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9437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oc】 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oc】 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oc】 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oc】 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 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浅谈宋清两代建筑之比较李茂,唐渝宁(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17)【摘要】以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则例为基础,将宋式与清式建筑做法的几个主要部分作比较,了解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发展演变之趋势.【关键词】宋代建筑;清代建筑;演变;比较【中图分类号】TU一098,6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形成并且达到极高成就的中国建筑传统,具有极强烈的个性,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数千年来,中国古建筑继承演变,发展至今,仍然保持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

2、模.宋,清两代为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阶段,各有其时期成熟的建筑代表与工程做法.以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则例两个时期北方”官式”建筑为例,将其主要不同的各部份作简单分析与比较,可呈现建筑材料,技术随历史发展,建筑功能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演变的方向与趋势,从而加深对我国建筑传统文化的了解.1宋营造法式与清工程做法则例营造法式,着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出现于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支出,保证工程质量.全书内容可分为5个主要部分,即: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共34卷.从其内容可

3、见以下特点:(1)模数的制定和运用,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2)设计体现灵活性,有定法无定式;(3)以比类增减,控制工料;(4)装饰与结构的统一.宋代建筑作为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关键,通过书中详细的图样说明,能对其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能有较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工程做法则例,其编撰背景与营造法式极为相像,颁布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当时一切设施沿袭明代之旧.雍正时期政治渐稳定,营造增多,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工部会同内务府开始规定做法,工料.全书共74卷,包括4个部分.是这个时期在建筑的造型,设计,构造,用材,工艺等方面的总结,从而使官式建筑更趋于标准化,定型化,程式化了.【

4、文献标识码】A2大木作2.1用材制度在用材制度上,宋营造法式把材份比例做为确定建筑构件尺寸的基本单位.其大木作制度中首先规定:造屋以”材”为祖,而材有八等,随房屋的等级和大小而决定.一切大木作的尺寸和比例都是用”材”作为基本模数来制定的.而”材”的高度又分为十五”分”,而以十“分”为其厚.斗棋的两层棋之间的高度定为六”分”,称为”契”.单材上加契谓之”足材”,高21分.大木作的一切构件几乎全部用”材”,”契”,”分”来确定.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用材制度在宋代”材份制”基础上向标准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提出了以斗口为建筑的基本模数(以檐柱径为无斗棋建筑的基本模数)的概念.斗棋模数制,即按坐斗斗口

5、宽度作尺度的计量标准,并按建筑等级分为了十一等.从宋代”材契”的截面尺寸,变成了单一方向的尺寸,标志着建筑构件的模数概念正向现代工业化模数制转变.2.2斗拱(铺作)斗棋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棋,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棋传递到柱上.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斗棋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棋和内檐斗棋二类.从具体部分又分为柱头斗棋,柱间斗棋,转角斗棋及平座斗棋等.从清式营造则例书中辽,宋,元,明,清代斗棋的比较图,可得出斗棋从

6、古至今发展的倾向:(1)由大而小;(2)由简而繁;收稿日期200503一l0作者简介李茂(1976),男,建筑学学士,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唐渝宁(1976),女,建筑学学士,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四川建筑第25卷5期2005.10270薅筑簿娠萼建筑瓣盼?(3)由雄壮而纤巧;(4)由结构的而装饰的;(5)由真结构而成假刻的部分,如昂部;(6)分布由疏朗而繁密.斗棋发展到宋代可认为是已经成熟,转角铺作已经完善,补间铺作和柱斗铺作的尺度和形式已经统一,在结构上的作用也发挥得较为充分;内檐斗棋出现了上昂构件.而发展至明,清时,斗棋尺度日趋繁杂纤巧,平身科和柱斗科尺度也有了明显差别,其功用日

7、渐消失,几乎成为了纯粹的装饰品,并且平身科的攒数由宋代的一至二攒增加至四至八攒.昂在斗棋中起杠杆的作用,有上昂与下昂之分.从宋至元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转化为溜金斗棋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逐渐消失.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清代称为踩(宋称铺作).出一跳叫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宋称五铺作),一般建筑不超过九踩(七铺作).出跳长度宋规定每跳出二材高(30分),谓之一拽架.斗棋用材方面,从唐代发展至明,清,总的趋势是由大变小了.这种清代斗棋较之以前趋于缩小的现象,是有其结构及构造上的根源的.宋代建筑梁袱的标准的做法是,将梁头削薄加工成斗棋的一部分,使梁头部分大大

