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家具图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9047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5.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家具图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明代家具图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明代家具图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明代家具图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明代家具图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家具图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家具图集.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朝(精品)家具图集明代家具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明式家具,着重一个“式”字,不管制作于明代或明以后何时,也不论贵重材质和一般材质,只要具有明代家具风格,皆称之“明式家具”。狭义则指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我们要介绍的是后者。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后期,商品丰富,流通渠道广泛,外贸开放,从而使大城市、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南与南海地区最为显著。明清时期,此两地成为家具的重要产地,其实是和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是有直接联系的。明范濂云间据目抄中有这样一条:“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家公

2、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类。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及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尤可怪可,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装铺,庭蓄瓮鱼杂卉,内则细桌拂尘,号称书房,竟不知皂快所读何书也。”由此可窥得明代后期苏、松地区家具与民风之一斑。 明代家具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五大类:一、 几案类:包括桌案与几,是五大类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大概可分为:1、炕桌、炕几、炕案 2、香几 3、酒桌、朱桌 4、方桌 5、条桌案(条几、条桌、条案) 6、宽桌案(书桌、画

3、案) 7、其它桌案(月牙桌、扇面桌、棋桌、琴桌、抽屉桌、供桌、供案) 二、 床榻类:只有床身,上面没有任何装置的卧具称之为“榻”,有时亦称为“床”或“小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三面安围子的叫“罗汉床”;床上有立柱,柱间安围子,柱子承顶子的叫“架子床”。 三、 椅凳类:椅凳类包括了不同种类的各式坐具。如:1、杌凳(无束腰杌凳、有束腰杌凳、四面平杌凳等)2、坐墩3、交杌,俗称马扎,可以折叠,便于携带。4、长凳(条凳、二人凳、春凳)5、椅(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6、宝座(只有宫廷、寺院才有,而非一般家庭用具)四、框架类:此类家具,或以陈设器为主,或以储藏器为主,或一器兼用。可分为:1、架格。即

4、以立木为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多层的家具,有书架、物架、多宝格等。2、亮格框,即架框结合在一起的,常见形式是架格在上,框子在下,齐人高或稍高。3、圆角框。4、方角框。 五、 屏联类。 关于明代家具风格,著名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一文中,仿司空图诗品、黄钺画品及沈约“八病”说,将明代家具列成“十六品”和“八病”,现简述如下: 十六品:1、简练 2、淳朴 3、厚拙 4、凝重 5、雄伟 6、圆浑 7、沉穆 8、秾华 9、文绮 10、妍秀 11、劲挺 12、柔婉 13、空灵 14、玲珑 15、典雅 16、清新 八病:1、繁琐 2、赘复 3、臃肿 4、滞郁 5、纤巧 6、悖谬 7、失位

5、 8、俚俗明式家具铜饰件-拉手(图)明代家具上的金属件一般使用白铜或黄铜,后期有使用红铜镀金的,更显华丽夺目。明式家具铜饰件-吊牌(图)明式家具上的铜饰件造型大都方中寓圆,与整体家具风格很协调。既起到实用作用也在家具上起到点睛的装饰作用。 紫檀大圆角柜 明朝末(图)成对之一。为专门存放书画卷轴之用,内部设花梨木隔屉,分四层。此柜体大费料,精致完美,在紫檀器中凤毛麟角。 紫檀圈椅 明朝末(图)成对。圈椅为宋代流行的圆背交椅发展而来。此椅线型流畅,简洁柔顺。椅背板上部雕有双螭拱寿图案,外形呈如意状,使整器更加华贵。 黄花梨立足折叠式矮面盆架 明朝(图)高662mm,横拐子中间加轴,使上下两枨为可折

6、并式,便于收存、携带,传统舞台上使用的鼓架也是这种结构。六根圆柱腿足顶端雕刻有仰俯莲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黄花梨高面盆架 明朝(图) 高1680mm,搭脑挑出,圆雕灵芝纹,搭脑下雕花挂角牙,中间牌子雕四层云纹,整体繁简得当为明代家具中的精品。黄花梨提盒 明朝(图)盒长360mm,连同盒盖内外四层,立柱与盒盖的平行位置打眼贯穿,用铜条穿联,以把几层盒盖固定在两立柱之间。此件小盒实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黄花梨凤纹衣架 明朝(图)高1685mm,底宽1760mm, 中腰处两横枨之间装三块透雕凤纹构成牌子,图案优美,繁密,在整个衣架上起到关键的装饰作用。搭脑两端出头,圆雕出翻花卷叶。凡横竖交按之处,都

