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正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8032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正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一章 工程概述 一、项目名称 : 大足.金科中央公园城二、建设地点 : 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红星大队8、10组三、项目概况:本工程分为两个标段:1、大足金科中央公园城一标段含D15#车库、S1、G2G4、D9D14#及对应商业土建及普通水电安装工程合计110856.82,其中高层为34层,建筑高度H = 110.06m;洋房为6+1层,建筑高度H =24.702m;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桩、独立柱基及条形基础。2、大足金科中央公园城二标段含D15#车库、D1、G1、G5、G6、D2D8#及对应商业土建及普通水电安装工程合计104257.81,其中高层为34层,建筑高度H = 110.06m;洋房

2、为6+1层,建筑高度H = 24.702m;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桩、独立柱基及条形基础。、 第二章、监理工作依据 1、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扬州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办法内容,开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工作。2、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施工技术标准、设计图及设计文件。3、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4、本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洽商以及有关的设计文件。5、相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批文、规划红线、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6、本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7、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房屋建筑部分) 第三章、施工过程中具体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模板工程一、轴线偏位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

3、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2原因分析(1)轴线放线错误;(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4)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漏设或间距过大。(5)混凝土浇捣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6)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7)模板支架搭设不合理,整体性或刚度不足,受力后变形。3预防措施(1)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完善整体性连接或支撑,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

4、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5)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6)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7)施工前编制模板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设置剪刀撑。二、变形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1 / 38 (1)支撑距过大,模板截面小,拼缝处无加固措施,刚度差。(2)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

5、地基土未夯实,无垫板,未硬化,无排水措施,造成支承部分下沉。(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捣。3预防措施(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承载能力和刚度。(2)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片应按规定设置,对接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3)梁、墙模板上部必须设锁口,对拉螺栓(片)间距接审批的模板施工方案执行,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尺寸。(4)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

6、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5)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6)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可比设计的截面尺寸小05mm。(7)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10003/1000。三、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面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2原因分析(1)分层分段测设标高,未按水准控制点实施标高控制。(2)

7、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未予区分,装修层厚度考虑不够。(3)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2 / 38 (4)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座平。3预防措施(1)确定水准基点并作好保护,每次均以基准点进行投测。(2)明确建筑、结构标高及装修层厚度。(3)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控制标高。(4)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找平四、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2原因分析(1)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2)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3)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4)钢模板变形

8、未修整到位。(5)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预防措施(1)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砼前要发水润湿,使其胀开密缝。(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 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落实,可用满型泡沫条夹在拼缝处防止漏浆。(6)梁、柱交接部位拼缝要严密,支撑要牢靠,不得错位。五、脱模剂使用不符要求1.现象拆模后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2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

9、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污染钢筋、混凝土,影响混凝土表面3 / 38 质量。3预防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混凝土残浆,尔后再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一般以2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3)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六、模内清理不符要求1现象模内残留木屑、水泥浆块、泥沙等杂物,拆模发现混凝土表面有层泥沙、木屑或木块等杂物。2原因分析(1)墙、柱根部的拐角、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无法进行清扫。(2)封模之前未进行第一遍清扫。(3)钢筋绑扎完毕,模内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3

10、预防措施(1)墙、柱根部的拐角、梁柱接头处留清扫孔,模内杂物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模。(2)在封模前,将模内杂物清除干净。(3)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内杂物。七、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捣空现象。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机头子不能插到,造成振捣不实。3预防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开设排气孔,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

11、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和4 / 38 振捣。钢筋工程一、墙、柱主筋偏位1墙、柱混凝土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甚至出现露筋现象,墙板内外排钢筋间距过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2原因分析(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漏放。(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3)墙板内外排钢筋间缺定距措施(缺或少放内撑块)。(4)墙、柱钢筋缺少限位措施。(5)混凝土浇筑时被振捣棒头子、下料管碰歪撞斜,未及时纠正。3预防措施(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按规定放置,一般按间距0.60.8m放置。(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应满足设计的保护层厚度要求。(3)墙板内外排钢筋间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放

