牌上面书明编号、植物名称、拉丁学名、科名、产地、主要用途和功效等,便于游客看牌识药草。出售的盆栽药草,要配有栽培方法等。2原生态植物保护区在原生态植物保护区内,完善防火林带,建设游道,并在地势较平坦处点缀凉亭小品,供游人休憩,方便游人登山观景。园内形成天然针阔叶混交林的外貌,从构建良好的森林空间结构来说,部分林分需进行间伐。本区的重点是对现有的天然次生林进行植被改造。(见第五章)3管理服务区(1)入口处森林植物园的入口是一个森林植物园的门

38、面,规划在园区主入口的入园公路旁建一古典式牌楼,作为该园区的大门,古朴而与景观协调。(2)停车场规划在主入口进牌楼的两侧建设停车场一处,满足20个车位,总面积#m。(3)办公区建筑风格突出并体现“生态植物园”的特点,采用既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又具有传统神韵的形式。(4)垂钓区钓鱼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令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且经过长期文明的积淀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规划中垂钓区总面积为*公顷。垂钓区,依地形由圆润曲线自然组合成的水池,池中及池边点缀山石小品。池旁规划建设管理用房1栋,一层结构,建筑面积# m,仿古式,作为游客接待中心以及钓鱼活动必需品的销售点。(5)休闲娱乐区规划

39、时在保持植物园科学性的同时,突出个性,提高对游人的吸引力,增加适当的景观游憩与解说设施,为游人提供周到的服务,以求适当的经济收益。(6)餐饮区园内餐饮设施应与其主题相吻合,与其他设施保持风格统一。规划餐饮类型共分四种类型,分别为团队餐、休闲餐饮、湘西土家菜、快餐等。(7)多功能珍稀动植物标本馆提供介绍森林植物园的视听、录像等各种多媒体及文字资料,同时也是举办各种以植物为主题的活动及针对青少年开展知识讲座和植物学、园艺学课程教学的场所。园内各区安排有完善的解说系统,一目了然,为更多的游人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自然起最广泛的科普宣传作用。将张家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标本集于一馆,展示给游客,使游客了

40、解生物及其进化的历程,直观地感知到科学知识的力量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8)环卫设施垃圾处理:在游客集散广场免费发给游客垃圾袋(可降解塑料);规划游览步道每100m设一处与景观和谐的垃圾箱,游客集散广场、停车场等游客集中区要增设垃圾箱。垃圾箱采用国际通用型(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筒),外形美观大方,且与环境相协调;既方便游客投放垃圾,又相对隐蔽,不产生负面视觉影响。适当增加移动环卫人员,开展“跟踪式清扫服务”。公共厕所:在停车场等游客集中区应设环保生态厕所。其建筑形式力求造型美观,隐蔽性较强,与周围景观环境、建筑风格相协调。环保宣传牌:在园内游客集中的地方和游道上每隔一定距离竖立环保宣传

41、牌,宣传环保知识,提醒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四、道路规划1主干道路规划从森林植物园大门至园区水坝处,全长100m,穿过管理服务区、北与游道相接。此条道路是园内的主干道,使之既能通行汽车,又能供游人行走,对园区的管理及景观产生积极作用。道路宽#m,采用水泥(沥青)路面。 2游道规划游道应避免城市化、公园化,采用自然、乡土、生态的材料和建筑方式,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可以采用木栈道、毛面石板道、砂石路面等形式。近期建设游道全长15104.7 m,其中8910.3 m是利用防火线修建(与防火带合并使用),其余6194.4 m是新建游道,宽 # m,采用毛面石板路面。开放游园后,园路主要是给游人提供

42、游览的路线,也供运输和管理之用。分区规划完成后,一部分道路充作区划的界限、联络各区的交通并引导游人在短时间内看到更多的内容。3防火带规划将园区作为二级火险区。加快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瞭望台,结合防火功能,使该了望台兼具观景、休息之用途,游人登临此处可作小憩,提高游客的防火意识。防火带总长8910.3 m,现有防火带有1578.5 m,新建防火带7331.8 m,宽12-15 m。第五章 植被改造规划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现已形成了天然针阔叶混交林的外貌,从构成良好的森林空间结构来说,部分林分地段需进行间伐。重点是对现有的天然次生林进行植被改造。一、天然次生林改造方针和原则1