8、削弱,与组成斗棋的其它构件组合在一起,再由这组完整的斗棋承托棒和撩檐枋,以支撑挑出的屋檐.而清代梁与斗棋相交处的做法发生_极大的变化,它是将梁头断面稍加减小,直接摆放在柱头经特别放大的十八斗上,挑檐檩直接放在挑尖梁头之上.出挑的屋檐实际上是由挑尖梁通过檐檩来承托的.斗棋在这里仅起辅助作用,构件尺寸也可以大大缩小了.2.3梁(袱)梁按其在构架中的部位,可分为单步梁(宋称剞牵),双步梁(宋称乳袱),三架梁(平梁),五架梁(四椽袱),七架梁(六椽袱),顺梁,扒梁,角梁(阳马)等.宋梁袱的名称是按它所承的椽数来定的,而清代则按其上所承的檩数来命名.梁架用材的力学问题,从现代力学的角度看,不如宋代的合理

9、,宋营造法式中规定木梁的高宽比为三比二,与现代用木梁最经济合理的比例一致;而工程做法则例则定为十与八或十二与十之比,其断面近乎方形,是个不科学不经济的用材法,并且取消了”又手”“托脚”,结构整体性也稍差了些.2.4柱柱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按结构所处位置可分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等.宋代建筑中以圆柱为最多,有八角形和瓜楞断面的.营造法式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而清代木柱体直,仅在上端作小圆卷杀(约柱径的3/100).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的关系,在法式中规定:“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经两材两契至三材;若厅堂柱,即经两材一契;若余屋,即经一材一

10、契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短长,以下檐柱为则.”而同样地,28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以百分之七定径寸.如面阔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径七寸七分.”根据这些规定及相关做法,就可以进行相应尺寸的推算了.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檐V1呈一缓和曲线,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此类作法,对榫卯能起到较好的结合紧密作用,也增加了外表轮廊上的美.清代建筑般无侧脚和升起.2.5枋(1)额枋是柱上端联络

11、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代叫大额枋(宋称阑额),下面叫小额枋(宋称由额),二者间用垫板(宋称由额垫板).使用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柱脚处的称地袱.其断面比例,宋,辽阑额为3:2,出头有出锋或近似后代霸王拳的式样.明,清额枋断面近于l:1,出头大多用霸王拳.(2)平板枋(宋称绰幕枋)是位于阑额之上,承托斗棋的构件.最早见于西安兴教寺玄奘塔,宋,辽使用渐多.开始的断面形状和阑额一样,后来逐渐变高变窄,至明,清时其宽度已窄于额枋了.2.6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清称举架,计算顺序由下而上,指木构架相邻两檩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举高)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

12、数.清代建筑常用举架有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表示举高与步架之比为0.5,0.65,0.75,0.9.宋代建筑在计算屋架举高时,顺序与清相反,是由上而下的.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由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宋代举折做法,以营造法式殿阁举折为例,根据前后撩檐枋心间长度取其1/3定屋架举高,再”以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这个曲线由上而下推定,越往下越缓,檩数很大的话,最后一折的坡度很平,容易造成雨水渗漏.清代做法虽避免了此类问题,形成的屋面曲线趋向合理些,但在艺术表现力上就不如宋代有力.3石作与瓦作3.1台基台基是全部建筑物的

13、基础,也是中国建筑中一个特征,它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一般房屋用单层,隆重的殿堂用两层或三层.台基经历了土,砖,石等不同阶段,各历史时期皆有不同的台基形式,成为建筑造型的重要因素.早期须弥座为多层叠涩砖构成,至宋代其形制已定型化,柬腰部分明显增高,以间柱分隔.柱间雕饰壶门及伎乐天女,菩萨等图样,成为台座的重点.至清代须弥座各层分割虽近似,但上下枭混与柬腰装饰平均,不分宾主,使台基失掉主体而纯象雕纹,在外表上大减其原来雄厚力量四川I建筑第25卷5期2005.103.2栏杆(勾阑)从宋式到清式建筑中的栏杆在构造方面各有特点.宋式勾阑栏板分单勾阑,重台勾阑两种式样,而清式都采用单勾阑形式.清式的

14、望柱头变化很多,柱身相对缩短,比例不同于宋式.清式栏杆结束处都用抱鼓石,比例较长.其栏杆用整面凿成,以榫嵌在望柱和地袱内,其装饰极少用人物或写生花,大多素平或仅刻简单的海棠纹.而宋式栏板有华丽的石刻及各种彩色图纹或万字板,装饰较多3.3屋顶做法屋顶曲线包括建筑的檐口,屋脊和屋面的曲线,共同形成中国建筑屋顶优美的轮廊线.将宋,清式建筑相比较,宋代建筑除了有檐U曲线明显,屋面曲线较平缓的特点外,其屋面由于在未跨的檩上置生头木,屋面依纵轴方向在两端翘起,与举架形成的横向曲线配合,形成独特的略成双曲面的屋面.此外,其屋脊曲线因脊檩端置生头木,正脊起翘也比较生动4装修(小木作)占代木装修发展大体有三个阶