12、置内撑。(4)柱子钢筋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定位箍筋,盘后用减去四周保护层的卡具固定,墙板筋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采取措施(如电焊)加以限位。(5)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振动棒头子或下料管碰撞钢筋,发现撞斜碰歪,须及时进行校正。二、楼板及悬挑板上筋下踏1现象由于楼板及悬挑板上层筋下踏,易出现混凝土板面裂缝,严重的会造成悬挑板断裂。2原因分析(1) 楼板双层筋的上层筋支撑不足。(2)悬挑板(雨篷、阳台板)主筋撑钩不足或偏斜。(3)楼板及悬挑板上筋混凝土浇捣时被踩下,未及时校正。(4)无施工便道,浇砼时被施工人员踩踏。3预防措施(1)按设计施工图纸在楼板上排与下排筋之间放置定位垫块。(2)悬挑板(雨

13、篷、阳台板)按设计施工图纸放置主筋撑钩,且不应偏斜。(3)混凝土浇捣时,发现钢筋被踩下,须及时纠正。5 / 38 (4)浇砼前须搭设施工便道,浇砼时避免踏踩钢筋,踩踏后要及时修复。三、同截面接头过多1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的规定值。2原因分析(1)钢筋配料时,没有认真考虑同截面接头错开。(2)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3)不熟悉标准规范GB502042002第347和第3、5章的规定)3预防措施(1)钢筋配料时,要认真考虑同截面接头错开的要求。(2)区分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3)熟悉规范、标准有关

14、钢筋接头位置错开规定的条文。四、绑扎不符合要求1现象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时,发现钢筋绑扎质量不符合GB502042002规范规定的要求。2原因分析(1)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压钢筋颠倒);(2)无定位箍筋,主筋偏位;(3)板和墙钢筋网、花扎不符合规范规定(GB50204-2002第3、5章),缺扣,松扣。(4)钢筋接头处未绑扎三道。(5)箍筋不垂直主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头未错开。(6)矫正主筋时未按1:6坡度,而是硬弯或是豆芽型。(7)箍筋未作135o弯钩。3预防措施(1)明了设计要求,分清受拉,受压筋。(2)设定位箍筋,防止主筋弯曲或移位。(3)按GB502042002第3、5章规

15、定要求进行操作。(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6 / 38 (5)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和规范规定,严格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6)矫正主筋严格按1:6坡度进行。(7)箍筋加工要求按GB50204-2002第3、5章要求执行。五、不符合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1现象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时,发现钢筋焊接绑扎与安装不符合施工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的要求。2原因分析(1)主梁与次梁受力筋上下位置颠倒。(2)梁、柱相交受力筋里外位置放错。(3)门窗洞口漏设加强筋。(4)搭接长度不足,接头位置不当。(5)锚固长度不足,形式不对。3预防措施(1)熟悉图纸,分清主次梁,绑扎时应将次梁受力筋放在主梁受力筋上面。(2

16、)事先放样,控制柱筋内梁受力筋间距。避免因柱筋内梁受力筋过密放不下,而将梁受力筋放在柱筋之外。(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及接头错开的百分比搭接长度应符合GB502042002第3、5章规定。(5)钢筋的锚固长度锚固形式应符合GB500102002的规定。(3)严格检查,认真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发现钢筋放错位、遗漏等缺陷,及时纠正。六、骨架歪斜1现象钢筋骨架绑定或堆放一段时间后产生歪斜、扭曲现象。2原因分析(1)绑扎不牢,绑扎点太稀。(2)梁中纵向构造钢筋太少,或柱中纵向构造钢筋及附加箍太少。(3)骨架被碰撞变形。3预防措施(1)按规范要求进行绑扎。(2)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附加构造钢筋和箍筋,以改

17、善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7 / 38 (3)加强钢筋骨架成品的保护。七、钢筋曲线形状不准1现象绑扎带有曲线形状钢筋骨架,安装入模时,发生外形不适应模板要求。2原因分析(1)曲线形状钢筋成型不准(2)搬运过程中变形。(3)曲线形钢筋骨架外形没有防止变形的可靠措施。(4)模板外形尺寸不准或变形。3预防措施(1)对成型的曲线形钢筋,严格检查外形,发现曲线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校正。(2)搬运过程中应轻起轻放。(3)曲线形钢筋在骨架中固定要采取限位措施。(4)复核模板曲线要素,修复固定模板。八、基础钢筋倒钩1现象绑扎基础底板钢筋时,发现钢筋弯钩平放。2原因分析操作马虎,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正。3预防措施(