7、有雕花角牙。这是件明代衣架绝品。黄花梨小箱 明朝(图)420240187mm,小巧玲珑。这是明代小箱的标准样式,四角用铜叶包镶,盖顶包角,正面云头拍子圆面叶,铜件均用卧槽平镶法,精致隽永。黄花梨官皮箱 明朝(图)高370mm,为明官皮箱的标准形式,无雕饰,平顶,铜质配件爽利。底座前沿用厚板锼出曲线,整体感觉稳定。黄花梨龙纹联二橱 明朝(图) 闷户柜或称“联二”、“联三”橱,是桌案类和柜橱类家具相结合的产物,美观实用,沿用至今。这种家具在官僚大户或乡镇居民家中都有使用,只是选材做工上有粗精之分。黄花梨方角柜式药箱 明朝(图) 高460mm,外形的箱型俗称“一封书”。箱内安置三排抽屉,小巧精致。这

8、种小型家具在明代非常多见,既实用亦可用作案头陈设品。黄花梨联三橱 明朝(图)橱面两端带翘头,铜拉手铜叶面。整体朴素无饰,为明代闷户柜家具中的精品,现收藏在天津市博物馆。 黄花梨无束腰攒牙子方桌明朝(图)高705mm,为案头阵设品,但不论结构上还是雕饰上都摹仿大型屏风的样式,与故宫内大如照壁的明代白石座屏风基本一样。这种形式的屏风在明代已相当流行,屏心为大理石或纸、绢上绘画。 黄花梨螭纹联二橱 明朝(图)面长1120mm,联二橱的正面的各部位都满雕铲地螭纹,龙尾卷曲,明式风格明显。屉面浮雕正中设计下垂云头,有意留出空间安放铜制饰件和拉手,二者配合完美。黄花梨变体圆角柜 明朝(图)高1755mm,

9、成对之一。此柜选料极精,门板为整料对开,花纹对称;柜两侧面板也为独板,做工精到,实为罕见的明代家具精品。 黄花梨插屏式小座屏风 明朝(图)高365mm,其结构比大型屏风简化了许多。座墩上安钻牙的做法出自明代,从这件屏风中亦可看出。榉木圆角柜 明朝(图)虽然榉木不象花梨木那么贵重,但不失其艺术品味,在明清时期广受欢迎,被当成制家具的良材。这种圆角柜产自江浙一带,当地农村人称之为“书柜”,据说过去只有读书的人家才有这种柜子。 黄花梨插屏式座屏风 明朝(图)高2455mm,成对之一。造型结构可追溯到南宋时期,两立柱间安横枨两根,枨下设八字形“披水牙子”。屏风与立柱之间为活体,可插可卸。1995年佳士

10、得拍卖会上一件与之类似的清代插屏以一千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鸡翅木圆角炕柜 明朝(图) 高只有650mm,是北方炕头上陈设的小型柜,柜顶部采用平板直面,是出于实用的考虑。黄花梨圆角柜 明朝(图)圆角柜都用圆料,四立柱与矮腿连成一体,是一块木料制成。圆角柜没有合页,门与柜体的结合用插轴法;有明显侧脚,柜顶也有喷出的柜沿。黄花梨万历柜 明朝(图)高1870mm,上层为亮格,有背板,券口、栏杆上都有少而精的浮雕装饰。这种柜式是明代万历时期最流行的样式,故名。黄花梨上格双层亮格柜 明朝(图)此器颜色明亮,花纹明晰。屉面,柜门等处多有铜活点饰,尤其活页、面页都采用卧槽平镶法,使铜饰件依其厚度镶钉于木槽内,

11、其表面与家具表面齐平,有意强调亮铜在家具上的点缀作用。紫檀有束腰腰圆形脚踏 明朝(图)高170mm,成对之一。明代罗汉床及架子床前都备脚踏,与床配合。此脚踏鼓腿彭牙式,面呈腰圆形,非常珍贵,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花梨三层架格 明朝(图)高1880mm,这件架格的年代应在明早期,它是架格类家具中最基本的形式,三层全敞开式,四面无任何遮拦物,只在中腰处加装了两个抽屉。紫檀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明朝(图)此床除在床沿处压边线一道,通体素面无饰,从结构到装饰都简洁之极,是一件少见的明代家具精品。黄花梨带门围子架子床明朝(图)这种架子床因有六根立柱支撑顶檐,俗称“六柱床”。周围的围栏都用短材攒接成图案。明代

