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6361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绍兴市柯桥区气象局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点:绍兴市柯桥区各镇(街道)、G60沪昆高速(杭金衢高速)和G92杭州湾环线(杭甬高速)项目法人代表:郑选军1.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绍兴市柯桥区气象局是市人民政府管理气象事业的工作机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气象事业的方针、政策、负责全市气象工作,拟订和组织实施气象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供灾害性气象情报,发布天气预报、宣传气象知识、指导生产单位趋利避害,做好大

2、气环境评价,指导各县气象业务。同时绍兴市柯桥区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供利用、保护气候资源等有关的建议,以及组织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组织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监督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管理本级气象部门内的计划财务、人事劳动等工作,并负责气象部门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落实工作;协助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做好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承担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1.1.3 项目背景柯桥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台风、暴雨、高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再加上境内地理环境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洪涝灾害

3、、山洪、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这些灾害不仅对受影响地区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自然灾害防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国务院2010年10月10日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要求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等五部委联合部署开展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文件精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绍兴市柯桥

4、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根据有关工作要求,绍兴市柯桥区气象局提出了建设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浙江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11411号)。3、绍兴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4、绍兴县“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5、绍兴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1-2020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8、绍兴市柯桥区气象局托绍兴市科佳节能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9、绍兴市柯桥区气象局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1.

5、5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绍兴市柯桥区气象状况分析;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分析;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社会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2建设内容及建设内容1.2.1建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五个系统和一个平台,通俗点讲即为建设各类气象站以及对气象系统的建设、完善,气象站的建设主要为监测气象灾害,因此可以归为气象监测系统的建设,气象系统的完善主要分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风险评估系统、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风险评估系统、信息网络与支撑系统、气象装备保障系统、综合业务平台等,具体详见下文表述(以下表

6、述中为简要表述,由于涉及内容众多,具体表述将在后文详尽说明)1、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完成国家气象站的改造、新建乡镇自动气象站、交通自动气象站积雪自动观测站、便携式自动站、大气电场仪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平台。2、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风险评估系统:主要建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灾害风险评估系统、预报分析业务支撑系统、预报与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专业预报及技术能力系统。3、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主要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群测群防体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气象服务系统、气象服务系统支撑平台。4、信息网络与支撑系统:主要建设信息安全系统、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县级数据处理中心),专

7、用广域网络进行升级、对局域网系统进行改造。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主要建设监控平台、装备维修平台、计量标校系统、气象应急物流保障。6、综合业务平台:主要建立气象综合业务平台1.2.2建设目标紧密围绕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建设,建立层次分明、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实现对防治区局地突发性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准确、可靠的监测,提高降水精细化预报、短时临近预报水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率得到有效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效益显著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

8、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显著提升易灾地区的气象监测能力。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布局,建立起高时空分辨率、基本适应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需要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全面加强观测设备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和要素配置。国家气象站基本实现观测自动化。观测范围和密度进一步适应防灾减灾需要,自动气象站空间密度平均达到6公里,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加密到3-5公里。自动站网每10分钟为预报服务提供全县范围内高密度的温度、雨量和风等气象观测资料,各观测时次资料2分钟到达预报员桌面。部门间气象及相关资料共享水平和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处

9、理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显著提升易灾地区的气象预报预警能力。针对易灾地区致灾性强天气,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80%以上,精细化短时预报预警技术取得新突破,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形成精细化、网格化、数字化的预报预测产品体系,每610分钟滚动提供03小时逐时的高分辨率格点精细预报产品,短时短期预报精细到乡镇以及主要中小领域地质灾害点,短期预报准确率提高5%,形成无缝隙、网格化定量预报预警。显著提升信息网络装备保障支撑能力。建设智能化技术装备保障系统,负责对全县范围内的区域自动站装备的检定、标校和管理维护,建设山洪地质灾害设备监控终端,提高区域站设备的维护能力。建设高速通信网络,提高气象数据网及气象视讯

10、网的带宽,建立双网络备份系统,确保实现数据高速稳定传输。进一步完善气象服务和群测群防体系。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气象服务体系,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气象信息获取途径不断丰富,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气象灾害预警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网络等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实现预警信息及决策、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和多手段一键式发送。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达到1030分钟;面向社会公众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覆盖面达95%以上。形成主动推送到户、到单位、到公共场所的预警传播体系。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气象灾

