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兴起07.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7612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7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的兴起0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儒学的兴起0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儒学的兴起0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儒学的兴起0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儒学的兴起0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学的兴起0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的兴起07.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顾中霞,儒学的兴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历史,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请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些历史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传统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沉重打击,进入低潮,陕西渭南传说中的秦朝“焚书堆”遗址,二.罢黜百家-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生平,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

2、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像,理解历史,董仲舒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合作探究:,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发挥“仁政”:轻徭薄赋.,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

3、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表现:,起用儒者参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1)尊儒:,(2)倡儒:,目的:,知识点拔,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兴办郡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问题探究,三.太学的出现(1)汉武帝创立太学(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

4、化的标志。(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思考: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段扩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汉代讲学图,春秋公羊传书影,(董仲舒)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汉书董仲舒传,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2)特点:A、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B、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3)历史影响: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兴起,成正统,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焚书坑儒,沉重打击,“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创建太学郡国学,科举制

5、,正统地位强化,知识小结,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学以致用,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B.C.D.,答案:D,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答案:C,材料一: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然而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悟历史:,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和谐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德意识,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价值,态度:,材料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人协调、和与中”,结合本课你认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