18、1)绑扎时要切记,弯钩要朝上。(2)发现钢筋倒钩,扶正后重绑。混凝土工程一、蜂窝麻面1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或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但无钢筋外露。2原因分析(1)配合比计量不准或无计量,砂石级配不好。(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搅拌不均匀。(3)模板表面没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造成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8 / 38 (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或漏振。(6)一次浇捣混凝土过厚,分层不清。(7)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范规定,造成混凝土离析。(8)钢筋稠密区域没有有效下料和振捣措施。3预防措施(1)混凝土粗细骨料、水、水泥要

19、严格计量,车车过磅,通过试配,选择适当配合比。(2)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商品砼运输,停歇时应注意慢慢转动搅拌。(3)模板清理干净,不得附有水泥浆等杂物,控制拆模强度,不宜过早拆模。(4)模板拼缝严密,缝隙处要采取措施填嵌,防止浇捣时混凝土漏浆。(5)混凝土浇捣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振捣应至气泡排出为止。(6)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上层插入下层捣实。(7)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要采用溜槽、溜管、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8)钢筋稠密区域要选择合理粗骨料,采用刀片式振动器或开浇捣控等措施。二、露筋1现象柱、梁、墙、板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2原因

20、分析(1)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少甚至漏放,造成钢筋紧贴模板。(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较密,石子粒径较大,卡在钢筋上。(3)模板拼缝不严密,造成缝隙处严重漏浆。(4)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或人为造成钢筋移位,造成露筋。3预防措施(1)检查保护层的垫块厚度、数量、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2)钢筋稠密区域,应选择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粒径不得9 / 38 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3)模板缝隙处要采取填嵌措施,防止漏浆。(4)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棒撞击钢筋,在钢筋稠密区域内可用刀片式振动棒振捣。浇捣混凝土时,应检查钢筋位置,采取限位措

21、施,防止钢筋偏位。(5)混凝土振捣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被踩弯或松扣者,应及时调整,补扣绑好。三、孔洞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钢筋无保护层厚度,缺陷处往往有钢筋外露。2原因分析(1)同“蜂窝”、“露筋”等原因。(2)在钢筋稠密区域或预留洞口和预埋件处,砼浇筑不畅通。(3)洞口模板无排气孔。3预防措施(1)采取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跟着下料走,操作时采取快插慢拔,防止漏振。(2)钢筋稠密区域,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如机械振捣有困难,可采用人工振捣配合。(3)预留洞口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并采取侧部开口浇灌措施,振捣好后,再封模板。(4)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

22、用串筒、溜槽等下料,保证混凝土不离析。四、“烂根”1现象拆模后,发现柱、墙根部混凝土有一段缺浆,有空隙,或形成蜂窝状孔洞等现象,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2原因分析(1)模板根部缝隙不严、漏浆。(2)浇筑前未进行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浆接浆。(3)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和易性差,使石子沉底。(4)一处下料太多,振捣不实。3预防措施10 / 38 (1)模部根部缝隙要采取堵嵌措施,防止浇捣漏浆。(2)浇筑时,先下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浆接浆。(3) 选择合适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4)控制一次下料厚度,防止混凝土离析或振捣不到位。(5)采取正确振捣方法,振动棒插点应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快插慢

23、拔,循序振捣,以免漏振。五、缺棱掉角1现象在梁柱、墙和洞口处有混凝土局部掉落,如不规整,棱角有缺陷等现象。2原因分析(1)模板未清理干净,拆模时造成混凝土棱角拉损。(2)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角随模板拆除破损。(3)脱模剂漏刷或脱模剂质量差。(4)野蛮作业,撬模板时未加防护。3预防措施(1)每次拆模板后须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2)控制拆模强度(墙模板、柱侧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1.2MPa。(3)脱模剂不得漏刷,不能随意加水稀释。(4)小心拆模,撬模板时要加木垫块,以免拆模碰坏混凝土棱角。六、洞口变形1现象拆模后的洞口形状不规整、歪斜,几何形状与设计图纸要求形状不相符。2原因分析