11、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降低。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准备工作认证制度全面实施,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全面完成,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重点行业行动方案基本形成,全社会的灾前防范、灾中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镇街及社区全面达到气象防灾减灾标准,部门联络员、镇(街道)气象协理员和行政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稳定发展。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643.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万,地方投资343.7万(省财政补助30万,本地财政313.7万)。具体投资内容见以下表述:监测系统:352.8万元;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58.9万

12、元;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97.5万元;信息网络支撑系统:44.1万元装备保障系统:54.4万元;气象综合业务平台:30.0万;建设管理费:6.0万。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一建设规模1项目总投资万元643.71.1中央投资万元3001.2地方投资万元343.7二建设项目个261监测系统个7数量为7套体系2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个5数量为5套体系3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个4数量为4套体系4信息网络与支撑系统个5数量为5套体系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个4数量为4套体系6综合业务平台个1数量为1套体系三主要原辅

13、材料1气象站所需设备套1数量中设备为整套,数量繁多,下文进行说明2气象系统建立、完善所需设备套1数量中设备为整套数量繁多,下文进行说明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2.1项目建设地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为绍兴市柯桥区各镇(街道)、G60沪昆高速(杭金衢高速)和G92杭州湾环线(杭甬高速)。2.2项目建设地概况2.2.1中小河流、山洪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重点水库概况柯桥区主要隶属曹娥江流域,分别为小舜江水系和萧绍运河水系。萧绍运河水系有夏履江、陌坞江、型塘江、项里江、漓渚江、兰亭江等诸流汇入。此外还有石泄江、平水江等诸江由南向北汇入运河,鉴湖是运河水系的一部分。整个运河水系的径流主要由西小江、荷湖江、直

14、江等经三江闸注入曹娥江。小舜江水系均为山区河流,在柯桥区范围的流域面积为317.14平方公里,主要有南溪、北溪、双江溪、王化溪和董溪等5条支流,诸溪汇合后流入曹娥江。漓渚镇部分区域属浦阳江流域,主要为弦腔溪流入浦阳江。表2.1 柯桥区山洪灾害区小流域基本情况表序号小流域名称上级河流流域面积(km2)河长(km)涉及镇(街道)镇(街道)数镇(街道)名 1仁里王溪运河12.036.61杨汛桥镇 2夏履江运河71.6324.352夏履镇、湖塘街道 3枢里江运河6.334.151钱清镇 4陌坞江运河12.085.731湖塘街道 5型塘江运河28.07.72柯岩街道、湖塘街道 6项里江运河7.23.21

15、1柯岩街道 7弦腔溪浦阳江9.854.681漓渚镇8漓渚江运河30.629.572福全镇、漓渚镇9兰亭江运河77.9919.11兰亭镇10平水江运河129.1522.512平水镇、稽东镇11石泄江运河24.610.781富盛镇12董家搭小舜江28.267.151富盛镇13王化溪小舜江40.9212.771平水镇14双江溪小舜江45.258.941王坛镇15南溪小舜江68.2718.582王坛镇、稽东镇16北溪小舜江132.627.792王坛镇、稽东镇建国以来,按照“上蓄、中疏、下泄”的原则,柯桥区兴建了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1)中型水库1座(即平水江水库,正常库容3955万立方米),小(一)型

16、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54座,重要山塘371座,一般山塘1030座,总蓄水量6731万立方米,并先后完成洪溪水库、塔溪水库、解放水库等20余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2)固定机埠2478座,装机1.68万千瓦,水泥、石砌渠道1453公里。(3)大小水闸34座,其中排涝闸6座,设计排水流量1068.5 立方米/秒。表2.2 柯桥区小(二)型以上水库基本情况表市区水库名称水库类别所属河流所属一级支流绍兴柯桥区平水江水库中型曹娥江平水江绍兴柯桥区解放小型曹娥江兰亭江绍兴柯桥区方家坞小型曹娥江石泄江绍兴柯桥区大鸡笼小型曹娥江王化溪绍兴柯桥区兰若寺小型曹娥江平水江绍兴柯桥区大石门小型曹娥江平水

