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5745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0-2020年)前 言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生态需求越来越高,森林生态旅游以其丰富多彩且独具魅力的风景资源正日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一种重要游憩方式。2009年11月,广东省林业局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的森林公园,从而使区域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地保护,为社会提供更多更高品味的旅游产品,逐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2、”。珠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通过全面、科学地规划区域森林资源,以建设森林公园为切入点,更好地利用自然界丰富的资源,并带动其他绿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和科学教育活动的场所,还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森林公园的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为前提,变森林资源为旅游资源,既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新的方向开拓了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促进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历时近1年,经过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解读、专题调研、咨询研讨、征

3、求建设单位及省各相关部门意见。2011年4月28日,举行了专家评审会,现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批准上报实施。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林业局有关处室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规划编制组2011年5月目 录第1章 规划背景、范围及必要性11.1规划背景11.2规划范围21.3 规划必要性3第2章 基本概况52.1自然地理概况52.2社会经济概况7第3章 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生态旅游现状103.1 森林公园建设现状103.2 森林生态旅游现状153.3 森林公园管理现状17第4章 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194.1 优势(Strength)194.2 劣势(

4、Weakness)224.3 机遇(Opportunity)234.4 挑战(Threaten)24第5章 规划总则265.1指导思想265.2规划依据265.3规划原则275.4规划期限295.5规划目标29第6章 森林公园建设规划326.1总体布局326.2旅游区划336.3重点森林公园建设指引36第7章 森林生态旅游产品规划397.1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原则397.2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思路407.3精品旅游线路组织规划41第8章 投资估算438.1 投资估算438.2 资金筹集44第9章 效益分析469.1生态效益469.2 社会效益479.3 经济效益49第10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5、5010.1政策体制保障5010.2经营管理保障5110.3宣传营销保障5110.4经济投入保障5210.5质量监督保障52附表: 附表1: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森林公园统计表 附表2: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表附图: 图1: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范围示意图图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特征图图3: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森林公园分布图图4: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布局图图5: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图图6: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森林公园分布图图7: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旅游线路组织图第1章 规划背景、范围及必要性1.1规划背景(1)政策背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

6、域,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2009年11月,广东省林业局编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该规划是贯彻落实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区域现代化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对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0年1月22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珠江三角洲绿道

7、网总体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绿道网建设和制定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规划建设珠江三角洲绿道网,融合了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多种功能,对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行业背景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森林公园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是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域。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为林业部门全面落实科学

8、发展观,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历史性机遇。(3)区域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呈现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具生机与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生态需求越来越高,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一种游憩方式。珠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和科学教育活动的场所。1.2规划范围规划的范围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东莞市、中山市、惠州市和肇庆市等

9、9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行政辖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总面积约为54743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5;总人口约为4771.7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0(表1-1、附图1)。表1-1:珠江三角洲地区规划范围一览表序号市 别行政辖区国土面积(km2)常住人口(万人)1广州市越秀区 海珠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花都区 番禺区 南沙区 萝岗区 从化市 增城市74341018.22佛山市禅城区 顺德区 南海区 三水区 高明区3848595.293肇庆市端州区 鼎湖区 高新区 四会市 高要市 广宁县 德庆县 封开县 怀集县14856380.294珠海市香洲区 金湾区 斗门区1688148.11

10、5中山市1800251.096江门市蓬江区 江海区 新会区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9541414.277深圳市福田区 罗湖区 盐田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1953876.838东莞市2465694.989惠州市惠城区 惠阳区 惠东县 博罗县 龙门县11158392.71合 计547434771.77注:1、行政区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为准,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9。1.3 规划必要性(1)编制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是具体落实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专项行动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点明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的思路,明确指出“在全面摸清区域森林旅游资源及森林公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11、,根据林业生态体系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以不断增长的森林旅游市场及社会的多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的森林公园,从而使区域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地保护,为社会提供更多更高品味的旅游产品,逐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珠江三角洲林业生态一体化建设以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核心,充分发挥各个生态系统的主体功能作用,为区域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的保障。珠江三角洲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是落实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专项行动,通过总体落实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具体细化森林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区域森林公园建

