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6368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07060A 45a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7503-2009代替GB 17503-1998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offshore platform engineering geology investigation2009-1 0-30发布 2010-04-01实施丰瞀鹊鬻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19GBT 17503-2009目次前言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5导航定位 36工程地球物理勘察 47底质采样 108工程地质钻探 119原位试验 1210船上和实验室土工试验 141

2、1腐蚀性环境参数测定 1512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1513成果图件与报告编制 ”1614资料归档 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土的统一分类与定名1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桩一土系统的荷载与位移分析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桩的可打人性分析27 参考文献 29GBT 17503-2009刖昌 本标准代替GB 17503 1998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本标准与GB 17503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近岸区、浅海区等术语和定义(见34、35、36);“总则”一章中,修改了勘察内容、勘察程序(1998年版的42、43,本版的42、43),调整了勘察范围与工作量、勘察的一般要求(1998年

3、版的45、46,本版的45、46);删除了1998年版的陆上平面控制测量资料整理和高程控制测量资料整理、微波测距定位、长基线和短基线水声定位的内容;修改了走航式地球物理勘察导航定位和定点式勘察导航定位的技术要求(1998年版的5311、5312,本版的54、55);“工程地球物理勘察”一章增加了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内容(见63),修改了对各项勘察仪器设备性能、海上实施、资料采集与处理的要求(1998年版的62、63、64、65、66,本版的62、64、65、66、67);1998年版的“底质调查”一章改为“底质采样”(见第7章),增加了样品包装、样品存放的内容(见733、734),细化了样品描述的

4、内容(1998年版的731,本版的732);“工程地质钻探”一章增加了钻探船和钻探方法的内容(见811、82),细化了岩性描述的内容(1998年版的831a),本版的843c);1998年版的“工程地质试验”一章的海底原位试验和土工试验内容分别独立成章(1998年版的第9章,本版的第9章和第10章),增加了标准贯入试验和剪切波速试验的内容(见94、95),增加了小型贯人仪试验和小型十字板剪切试验技术要求的内容(见1013、i014);增加了“腐蚀性环境参数测定”一章(见第11章);1998年版的“地震危险性分析”一章改为“地震安全性评价”(见第12章),修改了场址地震危 险性概率分析和地震动参

5、数确定的内容和要求(1998年版的101、102,本版的121、122), 调整了场址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的内容(1998年版的103,本版的123);1998版“成果图件与报告书”一章改为“成果图件和报告编制”(见第13章),增加了基础工程分析的内容(见1312j)、k)、1)、m),1322h);增加了“资料归档”一章(见第14章);规范性附录A增加了土的分类和定名的内容(见A1、A2);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桩的可打人性分析”(见附录c)。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

6、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银灿、潘国富、陈锡土、陈小玲、来向华、应元康、李起彤、何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75031998GBT 17503-2009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成果报告编制和资料归档。本标准适用于海上桩式固定平台、海上重力式平台、海上自升式平台场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其他海 上固定式结构物场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7、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327 1998 海道测量规范GBT 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8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7424 1998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技术要求GB 17501-1998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 17741 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 50123 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269-1997地基动力特性测试

8、规范sYT 10030-2004海上固定平台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推荐作法工作应力设计法ASTM D2487-2006土的工程分类标准(土的统一分类系统)ASTM D57781995土的电测式和孔压式探头贯入试验标准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用本标准。31海上桩式固定平台pile supposed fixed offshore platform 依靠打人海底的桩支撑的海上平台。 注:以桩的数量和型式不同可分为群桩式、腿柱式和导管架式三种。32海上重力式平台offshore gravity platform 依靠若干个钢筋混凝土或钢质结构的大型圆柱体组成的底座(沉垫)支撑的海上平台。 注:一般

9、由底座、腿柱、钢质甲板以及甲板上的组装模块等组成。33海上自升式平台offshore jack-up platform 依靠其桩腿支撑站立在海底的海上平台。 注:由其自身的液压提升系统使平台升降来实现其就位或撤离。34近岸区 inshore area岸线至水深20 m的海区。1GBT 17503-200935浅海区 shallow sea area水深20m300m的海区。36深海区deep sea area水深大于300 rn的海区。4总则41勘察目的与任务411勘察目的是为平台基础设计、安装以及灾害地质因素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412勘察的任务是查明平台场址的水深、地形和海底面状况;查明