12、万历民间鲁班经匠家镜刻本插图中有一架子床与相似。黄花梨两卷角牙琴桌明朝(图)尺寸1200518820mm,桌面做特殊处理,为上下两层,中间设铜丝弹簧装置,形成一个音箱,拍之嗡嗡作响,有助演奏古琴。黄花梨有束腰直足榻明朝(图)长2065,宽802mm,为单人用卧具。有束腰直足无马蹄足。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有着明确的分工,床可坐可卧,榻只用于坐具。魏晋六朝以降,榻体增大,两者的界线开始模糊。黄花梨几式书案明朝(图)面板192269560mm,通高845mm。这种书案由两个方几作支架,上面搭放一块面板组合而成,俗称“搭板书案”。原件板面长二米半有余,修理后截去二尺多,甚为遗憾。紫檀三屏风独板围子罗

13、汉床明朝(图)此床除在床沿处压边线一道,通体素面无饰,从结构到装饰都简洁之极,是一件少见的明代家具精品。黄花梨带门围子架子床明朝(图)这种架子床因有六根立柱支撑顶檐,俗称“六柱床”。周围的围栏都用短材攒接成图案。明代万历民间鲁班经匠家镜刻本插图中有一架子床与相似。黄花梨两卷角牙琴桌明朝(图)尺寸1200518820mm,桌面做特殊处理,为上下两层,中间设铜丝弹簧装置,形成一个音箱,拍之嗡嗡作响,有助演奏古琴。黄花梨有束腰直足榻明朝(图)长2065,宽802mm,为单人用卧具。有束腰直足无马蹄足。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有着明确的分工,床可坐可卧,榻只用于坐具。魏晋六朝以降,榻体增大,两者的界线开

14、始模糊。黄花梨几式书案明朝(图)面板192269560mm,通高845mm。这种书案由两个方几作支架,上面搭放一块面板组合而成,俗称“搭板书案”。原件板面长二米半有余,修理后截去二尺多,甚为遗憾。铁力四屉桌明朝(图)足外置吊头,安牙角,颇似闷户橱。花草浮雕比较粗犷,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是一件难得的民间家具佳品。黄花梨夹头榫小画案明朝(图) 这是一件标准的明式画案,牙头雕刻有凤形图案,精美雅致,镂刻细腻。所嵌大理石面心实为珍品,山水相连,树木葱葱,宛如一幅水墨画。黄花梨夹头榫罗锅枨小画案明朝(图) 此案罗锅枨拱起很高,呈桥梁形,尽量扩大案下空间,供人就坐其中。案高815mm,符合人体功能。紫檀四

15、面平式加浮雕画桌明朝(图) 此桌造型齐整、方正,黑漆面。遍体浮雕螭纹,刀工极圆润,四足中段挖缺做。此件画桌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是一件流传有绪的紫檀极品。紫檀有束腰几形画桌明朝(图)除桌面外遍体浮雕灵芝纹,与宫廷中其他紫檀宝座的技法相同。桌腿类似鼓腿彭牙,足下横材相连接,中央生出灵芝状云头装饰,是一件极其罕见的紫檀珍品。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明朝(图)此案为素牙头,短小方正,棱角快利。足下有雕云纹托子,案面用宽厚大材制成,造型格外简洁。案面花梨用极美之材,花纹如行云流水。黄花梨攒牙子着地管脚枨平头案明朝(图)面板下的透空牙子是由攒接而成,用裁榫法与腿足及板面相连接;脚枨着地与前后腿

16、直角相交。面为整体宽厚板,俗称“一块玉”。黄花梨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明朝(图)案面712377mm,在腿足高度三分之一处安置顺枨,枨子里侧挖槽装屉板,形成隔层。这种小案不太实用,隔层不宜放重物,所以只供阵设用。 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明朝(图)左右各设一根横枨,做法极简单。但在一些细部处理上又极精致,整个牙条牙头都 用了比较厚的材料,图案中间鼓起,周边又加刻一道规矩的阴线,给人以饱满、面面具道的感觉。黄花梨高束腰条桌明朝(图)桌面长985mm,牙条以下壶门式轮廓清晰可见。腿部中间花中叶状装饰突出,断面呈曲尺形,这种现象叫“挖缺做”,民间叫这种桌腿“蚂蚱腿”。此桌保存完好,美观和坚实兼而有之。黄花梨