12、设提供行动指南。(2)编制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是区域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已经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核心的新时期林业发展战略。森林公园的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为前提,变森林资源为旅游资源,既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新的方向开拓了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促进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且独具魅力,但大多藏在深闺人未识,不能较好地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区域

13、各地的森林资源,以建设森林公园为切入点,更好地利用自然界丰富的资源,并带动其他绿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森林公园的建设必须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2章 基本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是我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5 11350、北纬21312310,西至江门恩平市,东至惠州惠东县,北至肇庆怀集县,南至珠江口海岸。(1)地形地貌珠江三角洲是由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在珠江

14、口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型三角洲,内有1/5的面积为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和残丘。西部、北部和东部则是丘陵山地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南部海岸线长达1059km,岛屿众多,珠江分八大口出海,形成相对闭合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江汇合、八口分流”的独特地貌特征。地带性土壤主要为发育于砂岩、页岩和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和红壤。(2)气候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年日照为2000小时,四季分布比较均匀。年平均气温21.422.4。其中,封开、德庆、广宁、怀集、鹤山、惠东、博罗平均温度较低,深圳、珠海平均温度较高。年平均降雨量

15、16002300mm,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集中在49月。冬季盛行偏北风,天气干燥;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风,高温多雨。(3)水文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根据概算大气降水168.5亿m3/年,地表水总径流量3047.7亿m3/年,地下淡水15.7亿m3/年。珠江流域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流域面积45万km2。其中,三角洲为平原河网和丘陵地貌,坡降0.10.2。河网区面积9750km2,河网密度0.8km/km2。主要水道100多条,长度约1700km,水道纵横交错,相互贯通,水系构成十分复杂。三角洲径流通过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等八个口

16、门注入南中国海。(4)森林植被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区内原生植被几乎破坏殆尽,天然次生阔叶林保存较少;大部分是马尾松、湿地松、杉树、桉树或相思树等单优势种人工林。据统计,林地面积为280.25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1.6%。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肇庆、惠州、江门和广州等市,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覆盖率为47.0%,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56.3%)。其中,肇庆市森林覆盖率最高,为66.3%;中山市最低,为14.7%。(5)动植物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兴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生态

17、状况,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据初步调查,西南部以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植物种类约118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东北部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植被种类复杂,有被子植物819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1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15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2.2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以腾飞的姿态快速发展,是推动广东省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的主要力量,各项经济指标均占居全省之首。据统计,2009年完成GDP(生产总值)32105.0亿元(表2-1),占全省的82.1%,其中,人均GD

18、P达到67321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48.16亿元,占全省的86.9%,其中,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711.38元。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3.6%的人口和占地不足0.6%的土地,创造出GDP占全国比重高达9.5%的经济奇迹。经济的飞跃发展,不仅为地方提供了丰富的税收来源,也大大增加了居民的收入。2008年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729.3元、30274.6元、25316.7元和22494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86.1%、53.4%、28.3%和14%。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表2-1: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状况一览表 序号市 别GDP(亿元)地方

1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口数量(万人)人均GDP(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元)1广州市91137031018.2888346107.202佛山市4815227.99595.29796593829.973肇庆市84655.92380.29220081145.374珠海市1038101.4148.11698006232.995中山市1564110.4251.09598593987.546江门市135583.63414.27326001802.797深圳市8201880.8876.83947739127.888东莞市3763209.22694.98541023010.529惠州市141010

20、1.5392.71330771987.87合 计321052248.164771.77673214711.38数据来源:1、广东统计年鉴2009;2、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数据。(2)旅游收入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快速,是区域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8年旅游收入为2175.58亿元(表2-2),占全省的81.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561.5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614.03亿元。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在珠江三角洲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随着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旅游

