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喜马拉雅山.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6331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师在喜马拉雅山.doc(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 师 在 喜 马 拉 雅 山 译者前言 自古高人、隐士之行迹多止于传闻而难目睹,故常人虽心向往之然却苦无门径可寻。本书是当代著名之密宗圣哲喇麻尊者(Swami Rama)在喜马拉雅山区参访一百余位高人隐士的实录。书中充满了智慧的火花、灵性的体验和难为一般人所信服的神奇法力,藉此以帮助吾人进入那妙不可言的心灵世界。如果您是一位探求生命真义的勇士,本书将让您在直探本源的路上更上一层楼;如果您对不可知的神秘世界充满了好奇,则它亦将是一本现代桃花源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世界的智慧源自东方,东方的智慧来自喜马拉雅山。了解喜马拉雅山在灵性上的传承,必使吾人对生命的真谛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翻阅本书,悠游一

2、番,定会使您满载而归不虚此行。本书作者喇嘛尊者于一九二五年出生在印度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婆罗门书香世家。三岁时即获喜马拉雅山一位伟大圣者的启蒙。年少之时常云游于喜马拉雅山,登山之间,参访了一百廿余位印度大师、高人和隐士。自一九三一至一九四四年间,他在印度许多不同的学校和修道院传授奥义书和佛教经典。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年他去西藏修习西藏密宗。之后他专心经典的研习和更精深的禅定修持,直参宇宙心灵的最高层次。一九四九年喇嘛尊者荣历香卡阿查尔亚僧团的主席。在一九五二年初他毅然抛舍此无上尊荣的职位,归隐喜马拉雅山。他回到喜马拉雅山接受上师对他最后的教诲和指示,然后启程前往西藏。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在欧洲学习西方心

3、理学、哲学和医学。一九七O年他荣任美国Topoka,Kansas等地明宁哲基金会(Menninger Foundation)的顾问,从事“内在心灵世界的自动控制”研究计划。他是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瑜伽科学与哲学学院的创办人、校长和灵性上师。其总部设于美国,在世界各地尚有许多分支机构。古人有言:英雄征服了世界,但是征服不了自己,圣人征服了自己,但是不愿去征服这个世界。愿本书能带给您灵性上的升华,不要为俗世的洪流给吞没了。目 录 我的探索 作者序言-在您的莲花足下 一、喜马拉雅山的灵性教育 神圣的喜马拉雅山 我的上师和父母 我的上师和出家王子 雪人真相 如何住在山洞 二、上师的教诲 学习给予 上师

4、对学生的考验 夜过森林 越过洪流 我对上师的奉献 寂寞 幻相,宇宙的面纱 真金不怕火 上帝的形像 历练的必要 诅咒中的祝福 三、直接体验之路 直觉乃真知之源 真知驱除不幸 快乐的真言 蜜蜂之咒 误用咒语 无妄之灾 搬运法 吐火的异人 高深莫测 瑜伽圣女 长生不老 四、谦卑为怀 骄傲无益 自大的教训 心里的问题 十全十美 熟能生巧 万花谷的异人 五、克服恐惧 我不是鬼 我怕蛇 老虎洞 六、出世之路 天眼 我与舞娘 脱胎换骨 出污泥而不染 新生 出家的第一天 虚名的烦恼 卵石行者 诱惑 修行与婚姻 梦幻泡影 成功的秘诀 手表的故事 裸形外道 未脱三界外 失即是得 七、四方参访 鼎鼎大名 献上真心

5、无因即无果 在甘地的修道院 成功和失败之路 马荷西拉曼 奥诺宾多上师会见记 喜悦之流 密宗三学派 索麻 八、超越伟大的宗教 九、至上的庇护 净土-汉萨斯 死亡的约会 十、心灵的力量 沙岸上的教诲 物质互变法 驴子三味 那个我是谁? 心灵的体验 十一、痊愈的力量 目睹灵力治病 无为疗法 灵力治病 在神庙里治病 众大师的跟前 十二、上师的恩典 古鲁-真知之源 哭泣的圣像 上师的照片 谁能控制永恒 一半这里一半那里 年青寡妇的脱险 上师的慈悲 三摩地的祝福 祖师在圣地西藏 悟道前的准备 十三、超越生死 生死只是两个逗号 如何面对死亡 离舍法 夺舍法 超越生死的上师 十四、西方之旅 重覆再现的映像 闭

6、黑关 东方与西方 我的传承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我的探索 喇嘛尊者(Swami Rama)承袭了喜马拉雅山圣者崇高的精神。他是一位科学家、哲学家、慈善家、瑜伽行者和灵性指引者。白天忙于教导和帮助他的学生,晚间则大都在静坐。在我走上灵修道路前,最吸引我的是他对整个人类的慈爱和对于每个人的深切了解。最后我决定走上灵修道路,并在喜马拉雅山的丽诗克诗(Rishikesh)山麓向他学习,此处位于恒河沿岸,这也是我正式受戒为一修行者的地方。我有很多机会和他一起到喜马拉雅山一些他喜欢的地方旅行,藉此机会他从繁忙的写作和教育工作中略事休养,其中有个地方在庇护的手臂(ProtectingArms)这故事中提到过我和