10、平台基础影响范围内的岩、土层分 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影响地基稳定和钻进施工安全等的灾害地质因素;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 价等。42勘察内容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a)水深和海底地形; b)海底面状况以及自然的或人为的海底障碍物; c)海底地层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d)灾害地质、地震因素;e)腐蚀性环境参数;f)海洋开发活动。43勘察程序 勘察应按照前期资料收集、技术设计、海上勘察、样品分析测试、资料解释与整理、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报告编制、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等程序进行。44勘察方法 主要勘察方法如下: a)水深测量; b)侧扫声纳探测; c)地层剖面探测;

11、d)高分辨率多道数字地震调查; e)磁法探测;f)底质与底层水采样; g)工程地质钻探; h)原位试验;i)土工试验与腐蚀性环境参数测定。45勘察范围与工作量451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平台位置及其四周的一定范围(即平台场址)内进行。根据工 程的重要性和场址以往资料积累情况,勘察区一般确定为1 kmXl km4 kmX4 km。452勘察工作量取决于平台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已有的勘察资料及前人工作的成果。 一般作如下规定:a)地球物理勘察测线以网格布置。在场址的边缘区测线间距为100 m250 m,场址中心区加密 至25 m50 m;b)底质采样应不少于10个站;2GBT 17

12、503-2009 c)海上固定平台场址至少应布置1个工程地质采样孔、1个原位试验孔。根据工程要求应增加工程地质勘探孔。46勘察的一般要求461 近海勘察船应能适应2级海况或蒲氏风级3级条件下作业,远海勘察船应能适应4级海况或蒲 氏风级5级条件下作业。能保持5 kn以下航速工作,能满足海上场址勘察对导航定位、安全、消防与救 生、通信、供电、设备安装与收放、实验室等方面的要求。462勘察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应满足勘察项目的要求,应在检定、校准证书有效期内使用,并处于正 常工作状态;无法在室内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应与传统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比对,考察其有效性;仪器 设备的运输、安装、布放、操作、维护,应

13、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463勘察技术人员应取得由合法资质机构颁发的与勘察项目相符的上岗资质证书,能胜任岗位 工作。464值班人员应遵守值班和交接班制度,认真作好班报记录。班报记录应统一、规范。班报记录由 值班人员填写,交接班时由接班人核验,确保内容完整可靠。465平台场址勘察的测图一般以1:5 000比例尺施测,也可按任务委托方要求选择比例尺施测。 每一平台场址单独成图,当场址相距很近时可多个场址合并成图。466采用几种地球物理勘察方法同步作业时,应统一定位时间和测线、测点编号。因故测量中断或 同一测线分次作业,则应按同一方法补测,并重叠3个定位点以上。467应及时记录观测到的与平台场址勘

14、察相关的海上交通、渔业捕捞等海洋开发活动情况。468海上作业采集和观测到的各类原始资料、记录,样品等应给予唯一性标识。469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对海上获取的样品、原始资料进行现场质量检查、验收,对未达到技术要 求的勘察工作,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对样品的分析、测试和资料的处理结果进行质量检查。5导航定位51定位中误差 定位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测图比例尺大于1:5 000时,海上定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15 mm;b)当测图比例尺不大于1:5 000时,海上定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10 mm。52坐标系与投影 坐标系和投影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a)平面坐标系统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或1954年

15、北京坐标系,也可按任务委托方要求采用其 他坐标系;b)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也可按任务委托方要求采用其他投影方式。53导航定位方法531导航定位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满足导航定位作业的误差要求; b)定位作用距离覆盖作业区域; c)能连续、稳定、可靠作业; d)定位数据更新率不小于1次秒。532 DGPS导航定位应符合GBT 17424-1998中第4章、第9章的规定,工作前应进行定位中误 差比对试验。导航定位应有差分信号,有效观测卫星数应不小于4颗,卫星仰角不小于5。,点位几何因 子(PDOP)不大于6,差分信号更新率不大于30 s。533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球物理水下拖

