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6665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200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发展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发展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发展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发展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ppt(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 展 心 理 学(2013要点与精讲),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1,4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B195A 个体心理经常出现波动B 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随年龄匀速发展C 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阴阳失调D 心理发展和行为发展不协调43、“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C250A 自我调整 B自主满足 C 延迟满足 D自我约束,2012年11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2,44、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关于心理年龄发展的代表观点是()。B199 A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B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C 遗传与环境共

2、同决定心理发展 D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45、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D 202A 心理的成熟 B 经验 C身体的成熟 D 动作46、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B 204 A 02岁 B 27岁 C 612岁 D 12岁,3,98、第二逆反期的表现包括()。ABD 263A 观念上的碰撞 B 追求独立自主C 经济上的自主 D 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 99、巴斯把婴儿气质分为()。ABC 219A 活动性 B 情绪性 C 冲动性 D 自我性 100、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是()。BCD 243 A 参加奥数学习 B 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C 学会思考 D 学会学习的规则101、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

3、为()。ABD 245A 直观形象水平 B 形象抽象水平C 本质抽象水平 D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二、多项选择题(86125题,每题1分,共40分),4,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内动力和外动力关系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5,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从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比较心理学也称动

4、物心理学。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6,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民族心理学。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亡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心理的发生:从无到有心里的发展: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7,.,8,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整体性(二)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三)心理发展的活动性(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四)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婴幼儿期)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

5、(少年期),9,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它是不同于任何年龄的典型特征,且具有普遍性。,10,(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心理发展的动因;(先天与后天)(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关系问题,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连续与跳跃)(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力的关系问题;(内在与外在)(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与敏感期),11,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与特殊性(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二)发展心理学研究

6、的特殊性发展性是其核心特点;年龄跨度大是其显著特征。,12,一、横向研究设计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也称为横向比较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点是具有适用性和时效性;横向研究的缺点是具有人为的联结性和组群效应。组群效应:横向研究可能将受不同社会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差异当成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发展变化。,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13,横向研究设计图解,14,(二)纵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察的研究设计方式。纵向研究设计,也叫纵向跟踪研究。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

7、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时效性差,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导致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多次重复测量)。,15,纵向研究设计图解,16,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研究,一般是先从横的方向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是对横向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17,交叉设计图解,纵向追踪设计,横向研究设计,18,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

8、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家谱调查);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19,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提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二者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同等成分、孤立存在;企图揭示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1.施太伦提出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 2.吴伟士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之关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20,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

9、行为发展,1班都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3替代性强化,学习者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是一种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4.儿童的语言发展、社会行为习得、道德和价值标准的形成等都是通过社会学习而来。,21,22,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1、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人类特有的语言使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意识系统。因此,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前者的发展受个体

10、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有四个指标: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23,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就其原因而言:社会文化历史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运用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24,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有成

11、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这两个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是教学创造出的“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某些心理特征正在开始形成而又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25,最近发展区,26,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的本质是适应,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

12、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决定心理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4个概念。图式,即认知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结构或组织。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

13、式进行的。,28,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29,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是有机体的成长,是给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两种;社会环境是指来自于周围环境

14、信息传递和交往;平衡化是指来自于主体内部的自我发展、自我协调的机制。,30,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31,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一)认知结构发展的阶段理论,32,(2)前

15、运算阶段(26、7岁):,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受眼前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5)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33,“三座山”实验和“守恒”实验,34,皮亚杰常常让孩子看两个一模

16、一样的大杯子,里面盛着同等数量的水,把一只杯子里面的水倒入一个细长的容器里,再问孩子说,哪一个容器里装的水多些。7岁以下的孩子几乎总是说细长容器里的水多些,可是,67岁以上的孩子却会认识到,虽然容器的形状变了,但数量却是一样的。,35,(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36,(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儿童的思维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主要特征是思维形式摆脱了思维内容,使形

17、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提出假设和各种可能性,可以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来解决抽象问题。,37,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ue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理论观点:1、六岁以前奠定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基础。2、强调幼年性心理需求的重要性,(二)以人格发展为特征的阶段理论,38,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岁):里比多(libido)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

18、玩粪便而满足。前生殖器期(36岁):弗洛伊德所说恋父、恋母情结主要是指儿童对异性父母的一种依恋。也称为俄狄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潜伏期(611岁):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儿童进入到潜伏期。青春期(从 11或13岁开始):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到了。,39,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不同阶段心理社会危机对成长的影响,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

19、特质的统一的过程;(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42,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内动力与外动力关系,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43,44,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有重要影

20、响是独特的发展时期;既迅速又显著个体发展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且可能持续终身。关键期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敏感期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 1.时间:文艺复兴时期 2.人本主义思想教育家奠定儿童心理学的思想基础(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代表人物为夸美纽斯,卢梭等)3、福禄贝尔的“恩物”,开发儿童智力的玩具,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问世。,45,二、科学儿童心