7、一群美国学生,曾在此和尊者一起生活。它是我所见过最美丽和神圣的地方,晚上我们住在庙旁的一间茅屋里,白天则在外面的枞树底下打坐。我有很多机会见到喇嘛尊者的博爱胸怀和善行。在和他一起旅行时,我碰到根多学生拿他的奖学金在大学里就读。在哈德瓦(Hardwar)我拜访了一间他所支助的眼科诊所;我也到过喜马拉雅山兰士唐(Landsdowne)附近一家由他建立的科学院。年轻时他曾到这一带游历过,那些村民仍以宝丽巴巴(Bhole BaBa)意即仁慈的圣者,来尊称他。行迹所到之处总有很多欢迎的人群以及当地的鼓手,他们引导我们成列行进。敬仰尊者的人,从简朴的村民到印度社会的领导阶层都有,且为数众多。在我访问康普耳

8、(Kanpur)期间,曾受苏南达白(Sunanda Bai)的招待,她是一位印度极负盛名的外科医生,并且是喇嘛尊者的虔诚弟子。从彼此的闲聊中,我得到很多的激励,她认识尊者已有多年,同时她的一些经历也印证了书中所述的一些事。后来当我和尊者一起在印度旅行时,方才完全了解他所述的一些如奇迹般的故事。在德里、康普耳、丽诗克诗和一些山区,我曾碰到认识尊者至少已三十年的一些人们,他们告诉了我一些亲身经历的事实。在印度旅游期间,尊者常述及他在西方的工作情况。他曾告诉我,准备在美国建立一个机构,以科学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体验,并将记录出版同时也教导人们这方面的学问。他说:“我们必须组织一个人文协会以作为沟通东西

9、文化的桥梁。”我们遵循着来自喜马拉雅山上由上师和祖师所传来的讯息,我们也经常感到他们的出现。照我们的传统,我们深信瑜伽的通俗意义是指曾为那些伟大的圣者们所遵循的“哲学和修练”的途径,不仅是喜马拉雅山的圣者,还包括了禅、佛教、苏菲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者。瑜伽就是指引我们走上一条修练身心的光明大道。尊者说过:“我们都很渴,又未能直接饮到泉水,只啜到由漂浮在生命湖面上残枝碎叶所带的水份。其含量是如此的微少,以至无法解除我们的渴望。若要得到完全的圆满,唯有超越一切束缚并往内部深潜以发现那存于本身的自性光明。”本书内,一部份的故事和教化是由尊者亲自向我述说所得到的记录。有时我们一起坐到早上四时,讨论生

10、命哲学和他自身的经历,这些容后再作更详尽说明。另外的一些故事是采自尊者自己的日记。在丽诗克诗,我很幸运的能有机会目睹此日记。第三个资料来源则是尊者在美国的演讲集。从以上这些来源,我得以编撰此书。有天我将手稿带在身边,尊者问我身边带了什么东西?我回答说:“这些手稿是我从你的演讲、日记和教导中所收集的资料,请您从中选择一些以编成书。”他没理会我的请求,并把这些手稿搁置了二年之久。最后,我的同僚布朗得大唐(Brand Dayton)、伯尔克博士(DrBurke)、阿亚博士(DrArya)和奥布瑞恩博士(DrOBrien)鼓励我出版成书。这些灵性故事不能算是喇嘛尊者的私人传记,仅是描述他的一些事迹。文

11、章编排的方式未按年代顺序,而是以主题为主,但在每个主题里,我尽力将其中的故事照时间先后来编写。每个故事里都寓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这些经验可帮助我们从身、心等各方面来了解自己。我很高兴能将此书贡献给读者,希望这些尊贵的生活能予你我莫大的激励,并愿你走上灵性的光明大道。 Swami Ajaya一九七七年九月 在您的莲花足下这些不是我个人的生活描述,而是从那些喜马拉雅山的圣哲们以及我敬爱的上师那儿,所收集到的一些弥足珍贵的亲身经历。在一个静寂的夜晚,突然有一缕光线穿透云雾,乘空而来,我疑惑着它所代表的意义。那个夜晚,你让我窥见那神圣的爱,然后我听到你说她的名字,而开始了我生命的新纪元。在我内心的深处,

12、开启了一盏明灯,并且继续点燃,有如祭坛前的明灯。他,像你一样,在我生命之歌中注入了喜乐与愁怅,并使我了解“经由奋斗而得的欢乐和去掉染污之后的欢乐,都不是笔墨之所能形容的。”对了解你信息者,在这地球上将永无恐惧。因此,现今那些感恩的追随者在您的莲花足下奉上千瓣莲花。喇嘛尊者 一、喜马拉雅山的灵性教育 儿童时期是整个生命结构的基石,在此时播种下的种子日后将绽放出生命的花朵,儿童教育实远比大学教育为重要。人类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指引和外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神圣的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绵延二千四百公里,埃弗勒斯(Everest)峰,海拔8848公尺,矗立于尼泊尔和西藏的边界,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波斯、