21、行业不断成熟,旅游产品逐渐丰富,旅游的收入将越来越高。表2-2: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收入一览表序号市 别旅游收入合计(亿元)旅游外汇收入(亿元)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广州市837.71217.56620.152佛山市186.1240.43145.693肇庆市65.794.2561.544珠海市155.0965.9189.185中山市97.2315.7881.456江门市90.5727.1963.387深圳市517.83188.21329.628东莞市128.6931.7096.999惠州市96.5523.0073.55合 计2175.58614.031561.55注: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9

22、。(3)人口规模和密度较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及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大量人口向珠江三角洲迁移聚集。据统计,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常住人口4771.77万人,成为全省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占全省总人口50%,人口密度平均为872人/km2,高于全国的2倍多。其中,深圳市人口密度最高,达4490人/hm2。未来人口有进一步向珠江三角洲地区集聚的趋势,总人口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增长。据预测(表2-3),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GDP将达到5830亿美元,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5300万人,人均GDP将达到11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84%。表2-3:珠江三角洲地区2010、20

23、20年人口规模、GDP预测值表序号市 别总人口(万人)人均GDP(美元)GDP总量(亿美元)城市化率(%)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1广州市111512659000150001004189890922佛山市58566560001200035179885903肇庆市4205054000800016840470804珠海市16019390001500014429090925中山市2702904000800010823276846江门市4284904000800017139270807深圳市780885900015000702132893948东

24、莞市6857154000800027457275889惠州市3704406000120002222587084合 计50005300600011000300058307984注:数据来源于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战略研究,2006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3章 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生态旅游现状3.1 森林公园建设现状(1)森林公园建设历程珠江三角洲地区自1983年建立第一处森林公园广东流溪河森林公园以来,其建设和发展经历了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稳步发展期三个阶段。如下图3-1所示:1983-1998年是森林公园开展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的起步阶段,森林公园建设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才储备等通过实践逐渐建立

25、和发展起来。1999-2008年是森林公园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森林公园的数量和规模快速扩张,仅1999年就新建森林公园37处,新增森林公园面积11.8万hm2。2009年至今,由于可利用森林资源的减少,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的增长明显放缓,森林公园进入规范管理阶段,主要表现在已建森林公园在公园级别、景观质量、项目特色、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图3-1: 珠江三角洲森林公园1989-2009建设规模变化趋势图(2)森林公园建设现状根据初步统计,珠江三角洲现有森林公园224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森林公园38处,市县级森林公园175处,森林公园总面积达39.3万hm2,占林业用地

26、面积的13.8%,占国土总面积的7.2%。其中,深圳、肇庆和佛山的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比例较高,达到10%以上。区域人均森林公园面积83.2m2/人,肇庆、惠州人均森林公园面积较高,分别达到435.3m2/人和124.5m2/人。表3-1:珠江三角洲各市森林公园覆盖率、人均森林公园面积一览表序 号地 区森林公园面积(hm2)国土面积(km2)占国土面积比例(%)人均森林公园面积(m2/人)1广州71832.3074349.7%71.5 2佛山21222.10180011.8%84.6 3肇庆168471.001115815.1%435.3 4珠海4973.0016882.9%34.1 5中山99

27、7.0038480.3%1.7 6江门16733.9324656.8%24.1 7深圳40675.15195320.8%47.2 8东莞21361.3895412.2%51.8 9惠州46822.46148563.2%124.5 合 计393088.32547437.2%83.2(3)森林公园布局 数量和规模布局珠江三角洲森林公园的布局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广州、肇庆、佛山和惠州四个市分布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大,其中广州和肇庆两市的的森林公园总数占珠三角地区森林公园数量的51.3%,该两市的森林公园总面积占珠三角地区森林公园面积的61.1%。珠海、中山、深圳和江门四个城市森林公园分布的数量和面积相对

28、较少。详见下表3-2。表3-2: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规模统计表序号地区数量(个)面积(hm2)小计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合计国家级省级市县级1广州52274371832.301146714672.3456932佛山26122321222.101400186717955.13肇庆63210511684718931.89246.6150292.64珠海5-144973-17148025中山3-3997-9976江门1023516733.934711.65276.236746.17深圳13111140675.15678564.939432.258东莞17141221361.38657.1811182