16、曳探头的定位,水下声应答器安装在探头 中,根据勘察船定位设备与水下声应答器的位置关系,进行探头定位;开始工作前应对定位系统进行安3GBT 17503-2009 装姿态校正。54走航式地球物理勘察导航定位 走航式地球物理勘察导航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a)勘察船应沿测线延伸线提前上线、延时下线;有拖体情况下,延伸线长度应不少于2倍拖缆长度;b)进行侧扫声纳探测、地层剖面探测、磁法探测等作业时,工作航速应不大于5 kn;进行水深测 量单项作业时,工作航速应不大于10 kn,c)航迹与设计测线偏离距应不大于测线间距的20;多波束测量时,测线最大偏离为条幅宽度 的10;d)定位标记点的图上间距应不大于1

17、 cm;e)班报记录应详细记载测线号、首尾点号、日期时间、卫星信号质量指标、中断情况及处理意 见等;f)勘察船定位仪器的天线与勘察设备探头水平位置应尽量重合,当二者水平距离超过图上1 mm时,应进行点位偏心改正。55定点式勘察导航定位 定点式调查导航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采样或测试装置到达水下预定位置时,记录定位数据。实际钻孔位置与设计钻孔位置的最 大偏离,在近岸区应小于20 m,浅海区应小于50 m,深海区应小于100 111;b)采样作业时,宜将采样作业一侧船舷调置在上风位。56定位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外业资料整理按GB 17501-1998中942的要求;b)根据

18、定位资料编制航迹图,按GB 17501 1998中982的要求。6工程地球物理勘察61主要勘察内容 工程地球物理勘察包括水深测量、侧扫声纳探测、地层剖面探测、高分辨率多道数字地震调查,可根据工程要求进行磁法探测。62单波束水深测量621 选用的测深仪应同时具有模拟记录和数字记录两种记录方式,其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GB 12327-1998中634的要求。622单波束水深测量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深度测量中误差;水深20 m以浅不大于02 ITI,20 m以深不大于水深的1;b)重合点(图上1 mm以内)深度不符值限差:水深20 m以浅不大于04 m,20 m以深不大于水 深的2,超限点数不得超

19、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15;c)近岸区应采用实测水位观测资料用于水位改正,验潮站水位观测中误差应不大于5 cm,当沿 岸验潮站或其他方式不能控制测区水位变化时,可采用预报水位;d)当动态吃水变化大于5 cm时,应进行动态吃水改正。623海上测量实施按GB 17501-1998中926的要求。624遇到下列情形,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a)定位中误差达不到51要求时; b)测深线偏离超过设计测线间距的50,或漏测超过图上5 mm时; c)深度误差达不到622a)、622b)的要求时;4GBT 17503-2009 d)水位、声速资料不能满足深度改正要求时。625水深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深度量取

20、按GBl7501-1998中954的要求; b)深度改正按GB 175011998中955的要求。626成果图件按下列要求:a)水深图、海底地形图的基准面采用理论最低潮面、平均海平面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采用其 他基准面时,应注明其与理论最低潮面、平均海平面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b)水深图、海底地形图的基本等深距应按05 m、1 m、2 m、5 m选用,等深线分为首曲线和计 曲线;c)水深图、海底地形图编制的其他要求按GB 17501-1998中96的规定。63多波束水深测量631仪器设备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选择应考虑测深范围,测深准确度、覆盖率、更新率等因素,其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

21、列要求: a)测深仪器中误差符合622a)的要求; b)换能器波束角应不大于2。;c)姿态传感器横摇、纵倾测量准确度不低于005。,升沉测量不低于005 m或实际升沉量的5,罗经测量不低于01。632测量技术要求 多波束测量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深度测量中误差应符合622a);b)重合点(图上1 mm以内)深度不符值限差应符合622b)的要求; c)测深与定位时间延迟中误差应不大于01 S,每次变更导航定位系统需重新测试导航延时; d)测量区域内应i00的多波束测量覆盖,相邻主测线间应保证20的重复覆盖率; e)进行声速改正,声速剖面测量的时间密度不小于每天一次,而且声速剖面一个井场不少于一