13、印度、西藏和汉地都歌颂过它的伟大壮丽。喜马拉雅山是由梵文而来,“喜马”意为“雪”,“拉雅”意为“家”,喜马拉雅山就是白雪之家,我希望你们了解到喜马拉雅山不只是雪山,而是蕴藏瑜伽行者高度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座名山,这些智慧适合千百万的人们,无论其宗教信仰为何。这个固有和丰富的传统,至今仍然存在着,因为这座独一无二的名山不断地向世人敲击着灵性的钟声。我在喜马拉雅山山谷中出生长大。自幼往来其间已超过四十五年之久,并受教于此间的圣哲;我碰到旅居于此的一些大师,并在他们足前学习,从而体会到他们伟大的灵性智慧。从旁遮普喜马拉雅山经窟玛云(Kumayun)喜马拉雅山到嘉华(Garhwal)喜马拉雅山,从尼泊尔

14、到阿萨姆(Assam)和从锡金到不丹、西藏,我的足迹涉及这些一般游客无法攀登的地方。我爬到5800到6100公尺的高山上,并未配带任何氧气设备或现代登山的装备。我常常因没有食物可吃而昏迷不醒、疲倦不堪,甚至于伤痕累累,但最后总是绝处逢生。对我而言,喜马拉雅山是我的灵性之母,住在那儿犹如在母亲的膝下。她以自然的环境来使我长大,并以特殊的生活方式来激励我。当我十四岁时,有位圣者祝福我,并给我一张用bhoja patra树皮作的叶片。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对你而言是渺小的,但愿你走上灵性的道路。”我现在仍将它保存着。我从圣者们那里所得到的爱,就像形成喜马拉雅山上冰河的终年积雪一样,溶化注入了数以千计的

15、河流。当爱成为我生命之主时,我变得无所畏惧,从一个山洞到另一个山洞,穿越无数的河川和积雪深厚的山谷,在任何情况之下,我内心都很欢欣地去寻觅那些遁隐的圣者们。我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充满了灵性的经验,这些真是很难为众人所了解。喜马拉雅山上仁慈友善的圣者们只有一个理念:对自然之爱,对生物之爱和对万有之爱。喜马拉雅山的圣者首先教我欣赏自然之音。于是我开始聆听花朵、鸟儿甚至草木树林等传来的歌声、音乐。每件东西里都蕴藏着无尽的美。假如一个人不知道去学习欣赏自然界美好的音乐和重视她的美,那么促使人们找寻来自源头之爱的渴望,在远古时期即已消逝。你是否需要藉着心理分析去发掘大自然里美丽的歌声、梦想、美丽的外貌等等

16、蕴藏着这么多幸福的泉源呢?这个大自然的福音自冰冻的河流、覆满百合的山谷、满布花朵的树林及星星的光彩中不停的诉说着。真理本身具有的圣洁、高贵和荣耀散发着真善美的知识,让人们经由真理而看到自然的美好。人一旦学会了欣赏自然的奥妙,他的意识将随着感官而受到自然界的吸引。这种灵魂激荡的经验,可以从恒河的涟漪、徐徐的风声、树叶的奏鸣及雷雨的怒吼中体会出大自然动人的旋律。待一切束缚全都解除,自性光明自然显现。他可以登至山顶,觉知那尽入眼底的辽涧,在那寂然处,即是爱的源头。只有诚信之眼才能见到此中爱的光辉,这天籁在我耳边回荡,深深悸动了我的心弦,成为记忆中美妙的乐章。圣者们的发现,巩固了整个人类在宇宙中的和谐

17、。他们将智慧、知识传予人们,使他们也能拥有光明、真理和美丽,以走上自由快乐的大道。他们让人类认清这世上的阴影和幻境,透过他们的慧眼可以见到整个宇宙的一体性。在年轻时,我曾坐在凯拉萨(Kailasa)山脚下饮着梦色柔吧(Mansarobar)湖的冰水,通常我以大自然之母在甘果垂及克达拿斯所裁的蔬菜和菜根为食。住在喜马拉雅山山洞内是很快活的,随兴之所至遨游于山间,信笔拈来,作些笔记,在夜晚前我同到洞里,在日记中填满了我和喜马拉雅山的圣者、瑜伽行者及其他灵性大师们的接触记录。这地方是山迪雅、吠舍(Sandhya Vasha)文的发源地,很多现代学者将它译为曙光文学(the twilight lang

18、uage)。实际上我受教此文之方式完全迥异于现代学者的观念,它纯然是一种瑜伽文字,只有少数几位幸运的瑜伽行者、先圣先贤能说此文。在哲学和理念上,它和梵文很接近,因为它的每个音根都具很深的意义。这种文字只用于灵性方面的讨论,没有世上俗务的词汇。当太阳和月亮结合,当白天和夜晚结合,当任脉和督脉同等地流动,这种联合就叫山迪雅(Sandhya)或苏逊纳(Sushumna)。这是曙光文字的前身,在苏逊纳(Sushumna)文流行期间,瑜伽行者获得了任何他人所未曾经历过的最大喜乐,且瑜伽行者彼此沟通时即是以这种难被他人了解的语文来交谈。歌咏吠陀诗歌的方法由于吠陀文与梵文文法彼此不同而逐渐失传,同样地山迪雅

