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7591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一、建安时代(196220):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瑒、孔融。,二、曹操,1、诗歌内容,(1)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2)曹操乐府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前者如度关山,后者如短歌行;(3)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讨论:请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与

2、毛泽东浪淘沙作对比分析,附:毛泽东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2、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1)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2)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3)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前人评曹操诗文,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

3、公。”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3、曹操的影响: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曹操蒿里行,作品讲读,艺术特点:(1)诗歌的构思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线索来结构诗篇。(2)诗歌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历史,诚如钟惺所言“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古诗归)(3)诗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以旧形式来反映新内容。,作品讲读,短歌行,艺术特色:(1)感情真挚跌宕,是旧题写时事的典范。(2)引用贴切自然,如同己出。(3

4、)诗中比兴贴近音乐的情景,又同现实相一致。(4)虽说是四言体,而当时五言已兴起,但却把四言诗的形式推到极致。,三、曹丕:曹丕的生平,1、曹丕诗歌的内容:1、宴游诗2、抒情言志3、相思离别,三、曹丕:,2、曹丕诗歌的新变A、个人情感的抒发;B、文人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1)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典论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已逸,论文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篇。涉及到文学的价值、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后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开了先河。,3、曹丕的贡献,(2)曹丕有一首乐府诗燕歌行,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

5、妇闺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作品讲读,燕歌行,艺术特色(1)诗歌以深婉细腻的手法,抒发了缠绵哀怨之情,运用了景物描写、心理自白、生活场景及细节描写等手段,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思妇的愁苦和悲哀,并刻画出了一个悲思欲绝的思妇形象。(2)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明丽优美,情调婉转缠绵、凄楚哀怨,音节和谐流畅,一韵到底,句句用韵。,第二节 曹植,一、曹植生平,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

6、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铜雀,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部分。,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二、曹植诗歌内容:,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1、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

7、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2、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3)是述志诗。(4)是游仙诗。,三、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乐府形式。2、“辞采华茂”。3、工于起调。4、善用比喻。,钟嵘诗品评曹植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

8、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四、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的原因:,1、由于文采富艳;2、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3、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品讲读,白马篇,艺术特色:(1)本诗的重点是写人,它通过游侠儿形象的描写刻画,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2)本诗的表现手法,既有细致的铺排渲染,也有概括的勾勒描写。(3)本诗是曹植前期诗歌的代表性作品,洋溢着少年意气,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情调,也是他前期人格精神的写照。,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作品讲读,艺术特色:(1)此诗是曹植后期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后期诗歌的基本艺术风格。(2)此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交

9、相辉映,穿插并行。(3)此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首尾相连、层层相因的辘轳体的形式。,第三节王粲、刘桢和蔡琰,一、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建安时期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七子”一称,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中王粲的成就最高。,曹丕典论论文论“七子”文风,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舒缓之气),然粲之匹也。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潮戏。及其所善,扬、班之俦也。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人体,不可力强而致。,(一)王粲,洛阳仲宣楼,七子之冠冕,(一)王粲:1、王粲的诗歌内容:(1)归顺曹操之前的

10、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代表诗作是七哀诗三首。(2)归曹后,王粲比较重要的作品是从军诗五首,主要描写诗人几次随曹操出征的感受。(3)王粲还有一些在邺下时期与曹丕、曹植兄弟及其他文人唱和的作品。,王粲塑像,2、王粲的诗歌的艺术特色: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谢灵运说他:“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序)方东树评之为“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昭昧詹言卷二)。,作品讲读,七哀诗(其一),艺术特色:(1)诗歌运用了高度的概括与典型事件的特写相结合的笔法。(2)诗歌以叙事为线索,形象地描写了由于军阀混战所造成的

11、乱离景象,以抒情为主旨抒发了作者的强烈的悲愤与深沉感慨。,(二)刘桢,1、刘桢诗歌的内容:(1)赠答诗。(2)游乐诗。2、刘桢诗歌的特点:刘桢的诗纯以气势取胜,无论是抒情还是咏物,无论是写山水还是状禽鸟,都显示出其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三)“七子”其他作家的创作: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 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 徐干 室思诗,四、蔡琰,(1)生平和创作。(2)胡笳十八拍的真伪。(3)五言悲愤诗的思想性,文姬归汉图,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一、建安风骨与时代:建安人的精神状态与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从乱世到初步治平之世。乱世中蒿目时艰、慷慨悲哀的文学。初步治平之世,文学向华丽壮大

12、的风格出现的。,补充,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面(见中古文学史):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洁,词气峭厉,不傍经典,直抒胸臆,故文风清峻。2、通脱。即随便之意。诗文的随便由思想的随便而来。这跟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有关。故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积极建功立业的乐观精神,也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感叹。但总的看来,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最终导向及时建功立业、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所以,慷慨悲壮,乃成为建安文学的又一风格特征。,3、骋词。即气盛词壮。建安文人思想束缚较少,精神比较自由,故其议论时事,抒写情志,无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地表现自我,由此

13、形成“骋词”的艺术风格。4、华靡。即华丽。曹操尚质朴为文,而注重诗文华靡的,首推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建安文学之渐趋华靡,表明文学已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受到文人的自觉重视。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安风骨,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二、

14、建安诗歌的特点:1、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2、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3、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特点。4、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期。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尤其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政权以后大肆诛杀曹魏集团,造成中古史上“名士少有全者”的

15、最黑暗恐怖的时期。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一、魏晋之际的政治与思潮:,1、政治与文学2、玄风与文学 3、从文人集团到名士集团,二、正始诗歌的新特点:,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三、“竹林七贤”魏

16、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参颜延之五君咏、世说新语刘伶病酒,见作品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

17、画面。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阮咸、向秀、刘伶。其中以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三、阮籍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一)阮籍:1、阮籍诗歌的内容:(1)忧生之嗟。(2)隐逸求仙。(3)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4)抒写理想。,2、阮籍诗歌的风格特色,钟嵘诗品说阮籍的诗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18、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作品讲读,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艺术特点:(1)含蓄隐晦。(2)人鸟相映。(3)极类五律。,四、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晋书嵇康传)。“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然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环顾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嵇康传)初康居贫,常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恨)之。(晋书嵇康传),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何焯文选评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嵇康四言诗写得很好,能够脱离诗经的藩篱,既有高洁的志趣,也富于秀逸的风格。他的许多作品虽然带有很浓的老庄思想的色彩,但愤懑不平之情还明显可见。所以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嵇(康)志清峻。”钟嵘诗品说他“过于峻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