17、霸王枨条桌明朝(图)高785mm,桌面略微喷出,有一不明显束腰。马蹄足甚高,断面为曲尺形。霸王枨大而低,腿足甚高,断面为曲尺形。霸王枨大而低,腿足与桌面全仗此来支撑加固。黄花梨四面平带翘头条桌明朝(图)案类结构的家具上常有翘头,而桌类家具上则从不见翘头。此桌有三个扁小的暗藏抽屉,这在明式案中极少见,而这种带屉的案在清代比较多见,但做法很不相同。黄花梨无束腰罗锅枨条桌明朝(图)此桌在牙头上进行雕刻,使它不同于其它素牙条条桌,显出装饰的美化效果。此类条桌的共同特点为桌面与四腿呈直角连接,造型挺拔。铁力板足开光条几明朝(图)几长1915mm,条几面厚约二寸,整板制成,直角相交处用闷榫接合,再去掉硬棱

18、,刨成圆角,简明凝重,颇具古趣。 黄花梨有束腰喷面大方桌明朝(图)方桌面超大,超过四足所占的面积,所以叫“喷面”式。此桌尺寸很大,非常少见,面心为落堂式,原为石质面心。 黄花梨无束腰攒牙子方桌明朝(图)攒牙子的做法是用不同长短的直材攒接成四块牙子,再用栽榫的方法把牙子安在方桌的四面腿足之间。此桌工艺复杂,施工精细,攒接处不见痕迹。现藏故宫博物院。黄花梨一腿三牙加卡子花方桌明朝(图)腿有棱线装饰,匠师称为“甜瓜棱”。此桌是明时期最为标准的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方桌俗称“八仙”桌,略小的称“六仙”、“四仙”桌。 黄花梨一腿三牙罗锅枨小方桌明朝(图)桌面820820mm,这种较小型方桌,北京匠师称之为

19、“六仙”桌,比一般“八仙”桌边长少几公分。此桌工艺精巧,桌面嵌大理石面心。黄花梨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明朝(图)“一腿三牙”是明代家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腿子的左右有牙子以外,还在与台面成45角的腿子上,再加一个牙子。花梨无束腰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明朝(图)高800mm,更为常见的形式是加矮老,高于卡子花,卡子花更美观些。罗锅枨加卡子花式。桌都无束腰,这是明式桌的一个特点。黄花梨有束腰斗拱式半桌明朝(图)顾名思义是方桌的一半,体积适中,用途广泛。腿上安装象斗拱状的支承牙子,饰刻成龙头形,从这里看出建筑中雀替的影子。此桌为漆成黑色,因为清中晚期人们崇尚紫檀,而大部分人又用不起,所以有花梨器漆染成深色

20、以充之。黄花梨插肩榫酒桌明朝(图)桌长1060mm,桌面心镶嵌淡绿色大理石。这种桌坚固耐用,造型挺秀,不仅用于餐饮,亦可作读书写字之课桌。铁力木插肩榫酒桌明朝(图)黑漆面心,周边起拦水线。腿部中下部突出装饰,民间俗称“蚂蚱腿”。此桌木质极旧,制年代应在明代早期。 黄花梨夹头榫酒桌明朝(图)桌长1100mm,这种小桌自五代以来,多用于餐饮。此桌牙头锼成卷云纹,桌脚线脚非常讲究。这种桌体形较小,易于移动,在民间广为流行。黄花梨高束腰六足香几明朝(图) 几面凹凸变化,类荷叶形;束腰甚高,分上下两层;牙子分段相接,像披肩似的覆盖腿足;腿足下有实木台座承托。这类硬木香几很少见。 黄花梨四足八方香几明朝(

21、图)高1030mm,面为攒边打槽装板做成八角,托泥为长方形四角。托泥下又有四只小足支撑,形成上下对比,此几比一般香几要高,挺秀雅致,非常罕见。黄花梨高束腰雕花炕桌明朝(图)炕桌在北方的使用应在明晚期以后。由于气候的因素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炕上活动比较多。饮食、读写、待客等活动都 在炕上凭借矮桌进行。此桌为高束腰,平底浮雕成为一条装饰带。 黄花梨木有束腰三弯腿炕桌明朝(图)此桌特点在其三弯腿,这种腿式十分罕见,好象鼓腿之外又外加了一截外翻的腿足。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明朝(图) 宫廷用炕桌,高290mm。鼓腿牙极尽夸张,束腰外的肩、腿、内翻足几乎鼓成圆形。牙条用铲地浮雕,草龙及其莲花纹样疏