19、吠舍文法亦因完全基于音声(Sounds),而逐渐失传。如同古典音乐家能由声音和音调来作笔记,因此山迪雅吠舍文之音声也能用来作笔记,由此形成了德瓦(Devas)文。当一个人于早晨或傍晚,坐在山顶时,他能看到四周的美景。如果他是位灵修者,则更能了解到这些美景和上主是不可分的,她的特质就是真、美和永恒。这里是一块光明之地;在喜马拉雅山上,黎明和黄昏不仅仅是因地球自转所形成的时刻,还包含着更深的意义。早晨、下午、黄昏和夜晚,每个时辰皆有那无可言喻的壮丽景色。一天之内,山中便有多次不同的颜色变化,因为太阳随时在为它服务。早上呈银白色,中午为金黄色,而夜晚则是红色,我能以任何言语来解释它的美丽吗?不,这只

20、有内心才能体会到,言语是不足以表达的。它们的美是壮丽无比的,充其量我也只能聊到万分之一的美。山上的早晨是如此幽静和神圣,使得灵修者自然保持沉默,这也是喜马拉雅山上的人们都成了静坐者的原因;大自然加强了静坐的气氛。当我住在山洞时,黎明将冉冉上升的太阳置于掌中,如同母亲每天早上站在面前将我叫醒。阳光温和地穿透进来,山洞中住有几位瑜伽行者在上师跟前学习奥义书(Upanishads)的智慧。黄昏时分,气候清朗,阳光穿透云层,就像油漆匠在雪白的山峰上倒了百万种颜色,创造出一幅无法用人工仿造的画面,在中国西藏、印度和波斯的艺术家皆或多或少受到喜马拉雅山美景的薰陶。有几次我设法将它绘出,但终属枉然;因为我的

21、画就像小孩涂鸦一般。真正的美是超乎人类思想领域的,它是一种心底的感受,当一个人觉知了较高层次的大自然之美后,他就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当他了解到那产生所有美丽的本源后,他便将开始写诗作词,而绘具和颜色在此时已无法表达意识最精微的层面了,灵性之美唯有在更深入更精微的层面上方能将它表达出来。喜马拉雅山最古老的游客是来自孟加拉湾的云朵。由海洋上升的这些云雾一直航向喜马拉雅山的山顶,拥抱雪白的山群,最后雪溶化为水再流向平原。它们夹着祝福滋润了印度的土地。卡力达沙(Kalidasa)一首伟大的梵文诗篇,有东方莎士比亚的美誉,其中有很多首诗即是歌颂这些变化的。美格朵(Meghdoot)就是汇集这些诗歌而成,

22、在这些诗篇中,卡力达沙描写籍云朵传送讯息给住在喜马拉雅山上所敬爱的人。罗摩记(Ramayana)和大战诗(Mahabharata),这两首著名的印度史诗,就是描述赞美喜马拉雅山的朝圣之旅。甚至现代的印度和晤鲁都(Urdu)诗篇亦无法不歌颂喜马拉雅山的灵丽。很多梵文诗像玛尹恩纳(Mahimna)唱起来宛如游客正在上下喜马拉雅山。虽然我不是一个好的诗人,但也喜欢写诗吟咏。印度的古典音乐即是模仿由喜马拉雅山的姑娘所唱出优美的旋律。喜马拉雅山对大多数的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和旅游者而言仍然充满神秘,但对于有诚心的人,它会泄露它最重要的讯息。唯有神秘学家能揭开这些神奇山峰的真正秘密。我常和我心爱的熊徜徉于

23、山间,这只熊对我很忠实。它不伤害任何人,然而对那些离我太近的人,它会将他击倒。我叫它宝拉(Bhola),在那些日子里它是我最要好的同伴。我们在一起有十一年之久,它住在我山洞穴附近,每次总是坐在那儿等着我出来。我上师不许我对这只熊执著太深,常嘲弄我,称我是个耍熊的。在早上,我经常带些登山用具跑到离我洞穴四至六里的山顶,并随身带着日记、铅笔和这只熊。九月十五日以后,山上开始下起雪来,但我仍然继续到山顶的长途跋涉,唱着圣母诗歌。遵循我们传统的人,我的生命就是属于他们的,这种念头常在我心中浮现出来。我并不计较自己的成败得失,只是真诚的服膺圣者们的道统传承。有几次犯了戒,但都被宽恕了。在那些时候,有很多

24、高深的心理和灵性经验发生。有时觉得自己象是未带王冠的国王,无需任何人的陪伴或交谈,只感到平和清净。我发现大自然是最为平静的,她只对那些庸人自扰者产生干扰,但对那些欣赏和喜爱她的人,她会给予他们智慧。这点在喜马拉雅山上就显得更真实了。山上怒放着各色各样的花朵。那些具有诗人想像力的人,当他从覆满白雪的山顶望下时,这些布满花朵的山坡看来,就像一尊壮丽的大花瓶,虔诚的弟子将它用来献给他尊敬的古鲁(Guru)意为上师或本尊师。我经常在这些美丽的花床旁边,两眼凝视天空,寻觅它们的园丁。所有长在山上的花儿中,最漂亮的要算是百合花和兰花了。数百种的百合花在冬天过后,有时甚至抢在降雪前,绽放着粉红色的美丽花朵。