21、理学的诞生,1.时间:19世纪后半期2.代表事件:1882年,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3.发展心理学界之所以把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公认为第一部科学儿童心理学著作,是以他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其研究价值为依据的。,46,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发展的表现:1.研究途径的多样化:霍尔问卷法、比内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2.理论派别的多元化: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杜威的机能主义观、儿童中心说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华生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47,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1.时间:20

22、世纪后半期2.代表事件: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节的名称,从此确立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3.其他事件:霍尔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荣格开始研究个体全程的心理发展;美国先后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和发展心理学。,48,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概述(知识要点),一、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二、心理发展的动因,52,课堂练习:,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A 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C 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D 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A 先天的成熟 B 后天

23、的经验C 动作 D 吸吮,54,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 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A 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B 学习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候C 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D 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55,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56,57,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产前期(约280天)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

24、期(9-38周)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原始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58,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周期模式睡眠不规律可能是出现某种异常问题的征兆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新生儿期是心理发生的时期。,59,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二、婴儿的动作发展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心理发展的源泉发展水平的指标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婴儿的主要

25、动作发展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发展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影响因素: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探究愿望、抚养方式等。,婴儿躯干动作的发展常模,61,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婴儿的学习是指在环境中获得经验,由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一、模仿学习新生儿模仿是天生的学习能力,模仿成人表情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对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呈现新刺激,反应强度提高,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

26、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62,63,64,65,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技能: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等听觉技能: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等婴儿知觉的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模式知觉:偏爱人脸(范兹:视觉偏爱程序)深度知觉:约从六个月开始(吉布森:视觉悬崖),66,视崖实验,

27、吉布森设计视崖装置的组成: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市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上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实验结果: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的爬过视崖的边缘。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孩子时,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为不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实验对象:614个月之间的婴儿,婴儿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28、,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68,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注意内容的选择性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受知识经验的支配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婴儿的记忆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12个月以前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以后主要是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69,612个月婴儿记忆:这个时期婴儿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寻找物体的能力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这都说明长时记忆的发展。12个月以后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符号表象的出现使婴儿词语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得以可能,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70,71,第

29、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一、婴儿的发音婴儿发音的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基本韵母为主,很少有声母连续音节阶段:多音节发音学话萌芽阶段:听起来像说话,没有明确意义婴儿发音的特点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3岁左右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72,二、婴儿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发展1-1.5岁:第一批词汇,50-60个左右3岁儿童的词汇量达到1000个左右掌握词汇的特点从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如人、食物、玩具等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扩大、缩小词义等三、婴儿句子的发展从单词句到多词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四、语法的获得语法的发展顺序 1.5 2.5岁是婴儿获

30、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末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1.5岁)简单句复杂句完整句(3岁),73,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即社会化的历程。婴儿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社会化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74,一、婴儿的气质,婴儿的气质类型按活动特性划分(巴斯等)情绪性:情绪反应突出,负面情绪占优势活动性: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冲动性:情绪反应强烈,极易冲动,不稳定而多变社交性:具有强烈

31、社会交往要求,主动与他人交流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和切斯)容易抚养型:生活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抚养困难型:生理节律、生活规律性差,负性情绪多发展缓慢型:对环境变化适应缓慢,情绪常不甚愉快,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一)婴儿兴趣的发展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自发性微笑阶段:生理反射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能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76,(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自发性的哭:生理反射性哭应答性的哭:向抚养者表达需要的信号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

32、中学到的哭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四)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最初阶段:啼哭、悲伤,拒绝陌生人、抗议第二阶段:希望破灭,减少啼哭,情感冷漠第三阶段:寻求可亲近的人,企图适应新的环境,77,(五)恐惧的发展,婴儿的恐惧可分为: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陌生人焦虑 预测性恐惧:由想像引起的恐惧,78,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情感联接,最多发生在母婴之间。依恋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选择地对人反应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与母亲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第四阶

33、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把母亲当作交往的伙伴,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79,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选择地对人反应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与母亲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第四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把母亲当作交往的伙伴,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80,(二)婴儿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M.Ainsworth)采用陌生情境法,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1安全型依恋(占65%70%),将母亲

34、视为安全基地,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和操作。2回避型依恋(占20%),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接。3反抗型依恋(占10%15%),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81,82,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早期社会性依恋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安全型依恋在成人后具有高自尊,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早期依恋类型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

35、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并能予以积极的应答和反馈。情绪性:经常会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社会性刺激:通过社会性互动及丰富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节律和互动内容的要求来适应婴儿的社会互动需求。,83,84,四、婴儿自我的发展,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哈特)主体我的自我意识8个月前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一周岁前后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来认知:如用动作引发出镜像的动作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如热衷于扔玩具客体我的自我意识两周岁前后,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能从客体(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能运用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

36、他人客体我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早期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以安全感;对孩子的需要做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热情的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使他体验成就感;合理安排和组织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85,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4、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等类型A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B 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C 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D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