22、密有致。 黄花梨有束腰齐牙条炕桌明朝(图)肩部有兽面装饰的桌类,一般都用齐牙条做法,牙条两端与腿足有线相交,这样可以保持兽面雕刻的完整。上有兽面,足底雕成兽爪,下抓圆球以呼应。紫檀有束腰带托泥宝座明朝(图) 此座为皇宫内专用品。除座面以外,通体浮雕莲花,莲叶,密不露地。刻工细腻,刀法接近于元明之际的剔红器物。宝座前配有风格相同的脚踏,制作同样精美。宝座全为大料拼接,实为紫擅家具中之绝品。黄花梨圆后背交椅明朝(图)通高1120mm,成对之一。后背板为镂空透雕,开光式图案。此椅上多处采用黄铜加固件,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应为明中、晚期作品。 黄花梨透雕靠圈椅明朝(图) 圈椅欲称“罗圈椅”,示其搭脑

23、与扶手由同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后背这条曲线与元代的交椅圈靠背很相似,扶手两端向外翻卷。此椅背板上透雕麒麟纹,精美无比。黄花梨木圆椅明朝(图)通高930mm,圈椅最早见于五代前期的绘画作品,后来很少见到,到明代时期这样的圈椅又很盛兴。此椅鹅脖上端略弯,与扶手交接处有挂牙装饰。 黄花梨六方形南官帽椅的变体形式(图)黄花梨六方形南官帽椅的变体形式,意趣新颖。六方座面,六根腿足,腿子用劈料作法。劈料就是把材料表面作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柱体,看起来像是两根圆棍粘连拼接成一体的,看上去更精巧。紫檀扇面形官帽椅明朝(图)座面前宽758mm,后宽610mm,俯视呈扇面形,四件之一。椅身素面,只在靠背浮雕一团形

24、牡丹花纹,与当时剔刻漆器的作法相似。王世襄先生评此椅为“不仅是紫檀家具中的无上精品,更是极少数可定为明前期制的实例”。 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明朝(图)靠背板上的透雕龙纹玉片,是明代官服腰带上的玉饰,借用于家具,可谓巧思。两边的扶手很高,几手接近搭脑,有点和圈椅差不多了。这是明式椅子中的特殊造型。黄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明朝(图)通高1195mm,比一般的文椅略高。“南官帽椅”的名称是由京城的匠师开始叫的,这种四不出头的官帽椅在明代只有江南才有。此椅靠背上的螭纹雕刻精美绝纶,出自高手无疑。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明朝(图)扶手为优雅的曲线,与下端的“镰刀把”相呼应。靠背为整板局部小面积浮雕,雅致精美。腿足

25、间的枨子从前、左右、后部,逐渐提升,民间称为“步步高”式。黄花梨矮靠背南官帽椅明朝(图)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四不出头”。此椅为藤屉落堂式座面,外形类似玫瑰椅,靠背与扶手垂直相交,座下横枨上设矮老。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明朝(图) 通高1204mm,是一件最为标准的官帽椅。扶手下面的联帮棍有弯,上细下粗,俗称“耗子尾”;这种有弯的联帮棍也称“镰刀把”。铁力四出头官帽椅明朝(图)铁力木亦称“铁梨木”、“铁栗木”,产于印度和我国广东,广西一带。木质坚硬,纹理细美。座面以下施罗锅枨加矮老,鹅脖前弯。此椅结构合理、紧凑,达到了不可在此基础上任意增减的程度。 黄花梨雕花靠背椅明朝(图)从椅背精细的雕刻,和草

26、书“寿”的风格看,与明嘉靖时期的雕漆花纹极为相似,所以可推断为明中期作品。但这件椅子的结构非常罕见,有多处不协调的地方,据此有人怀疑此为拼合而成的作品。 黄花梨大灯挂椅明朝(图)通高1170mm。这是一只具有代表性的明代灯挂椅,搭脑与腿子都为圆形,琥珀色的靠背板花纹纹路流畅,独一无二。 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二人凳明朝(图)长1020mm,落堂式凳面。造型敦厚,富有韵律感,实用而且有观赏性。这种双人凳选材考究,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 黄花梨有踏床交椅明朝(图)高495mm,此为明代传世真品,非常罕见、极其珍贵。竖立四根椅足用圆材,但在穿轴钉的部位保留方形,以增其坚固程度。踏床面板为活动式可装卸或翻转

