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9469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公共机构节能规划二一一年六月目 录一、工作进展和面临形势1(一)能源资源利用现状1(二)工作进展4(三)面临形势8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主要目标9三、重点任务10(一)实施十大重点工程10(二)夯实六项基础工作12四、保障措施14(一)健全强化组织管理14(二)加强目标分解考核14(三)强化监督执法力度15(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15(五)深入开展宣传培训15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北京市贯彻落实的意见,推动本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表率作用,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

2、市“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规划分四部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展和面临形势,“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公共机构节能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规划适用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一、工作进展和面临形势(一)能源资源利用现状。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共机构8159家,总建筑面积5999.3万平方米,包括3773家国家机关、4211家事业单位和175家团体组织,分别占总数的46.2%、51.6%和2.2%。在全部4211家事业单位中,教育,科

3、技,文化,卫生,体育和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总数的43.4%,8.9%,4.6%,10.9%,0.8%和31.4%。图1 2010年本市公共机构类型结构1.消耗总量。2010年,本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约160.8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3.2%。用水总量约为1.22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4%。2.消耗结构。按能源类型,2010年本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热力、电力、原煤、天然气、汽油、柴油和其他种类能源,分别占公共机构总能耗的33.8%、21.3%、18.7%、13.4%、8.6%、3.5%和0.7%;其中热力和电力消耗之和超过公共机构能源总消耗的50%。按机构类型,2010年

4、本市公共机构能耗主要分布在教育、国家机关、其他类、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和团体组织等领域,分别占公共机构总能耗的36.6%、26.7%、15.0%、13.9%、3.4%、3.3%、0.8%和0.3%;其中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能耗之和占全市公共机构能耗总量的近80%。图2 2010年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情况3.利用水平。“十一五”期间,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及人均水耗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均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0.834吨标准煤降至2010年的0.655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1.5%,年均下降4.7%。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从47.65千克标准煤/平方米下降至26.8千克标准煤/

5、平方米,累计下降43.8%,年均下降10.9%。人均用水从58.08立方米下降至49.7立方米,累计下降14.4%,年均下降3.1%。图3 2005年-2010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量变化情况图4 2005年-2010年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变化情况图5 2005年-2010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用水量变化情况(二)工作进展。“十一五”期间,本市各级公共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积极发挥率先垂范作用,通过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夯实基础工作、加大宣传培训等综合措施,扎实开展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做出

6、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初步搭建了组织管理体系。在市级层面,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节水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22个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节水管理职责。在部门层面,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了对本领域节能工作的指导协调。在区县层面,部分区县成立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组织,明确了具体牵头部门。联席会办公室多次对公共机构节能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和协调,切实推进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工作。各部门、各区县之间建立了节能联络员制度,加强了协调联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全市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协调推进的公共机构

7、节能管理体系。2.初步构建了政策制度框架。制定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法规政策,修订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出台了北京市贯彻落实的意见。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了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用电分项计量技术要求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采暖用热计量技术要求、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用电和采暖用热定额标准3项市级地方标准。对新建及改扩建公共机构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合理控制公共机构用能增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出台了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3.扎实推进了统计计量工作。组织开展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完成了全市公共机构基本情况摸底调研,为科学制定规划、政策,实现科学管理提供了

8、数据支撑。全面开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科技系统用能测评工作,分析了能源资源利用现状、节能潜力、节能措施落实等情况,为今后开展节能改造奠定基础。探索用电、用热在线实时监测,率先搭建了54家公共机构(政府机关)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并定期编制在线监测报告,为制定公共机构用热、用电定额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4.着力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政府投资7.5亿元,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推广采用供暖制冷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等多项集成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建成了市纪检委、市水务局、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一批公共机构示范项目,完成了40家市级政府机构综合节

9、能改造,总体节能率达到20%。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机构绿色照明基本覆盖,年可节约用电13亿度,折合标准煤约40万吨。建成102所“阳光校园”,节能和宣传示范效应显著。5.探索加强了单位用能管理。各级公共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市关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公务用车配备管理,核定公务用车编制数,严格落实公务用车统一定点保险、加油和维修,实施“一车一卡”加油以及单车核算制度。在2010年在全市节能攻坚工作中,公共机构率先实施限额用电制度,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6.逐步加大了政府节能采购。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导向作用,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