17、江绍兴柯桥区万寿山小型曹娥江王化溪绍兴柯桥区石 桥小型曹娥江平水江绍兴柯桥区团 爿小型曹娥江王化溪绍兴柯桥区友 谊小型曹娥江平水江绍兴柯桥区西 岑小型曹娥江平水江绍兴柯桥区舒 村小型曹娥江双江溪绍兴柯桥区金家岙小型曹娥江南溪绍兴柯桥区岭 下小型曹娥江北溪绍兴柯桥区妙 诸小型曹娥江双江溪绍兴柯桥区大 岙小型曹娥江北溪绍兴柯桥区大雷岙小型曹娥江北溪绍兴柯桥区早稻湾小型曹娥江南溪绍兴柯桥区玄凤岭小型曹娥江北溪绍兴柯桥区王家岙小型曹娥江双江溪绍兴柯桥区水冲岙小型曹娥江南溪绍兴柯桥区青桐湾小型曹娥江南溪绍兴柯桥区四亩坝小型曹娥江漓渚江绍兴柯桥区黄山坂小型曹娥江弦腔溪绍兴柯桥区决心(大)小型曹娥江弦腔溪绍

18、兴柯桥区斜石头小型曹娥江漓渚江绍兴柯桥区烂船湾小型曹娥江漓渚江绍兴柯桥区长 征小型曹娥江夏履江绍兴柯桥区合 心小型曹娥江夏履江绍兴柯桥区解 放小型曹娥江夏履江绍兴柯桥区兰 亭小型曹娥江兰亭江绍兴柯桥区兰 东小型曹娥江兰亭江绍兴柯桥区铜坑庵小型曹娥江兰亭江绍兴柯桥区里 石 门小型曹娥江兰亭江绍兴柯桥区九级岭小型曹娥江石泄江绍兴柯桥区龙船岙小型曹娥江董溪绍兴柯桥区猪石岙小型曹娥江董溪绍兴柯桥区塘 岙小型曹娥江董溪绍兴柯桥区坞 岩小型曹娥江董溪绍兴柯桥区青龙山小型曹娥江平原河网绍兴柯桥区岭 下小型曹娥江型塘江绍兴柯桥区平原畈小型曹娥江夏履江绍兴柯桥区学 寨小型曹娥江夏履江绍兴柯桥区永 信小型曹娥江型

19、塘江绍兴柯桥区九老山小型曹娥江夏履江绍兴柯桥区马 坞小型曹娥江型塘江绍兴柯桥区鹅 湖小型曹娥江北溪绍兴柯桥区桃树坞小型曹娥江北溪绍兴柯桥区幸 福小型曹娥江平水江绍兴柯桥区大王尖小型曹娥江北溪绍兴柯桥区相 岙小型曹娥江北溪绍兴柯桥区大 坑小型曹娥江南溪绍兴柯桥区边头坞小型曹娥江南溪绍兴柯桥区大 洋小型曹娥江型塘江绍兴柯桥区塔 溪小型曹娥江漓渚江绍兴柯桥区洪 溪小型曹娥江漓渚江绍兴柯桥区青山小型曹娥江型塘江柯桥区地质灾害及隐患主要分布于南部低山丘陵区。由于低山丘陵区地形相对较复杂,地形坡度较陡,风化残坡积层较厚,自然条件较差,各种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全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主

20、要分布于漓渚镇、王坛镇、稽东镇、富盛镇、平水镇,上述五个镇的地质灾害点占全县地质灾害点总数的83.3%。其余零星分布于夏履镇、兰亭镇、马鞍镇。表2.3 柯桥区主要地质灾害点序号灾害(隐患)名称地 点坐 标东 经北 纬1安金元房后崩塌稽东镇金山村下金山自然村12034512945352孙仕庆屋后崩塌王坛镇丹家村丹家岭自然村12043032943263吴田水屋旁崩塌漓渚镇朱家坞村朱一自然村12024292800164博雨头山脚下崩塌漓渚镇朱家坞村朱二自然村12024322800235宣金卫屋后崩塌漓渚镇黄山畈村弦腔自然村12023442700266周明芳屋侧崩塌夏履镇莲西村建民自然村1202130