37、结5、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A 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B 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C 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D 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88,课堂练习(多项选择),3、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正确的说法是()。(a)依恋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标志(b)婴儿依恋由特殊情感连续阶段,经无差别反应阶段,而后发展为有差别反应阶段(c)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反抗型依恋是消极依恋(d)婴儿在特殊情感连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4、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A 上下原则 B 头尾原则C 近远原则 D 大小原则,89,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第二

38、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 幼儿言语的发展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90,91,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古典游戏理论:游戏与人类的关系,强调进化论影响精力过剩论、重演论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认知论:练习巩固能力、创造最近发展区,三、游戏的发展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机能游戏:重复简单动作和活动婴儿期的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规则性游戏:游戏规

39、则外显,童年期及以后为主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以主题游戏为主、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游戏中富有创造性、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92,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在儿童的游戏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发展规律。根据儿童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为: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平行游戏:凑近场所,活动雷同,没有交流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各自游戏,有言语沟通等,没有共同目的合作游戏:具有共同目的、明确分工、彼此协调合作,93,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

40、价值的最佳载体,94,一、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发展速度更快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95,(二)幼儿的记忆策略,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基本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5-8、9岁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后稳定发展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96,三、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一)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 具体形象的可塑性 具体形象的动态性 2.幼

41、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 3.自我中心现象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97,(二)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开始萌芽),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上。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提问类型的变化表现在从提问“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二三岁儿童的提问以“是什么”为主,这反映他们的求知水平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四五岁儿童的提问类型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这与儿童所渴望理解的内容、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相适应。,98,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幼儿掌握概念直接受概括水平所制约、幼儿的概念水平属于具体形象概括水平,从幼儿

42、末期开始出现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出现率约为50%),此后抽象概括能力得以迅速发展,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力也开始发展。3 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最初的推理是传导推理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99,三、幼儿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幼儿创造想象的新颖性幼儿创造想象的神奇性幼儿创造想象的超越性幼儿创造想象的未来指向,100,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

43、展的助推器是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工具。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词汇量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阶段,是掌握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101,词汇数量的增加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3岁,1000个左右;6岁,3000个左右;7岁,4000个左右。3-4岁增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词类范围的扩大先实词,再虚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幼儿期的儿童已经可以掌握各种最基本的词类。词义的深化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所指非常具体、幼儿末期概括性逐渐增加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二、

44、幼儿词汇的发展,102,三、句子的发展,句法结构的发展:第一,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第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第四,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关键的时期。,103,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104,第四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幼儿期自尊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45、父母的教养方式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温暖、关爱;要求明确,但不采取强制性管束;民主,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同伴关系因素建立同伴友谊关系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105,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认同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称为认同。认同的基础是儿童知觉到与认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认同带给儿童以归属感和成就感;使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较高地位、权威性和较强能力、聪明健壮漂亮的人父母、教师、喜欢的叔叔阿姨或年龄较大的哥哥姐姐等,106,四、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表现为

46、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大约在幼儿3-4岁时出现。,107,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心理需求: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希望他人接纳自己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行为表现:参与成人活动,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胆实施,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要退回原状态自己重做,常常说“不”,“我自己做”,喜欢听“你真棒”等表扬。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积累心理资源构成发展的驱动力,趋向新的发展阶段。,108,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3、在幼儿期,孩

47、子们的游戏以()为主:(a)象征性游戏(b)亲子互动游戏(c)规则性游戏(d)实物游戏 4、()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A 婴儿期 B 婴儿早期C 幼儿期 D 童年期,111,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112,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一、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113,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复诵策略:大部分童年期儿童都能自

48、发运用组织策略:归类低年级不能运用,高年级可以自发运用中年级不大会运用,经指导能够提高运用效果系统化策略:按体系关系整理组成知识系统帮助记忆巧妙加工策略: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114,二、思维的发展,(一)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310岁左右(小学中年级)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变化的转折期。,115,(二)思维形式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分三个阶段:(1)直观形象水平 小学低年级为主,“有头无尾就是人”(2)形象抽象水平 既有外部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本质特征,小学中年级为主,“临渴掘井

49、是要吃水,早就应该准备好”(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一毛不拔就是很小气”,116,2、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初步表现了逻辑能力,中年级的逻辑能力属于发展中的过渡阶段,高年级已基本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简单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中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速度较快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117,3、新的思维结构形成掌握守恒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恒等性(没有加水,也没有减水)、可逆推理(倒回原来的杯子还是那么高)和两维互补推理(水变低了,可是它变粗了)4、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50、但并不是认知的主要成分。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基本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8岁儿童正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118,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等。社会支持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喜欢自己的儿童最快乐,评价不良的儿童经常有消极情绪。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119,(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儿童自我控制活动区分为4种类型:(1)运动抑制,即学会抑制某些行动,学会停止动作;(2)情绪抑制,即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