22、个点;f)每个航次开始前、结束后以及调查期间超过3天的测量间隙,应测量多波束换能器的吃水变 化。换能器吃水深度改正可分段计算,按时间插值;g)近海海域应采用实测水位观测资料用于水位改正,验潮站水位观测中误差应优于5 am,当沿 岸验潮站或其他方式不能控制测区水位变化时,可采用预报水位。633海上测量实施海上测量应按下列要求实施:a)测量前应进行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稳定性试验和航行试验。稳定性试验应选择平坦海底区,对 深度进行重复测量,深度比对误差符合632a)、632b)的要求;航行试验应选择有代表性的 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的区域,测定系统在不同深度、不同航速下的工作状态,要求每个发射脉冲 接收到的波

23、束数应大于总波束数的95,测定从静止到最大工作航速间不同速度时换能器的 动态吃水变化;b)观察系统状态显示和波束质量显示窗口,监视声纳参数设置、横摇和纵倾改正、换能器艏向改 正和条幅内波束完整性等;c)观察航迹显示,监视有无突跳、相邻测线的重叠宽度等; d)当波束接收数小于发射数的80时,应降低勘察船船速或调整测线间距; e)观察记录设备工作状态,确保测量数据的完整记录;f)测线间条幅空白区要及时补测或列入补测计划;GBT 17503-2009 g)班报应及时记录测线开始、结束、测线号、经纬度、异常状况等信息。634补测或重测 遇到下列情形,应进行补测或重测:a)多波束测量覆盖率达不到6329

24、)的要求时;b)出现622b)和624a)、b)、d)的情况时。635资料整理6351原始数据文件、声速剖面文件等数据记录应进行备份。6352原始数据应进行100 oA的检查,剔除突变的错误数据和质量差的边缘波束数据;每个区段读 取3个5个水深点,验证其大地坐标、直角坐标和水深值,确认是否有漏测的空白区。6353数据编辑应按下列要求: a)剔除或改正定位数据中的突跳点、航向异常点等,并将合格的定位点归算至系统换能器位置; b)剔除粗差、虚假信号、不合格的水深数据,但对于异常浅点的处理应慎重; c)深度改正包括换能器吃水深度改正、声速改正、水位改正、多波束系统参数改正等;水位改正应按632的要求

25、进行;d)拼接误差不等数据时,低准确度数据向高准确度数据调平;拼接准确度相同数据时,以高密度 数据为准或调平。计算调平前后水深点的水深差值,统计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值,评价水深拼 接中误差;e)计算重合点深度不符值和深度中误差,评估按632a)、632b)的要求进行;f)形成由每个波束的经度、纬度、水深组成的海底地形数字信息文件,即离散数据文件;g)设置合理数据网格间距,实现数据的网格化;最小网格间距应保证每个网格内有3个水深点, 最大网格间距应不大于成果图上5 mm的实际距离。636成果图件 成果图件应按下列要求编制:a)水深图、海底地形图的基本等深距应按05 m、1 m、2 m、5 m选用,

26、等深线分为首曲线和计曲 线,当基本等深线不足以表现特殊海底地形特征时,加绘辅助等深线;常规水深图应进行数据 网格化插值、抽稀,插值、抽稀后图上的水深点间距应不大于图上1 cm,保留最深水深、最浅水 深、坡度变化点等特殊水深点;b)水深图、海底地形图编制的其他要求按GB 175011998中96的规定。64侧扫声纳探测641侧扫声纳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工作频率不低于100 kHz,水平波束角不大于1。,最大单侧扫描量程不小于200 m;b)应能分辨海底1 m3大小的物体; c)应具有航速校正和倾斜距校正等功能; d)同时有模拟与数字记录。642侧扫声纳探测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根据测线间距

27、选择合理的声纳扫描量程,在平台场址内应100覆盖,相邻测线扫描应保证100的重复覆盖率,当水深小于10 m时可适当降低重复覆盖率;b)拖鱼距海底的高度控制在扫描量程的1020,当测区水深较浅或海底起伏较大,拖鱼距 海底的高度可适当增大;c)侧扫声纳图像清晰。643海上探测应按下列要求实施: a)调查开始前,在作业海区或邻近海域调试设备,确定最佳工作参数; b)拖鱼入水后,调查船应保持稳定的航速(不大于5 kn)和航向,避免停车或倒车;GBT 17503-2009 c)采用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进行拖鱼位置定位;在近岸浅水区域也可采用人工计算进行拖鱼位置改正;d)模拟记录声纳图像标注,其内容包