27、,便于携带,设计精巧,制作极精。黄花梨八足圆凳明朝(图)高490mm,八只腿足下面有托泥承担。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类的脚下端所加的底框,以免腿脚扎入土地当中,起承托作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同时,托泥还起列了加固家具的作用。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大方凳明朝(图)高550mm,面宽640mm见方。庄严凝重,牙条装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可能年代较早。此凳体积硕大,选料做工俱精,是一件少有的明代家具珍品。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大方凳明朝(图)明代家具不取繁缛的装饰,不以富丽华贵为美,它以质朴典雅为特色,在局部作精巧装饰,更显整体的大方简素。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方凳明朝(图)明代家具的腿足变化很多,这种三弯

28、腿比较常见,从束腰处向外膨出,然后内收,到下端再向外兜转,形成三道弯。足部一段有涡纹足、外翻马蹄足。紫檀有束腰鼓腿彭牙方凳明朝(图)此凳现藏故宫博物院,高520mm。彭牙、抛牙是一个意思,指牙板面为弧形,鼓腿都为内翻马蹄式足,这种做法费工料,但效果很好,非寻常百姓所能承受。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长方凳明朝(图)高510mm。由于地域方言不同,凳子也称为“杌子”,如方杌、圆椅或杌凳等等。凳或杌的基本特点就是无靠背无扶手的坐具。最早见到的凳子形象是在汉墓壁画上,呈腰鼓形圆凳。 黄花梨有束腰十字枨长方凳明朝(图)凳子的造型,从大的方面可分成两类:即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无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多为方腿,

29、曲腿或者三弯腿,腿脚多内翻。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长方凳明朝(图)凳子的祖先应是上床用的脚踏。后来发展成坐具。到了明代,各种材质,多种式样的凳子很多,造型也更加美观了。黄花梨裹腿加卡子花方凳明朝(图)卡子花的作用等同于“矮老”,起加固作用,但这种较为复杂的卡子花还起到装饰作用。 黄花梨无束腰罗锅枨加矮老方凳明朝(图)座面采用落堂式,也就是座面四周用木框,中间镶木板式嵌藤屉的作法。罗锅枨包在腿子外面,中裹腿作法。 黄花梨长方凳和小方凳明朝(图)这种直腿直枨方凳,在宋代已经定形。用材粗硕,线形简练,但做工一点都不马虎,是明代家具中的精致小品。老花梨木小板箱明朝末(图)箱长420mm,小巧精美。此类小箱

30、在江南俗称“官箱”,盛装首饰、嫁妆等物品。此箱皆用板材,以燕尾榫构造,施加黄铜饰件,更显其秀美可爱。楠木座屏风明朝(图)底座为抱鼓墩子,上有钻牙。屏风中部和下部是两面透雕绦环板,美观大方。估计原件装有字画。 老花梨四合如意纹六柱架子床明朝(图)床身束腰起平地,牙板实地浮雕,起草龙缠枝植物纹,三弯腿;围子以如意云纹联成一片;顶部横眉为透雕挂檐,整个床体空透灵秀,实为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老花梨草龙万寿纹围屏榻明朝末(图)此榻三屏,均为整块厚板,浮雕草龙及寿字组合而成的图案,与同时代的雕漆图案相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榻身光素,腿脚呈内翻马蹄形,整个造型雄壮大气,是一件品味很高的家具精品。 老花梨木

31、三弯脚矮桌明朝(图)今人统称之为“炕桌”,明时期江南普遍使用此类矮桌。此桌边长695mm,束腰平地与牙板一体做成,沿边浮雕卷草纹,呈阳线形。脚头雕刻卷云纹组成如意状。楠木垂花柱式拔步床明朝中期此床通高2460,长2390,宽2320mm,体形庞大。拔步床也称“八步床”示其巨大。挂檐及横眉部分均镂刻透雕,表现古代人物故事;前门围栏及周围档板刻有麒麟、凤凰、牡丹、卷叶等纹样,刀法圆熟,工艺高超,体现出明代中期的典型风格。 老花梨木云钩插角方桌明朝末(图)这是苏作方桌较早期的形式,桌面边沿线脚交叠变化,两平两凹;桌面与腿足之间以卷云角为点缀;腿足头呈内翻马蹄形,工艺精美。 榉木八角拼桌明朝(图)六角

