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9813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桥梁支架法施工技术,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日趋复杂,脚手架、模板工程、基坑、塔吊等工程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建设部到各级地方主管部门、从施工单位到项目部、从行业内到行业外,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一直是工作的主旋律。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建设行业已经成为除能源矿业之外的第二大安全事故高发行业,与今天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越来越强调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不相适应。,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建质2004213

2、号)中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废止。本办法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简称“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和拆除等建筑安全生产活动及安全管理。本办法规定了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包括的内容,方案编制的相关要求,1、实施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施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有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2、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超过一

3、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3、先有方案,后有现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0-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同时废止。其中1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3.4.3 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6.2.3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6.3.3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

4、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35 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6.3 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

5、续设置(图6.6.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6.5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7.4.2 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7.4.5 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8.1.4 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9.0.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

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9.0.4 钢管上严禁打孔。9.0.5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9.0.7 满堂支撑架顶部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9.0.13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2.连墙件。9.0.14 当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开挖脚手架基础下的设备基础或管沟时,必须对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这16条规定是在脚手架检查中必须重视和严格控制

7、的条款,不能马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的强制性要求被进行了修改,修改部分同样是作为强制性要求。5.3.5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6.2.2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a(图5.2.4)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mm;,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

8、范JGJ130-2001,6.2.3(2002修订版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图6.2.3a);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图6.2.3b)。,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脚手架必须设

9、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宜按本规范表.采用。(本条2002修改后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

10、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应采用不少于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步)。.对高度在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本条2002修改后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对高度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

11、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时不应少于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的钢筋。.高度在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宜每隔跨设置一道;.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严禁将外径与

12、的钢管混合使用;.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规定,并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垫块或垫板上。.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步,如高差大于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

13、者方可持证上岗。.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强制性要求,施工中必须检查。3.2.4 采用钢板热冲压整体成型的下碗扣,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要求,板材厚度不得小于6mm,并应经600650oC的时效处理。严禁利用废旧锈蚀钢板改制。3.3.8 可调底座底板

14、的钢板厚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钢板厚度不得小于5mm。3.3.9 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调节螺母啮合长度不得少于6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5.1.4 受压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230,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350。,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6.1.4 双排脚手架首层立杆应采用不同的长度交错布置,底层纵、横向横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严禁施工中拆除扫地杆,立杆应配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见图6.1.4)。,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6.1.5 双排脚手架专用外斜杆设置(见图6.1.5)应符合下列规定:1

15、斜杆应设置在有纵、横向横杆的碗扣节点上;2 在封圈的脚手架拐角处及一字形脚手架端部应设置竖向通高斜杆;3 当脚手架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每隔5跨应设置一组竖向通高斜杆;当脚手架高度大于24m时,每隔3跨应设置一组竖向通高斜杆;斜赶应对称设置;4 当斜杆临时拆除时,拆除前应在相邻立杆间设置相同数量的斜杆。,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6.1.6 当采用钢管扣件作斜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扣接点距碗扣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当出现不能与立杆扣接时,应与横杆扣接,扣件扭紧力矩应为4065N.m;2 纵向斜杆应在全高方向设置成八字形且内外对称,斜杆

16、间距不应大于2跨(见图6.1.6)。,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6.1.7 连墙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墙件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呈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2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5m;3 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横向横杆的碗扣节点处,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碗扣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4 连墙件应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结构,连接应牢固可靠。6.1.8 当脚手架高度大于24m时,顶部24m以下所有的连墙件层必须设置水平斜杆,水平斜杆应设置在纵向横杆之下(见

17、图6.1.8)。,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6.2.2 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2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3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o60o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6.2.3 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时,顶端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7.2.1 脚手架基础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18、按基础承载力要求进行验收。7.3.7 连墙件必须随双排脚手架升高及时在规定的位置处设置,严禁任意拆除。7.4.6 连墙件必须在双排脚手架拆到该层时方可拆除,严禁提前拆除。9.0.5 严禁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6.1.5 模板支架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或双槽钢托梁的悬臂长度(图6.1.5)严禁超过650mm,且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0mm,可调托座插入立杆或双槽钢托梁长度不得小于150mm。,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3.1.2 插稍外表面应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插销连接应保证锤击