43、改造方针天然次生林改造方针是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地带性常绿落叶林为目标,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视野区后隐蔽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现有植被改造。2天然次生林改造原则:(1)生态功能原则:改造后的森林应具有最佳生态功能,而且要使旅游者直接感受到其特有功能效应。如浓荫蔽日、夏凉冬暖、林地常绿无泥沙裸露、溪沟有水、物种多样、鸟语花香等。(2)变化的原则:新建森林类型不宜单一,应富于变化,如山冲、山坡、山脊森林类型不同,即使一个水平游道旁也应有不同森林类型或不同的路旁树种。(3) 和谐原则:园内森林类型,应充分体现其自然性,种类配置、层次结构,植物与环境均应自然和谐。各类型之间不能截然分开,应相互渗透,自

44、然衔接。(4)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 树种的配置应与旅游功能区相适应。如休息地或凉亭区栽植生长迅速、枝叶浓密的树种;游道旁除树种应有变化外,还应配置观花、观果植物;森林浴区应配置能散发芳香成分的植物;引鸟区应栽植阔叶树中的浆果类植物等。二、天然次生林改造的方法1封禁法:在土层浅薄、岩石较多,且处于游览视线的隐蔽地段处,采取封禁方法并适当砍除一些藤本,多刺灌木,促进其中的乔木或小乔木树种生长。有条件可播入一些乔木树种子,人工促进天然演替。2补植法:在现有森林下补植阔叶乔木树种,待目的树种长到一定高度后逐步疏伐一部分原有乔木种。这是改造的主要方法,既不破坏原有的森林,又利用现有森林的荫蔽条件保护目的

45、树种生长。此方法运用于游道两旁的森林改造。3重植法:即重新栽植乔木树种,基本改造原有森林成分。该方法只宜小块状进行,而且不应将原有乔木全部砍光重新栽植,可部分砍除原有乔木,栽植目的树种,待目的树种成林后,再砍去部分原有乔木。此法用于立地较好而林相较次的地段,或因旅游需要重点改造的地段。三、天然次生林改造形式根据总体生态建设的要求,对现有林的改造形式采用如下几种:1带状式即呈带状形式改造现有林。主要用于游道两侧、山脊线。宽度2030m。2块状式即成片的改造现有林。选择在外貌很醒目地段和土层较厚,现立地条件较好处。在所选择的范围内全面进行林相改造,方法以补植法为主,适当采用重植法来改造。3点状式即

46、在小面积地段栽培一些新的乔、灌木种。主要在游道中间的休息处、凉亭等附近适当配植枝叶繁茂、树形优美的乔木并配置观花、观叶或观果的灌木、草本等。四、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的选择1选择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的植物要生长迅速,树形优美。(2)适宜当地的立地条件。(3)种子和苗木来源容易。(4)乔、灌、藤、草、花适当搭配。2选择的主要植物乔 木 种:武当木兰,巴东木莲,多花含笑,亮叶含笑,观光木等;灌 木 种:天目山杜鹃,猴头杜鹃,毛黄栌,城口葵花等;藤 本:长春藤,大花绣球藤等;附生植物:芦山石苇;草 本:春花,多花兰,鸭脚板,黄莲,行节连生等。五、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栽植方式1规则式依一定的株行距

47、成行较规则的栽植植物。主要用于游道和山脊两侧。2丛 植成丛状栽植。用于游道两侧的弯道或休息地。多用于灌木的栽植。3自然式没有一定的株行距,仿自然形式的栽植。用于天然林景观区森林的配置。4散 植见缝插针或在林中空地栽植一到多种植物。六、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配置1游道两侧植物配置(1)游道两侧植物配置的要求: 带状改造现有林分:即沿游道两侧每侧改造1015m宽,在此范围内补植乔、灌、花草植物。原有乔木形态好,生长正常者保存。每侧补栽乔木23行,株行距4m左右,可规则性列植,也可见缝插针式栽植;灌木栽12行,可丛植、列植或散植;近路旁的林地可丛植或散植些花草。 树种配置应多样化:最好具有节律性,即一定距离(100m以上)配置一定的树种。这样既体现了植物多样性,又使游人感到植物的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