10、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文件的通知(京政办发200760号),明确规定了公共机构采购节能产品要求,调整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扩大节能产品供给,节能产品专营店达到4家,“十一五”期间,累计采购节能产品18.6亿元,2010年政府采购节能产品达到同类采购产品的比例达到75%。 7.持续开展了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各类媒体,组织各种活动,广泛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节能法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开展“节能医生”、“节能小天使”品牌宣传活动。连续5年举办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在每年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对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统计监测、审计改造等系统培训,提

11、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学习、借鉴国外节能减排先进经验,与国内其他省市进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广泛交流。“十一五”时期本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工作仍需完善加强。公共机构能耗统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全市公共机构数量众多,除54家市级国家机关外,大部分公共机构用能计量不到位,能耗统计、监测渠道不健全,能源管理手段比较缺乏,尚不能为节能管理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管理职责仍需强化落实。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还有一定缺口,节能工作规范标准、相关管理体系尚待进

12、一步制定和明确。三是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能耗定额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等方面并未制定有效的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针对公共机构的节能考核评价体系,难以充分发挥各方面节能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北京城市发展将迈入历史新阶段,全市节能工作将更加依赖“内涵促降”和机制创新,对公共机构节能提出更高要求,迫切要求加快转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式。一是公共服务的领域扩大、水平提高,公共机构能源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二是公共机构作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领域,应走在全社会前列,在全国公共机构、全社会各领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13、,带动全社会节能工作走向深入。三是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工作,节能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干部职工节能意识逐步增强,为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本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相结合,将标准引领、机制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强化倒逼机制,变压力为动力,突出政府机构、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狠抓供热、用电、用水等重点环节,切实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完成公共机构节能目标,推动本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工作中坚持

14、以下几项原则: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结合本市能耗分布特点,突出抓好政府机构、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和供热、用电等重点环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公共机构各领域节能工作。 存量优化,增量控制。继续加强现有公共机构节能改造,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耗的增长幅度。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继续完善公共机构用能预算管理、能源费用支出核算等制度,建立公共机构节能投资、费用补贴等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加强市场化手段,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吸引金融机构对公共机构节能给予支持。标准引领,内涵促降。继续完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能耗定额标准、

15、合理用能指标等标准制度建设,加强行为节能引导;积极加强公共机构用能监督管理,推进能耗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完善用能单位管理体系,着力强化管理节能力度。(二)主要目标。1.节能量目标。到2015年,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10年降低12%,人均能耗比2010年降低15%以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00万吨标准煤左右。2.节能管理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立统一协调、分级管理、职责明晰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建成统筹联动、功能齐备、信息详实的公共机构统计监测体系;构建形成目标清晰、奖罚分明、多方参与的公共机构节能考核监督体系;培育形成市场主导、专业支撑、运作高效的公共机构节能市场服

16、务体系。 三、重点任务(一)实施十大重点工程。1.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公共机构的用能测评工作,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建成一批节能效果显著、示范效应突出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力争“十二五”末,符合条件的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全部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2.公共机构综合节能改造工程。实施第三批30余家市级政府机构综合节能改造工程,推动涉及围护结构、暖通空调、通风、变配电、照明等各个系统的综合改造。实现年降低能耗约4800吨标准煤,总节能率达20%以上的目标。3.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工程。针对全市气象、环保、税务、公安、交通、社保、工商等政府机构和高校、医院

17、等拥有大型专用信息中心的重点公共机构,推广自然换热供冷等技术,采取优化设备布局、改进UPS供电等措施,推进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完成100余个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任务。4.供热计量改革工程。按照全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总体部署,先行加快推进公共机构供热计量改造工作。2011年10月31日前,公共机构在建筑入口安装热量表、系统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工作全部完成;室内温控阀安装工作完成50%以上。2012年6月30日前,公共机构供热计量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实行供热计量收费。5.绿色照明普及工程。落实本市淘汰白炽灯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各级公共机构禁用普通照明白炽灯。2013年底前在政府机构领域,

18、2014年底前在其他公共机构领域完成全面禁止使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在公共机构公共空间、地下车库等区域逐步推广LED等新型照明光源,完成15万平米地下车库的照明系统改造。推广建设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分区域、分时段合理控制照明设施的开启及照度。6.公务用车节油工程。逐步提高新购公务车中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到“十二五”期末达到50%以上,进一步推进落实公务用车定点加油、“一车一卡”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以及单车核算、公务用车油耗和运行费用支出统计报告和公示制度。7.公共机构节水工程。重点推广节水器具,大力在政府机关公共建筑推广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针对用水量较大的市级公共机构,对洗浴等废水进行处理