25、六、七月间在24OO至34OO公尺的高山上,它沿着鹿爪葛柔(Rudra Garo)河两岸生长,此河和恒河交会于甘果垂(Gangotri)。有些这种百合花也生长在保佳巴萨(Bhoja BasaS)处的树下。喜马拉雅山上的兰花较其他种花更为壮丽。它生长在1200至1800公尺的山上。我所看过的最浓密的兰花是长在一棵橡树上,至少有2/3磅重。有些兰花被移植到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Katmandu)几哩处的温室中栽培,但大多数的兰花仍然尚未为园艺家所发现。在兰花盛开的季节,有些顽强的花苞要费上六、七天才肯绽放。兰花实在是美丽,此花开花季节长达二个半月之久呢。山上的仙人掌会在月光下突然开花。它们羞于见到

26、阳光,故在黎明之前即行凋谢且不再开花。我知道有25种以上的多汁植物和仙人掌,都被利用来作药。据说,一种长在34OO至55OO公尺高山上的一种名为索麻的蔓草植物,就是此类多汁植物的亲族。喜马拉雅山上种类最多的花是杜鹃科植物,超过150种之多。其中蓝色和白色最具震撼性。粉红色和红色的杜鹃花较普遍,另外尚有一种有多种颜色花瓣的杜鹃。入夏后布满了整个山头的便是这些杜鹃花。喜马拉雅山的花中之王为雪莲(himkamal),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花。某日我正在山上漫步,我看到了一朵纯蓝色的雪莲从岩石中伸出,底下一半埋于雪中。我的视线为它吸引,此时我的心灵和这美丽的雪莲开始谈话。我问道:“为何你独自在此?你的美是要

27、让人仰慕的。你应在凋零之前展现于人。”当微风吹动了它的枝茎时,它微弯着腰向我说:“你认为我是孤寂的离群索居吗?”我想摘下花朵并考虑将整株花掘起送给上师。我将之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并且象个沉于嬉戏,不负责任的小孩对它说道:“如果我摘下你的花瓣,你会怎样呢?”莲花回答:“我会很高兴,因为我的芬芳将会到处发放,我生命的目的也得以实现。”于是我小心地将它连根掘起并带给上师,但是他颇不以为然。他从不喜欢闻花和它的香味,除非在极少数的场合,为了崇敬的目的,才会叫我到森林去采集花朵。自从那天以后,我就再也不曾摘过任何花枝。我觉得折花有如从大自然的怀里抢走她的小孩。我再也未动手摘过任何花。美是被欣赏而非被利用、

28、拥有或破坏。当一个人开始欣赏大自然之美时,审美感才会真正发展出来。为了实现孤独的欲望,我到处流浪,欣赏大自然,并整日以她为伴。有时我会到雪溪(snowy Streams)旁,看着溪流向前奔腾,溪中涟漪互相冲激着。河川、溪流从冰河之顶往下流之情景,宛如披散的长发,溪水声音亦如音乐般地令人快活。我将生命之流比做这些永不稍停的溪水,而注意到为何这些流水一直流向大海而从未留有空隙,前赴的水流从未回转,后继的水流随之紧跟着填补空隙,水不停息地向前推进,如同生命不息地流动。我常注视着这些从冰河和瀑布散开流下的雪溪,溪流两岸闪烁着亮光,有如月光下的白银。住在喜马拉雅山恒河河畔的时候,我常坐在河旁的岩岸上,注

29、视着蔚蓝的天空和皎洁的月亮,明净的月光落在地面上。我望着远处村庄闪闪的灯火,当云雾拨开时,天空闪烁着数以亿万的繁星,眼前壮丽的景观和长列的星星,简直无法形容。在喜马拉雅山上,我们可以静静地欣赏到星月争辉的奇景,有些星儿看起来就像在山峰间玩捉迷藏似的。山和雪溪被众多的群星照映着,从各个方向反射出乳白色的光辉;此番景象,至今我都还清晰可见。傍晚时分,自两个雪白山群间的恒河上游冉冉升起的云雾像条白色的棉被。在太阳上升前,会有一层雾象白色地毯似的盖住恒河,看来有如一条大睡蟒屈居在蒙蒙的毯下发出微微的鼾声。黎明的阳光急于畅饮这些圣水,如同我想到恒河去沐浴一般的迫切。泉是如此的晶莹清澈,令人耳目清新,舒畅

30、无比。很多条河流都由凯拉萨(Kailasa)山脚下名为梦色柔吧(Mansarobar)的大湖流出,但其真正的源头实始于喜马拉雅山。恒河是独一无二的,当恒河从它的源头在甘果垂(Gangotri)的冰河流下时,也挟带着具有营养和医疗价值的各种矿物质,因此住在两岸的村居很少有得皮肤病的。通常家家备有一瓶恒河圣水,很特别的,几乎所有村民都会将它拿给行将就木的人饮用。装在瓶内的恒河水,不会腐浊,细菌不会在里头生长;这些现象是其他河流所没有的。很久以前,水手们发现从加尔各答到伦敦,可以一路饮用恒河的水;但从伦敦到加尔各答时,沿途则需不断地更换补充新鲜的水。世界上有根多科学家将恒河的水拿来分析,发现它的化学