28、括项目名称、调查日期与时间、仪器型号、仪器参数、测线号 和测线起止点号等;e)班报记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海区、作业船只、记录人、海况、海面或水体障碍物、突发事 件、仪器名称与型号、日期、时间、测线号、点号、航速、航向、仪器作业参数、记录纸卷号和数字 记录文件名等;f)对现场声纳图像记录初步判读发现可疑目标时,应根据需要在其周围布设不同方向的补充测 线作进一步探测。644资料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识别声纳图像记录上的干扰信号和噪声; b)结合水深测量、底质采样等有关资料,识别和确定底质类型与分布、海底灾害地质因素、海底目标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范围;c)根据需要进行声纳图像镶嵌拼接。

29、645成果图件包括: a)海底面状况图; b)局部或全区的纳图像镶嵌图。65地层剖面探测651地层剖面仪应符合下列要求:a) 浅地层剖面仪的声源一般采用电声或电磁脉冲,频谱为500 Hz15 kHz; b)中地层剖面仪的声源一般采用电磁脉冲或小型电火花,频谱为200 Hz5 kHz; c)较深地层剖面仪的声源一般采用电火花、气枪、水枪或枪阵组合,频谱为60 Hz2 kHz; d)发射机具有足够发射功率,接收机具有足够的频带宽和时变增益调节功能,能同时进行模拟记录剖面输出和数字采集处理与存贮。652地层剖面探测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地层剖面探测包括浅地层剖面探测、中地层剖面探测和较深地层剖面探

30、测,用以获得海底以下200 m深度内的声学地层剖面记录;可根据需要同时进行三种地层剖面探测,或进行浅、中地 层剖面探测或浅、较深地层剖面探测;b)浅地层剖面探测地层分辨率优于02 m,中地层剖面探测地层分辨率优于1 m,较深地层剖面 探测地层分辨率优于3 m;c)记录剖面图像清晰,没有强噪声干扰和图像模糊、间断等现象。653海上探测应按下列要求实施: a)调查开始前,在作业海区附近调试设备,确定最佳工作参数; b)拖曳式声源和水听器阵应拖曳于船尾涡流区外且平行列置,水听器阵应稳定拖浮在海面以下01 m05 m;c)水深变化较大时,应及时调整记录仪的量程或延时; d)应使用涌浪补偿器或数字涌浪滤

31、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 e)模拟记录图像标注,其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日期与时间、仪器型号、仪器参数、测线号、测线起止点号和测量者等;f)班报记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海区、测量者、仪器名称与型号、日期、时间、测线号、点号、航 速、航向、仪器作业参数、记录纸卷号和数字记录文件名等;g)对现场记录剖面图像初步分析发现可疑目标时,应布设补充测线以确定其性质。654资料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7GBT 17503-2009a)识别地层剖面图像记录上的干扰信号;b)根据剖面图像的反射结构、振幅、频率、同相轴连续性和反射波接触关系等特征,结合地质钻孔 资料等,划分声学地层层序,解释地层沉积结构、地层构造,判断

32、沉积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等;分析灾害地质因素,确定其性质、形态及分布范围;c)依据钻孔层位对比、声速测井或其他测量方法获取的实际地层声速资料进行时间一深度转换。655成果图件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地层剖面图,其垂直与水平比例应合理;图面内容包括地形剖面线、地层界面、岩性、灾害地质 要素、主要地物标志、采样站位、钻孔位置及其柱状图和测试结果等;b)浅部地质特征图,图面内容主要包括重要地层层次的厚度等值线或顶面埋深等值线、重要的地 形地貌及浅部地质现象、主要灾害地质因素、主要地物标志、海底采样站位和钻孔位置及测试 结果等;浅部地质特征图内容较少时可与海底面状况图合编。66高分辨辜多道数字地震调

33、查661仪器设备6611 主机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前放一致性:幅度差在一22;相位差(o士1)ms; b)噪音:前放增益为28时,噪音不大于013 pV;前放增益为26时,噪音不大于019 pv;前放增益为24时,噪音不大于066 pV;c)漂移:任何道的漂移(O士1)pV;d)串音:主放增益为1 FP时,串音不大于一78 dB;主放增益为2 FP时,串音不大于一72 dB;e)畸变:畸变不大于006;f)陷波:任何道的衰减不小于40 dB; g)AD转换器纯正性:线性误差不大于002; h)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大于78 dB;i)脉冲响应:振幅差在一22;相位差为2 ms。6612震