24、(1)模内顶撑间距过大,断面太小,固定不牢。(2)模内无斜撑,刚度不足,不能确保模框方正。(3)混凝土浇捣时不对称下料,振捣时将模板挤偏。(4)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3预防措施(1)模内支撑断面、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2)模板安装固定根据施工方案要求进行。(3)混凝土浇捣时,要对称下料、振捣,并注意振动棒不能碰撞11 / 38 模板。(4)模板定位后须固定稳固,不能移位。七、缝隙夹渣1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且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混凝土整体性差。2.原因分析(1)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如清除浮浆、杂物,在浇筑前未浇水湿润以及用同配合比混凝土砂浆接浆。(

25、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停歇时间过长,混有杂物或积水附着积存在混凝土表面,浇筑时未认真检查清理。3预防措施(1)在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捣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残浆、浮石、杂物,充分浇水湿润,用同配合比混凝土砂浆接浆。(2)混凝土浇筑停歇时,在继续浇筑前,先认真检查,清除杂物、积水。八、裂缝1现象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砼表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呈放射状裂缝,按其裂缝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构上要防止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以确保结构安全。2原因分析(1)水灰比过大,表面

26、产生、龟裂。(2)水泥用量过大,易引起收缩裂缝。(3)拆模过早,易引起表面拉裂。(4)砼浆料过多,收缩变形大。(5)外加剂掺量不准或失效,改变了砼配合比。(6)相邻不同结构砼强度等级相差大,造成抗裂能力不一。(7)相邻结构的刚度相差大,造成裂纹。(8)温度应力造成开裂。(9)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太薄,顺筋而裂。(10)缺箍筋、斜筋、温度筋及洞口加强筋和房屋四角混凝土楼地12 / 38 坪抗扭钢筋。(11)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12)养护不当。(13)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易引起龟裂。3预防措施(1)配制混凝十时,应严格粹制水灰比不得在砼中加水。(2)严格控制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27、(3)控制拆模强度,墙板、柱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4)砼配合比要注意外加料及水泥量控制,以减少砼自身收缩变形。(5)外加剂应有效,与砼相容,且严格计量。(6)设计应有构造措施,预防砼强度等级相差太大造成抗裂能力不协调。(7)从设计上加强结构刚度较弱部位的构造。(8)按规范设计和要求处理好伸缩缝、后浇带。(9)混凝土浇捣前,检查保护层垫块厚度数量、间距是否适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0)门窗洞口和房屋四角等薄弱部位适当放置加强筋,以防止这些部位裂缝。(1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有降低内外温差措施,如用低热的水泥配制混凝土,掺适量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加入缓凝剂,减缓浇筑速

28、度,以利散热;用塑料薄膜和湿草包遮盖混凝土,浇水养护;留测温孔,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以掌握内外温差。(12)加强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工作,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气温高的天气,应进行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保持始终湿润。(13)混凝土浇捣完毕后采取两次抹实压光方法,即在混凝土收水前再在表面进行抹实压光。砌砖工程一、砂浆饱满度差1现象水平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内无砂浆;清水墙缩口缝大于20mm以上。13 / 38 2原因分析(1)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困难,砖与砂浆层粘结差。(2)干砖上墙,砂浆早期脱水,与砖粘结差。(3)铺灰过长,砌筑速度快,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粘结差。(4)

29、砌清水墙采用大缩口的铺灰方法,减少了砂浆饱满度。(5)不挤碰头灰或不打碰头灰,造成竖缝透亮或瞎缝。(6)排砖不均匀,造成一些竖缝无砂浆。3预防措施(1)改善砂浆和易性,使用混合砂浆的现场塑化材料应经常浇水湿润,应有防曝晒、防风干结硬的措施。(2)严禁干砖上墙,砌筑前应将砖提前浇水,水浸湿砖10mm深为宜。(3)不准使用未经处理的桶底砂浆或隔日砂浆,尽量做到随拌随用,一般气温条件下34h内用完,气温较高时可控制在23h,防止沉底结硬。(4)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砂子拌制砂浆,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不得不经试验随意更换材料,要保证砂浆搅拌时间。(5)每砌完一步架砖都应进行竖缝的刮缝和塞缝,以