31、成份确是独一无二的,一位很有名的印度科学家噶蒂斯(Jagdisn Chandra Bose)所做的分析后结论是:世上从未有其他河流的水,其成份具有如此的疗病能力。当恒河流经平原后,遭到很多河流的污染,使得其特有的优点消失。又很多村民将死者的身体投入河中,相信这样可以让他们的亲人上天堂;我个人不赞同将此污染的水拿来喝而称它为圣水。我上师教导我,不要以为喝了或沐浴恒河的水就可以洗清宿业。他教我行动瑜伽(Karma Yosa),其哲学为每个人皆要承受自身行为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此一亘古不变之理,为世界上的伟大哲人所共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日常生活中履行自己的职务时,要能不嫌恶也不执着。不

32、要认为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洗清你的罪业,仅在恒河洗个澡或到庙宇朝圣一番,是无法使你获得解脱的,这些拜神消灾的传说都是迷信而不合逻辑的。由喜马拉雅山流下的河流滋润了印度的土壤,喂养了超过六亿的人口,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个贫脊的山区。作家们会说喜马拉雅山的矿藏不丰,经济不发达,无法支撑一些规模庞大的企业。我同意他们的论点,在经济方面,它是贫乏的;但它是一座富于灵性的山脉,是供修行之用而非为了物质财富。那些试着以经济眼光去探索它资源的人将会大失所望,想寄望未来有所收获的人也会遭到同样命运。虽然喜马拉雅山是整个印度饮水和灌溉的大贮池,但却没有受到现代教育、科技及医药的照顾。印度当局不够聪明,未能重视这个大源

33、头。喜马拉雅山的居民喜欢保持现状,我常听他们说道:“离我们远一点,不要滥加开垦,对我们敬而远之吧!”村民主要以耕种为业,他们在梯田上种植大麦、小麦、扁豆等等,家禽方面则包括水牛、绵羊、山羊、黄牛及马匹等。住在旁遮普、克什米尔,和住在实玛云(Kumayun)、嘉华(Garhwal),以及住在尼泊尔、锡金等地的喜马拉雅山居民有个共同点:他们生活贫困,但很诚实,不偷窃或争吵。在高山上的村民甚至不用锁门,锁在此已派不上用场。那儿有多处圣地,假如你到山上神祠去朝圣,中途掉了钱袋,在归途上你会发现,它仍原封不动地躺在那儿,没有人会去动它。他们认为未经许可而动用别人的物品是不礼貌的。他们会问:“我们何必要别

34、人的东西呢?”他们心不贪着,因此免掉了因贪欲而引起的困扰。山中村民由平地取得盐和灯油的供应。他们的社会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都纯净,因为他们诚实、单纯和温良。生活在这儿是宁静和平的人,村民不懂得嫌恶,也不知道如何去憎恨别人。他们不愿意迁到平地住。当他们离开山中家园来到平地时,会觉得此间人民充满欺诈、虚伪和各种花样,而不能适应。在少数受到现代文化影响深刻的山区,现在也逐渐发生各种偷窃和欺诈事件了。现代化社会通常被以为是进步和文明的象征,其实不然。就象人工化的珍珠贝一样。今日很少有真正的天然珍珠贝,现今人类由于失去纯真的天性,而强化了自己。在现今文化中,我们的生活多是为了向人炫耀,而非为了服务他人。

35、但如果你到山上,你会发现,无论你是谁,碰面的第一句话便是:“吃饭了吗?”“有没有地方住?”无论他是否认识你,都会这样的招呼。嘉华(Garhwal)和窟玛云(Kumayun)山区的居民都很聪慧、殷勤和有文化修养。此间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笔法和颜色而闻名于世,在这些地区,某些区域的教育比印度很多地方都还好。个个僧侣都对占星学和密宗有很深厚的了解。此地人民过着合乎自然的简朴生活,他们住在漂亮木屋中,自己纺纱织布;傍晚时,大家聚在一起吟唱旋律美妙的音乐,成群结对地唱歌跳舞。山上的鼓手技艺超群,牧童和学童吹奏着竹笛、口琴等乐器。当少年们上山去砍柴和采草。牧牛时,他们自然地创作出诗歌并吟咏着。小孩藉着玩曲棍球

36、和足球来享受生活。对父母及长辈的敬重亦是喜马拉雅山的特色之一。长在4000至6000尺山上的树,为各种类的桦树、松树和枞树。在高山上,有种包家帕特拉(bhoja patra)树,树皮可用来作纸,村民以此记载他们的经历、敬拜方式和药草用途。每个村民多少对草药都有些了解,这些草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克什米尔到旁遮普、尼泊尔和锡金的所有村庄,均以供应印度军队药草,使士兵强壮而闻名。此地居民的寿命平均亦高达百岁以上。住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居民组成的社会称为夯萨(Hunza),人民肉食。但在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居民,其社会称为汉萨(Hamsa),为素食者。汉萨意思是斯旺(Swan),是