32、形腿足退进,镶宽边云头牙头及高桥梁式横档;脚档下置荷包牙头,整个桌子共有十条腿,拼合成一个八角形桌面。造型款式极其罕见,是一件明式家具的珍品。老花梨木小书案明朝(图)案面长700mm,小巧精美。夹头榫结构四足把牙条夹住,形成方框,上承案面,使腿脚牢固,案面上的物品重量分散到四条腿上。此案牙头见方,高雅有趣。紫檀木鼓腿抛牙式供桌明朝末(图)这种专供陈设用的小桌一般都放在佛堂,所以也称为“供桌”。材料选用贵重的紫檀木,鼓腿用大料裁割,紫檀少有大料,所以比案更见珍贵。老花梨木夹头榫画案明朝万历(图)此案案足上部刻纂书铭:“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假尔为凭,逸我百年。万历乙未元月充庵叟识”,可见其珍贵。画

33、案面心为铁力木,木纹秀美,做工讲究。老花梨木夹头榫小书案明朝嘉靖(图)此物为传世实物,十分罕见。夹头榫是案形结构家具上最常用的榫卯形式,四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部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牙条、牙头之上。老花梨木荷包牙直挡长方凳明朝末(图)高510mm,凳面竹编,保存完好。腿足外圆内方,牙子呈荷包形。这种凳子在江南地区非常多见,延用至今,但其中材质差别很大。此凳为优质木材制成。老花梨木长条凳明朝(图)长约2000mm,体积较大,凳面为厚木独板。腿足与凳面为夹头榫相接,用卷云镂空角牙,同时以高桥梁档紧贴凳面,既加固凳腿,又使整个造型不显笨重,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老

34、花梨木平直券口灯挂椅明朝(图)通高1150mm,是一件标准的明式灯挂椅。此椅座面应为藤编,现已不存。靠背板为整体一块,略向前弯曲;搭脑与靠背板相接处加厚,有隆起的感觉;券口平直,素牙条。老花梨木笔梗式扶手椅明朝(图)此椅为早期明式家具式样,现已很少能见到实物,非常珍贵。背板处由三根笔杆式圆棍替代,左右两根上部内倾,产生空间上的变化,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榉木圈椅明朝(图)通高925mm。此圈椅为独板靠背,上部有博古纹浮雕,四周刻有委角长方形框,下部锼挖亮角。可惜座面下镂空插角花牙,为后世修理补配,木材与工艺均不能与整器相匹配。榉木矮脚四不出头扶手椅明朝(图)椅子靠背板上的龙凤图案最为抢眼,造型硬

35、朗,刀法刚 老花梨木笔梗式扶手椅明朝(图)此椅为早期明式家具式样,现已很少能见到实物,非常珍贵。背板处由三根笔杆式圆棍替代,左右两根上部内倾,产生空间上的变化,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榉木圈椅明朝(图)通高925mm。此圈椅为独板靠背,上部有博古纹浮雕,四周刻有委角长方形框,下部锼挖亮角。可惜座面下镂空插角花牙,为后世修理补配,木材与工艺均不能与整器相匹配。榉木矮脚四不出头扶手椅明朝(图)椅子靠背板上的龙凤图案最为抢眼,造型硬朗,刀法刚劲。此椅式样与一般文椅无甚区别,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矮脚。后腿与搭脑之交接处托角挂牙呈卷草形,更显精致美观。老花梨木圆梗直背椅明朝(图)此种形式为苏式家具中年代较早的一

36、种。通体材料均取圆梗形,鹅脖、联帮棍、靠背都挺直不弯,造型简洁,隽永耐看。老花梨木带联帮棍四出头扶手椅明朝末(图)这种扶手下端安装联帮棍的扶手椅,鹅脖部分大多与前腿一木连做。此椅座板以下挖壶门轮廓线,这是苏式常见的作法。老花梨高扶手矮背椅明朝(图)高915mm。鹅脖稍退后单立,不与前腿足连做,通体线形坚挺,富于弹性。靠背板是点睛之做,精雕细刻,上段浮雕团纹,虚实相间;中段较长,镶平面木板,展现木纹自身的变化;下段卷草纹亮脚,与上段呼应。百宝箱、条案、束腰四腿内翻马蹄凳、屏风明朝(图)这是明万历年间西厢记刻本插图,再现了文人书房内的情况。条案上的小箱俗称“官皮箱”;条案是典型的“霸王枨”,有装饰