29、.49521.89惠州352102346822.463333.3310986.41 32502.72 合 计2241138175393088.32 31178.91 53966.84307942.57从不同等级的森林公园分布情况看,国家级森林公园除中山和珠海暂未建立外,其它地区均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仅中山市尚未建立;而市县级森林公园较为普及,所有地区均已建立市县级森林公园。 区位布局森林公园根据距离城市中心区距离和可达性等因素可划分城区型森林公园和城郊型森林公园。充分利用近郊森林资源,发展城区型森林公园是未来森林公园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根据统计,城区型森林公园现有102处,城郊型

30、森林公园122处。各市在区位布局上均已经形成一小时行车范围内可达森林公园的建设目标。表3-3:珠江三角洲各地区森林公园可达性一览表 车程距离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森林公园数量(处)半小时3562171215339一小时107-9151-724一小时以上7-3-81-30合 计5213526351731063 特色布局森林公园根据主要风景资源特征可以划分为山岳森林型、湖泊森林型、特殊地貌型等八种类型。目前,珠三角森林公园在类型上以山岳型森林公园为主,共计138处,占森林公园总数的61.6%,其次为城市生态型和湖泊森林型,其它类型森林公园在数量和面积上均较少。如图3-2、表3-4。图

31、3-2: 珠江三角洲各类型森林公园数量-面积比例图表3-4:珠江三角洲各类型森林公园规模统计表类 型山岳森林型特殊地貌型湖泊森林型滨海森林型温泉森林型特殊旅游型城市生态型人文历史型合 计数量(处)138429332396面积(hm2)274963.623895.2665105.81601.61460970032216.564145.48广州数量(处)22-811-191面积(hm2)27009.8-26512.510001320-15216774佛山数量(处)2014-1-面积(hm2)1639614003359.1-67-肇庆数量(处)43210-161面积(hm2)125566.72464

32、25899.6-85004950.71090珠海数量(处)1-31面积(hm2)2530-14431000中山数量(处)21-面积(hm2)725272-江门数量(处)4-2-31面积(hm2)8637.8-2753.1-4932.03411深圳数量(处)10-2-1-面积(hm2)36542.25-3454.9-678-东莞数量(处)9-21-122面积(hm2)15151.7-2854.6601.6-1200683870.48惠州数量(处)271-12-4-面积(hm2)42404.3731.26-140-4246.83-(4)森林公园建设投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森林公园建设投资力度较大。

33、根据初步统计,2007-2009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6亿元,其中,广州、江门、惠州三市森林公园建设投资共为12.7亿元,占总投资的64.8%。同时,近年来加大了对森林公园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2007-2009年,森林公园环境保护总投资3.63亿元,植树造林3373.4hm2,实施林相改造10726.9hm2。详见下表3-5。表3-5:珠江三角洲各地区2007-2009年森林公园建设投资一览表序号地 区投资额(万元)合计2007年2008年2009年1广州5821.5915519.0012847.5234188.112佛山5707.302005.602677.3710390.273

34、肇庆3932.002468.509253.8015654.304珠海35.00149.631012.001196.635中山600.00600.00600.001800.006江门19626.0021373.004893.0045892.007深圳300.0014753.685577.5020631.188东莞2578.1611213.005419.6419210.809惠州6885.0023144.8016690.0046719.80合 计47492.0593235.2160979.83195683.09在建设资金的投资主体方面,各市根据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深圳、珠海、广州、佛山和东莞等城

35、市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其中,深圳市目前已把森林公园建设纳入政府投资的社会公益项目,建设资金全部采用政府投资的方式。江门、肇庆和惠州则主要依靠招商引资的途径吸引建设资金,小部分资金通过政府投资和自筹资金途径解决,江门近三年95.7%的建设资金来源为招商引资。详见表3-6。表3-6:珠江三角洲各地区2007-2009年森林公园建设投资比例统计表序号地 区政府投资(万元)比例招商引资(万元)比例自筹资金(万元)比例合 计70924.8 36.2%94008.848.0%30749.5 15.7%1广州22135.9 64.7%5480.016.0%6572.2 19.2%2佛山7570.3 72.9%