37、印度神秘学上的一个图徽象征。它代表一种可将水和牛奶分开,并能从水和牛奶的混合物中,仅提取牛奶饮用的力量。同样地,在这世界上有善有恶,智者能够去恶存善。在这些地区,大部份居民均供奉圣母,每个村庄都至少有一、二个庙堂。到处旅游的圣者并未组成类似的社团。通常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方,多住在洞穴、树下或小茅屋里,这些地方座落于村庄之外,亦有如庙堂般神圣。起码总是会有一个,有时是好几个智者在此居住,他们皆为村民所供养。任何的出家人、瑜伽行者或圣者经过此地,村民都免费供应其食物。村民喜欢招待来客并很容易建立友谊。当我在喜马拉雅山旅游时,我不喜欢住在村内或公家的行馆,反喜欢住在这些圣者所住的山洞、茅屋

38、或庵室。在文化上,喜马拉雅山并非其两边国家的阻碍,山区里的根多部落、民族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而闻名。它是综合了印度、西藏和中国的文化而成。各地区有其自己的方言。我能讲尼泊尔语、嘉华语(Garhwali)、窟玛云语(Kamayuni)、旁遮普语和一些西藏语,但从未学过克什米尔语(Kashmiri)。这些语文有助于我和当地的一些灵性大师和植物学家的沟通。七月份是旅游喜马拉雅山的最佳季节。积雪和冰河开始溶解,数以千计的河流冲泻而下。此时天气不很冷,而了解冰河、雪崩、山崩等特性的人,可以小心而舒适地旅游各地。今日喜马拉雅山的危险性和往常并无殊异,雪崩、疾流、悬崖峭壁和高耸雪峰是不会为了旅客而改道的。然而

39、喜马拉雅山上的隐士一直鼓舞着人们去开发他们的智慧。大约一千多年以前,数百个西藏和中国的游客从印度带着佛教经典,并将其译成本国文字,介绍到自己的国家。佛教的转轮首先越过喜马拉雅山边界到达西藏、汉地,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古文化。禅宗就是在此时产生,后来又传到日本,影响日本以迄今日。最原始的教导,是在十世纪左右由印度大师旅经西藏来到中国的成就。道教和儒教弟子们很敬重这些越过喜马拉雅山的老师,因为他们已经从山中的上师处得到了很多的智慧。道家所强调的“无为”的原理,在薄伽梵歌中有详尽的说明。涅槃的观念,于早期印度哲学也叙述的很清楚,它对西藏、汉地、蒙古和日本的宗教都有颇深的影响。这些山区是我的游乐园。它们

40、就像一片大草坪,受到了造物主的特别恩宠,以让她的孩子们在山谷中能够充分地享受快乐、欢欣,并透过自然以了解生命的目的。在此地,人们能从草根里或山巅上,发现生命中实无悲愁的必要,处处充满著喜悦。我和喜马拉雅山圣者一同居住、旅行约有四十五年之久。在上师的指引下,我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他人在几辈子都无法办到的事。我之能够如此,完全是我敬爱的上师所赐予的恩典;他要我亲自经历、选择和决定。这一系列的经历和从圣者们所学到的教诲,使我对内在灵明的获得与保持极有俾益。我将告诉你我是如何地成长和受训,有关和我一起住的伟大圣者的事迹和他们的教诲。这些记录是来自我亲身的经历而非书本或演说。本书所收集的故事就是这些经历的

41、点滴。每当我想向世人讲些故事时,我总觉得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故事,我祈求别人能从这些体验中获效益处,这也是我的用意所在。我常向学生说:“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尚未向你臣服的?”从这些灵性的故事中,学习那些能帮助你成长的,能开始加以练习更好。若有超乎你所能接受的,则可暂且放下不管。这些经历的记忆,至今仍时常提醒着我,此时我觉得喜马拉雅山正在呼唤我回去。我的上师和父母 我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梵文学者,灵性也很高。住在村子里的知识份子经常会来向我父亲请教,并且共同研究。我的双亲颇为富有,是慷慨的地主。他没有亲自耕种,但和佃农分享收成。父亲曾失踪过六个月,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大家以为他不是死亡就是发誓出家了。

42、事实上,他是闭关去了;因为,他在灵修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他在哈德瓦(Hardwar)不远处的孟萨德威(Mansa Devi)森林中做强力静坐。我的上师在一次旅行时,于某日黄昏时刻来到我父亲静坐处。我父亲一见到他,立刻知道这就是他真正的上师。通常这种上师与弟子最初接触的时刻,二者之心灵会有一种反应,而自然互相开敞。这在两眼一触间即可发生,因而开始了彼此间没有言语、行动的心灵的沟通。我的上师在那儿待了一星期,指导我父亲,并且最后嘱咐他回到乌塔帕德西(Uttar Pradesh)高一千七百公尺山上的家中。我母亲本已放弃父亲会回来的期望,并开始加强练习严格的戒行生活。我父亲归来后,他告诉她一些和上师