30、减少外墙渗漏点,提高砌体整体性。(6)推行“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三一砌砖法,不准采用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法。二、混水墙通缝1现象(1)砖层间竖缝相互搭接小于25mm,未错缝。(2)里外皮砖缺丁砖拉结,互不相咬,形成“两层皮”及周圈通天缝。2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组砌方法错误造成的。(1)碎砖集中使用,上下皮砖竖缝错不开,影响砌体整体强度。(2)砖柱采用包心砌法。(3)打制六分头数量不够,排砖满足不了内外砖墙竖缝相互搭砌要求。3预防措施(1)应使操作者不但要掌握砖砌体组砌方法,同时还要懂得正确14 / 38 的组砌形式不单纯是为了美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2)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31、(3)不论清、混水砖墙,砖竖缝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四分之一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三皮砖就应有一层丁砖拉结。(4)为了节约,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上下皮砖竖缝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四分之一砖长,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三、留槎错误,接槎不严1、现象(1)纵横墙交接处、转角处留直槎。(2)在120mm砖墙留阴槎或只放拉结筋不留槎。(3)构造柱不留大马牙槎,或留了大马牙槎上下不顺直,断面过小,槎口先进后退。(4)拉结筋长度、间距、数量不够,120mm墙每道拉结筋只埋一根。(5)接槎缝不平直、不通顺,塞砂浆不严实,接砖的上缝、竖缝透亮。2原因分析(1)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或随意留槎。(2)操作人员对留槎

32、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留直槎或留阴槎,图方便,漏放拉结筋或拉结筋间距、数量不够。(3)退留槎方法不统一,使接槎砖的上部灰缝难塞严,平直度难控制,接槎部位不顺直。3.预防措施(1)在做施工组织计划时,应统一安排施工留槎,尽量减少留槎部位,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以利于房屋整体性。(2)砖墙的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留置斜槎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砌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其数量为每半砖墙厚放置一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500mm长

33、,其末端应有90弯钩,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得留直槎。(3)非承重的隔墙与墙如不同时砌筑时,可于墙中引出阳槎,埋入拉结筋(构造与上述相同),但每道不少于两根。(4)如纵横墙均为承重墙,在丁字交接处留槎可在槎处下部(约三15 / 38 分之一接槎高)砌成斜槎,上部留成阳直槎,并按要求加设拉结钢筋。(5)墙与构造柱沿墙高每500mm设置26水平拉结筋,每道不少于两根,拉结筋伸人墙内不少于lm;大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6)统一退槎留置方法,控制好退槎位置及垂直度、灰缝平直度,接槎时应先将槎口处砂浆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用大铲或砖刀将接槎砖的上部灰缝塞严实。四、墙

34、体裂缝1现象(1)在纵墙的两端,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发生的斜裂缝,其方向向沉降较大一边倾斜,由下向上发展。(2)在窗口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的出现水平裂缝,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3)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出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2原因分析主要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或水平剪力、集中荷载等,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3预防措施(1)设计上应合理设置沉降缝,并且应有足够宽度。沉降缝都应从基础开始将建筑物分成若干部分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和防止裂缝产生。(2)加强基础整体性,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适当调整地基的不

35、均匀下沉。(3)施工中注意不要把沉降缝浇在一起,要保证宽度符合设计要求,落人沉降缝内的砖头、木块、砂浆等杂物应及时清除。(4)砌体施工严格按规范规定留槎,加设拉结筋,提高砂浆饱满度,保证砖层间粘结,提高砌体抗剪强度。(5)地基软弱部位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6)对于墙体产生的裂缝应先做好观察工作,视裂缝性质及严重程度,由设计部门提出是否加固。主体渗漏防治目前房屋渗漏质量通病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不仅仅是材料、防水层及装饰工程的问题,主体工程质量不16 / 38 好,是造成渗漏的重要因数。1主要渗漏部位(1)顶层圈梁下及女儿墙渗漏。(2)山墙渗漏,尤其是东

36、山墙。(3)墙体裂缝处渗漏。(4)墙面勾缝凹槽处渗漏。(5)锚人墙的落水管卡、避雷线、电线横担等锚脚处渗漏。(6)混凝土墙板对拧螺栓孔洞处渗漏。(7)圈梁、构造柱支模留洞、脚手洞、脚手铅丝处墙面渗漏。(8)外窗口周边墙渗漏,窗帘盒两侧墙面渗漏。(9)阳台板两侧墙面渗漏,阳台拦板、扶手与墙相接部位渗漏,阳台扶手人墙部位渗漏。(10)相邻两个阳台板之间的隔板下的缝隙与室内相连处渗漏。(11)止水带(片)、变形缝处渗漏。(12)混凝土施工缝处渗漏。(13)管道穿楼板、穿墙洞处渗漏。(14)楼板灌缝处渗漏。2原因分析(1)设计图纸上考虑温度、沉降变形的技术构造措施不够完善。尤其是房屋沉降及温差变形造成