15、段:秦汉阶段,唐宋阶段,明清阶段唐宋以前发展缓慢,几乎没有细的装修设计:自宋出现_直棂窗,格子门,天花,版账,屏风等花样,(在营造法式中也曾提及),对木装修有_r很大的促进作用.清代木装修大大发展进步了,如浸透式的隔断,为室内空间的划分起了很好的作用;新兴出现的门类一罩,创造出流动的室内空间.天花即平顶棚,用于室内屋顶下.宋式天花一种为平阎,以方椽相交做成细密的小方格状,上盖木板.小方格间距离为一椽两空,平圈不施彩画.另一种是平綦,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清式天花有井口天花,海墁天花,软天花,纸糊顶棚等几种.井口天花形制类似于平髑,但方格较大,一般以斗棋攒距定井口

16、宽广;海墁天花是全部天花以木板钉上,不露支条,整体效果较强.5彩画宋代彩画总的可分三类,一是五彩遍装法,这是以青绿迭晕为外缘,内底用红上绘五彩花纹,或用朱色迭晕轮廊,内底用青;二是碾玉装以及青绿迭晕棱间装用青绿为主的彩画,这种彩画多用于住宅园林及宫殿等的次要建筑,对明,清彩画影响很大;三是解绿装,解绿结华装和丹粉刷饰等,其图案以如意头及写生体花卉为主,各种颜色皆可使用.与清风格比较,其铺地卷成,枝条卷成,其花叶都肥大,构件上被花叶铺满,看-E1或微略有些枝条.并且宋式彩画的图案很有规律,呈一正一反变化.总的风格被前人总结为:”随其所写,或深或浅,或轻或重,干变万化,任其自然”.如果说宋代彩画是

17、以色彩为纲,则清代彩画与宋不同,是以内容为纲的.体裁选择,紧密地与建筑等级相关.其造型和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大类.和玺彩画用于宫殿,以表现帝王权贵的动物龙为主题,作形式上的变化;旋子彩画应用范围很广,一般的官式建筑,宗教建筑,中等级建筑都用,一般会出现旋花这样的程式化的题裁作枋心图案;苏式彩画用于民间建筑,园林建筑,以卡子花作藻头,枋心作图案如风景等.几种类型与宋彩画相比较,从构图上看,清比宋代程式化;用色方面看,清式用红色较少,以青绿为主;从图案构成原则上看,清式不同类别的彩画其题裁典型,形式相不大6结束语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建筑经过了不断形成,发

18、展,成熟,演变的过程,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在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构造方式,建筑风格诸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反映着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水平.中国古典建筑在经历了唐,宋的高峰时期之后,到明,清时期,在技术上更为成熟,在构造做法上又有了新的改进,在室内装修及装饰方面又有极大发展,形成了清代建筑纤秀,细腻的新的建筑风格,代表着中国古典木构建筑艺术走向晚期,由追求建筑造型的整体美,变为追求技艺上精巧的发展趋势.也合符当时统治阶级的审美需求和社会需要.但是,另一方面,它在结构上的变化是趋向退步的,受力构件方面也显示了其不经济性,而许多建筑细部也由原来的具结构功用的构件转变为装饰构件

19、了.参考文献1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M.2粱思成.清代营造则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3马炳坚.中国古代大作营造技术M.科学出版社,1991.4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5赵正之.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A.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建筑史论文集第一辑论文C.6吕舟.工程做法则例A.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建筑史论文集第十辑论文C.(上接第26页)立面采用有序的折线方式,在减少正东西日晒房间的同时,它的形成有助于使不同方向看建筑,都会显得生动.在强化自身的形体外,丰富了整个城市的外部空间形象.4项目在后续设计中应解决的问题(1)与成都市人民防空设计研究院的协调配合;(2)建筑幕墙设计与幕墙生产制作厂家的配合解决幕墙的光污染,幕墙清洁,幕墙雨水排放以及幕墙节能等问题;(3)土建设计与二装设计的衔接问题.注:建筑方案总负责人:邱小勇.建筑方案成员:邱小勇,黄滢,晏冉,张欣四川I建筑第25卷5期2005,10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