34、源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小容量、小排量的气枪、水枪等; b)枪工作压力不低于额定压力的95; c)枪控制器的准确度士01 ms; d)震源子波的频带应保持足够的宽度,特别要注意低频丰满度;e)组合气枪点火同步误差应控制在03 ms以内,最大不超过05 ms,超过03 ms的数量不应 大于总数的20。6613接收电缆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全缆绝缘电阻(下水前)应大于10 MQ; b)电缆串音大于60 dB; c)电缆拖曳噪音小于01 Pa; d)各道间的相位差小于1 ms; e)各道间的振幅变化在15以内;f)应至少每200 rn配置一个深度传感器,电缆定深器可控范围3 m3

35、0 121,电缆沉放深度一般应 不大于4m;g)电缆尾部配置带RGPS跟踪定位系统。662调查技术要求 高分辨率多道数字地震调查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道数应不小于48道,道问距应不大于125 ITI,数据采样率应不大于1 1TIS,记录长度应不小于8GBT 17503-20092 000ms; b)不正常工作道数应低于4或低于3道,测线空废炮率应低于5,连续空废炮不超过4炮; c)监视记录的计时线应清晰,道迹均匀,气枪同步信号和激发信号(TB)的断点清楚;每条测线的首、尾炮及每隔40炮应显示一套纸质监测记录;d)测线布设尽量与其他地球物理测线一致,尽可能通过已有钻孔位置,至少应有两条相互垂直

36、的 测线通过预定海上平台位置;e)地震仪应进行日检和月检。663海上调查实施 海上调查应按下列要求实施: a)采用水平叠加(共深度点)方法,其覆盖叠加次数与排列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b)调查开始前,在作业海区附近调试设备,主要是做电缆、震源沉放深度匹配试验,确定最佳工作参数;震源和电缆入水后,调查船保持稳定航速(不大于5 kn)和航向。提前上线距离大于后拖电缆 长度的2倍,以保证在正式放炮前把电缆拖直。每条测线的首炮、尾炮和每盘记录磁带的末炮 及每40炮,均在值班记录上标记一次水深数值;d) 电缆的羽角应记录在现场值班记录上,至少每40炮记录一次,羽角不超过左右10。;e)回放和检查监视记录

37、;f)应对测线的首末炮及每隔40炮作一次班报记录,班报记录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海区、调 查船名、日期、测线号、文件号、盘号、炮点号、水深、声速、深度传感器深度等。记录磁带贴上标 签,标注内容与班报记录一致。664资料处理 资料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查仪器调试资料和原始记录,要求资料完整,测线、测点标识无误;b)地震资料处理包括野外带解编、单炮与单道显示、坏炮与坏道编辑、叠前去噪、观测系统定义、 滤波与振幅补偿、震源子波反褶积、静校正、多次波衰减和速度分析、动校正和叠加、叠后时间 偏移、时变滤波、动平衡和成果剖面生成等;c)根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结构、振幅、频率和同相轴连续性等特征,结合地

38、质钻孔资料等,划分地震 层序,解释海底沉积结构、地层构造,分析灾害地质因素,确定其性质、形态及分布;d)根据速度分析,提取均方根速度或平均声速、层速度,用于时间一深度的转换。665成果图件 根据高分辨率多道数字地震调查,综合地层剖面探测和地质钻探等资料编制下列图件: a)地震剖面解释图。一般应编制相互正交的两条测线的地震剖面解释图,应通过工程地质钻孔,且一条剖面线应垂直构造线走向; b)地质特征图。图面内容主要反映有工程意义的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形态、性质、规模等; c)地层等厚度图。选择具有工程意义的主要地层层次编制; d)地质构造图。反映海底以下约500 m以内地层与构造特征。67磁法探测67