37、墙体裂缝而导致渗漏。(2)施工中的差错使主体工程有“洞”和“缝”,造成渗。漏隐患。施工中埋入外墙、穿过楼板的构配件,如穿墙管件、止水带、铅丝、铁丝、铁件等边缝及脚手、模板的穿墙洞堵塞不密实;砌体水平灰缝不饱满,竖缝砂浆不密实;门窗框固定不牢,经碰撞或振动出现裂缝;窗台与墙体间有缝隙,门窗框嵌缝不严密等,都是造成渗漏的隐患。3预防措施在主体工程施工中,除了保证结构安全外,还必须对一些造成渗漏的细部进行管理。其重点内容是:(1)图纸会审:会审设计图纸应考虑墙体及女儿墙、屋面有具体统一的防止温度、沉降变形的技术构造措施,变形缝应适宜,以减少温差与沉降引起的变形。(2)女儿墙施工:1)砖砌女儿墙:应采

38、用实心粘土砖砌筑,钢筋混凝土组合柱伸到女儿墙顶,与钢筋混凝土压顶连接。先砌砖后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柱,17 / 38 砌体水平及竖缝砂浆必须饱满,组合柱留置马牙槎,应先退后进。2)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应同时与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顶部整浇。如不同时整浇,施工缝应留在屋面结构以上1O0mm位置(即现浇混凝土屋面上做出100mm反口),认真处理施工缝,坚持先清理垃圾,再浇水湿润、接浆,然后再浇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施工顺序。3)如设计上希望用女儿墙立面装饰,女儿墙立面宜稍凸出墙面2030mm,下口做滴水线。(3)砌体:1)混合结构内外墙在每个楼层1.4m砌体高度以下部位应同时砌筑,上部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

39、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框架填充墙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在框架上设置拉结筋。2)当设计无规定时,住宅底层围墙与楼层墙之间,应设缝放置沥青木丝板,用油膏嵌缝。建筑物四周的明沟、散水坡和台阶(有挑梁者除外)与建筑物墙根之间,一般应设缝断开,用油膏嵌缝。3)框架围护结构填充外墙不宜用粘土砖砌筑。4)镶窗台不准用空心砖,宜用实心粘土砖砌三皮丁砖或现浇C20细石混凝土。5)严禁使用刚出厂的热砌块和爆灰的砌块以及生产存放不足一个月的砌块。6)要保证砌筑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及足够的搅拌时间,不宜用高标号水泥或过细的砂子拌制砂浆,拌制砂浆应随拌随用,通常条件下拌好的砂浆应在4h内用完,天气炎热,蒸发量大

40、则应缩短至2h。7)砌块和砖,砌筑前必须隔夜浇(浸)水湿润,断裂的砌块或砖不准用在外墙上。8)采用挤浆法或加浆法砌筑,提倡“三一砌砖法”,严禁用推尺铺灰或摆砖砌筑,外墙的水平及竖向灰缝砂浆必须饱满,必须满刮砂浆,不准有透亮及瞎缝;尤其是粘土承重空心砖的外墙及框架梁柱与砌体周边缝、外墙上混凝土过梁端缝、窗台等镶砖两端缝,砂浆必须饱满密实,宜对山墙随砌砖随原浆勒缝。9)每层砖墙收顶的最上一皮应是丁砖,必须灌浆,支模板及浇灌混凝土时注意不要碰动砖墙。10)砌块组砌的立缝大于3cm的用C20细石混凝土塞缝,不得碰动。砌块及镶砖的水平缝及立缝,应随砌随钩缝,山墙的灰缝宜采用1:2水泥砂浆加浆勒缝。18