21、3000347王水友、冯立英屋后滑坡王坛镇喻宅村文家坞自然村12041172945058泰山坞山脚滑坡漓渚镇朱家坞村朱一自然村12024292800109斜石头水库溢洪道旁滑坡漓渚镇棠二村吴家坞自然村120253927000410冯卫兴屋后崩塌稽东镇金山村王坑自然村120342927000111峰门岭崩塌稽东镇陈村耀峰自然村120300127001712瓦窑坞崩塌稽东镇陈村官田头自然村120304727000913毛肖坞崩塌稽东镇陈村官田头自然村120304727000914小学大门北侧路旁崩塌稽东镇车头村120090427031015西山崩塌王坛镇万乔村万宝自然村12049542946091

22、6西侧边坡崩塌十赵线K17+400120504529423217西侧边坡崩塌车谷线K12+720120464129444618南侧边坡崩塌车谷线K16+800120460129435919南侧边坡崩塌车谷线K17+100120455529435220东侧边坡崩塌车谷线K23+650120463829423521南侧边坡崩塌车谷线K20+900120453029432322南侧边坡崩塌车谷线K20+800120453229432223崩塌平王线K21+700120480029460924崩塌平王线K15+150120491729484425崩塌富盛镇隧道口12044322711242.2.2历史

23、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是柯桥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初步调查,柯桥区历史上比较严重的几次山洪灾害情况如下:(1)1952年8月6日下午2 时至7时,秦望乡一带受大暴雨袭击,山坡坍塌百余处,大水挟带巨石冲毁房屋108间,死1人,伤8人。(2)1963年6月24日至28日,全县普降大暴雨。山区雨量集中,山洪爆发70多处,受淹农田0.53万亩,冲毁玉米、番薯地2716亩,桥梁22座,堰坝80余条,堤埂433条及道路27条,毁坏小塘7个、水库1座,倒塌房屋7间,死亡1人,伤2人。9月12日至14日,受12号台风影响,连降暴雨,受淹农田6.4万亩。(3)1979年8月22日至24日,三天连续强降雨,

24、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受灾农田4.1万亩,重灾4500亩,基本无收1466亩,损失粮食9.04万斤。毁堤708处,长17.04公里。倒塌房屋1053间,死亡4人、重伤3人。青陶大岙水库和坝下小水电站被大水冲毁。(4)1980年7月30日下午至8月6日,大雨滂沱,夏履、江桥、富盛、红山等地山洪爆发。受淹农田4.29万亩,冲毁农田1047亩、果园山地580亩,毁坏桥梁17座,溪堤决口84处长4657米。23.1万亩早稻倒伏,7646.12万斤稻谷受潮,其中发芽苗2804.58万斤。(5)1989年“822”暴雨洪水。1989年8月21日由于受高空低槽东移、沿海倒槽及热带低压云团的共同影响,绍兴县南部

25、山区出现大暴雨。暴雨历时长,强度大,导致山洪暴发,山塘水库蓄满溢流。受淹农田达21.35万亩,成灾面积12.33万亩,并有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6)1999年8月20日,局部暴雨造成富盛镇石泄江流域各村灾害严重。调马场、青塘、茶牧场、乘凤、北山、方岙、下旺、岩里、上旺等12个村尤甚。大暴雨历时1个多小时,降雨量达150200毫米,局部250毫米以上,引发山洪暴发,多处山体滑坡。全镇淹没农田2千余亩,死1人,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289万元。(7)2007年第16号罗莎台风。全县过程平均降雨量200.3毫米,其中最大型塘站278.6毫米,方家坞水库站24小时降雨量183.0毫米

26、。据统计,全县房屋倒塌42间,受灾人口681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万亩,公路中断29条次,毁坏公路路基1.24公里,损坏输电线路5公里,通讯线路3公里,损坏堤防41处长4.8公里、护岸131处长7.8公里,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13亿元。(8)2009年第8号莫拉克台风。从8月4日至8月11日全县平均面雨量139.6毫米,特别是从8月9日晚开始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至10日8时,当晚全县平均降雨量87.0毫米,其中最大稽东站126.0毫米,最小漓渚站44.5毫米,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3个站点。据统计,全县受灾人口7369人,房屋倒塌9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23.1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7

27、77.4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93.8公顷;停产工矿企业8个;公路中断30条次,毁坏公路路基10.2千米;损坏输电线路0.3千米;损坏堤防171处31.695千米,堤防决口108处3.22千米。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6521万元。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项目背景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旅游、效益农业等重要行业对山洪地质灾害的敏感度愈来愈高,急需加快发展为重要行业提供专项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服务的专业气象监测系统,同时,近年来国内外气象探测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精度也加速发展,探测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并趋于全球一体化,为确保探测资料的均一和高精度,必须对现观测系统必须加快进行有序规范化升级改造。