43、在一块儿的经验,并在孟萨德威(Mansa Devi)接受启蒙课的经过。上师预言我父母会有一个儿子,将来并会跟随着他,虽然我父母已经分别是六十岁和四十三岁了。三年后,上师从喜马拉雅山下来到我家乡,并拜访我家。此时父亲正在用餐,母亲前去应门,不识来者是谁,便告以男主人正在用餐要求上师等一下。父亲听到有客人来后,立即离开饭桌,走向门口。我上师说:“我不是来吃饭或接受招待的,我要你给我一些东西。”我父亲回答说:“我所有的东西都是您的。”上师道:“我要你的小孩。”父亲回答说:“在我们这种年龄而有小孩是一件奇迹,我们若能生下他,就归于您。”过了八个月,我就诞生了。我生下来那天,上师就来我家向我母亲要小孩,

44、做母亲的,实在不愿应允此事。但在我父亲的要求下,只好交给了他。上师抱了我几分钟,又交给双亲并指示道:“照顾他,我会再来,并带他跟我走。”又过了三年,上师再度回来并在我右耳低语,给了我一个真言,我告诉他,我早已知此真言,并且一直就没忘记。他说:“我晓得,我只是要证实你所记得的。”身为小孩的我,对父母未有任何执著,但我随时记得上师,而且常感觉他的出现。由于太想念上师,有时双亲似乎是陌生人。我总是想:“我不属于这地方也不属于这些人。”母亲时常看着我右耳上天生的一个洞,那是上师在我出世前所预言的标记。母亲经常流着眼泪说:“有一天,你会离我们而去。”我爱母亲和父亲,但是我习惯于等待那天的来临。我在早年时

45、仍记得我此生之目的是完成前生未完的使命,孩童时代的我清晰的知道自己前生的种种事情。每晚我会醒来,因为上师不断地在梦中出现,这令我双亲感到烦恼。因此,他们跑去请教高僧、医生和占星家,以便了解问题的症结。但上师常常会给这些人讯息,不要为我烦心,我是安全无恙的。过了几年,父母去世,我便去找上师。上师开始不厌其烦地训练我。其实,我很少想到父亲这个字眼,因为我从上师所得到的超过了父亲。上师对我不仅是位慈父,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心中每一个念头,他都知道。假如,我不想静坐,他会看着我并微笑著,我会问:“你笑什么呢?”他答道:“因为你不想静坐。”这倒帮助了我,因为我确实知道,他不仅在言行上,而且在我的心性

46、情感方面也一直指引着我。我怕想到一些不喜欢的事物,但每当我心中生起一些不好的念头时,他仍是继续地爱着我。他从没想要控制我的思想,只是逐渐地让我了解到自己思想的过程。老师总是爱着他的学生,一位真正的良师从不谴责弟子,无论他是多么顽劣。相反地,他会温和的加以纠正和帮助。仅管儿子的行为如何地不对,真正慈爱的母亲总会继续温煦的照顾着。上师照顾弟子,就如同母亲养育小孩一般地慈爱、宽大和指引。我不知道父母能给我什么,但我上师给了我每样东西,而从未要我回报任何东西,而我也从未给过什么。我对上师的敬爱是无边的;因为,他为我作了一切事情-教育我、训练我-而到如今,我却未能为他做过一件事。他不要任何东西,真正的灵

47、性上师是:只是付出没有索取。一位真正的导师是绝对无私的,他爱学生甚至于超过了父母之爱。父母通常偏重于物质技艺的传授,帮助儿女长大成人,训练他们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但是,灵性上师传授弟子是来自他的直接体验的真知。传授这种知识是瑜伽修行的传统,正如同父亲把他的财产交给他的孩子。一位灵性上师的至上之爱,是迥异于一般世俗的情爱。它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真爱,也只有用纯洁的心灵才能瞭解到。在一个真正的灵性传承下,老师给予学生的是那么的多,它彻底的转化了学生的生命。和上师处了一段时间后,我被送到住在甘果垂的师兄那儿,他开始教我经典。他爱我,但不了解我的反抗性,也不宽恕我和其他兄弟间的争论。他向上师告状后,上师就来

48、接我回去住一阵子,然后再送回来。我是在一个把我当客人的家庭中过日子,使我真是不自在,还好这种情形并不久。有一天,我突然对师兄的家世感到好奇,于是便一再地问及他的出生地。我尚不知道修行人从不讨论他们的过去,但我一再追问,他还是说了。上师和圣者不去回忆过去,也不重视他的生日、年龄和出生地。他们不愿谈论家族成员。在执行启蒙课的典礼中,当修行人完成了最后的仪式后,即将他的出生地和以前一起生活的人们忘掉了。对修行者而言,不谈过去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他们称之为消逝的过去。我也向上师问及同样问题,我一再追问,他告诉了我一些往事。他说他出生于西孟加拉一个知识阶级的家庭,家中的份子曾受教于一位常从喜马拉雅山下来的圣者。我上师是独生子,年轻时便失去了父母,于是被这位圣者收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