41、/ 38 11)在砌块搭缝长度不足处,遇有窗洞或其他洞口时,水平灰缝中的拉结筋必须越过洞口宽度,并压入砌体内长度500mm,阳台部位窗下第一皮砌块排列时,与窗侧砌块必须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得小于砌块高的三分之一,也不应小于150mm。12)墙体与门窗框之间的缝隙应嵌填密实。13)竖向及水平方向的变形缝内不得夹有砂浆砖等硬物,其缝宽及盖缝板与墙体的连接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4)采用承重多孔砖砌筑的,在外墙窗台以下可砌三皮实心粘土砖;卫生间楼地面起三皮可使用实心粘土砖砌筑,隔墙可在楼层底砌三皮实心砖。15)使用砌块砌筑或空心砖砌筑的填充墙建筑,不够整砖时可用实心砖补砌;在实心砖墙中的洞口,预埋件

42、和管道穿过处可用实心砖砌筑;为砌筑固定木门框的泡沫砖的需要,在门框二侧边,也可局部使用实心粘土砖镶砌。(4)构件安装:1)阳台、隔墙和扶手与墙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应按规定设置预埋拉结筋。2)当设计未明确时,厕所、盥洗间等地坪、阳台、外走道(或类似情况的走道)地面标高应较居室地面相对低1520mm。(5)钢筋混凝土:1)混合结构应采用现浇圈梁,不得采用预制圈梁。2)悬挑阳台、雨篷受力钢筋下面应设置钢筋支架,并逐个进行钢筋工程隐蔽验收。3)外墙部位的混凝土封头,应与屋面圈梁混凝土同时浇筑。4) 外墙部位圈梁,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整浇,不得镶半砖代替。5)有防水要求的构筑物或人防地下室的外墙板

43、,浇筑混凝土支模用的穿墙对拉螺栓应焊止水片,并应在外侧模上衬垫厚度20mm以上的木块,拆模后除掉木垫块,割去此段螺栓,用防水砂浆封口。6)混凝土柱、墙浇筑时的立模限位,不得采用先做混凝土方盘和导墙工艺,可采用焊接钢件限位。7)混凝土应浇捣密实,按施工规范规定位置留置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并应加同配合比混凝土浆接浆。19 / 38 (6)补洞:1)外砖墙的孔洞修补,宜用C20细石混凝土嵌实,或采用半砖内外镶砌,其砖面比墙面略进11.5cm,砖四周灰缝用水泥砂浆嵌实,再用1:3刮糙砂浆将表面补平,混凝土外墙面的孔洞,应在内外用防水砂浆找补。2)阳台板上的立管、落水头,厕所

44、间的地漏,穿过地面及屋面板的管道、落水头等应安装牢固,找补工作应在安装管道后做地面及屋面前进行,补洞应逐层进行,但一般不准将连续两层楼面临时固定管道的对拔榫同时拆除。补洞工序:管子安装标高、位置校正-清理洞口-支模-管子外壁和预留洞壁刷一遍107胶水泥浆-用1020mm厚度的1:2水泥砂浆捣实洞周边-浇C20细石混凝土(比洞口低20mm)-24h内不准碰动并养护12d-拆模刷防水涂料或嵌一层油膏-用1:2水泥砂浆抹平-蓄水试验不渗漏-质检员验收,(7)主体工程的检查监督:1)根据工程特点,列出监控计划,按工程质量监控要点内容和工程量大小情况,每层必须到位检查一次以上,巡回检查及时帮助指导,或指

45、令整改,作好监理日志,并经常讲解质量标准、施工工艺和构造要求,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质量标准,提高操作技术素质。2)对主要工序的施工样板及时鉴定,符合标准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大面积施工展开后,有计划的按层抽查,按质量标准衡量,与样板工程比较,及时判断相符率,与样板工程相符率在90以上者为在监控范围,反之为失控状态,并查出影响质量因素,及时反馈,帮助提出改进意见。3)按部位检测渗漏,将主体的渗漏,有效地消除在下道工序施工之前,检测部位及项目是:外墙淋水试验:如在主体工程完成后,外装饰工程施工前,无自然降水条件的,宜做外墙淋水试验,在外墙面三层和六层高度设DN15压力喷水管,喷水时间24h,如发现漏点,做出记号,找出原因,修补好后,对原渗漏点处重新喷水24h,到不渗漏为止。穿屋面、楼地面、阳台板立管洞和落水斗处的蓄水试验:在已补好的洞或落水斗处,上面用1:2水泥砂浆围成250mm蓄水槛,高30mm,宽30mm,周边封闭不能有裂缝,放满水,存水24h后,观察其20 / 38 修补处有否渗漏水。如有,找出原因,修补好,重新存水24h,直到不渗漏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