28、虽然目前随着气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气象信息向基层向农村传播渠道有所拓展,但是不同人群与不同区域的气象信息覆盖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山区、丘陵等灾害防治重点地区气象信息接收能力还与当地防灾要求有较大差距,上述地区基层群众主要还是依赖电视、有线广播等在固定时段收看收听气象信息,而对一些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传播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气象信息发布渠道进行完善。综上所述,柯桥区气象事业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柯桥区气象局提出了建设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2.2.2相关产业政策浙江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绍兴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指出了当前气象事业的

29、主要任务1、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强化气象灾害监测。完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强灾害性天气致灾情况监测,发展主要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综合连续监测。建立气象灾害监测综合分析系统,着力推进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分析业务,全面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加强气象影响预报和早期预警,强化网格化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城市、乡

30、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重点加强台风、暴雨、大雾、大雪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局地强降水、雷雨大风、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高温、冷害、雨雪冰冻、雾霾低能见度等天气影响预报,开展中小流域暴雨网格化预警,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势预测。2、加强多灾种早期预警及应急响应加强多灾种早期预警。加强气象因子与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对之间的关联技术研究,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多灾种早期预警为重点,按照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多环节应对及处置一体化的

31、思路,加快建设完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提高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撑。提高多灾种气象紧急响应能力。加快应急机动气象监测能力建设,组织现场气象信息和灾情采集,开展现场气象监测分析应急服务。加快引进和研发多灾种气象应急响应技术,建立多灾种紧急响应气象预警中心,建设多灾种综合基础数据库和应急支撑平台,完善核泄漏、化学气体泄漏、森林大火等多灾种气象紧急响应模式系统,开展紧急状态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加快气象信息专业网站建设和中国气象频道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广播

32、、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社会媒体和手机短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多手段综合发布。完善多灾种防御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多部门互连互通的突发灾害预警信息汇集、发布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应急信息统一发布体系,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覆盖面、有效性和时效性。3、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深化政策性保险、再保险气象服务,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制度,建立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估和风险分担策略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基础。建立以社区、乡

33、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重点加强高风险区域、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气象灾害隐患排查。根据灾害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及承灾体特点,完善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和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以台风、暴雨、强风暴、干旱等为重点的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健全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规范,发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和气象灾害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估方法,完善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标准,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在城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建设前,要严格按规定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避免、减轻气象灾害

34、的影响。4、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防范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气象防灾减灾日常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市辖区及开发区、新区等气象主管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小城市和中心镇气象服务体制机制。全面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和气象服务工作站建设,完善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和部门联络员队伍,保障“三员”队伍稳定和作用的发挥。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建设。建立健全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重点行业行动方案,推进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向乡镇和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延伸。加快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鼓励主动防灾避灾,有效提高全社会气

35、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长效机制,统筹规划建设城乡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科普体系。建设气象科普台站,将气象科普融入台站业务办公用房、观测场地和台站园区。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防灾避灾演练,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5、强化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强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加快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以及中小河流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固定和移动监测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盲区。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建互补机制,加强气象、国土资源、水文等部门间联合监测和信息共

36、享。加强通信网络和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监测信息传递应用水平。深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加强中小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建设,建立综合临近报警系统,强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条件分析评估,着力提高市县级短时临近预报、定量降水估测预报和强降水精细化监测分析水平,强化网格化预警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暴雨网格化气象预警服务。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气象风险评估,努力排查气象灾害隐患。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区域联防。深化跨区域天气联防长效机制,建立跨省、跨地区流域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明确影响区域、警戒区域和责任区域,完善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区域联

37、防。6、加强防雷安全工作加强雷电监测预警。加快建设完善雷电监测网和雷电综合监测信息数据库与共享系统,开展雷电诊断分析、预警方法技术研究和雷电预警产品研发,提高雷电监测预警能力。建立雷电监测预警业务,加强农村、林区及雷电多发区域的雷电灾害监测,探索开展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雷电预警专项服务。加强防雷安全检验检测。推进防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防雷设施检测能力。建设省级防雷重点实验室及防雷产品测试中心,稳步推进市级防雷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提高防雷安全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推进群众满意基层防雷所建设,规范防雷安全检验检测服务,提高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覆盖率。深化防雷安全技术措施。加强雷电