39、1选用的磁力仪灵敏度应优于005 nT,测量动态范围应不小于20 000 nT100 000 nT。672磁法探测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磁法探测主测线与检测线交点的测量差值的均方差不大于2 nT;b)按452的地球物理勘察测线网格布设测线;对历史资料标明的海底磁性物体,根据需要布设 一定的针对性测线,测线应与目标的延伸方向垂直。673海上探测应按下列要求实施:9GBT 17503-2009 a)探测开始前,在作业海区附近调试设备,确定最佳工作参数;b)磁力仪探头入水后,调查船应保持稳定的低航速和航向,避免停车或倒车;探头离海底的高度 应在10 m以内,海底起伏较大的海域,探头距海底的高度可适

40、当增大;c)采用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进行探头位置定位;在近岸浅水区域也可采用人工计算进行 探头位置改正;d)探测记录应完整,漏测或记录无法正确判读时应进行补测;e)模拟记录标注,其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日期与时间、仪器型号、仪器参数变化情况、测线号、 测线起止点号和测量者等;f)班报记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海区、测量者、仪器名称与型号、日期、时间、测线号、点号、航 速、航向、拖缆入水长度和数字记录文件名等;g)对现场记录分析发现可疑目标时,应根据需要布设补充测线。674资料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根据需要对磁法探测资料进行校正,磁异常计算应按OBT127638 2007中104的要求;

41、 b)结合侧扫声纳、地层剖面探测成果,对磁法探测资料进行解释,识别海底磁性物体,确定其性质、位置和范围,确定海底已建电缆、管道或其他磁性物体的位置和走向等。675成果图件包括: a)实测磁场强度或磁异常平面剖面图;根据需要编制磁异常等值线图; b)海底磁性物体分布图,可合并于海底面状况图中,也可根据需要对其中一些较重要的部位单独成图说明。7底质采样71采样方法 底质采样分为表层采样和柱状采样两种。表层采样可使用蚌式采样器和箱式采样器;柱状采样可使用重力采样器和振动采样器。72采样技术要求 底质采样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按网格状进行站位布设,站位间距应不大于400 m。每个场址采样站位总数应不

42、少于10个, 柱状采样站数量不少于底质采样站的三分之一。根据工程地球物理勘察解释成果对站位布设 作适当调整,应在底质变化复杂区增加采样站位;b)柱状样直径应不小于65 mm。粘性土柱状样长度应大于2“;砂性土柱状样长度应大于05“;表层底质采样量应不少于1 kg;c)柱状样采集长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再次采样,连续两次以上未采到样品时,可改为蚌式采样器 或箱式采样器采样;d)在用蚌式采样器或箱式采样器采样三次以上仍未采到样品时,应分析其原因,确认是底质因素 造成时,可不再采样。73样品编录和处理731样品编录 样品编录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站号、站位、日期、站位水深、采样次数、贯人深度、土样长度或重

43、量、扰动程度等。732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内容见843c)。733样品包装 样品包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0GBT 17503-2009 a)柱状样宜分段切割,分别编号,表明上下方向、深度,用胶带和腊密封,竖直放置在专用的土样箱中;b)表层样或扰动的柱状样,应用牢固的塑料袋进行包装封口,标明站号和采样深度,放置专用的 土样箱中;c)用作地质、生物、化学等试验的样品,应根据其特殊要求进行采样、包装和存放。734样品存放 所有样品应存放在防晒、防冻、防压的环境中,条件许可时宜存放在有温湿控制的实验室内。8工程地质钻探81一般要求811钻探船 根据作业现场环境和钻探要求选择合适的钻探船和钻探设备,根据水文气象和海底底质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锚型、锚缆和系缆长度。812孔位布设 钻孔一般应布设在平台场址的中心位置。工程地质钻孔数量应根据工程地球物理勘察资料和平台基础类型确定,每一平台场址的勘探孔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813设计孔深 不同类型平台场址的设计孔深应按下列要求: a)海上桩式固定平台:设计孔深应为人土桩长加上桩基影响带的宽度(桩基影响带一般按10倍的桩径考虑),且孔深不宜小于90“;b)海上重力式平台:设计孔深应大于平台底座的最大宽度,这一深度的土层应包含可能出现临界 剪切面和基础沉降影响到的全部土层,且孔深不宜小于30 m;c)海上自升式平台:设计孔深应大于桩人土深度加上约10倍桩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