19、再利用,提供灌溉绿地及喷洒等杂用水。推进节水型单位创建,力争市级政府机关、市属高校和市级三甲医院全部达到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8.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工程。利用本市节能低碳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能量回收、白色反光屋顶等新技术,建成一批新产品新技术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在公共机构增设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集热器面积约50万平方米。9.节约型机关创建工程。在全市各级国家机关、高校、医院、科技场馆、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机构中选择节能工作基础较好、能耗总量较大、具备一定代表性的50家单位,创建节约型机关,树立一批示范典型。10.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重点推进公共机构废旧电子产品、建筑废弃

20、物、餐厨垃圾、办公用品的循环综合利用,推广使用再生纸,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和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强化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建立资源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到“十二五”期末,再生纸使用率达到30%以上,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90%以上,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废旧灯管和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二)夯实六项基础工作。1.加强能源计量监测。落实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公共机构节能计量器具规范化、标准化配置管理,提高计量工作有效性。分期、分类推进公共机构在线监测平台建设,提高实时监测水平。到2015年底,基本建设形成全市“1+4+N”节能监测

21、服务平台,实现市区两级平台对应监测单位、主要用能品种、重点用能设备的全覆盖。2.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改进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加工等处理手段,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信息平台。继续壮大公共机构能源统计队伍,各公共机构需配备专人按规定要求如实记录能源资源消耗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并依据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按月逐时填报,逐年建册。强化统计分析,定期开展节能降耗情况分析。 3.研究建立能耗定额标准。加强部门统筹联动,完善本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能耗支出等相关标准,制订重点领域合理用能指南,加强用能指导。研究编制学校能耗定额标准、医院能耗定额标准、体育场所

22、能耗定额标准等标准以及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办法。研究制订节约型公共机构评定标准。4.完善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推动公共机构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推广建立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完善加强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着重建立健全定期巡查、能耗公示等节能长效机制。大力推行能源审计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用能源头管理。对新建及改扩建公共机构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合理控制公共机构用能水平。5.探索推广新型管理模式。支持公共机构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创新单位用能管理模式,深化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索不同形式、不同领域的具体机制。配套完善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财政补贴政策

23、,试点实施公共机构后勤服务外包机制,按定额拨付公共机构能源费用,由外包公司负责整体能源管理。6.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节能产品强制采购的相关政策文件,加大政府节能采购,逐步提高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占同类采购产品的比重,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评价监督机制。加强公共机构用能预算管理,指导公共机构开展能源支出核算,从源头上控制公共财政预算开支。加大峰谷分时、季节性电价实施力度。按照公共机构能效定额指标,实施阶梯水价、阶梯燃气价格等各种能源阶梯价格制度。四、保障措施(一)健全强化组织管理。市公共机构节能节水联席会议统一领导本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研究、审议、决策重大问题。市发展改革委作为联席会

24、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系统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抓好领域工作落实。各区县、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本级、本领域特点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并成立相应机构。(二)加强目标分解考核。严格实施目标考核评价制度,逐级分解落实节能目标,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单位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考核原则,细化考核程序,明确考核标准,按年度、分领域定期对公共机构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三)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强化监督保障,对公共机构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内容包括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各项节能制度执行情况、能源管理岗位配备情

25、况、日常工作有无浪费现象等。对于尚未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的公共机构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资金保障,各部门安排相关配套资金,扎实推进节能示范工程的开展,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依据有关办法给予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节能项目信贷支持。(五)深入开展宣传培训。通过设置宣传栏、印发宣传册、制作电视宣传片、参观示范项目等方式,继续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贯彻。定期开展公共机构管理、运行人员节能培训。充分利用公共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引领社会各单位积极开展节能工作。附件: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目标分解表附件: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目

26、标分解表行业名称指标名称单位目标值指标性质牵头责任部门备 注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率%12约束性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办公厅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指标确定人均能耗下降率%15指导性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指标确定高效光源使用率%100约束性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指标确定“十二五”末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200指导性不包括中央管理公共机构(下同)其中: 教育生均能耗下降率%17约束性市教委“十二五”末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65指导性卫生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率%8约束性市卫生局“十二五”末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33指导性其他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率%12约束性市科委、市民政局、市文化局、市体育局、市文物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指标确定“十二五”末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102指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