38、灾害调查鉴定,组织编制雷击风险区划,推进落实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加强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和维护防雷装置。深化雷击风险评估,改进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防雷工程技术措施。推广防雷实用技术,推进农村防雷工作。强化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强化新建项目防雷审核、验收的许可管理和建设档案管理,加强已建项目防雷装置定期检测管理,建设重点单位防雷安全员队伍,推进落实防雷重点单位的安全责任制。加强防雷检测、工程的资质、资格管理以及防雷产品备案管理,健全防雷企业日常监管机制,探索建立防雷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出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符合浙江省气象事业发

39、展“十二五”规划、绍兴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所提出来的任务要求,项目是可行的。第三章 建设内容与原辅材料3.1 建设方案本项目新建五大系统,一个平台,具体分为1、气象灾害监测系统2、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风险评估系统3、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服务系统4、信息网络与支撑系统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6综合业务发展平台。以上内容具体建设详见下表表3.1 建设内容及规模表系统名称系统具体事项系统具体事项内容及规模监测系统国家气象站改造建设将逐步实现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对过于老旧的仪器进行换型,以满足自动化观测的要求。建设新型自动气象站、天气现象自动观测仪、称重式雨量计(固态降水观测仪)、积雪自动观测

40、仪和其他自动化观测配套设备。乡镇自动气象站 全区新建1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具体在平水镇新建3站,王坛镇新建2站,夏履新建1站,杨汛桥新建1站、滨海工业区(马鞍镇)新建2站,福全镇新建1站,湖塘街道新建1站,漓渚镇新建1站。交通自动气象站在G60沪昆高速(杭金衢高速)和G92杭州湾环线(杭甬高速)建设交通气象站各1个。积雪自动观测站在已经建设的镇(街道)区域自动站中选择5个增设雪深自动观测深仪。分别为,夏履站,王坛站,漓渚站、平水站和口门站(马鞍镇)。便携式自动站1套建设1个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大气电场仪拟在已建自动站网点的中选择杨汛桥站、曹娥江站(马鞍镇)、王坛站和漓渚站4个点增设大气电场仪,对大

41、气电场数据进行处理和参加全省联网共享。对防雷重点单位、人员密集重要场所、重要电子设备等开展服务。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平台主要建设分为7点:(1)全站视频监控(2)国家站要素显示(3)区域自动站要素显示(4)遥测信息显示(5)扩展要素显示(6)事务提醒(7)网络状态监视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主要建设分为4点:(1)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2)降水监测预警系统(3)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一体化平台建设(4),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灾害风险评估系统主要建设分为3点:(1)承灾体数据库中小河流洪水(2)山洪灾害风险评估系统(3)地质灾

42、害风险评估系统预报分析业务支撑系统本次预报分析业务支撑系统建设主要内容是Micaps升级应用。预报与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区(县)局使用风险普查软件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普查标准数据,建立本地基础数据库,并对省级系统中建立相应的基础数据库提供支持。包括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点(区)、洪涝灾害风险区规划、森林火险易发点(区)数据、历史灾害个例等,规范整理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相关联的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影响区域水文、地形地貌特征、灾害损失、社会环境影响、防灾措施等方面资料,支持实时气象灾情评估业务。使用风险普查软件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普查标准数据,建立本地基础数据库,并调用省、市两级系统中建立相

43、应的基础数据库支持,在重大灾害发生时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建议。专业预报及技术能力建设以农林、交通、能源、国土、旅游等行业为对象,叠加地理信息、实时监测信息、气象灾害信息、预报信息、专业预报模型,建立面向农业、林业、交通等行业的专业预报业务,制作发布专业预报产品。主要实现专业气象监测与综合分析、专业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显示、预报预警分析、产品加工制作和分发等功能。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和覆盖全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制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相关标准规范,重点制定业务运行管理规范,建立完善一键式预警信息发布分系统,重点整合现有手机短信、电视插播、广播插播、专服电话96121、气象网站、传真、电子显示屏等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群测群防体系主要建设分为5点:(1)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2)加强基层防御规划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