37、美化的功能。四不出头扶手椅明朝万历(图)高185mm是一件明器,出土于明代潘允徽夫妇墓。搭脑呈弓形,中部为宽料,两端与后腿作套榫;座面为竹编;该椅给我们提供了明代万历时期四不出头扶手椅的标准样式。剔红箱侧面装饰纹样明朝嘉靖(图)此箱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有具体年代可考,是研究明代家具形式的可靠资料。仙山楼阁、岁寒三友、麒麟仙鹤等题材是比较常见的装饰内容。方桌、内翻马蹄凳、首饰盒、镜架明朝(图)图中所展示的是一个层次较低的丫头室内情况,方桌无枨无牙子,质朴无华;桌上的镜架也极简单,与之同时代或略早都有银制镜架出土,可与之相比较。剔红箱盖部装饰纹样明朝嘉靖(图)明式家具的装饰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家具

38、结构相关连的装饰构件;二是纯粹装饰美化,后一种装饰手法比较复杂,一般有髹漆、剔刻、雕刻、镂刻、镶嵌等等。这种剔刻是在髹漆基础上进行,利用两种不同的漆色形成图案。檐顶架子床、平头案、足承、木圆盆、小方凳明朝(图)此图是明代方汝洁禅真逸史刻本插图,天启年间制。图中较为全面地表现出当时一个中等家庭的家具情况,大床上有檐顶下有底座,是最具 代表性的一种家具。黄花梨十扇围屏明朝(图)屏是用来挡风和遮蔽视线的家具,有坐屏和折屏两大类。这种十扇折屏体型巨大,非常少见,可能是官宦大户人家所用。明式桌椅陈设(图)这是颐和园排云殿西配殿紫霄阁内的室内陈设,翘头案、云牙方案、靠背椅都按原样摆放,可看出当时的室内格局

39、。黄花梨六柱带门围子架子床明朝(图)架子床四面搭架子,用四柱或六柱支起床盖,三面设围,形成封闭得私密空间。这种架子床延用至今 。黄花梨小座屏风明朝(图)座屏也称插屏,尺寸较小,放于桌、案之上,用以陈设、装饰。此屏边框简洁明快,比例明快,所嵌理石花纹美丽。黄花梨云盘牙子翘头案明朝(图)案类家具是明代最普通使用的形制之一。翘头案的特征就是案面两端向上翘起,明代称为“飞角”。翘头案多采用挡板加以美化。紫檀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明朝(图)三面设围子的床又称弥勒榻,最初主要是僧人使用,或者在崇尚佛教的时期,俗人与僧侣常坐此床谈经论道而得名。此床素面无饰,高古素雅。明式苏作家具几种常见的椅子脚 .(明朝)(

40、图)从明代开始,基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一贯使用的漆饰加工家具的方式,采用优秀木材精工细作,运用木材自身的材质、纹理、色泽,使家具产生一种全新的意蕴和品位。硬质木材的便用使雕刻匠人有了很大的发挥余地。黄花梨三弯腿兽面炕桌明朝(图)炕桌是人们在炕上使用的矮桌,北方地区特有的家具。此桌弯腿上装饰有兽面浮雕。明式家具铜饰件-面叶与合页 .(明朝)(图)幽亮闪闪的铜饰件一般装在把角、转折等处,合叶是必不可少的,面叶多为装饰,配在色调深沉的明式家具上,更显其优雅。明式家具束腰上几种常见的绦环板洞(图)这些绦环板一般用在几和墩的束腰处,是明式苏作家具常用的装饰手法,使家具显得更加空透、清新。紫檀香盘明朝万历(

41、图)盘长265mm,此盘为整体紫檀料铲挖制成,内壁饰有缠枝莲纹,外腹部刻云龙纹,盘底篆刻“万历元年仲秋元吴门李中父制于竹书山房”铭文,十分珍贵。明式苏作家具几种常见的椅子脚(图)宋元以后,苏州一直是全国手工业最发达、优秀匠师最集中的地方,各种手工艺都达到精良无比的程度。体现在家具制作上,更是精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几种苏作家具的椅子脚。明刻本插图中的竹制家具明(图)明清竹制家具不被人们所注意,迄今未有专门著述介绍。其原因主要是制家具质脆易蛀,怕潮湿易开裂,难以长期保存。这是明代万历年间刻本玉簪记中的插图,可见竹制家具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图)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