36、-2820.0 27.1%3肇庆529.0 3.4%11880.075.9%3245.3 20.7%4珠海1167.6 97.6%-29.0 2.4%5中山-1800.0 100.0%6江门431.0 0.9%439010.95.7%1560.0 3.4%7深圳20631.2 100.0%-8东莞14532.8 75.6%300.01.6%4378.1 22.8%9惠州3927.0 8.4%32447.869.5%10345.0 22.1%3.2 森林生态旅游现状珠三角地区森林公园已逐渐成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和开展林区多种经营的重要模式,森林旅游产业也逐渐成为林业的支柱产业。根据统计数

37、据, 2009年,珠三角地区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4233.4 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9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9.8%和17.0%。在旅游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1.47亿元,食宿收入3.82亿元,娱乐收入1.17亿元,其它收入1.13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9.3%、50.3%、15.5%和14.9%。森林公园直接从业人员5600余人,吸收社会从业人员1.74万人,带动了住宿业、餐饮业和旅行社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客源地吸引力现状在游客组成上,广州、东莞承担着森林旅游核心区域的角色,在游客量上,两市的游客量之和占区域总游客量的64.5%。广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既是

38、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区域旅游业的中心。同时,广州市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起步较早,在森林公园在数量、质量、知名度和交通便捷度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在森林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随着近几年森林公园建设进程加快,惠州、江门和佛山等市正逐渐形成新的森林旅游中心,凭借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条件,其竞争力将逐渐显现。图3-3: 珠江三角洲地区游客规模统计图(2)旅游产品建设现状珠三角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广州流溪河森林公园、佛山西樵山森林公园、惠州南昆山森林公园、江门圭峰山森林公园和广宁竹海森林公园等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森林旅游的重要景区。目前,珠三角地区已经逐渐形成以森林休闲和康体保健为特色的

39、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并开拓形成多条特色生态游览带,包括以南亚热带森林景观为特色的惠州-广州-肇庆森林风光游览带;以城市近郊森林休闲和度假为特色的广州-中山-珠海-深圳城市森林休闲游览带;以滨海红树林景观和近海森林景观为特色的中山-江门-珠海滨海风光游览带;以经济林景观和林区生态产业观光为特色的深圳-东莞-佛山生态林果游憩带。2009年,“广东生态旅游年”的启动,进一步活跃了珠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市场,使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绿色,拥抱自然,充分感受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掀起了的新一轮生态旅游热潮。3.3 森林公园管理现状(1)管理机构建设森林公园建设管理涉及双重产业领域,既是林业又是旅游业,有

40、些森林公园还与风景名胜区重叠、交叉,对森林公园内各种旅游资源的管理,除林业部门外,农业、水利、建设等部门也对其中某项资源有管理权,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和权属不一的现象,导致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复杂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森林公园所属林场和旅游公司等四大类。其中,76.3%的森林公园由林业局或林场进行管理,其余23.7%则由地方政府下设的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旅游公司、农林渔业局和水利局等多种类型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表3-7:珠江三角洲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统计表项目林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林场旅游公司其它小计林业

41、局其它森林公园数量(处)1711683192743比 例76.3%75.0%1.3%8.5%12.1%1.8%1.3%森林公园面积(公顷)320643.1 320209.1 434.0 17557.8 46038.2 6487.2 2362.0 比 例81.6%81.5%0.1%4.5%11.7%1.6%0.6%(2)管理制度和法规建设森林公园在经营管理上普遍存在管理制度和法规建设滞后的现象。目前,有关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全国性法规,只有原林业部1994年颁布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的职能和森林公园的性质地位始终没有明确,森林公园的正当权益、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经常遭遇擅自征、占用森林公园林地,无规划或不按规划建设、乱批滥建工程设施,在森林公园内乱捕滥猎、乱采滥挖,肆意毁坏森林景观、掠夺性地开发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到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和管理。珠三角地区森林公园的制度和法规建设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