19、自锁后不拔脱,抗拔力不得小于3kN9.0.6 严禁在模板支架及脚手架基础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进行挖掘作业。9.0.7 拆除的支架构件应安全地传递至地面,严禁抛掷。,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双钢管、分段卸荷、分段搭设等措施。,钢管支架搭设的高度要求,1 根据国内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及对国内脚手架的调查,立杆采 用单管的落地脚手架一般在50m以下。当需要的搭设高度大于50m时,一般都比较慎重地采用了加强措施,如采用双管立杆、分段卸荷、分段搭设等方法。国内在脚手架的分段搭设、分段卸荷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20、2 从经济方面考虑。搭设高度超过50m时,钢管、扣件的周转使用率降低,脚手架的地基基础处理费用也会增加。3 参考国外的经验。美国、日本、德国等也限制落地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如美国为50m,德国为60m日本为45m等。,规定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50m的依据,荷载效应组合,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修改为0.9。(原来是0.85)满堂支撑架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荷载组合与荷载设计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满堂脚手架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 加强型满堂支撑架,1、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结构体系,满堂脚手架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

21、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部作业层的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满堂支撑架可分为普通型和加强型二种。当架体沿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隔5m8m,设置由底至顶的连续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且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超过8m时,定义为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当连续竖向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5m,连续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时,定义为加强型满堂支撑架。当架体高度不超过8m且施工荷载不大时,扫地杆布置层可不设水平剪刀撑。,满堂脚手架的支撑布置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

22、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施工层不得超过一层。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m9m,竖向间隔4m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满堂支撑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3。当高宽比超过本规范附录C所给限值(2或2.5)时,应在支架的四周和内部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9m,竖向间距应为2m3m;自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顶撑顶面的立杆段长度a不应超过0.5m。,2、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结构性能支撑体系设置完善的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

23、可能破坏形式为:以水平剪刀撑设置层为反弯点的沿较弱方向的架体大波整体失稳。架体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通常情况下,架体的极限承载力由架体大波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当架体的步距过大时,立杆段的稳定承载力可能低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破坏形式和脚手架结构很相似,都是以某一水平刚度较大的支撑层做为反弯点,发生结构的大波失稳。因此,在计算方法上可以归为同一类。,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结构的破坏特点显示,剪刀撑体系及其布置决定了其对架体大波失稳的约束作用,从而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架体的极限承载力。分析表明:影响架体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立杆的纵、横向

24、间距(立杆的横截面面积所支撑架体的面积)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的布置方式和数量纵、横向水平杆的步距架体上活荷载的加载方式。,3、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立杆稳定性的计算部位: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满堂支撑架尚应计算顶层立杆段。,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4、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设计承载力确定方法和双排脚手架完全

25、相同。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上也和双排脚手架完全一致。立杆 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式中:由考虑架体整体稳定因素的换算长细比0查表或由公式:确定;,,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l0=k h 或 l0=k(h+2a)(用于满堂支撑架顶部立杆段)。其中:h立杆步距,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考虑整体稳定因素的计算长度系数,由规范查得,a 立杆自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顶撑顶面的长度,其值应不大于0.5m,当0.2ma0.5m时,承载力按线性插入确定,并取其较大值。根据以上公式,可以验算计算部位立杆的稳定性。所不同的是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在计算立杆轴力时考虑的施工荷载相对复

26、杂,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构体系在布置上和脚手架结构不同,应根据不同结构布置查得相应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和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目前对高大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研究尚少,对结构特性特别是剪刀撑的数量及布置方式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认识不足,规范尚不能很好地总结归纳出不同架体立杆考虑整体稳定因素的计算长度系数的变化规律。规范中架体的可计算范围: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0.91.3m,架体高宽比2.0,结构跨数不少于45跨。满堂支撑架:立杆间距0.41.2m,架体高宽比2.02.5,结构跨数不少于48跨。此范围基本涵盖了结构施工的常用范围。如所使用架体不满足以上条件,应采取加大架体范围或设置与建筑结构刚性

27、连接的方法。满堂脚手架尚应计算支撑工作平台的纵、横向水平杆的抗弯以及水平杆与立杆间连接扣件的抗滑移能力。,5、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设计荷载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立杆所受轴力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范中给出了常用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供施工查询。支撑架上工作平台重量应按照实际构造计算,规范中给出了常用情况的参考值。用于轻型钢结构及空间网格结构施工的满堂脚手架的均布荷载最低值为2.0 kN/m2,用于普通钢结构施工的满堂脚手架的均布荷载最低值为3.0 kN/m2。规范规定了满堂脚手架上的施工均布荷载的最低值。当架体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作业层上的荷载标准值和建筑施工

28、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一致。,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6、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构造规范中给出了常用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最大搭设高度。限制条件:1)最少跨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2)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取0.35 kN/m2 3)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0=0.35kN/m2 4)立杆间距不小于1.2m1.2m,施工荷载标准值不小于3kN/m2时,立杆上应增设防滑扣件,防滑扣件应安装牢固,且顶紧立杆与水平杆连接的扣件,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常用敞开式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其它要求,当为回填土地基时,应对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折减系数0.4;每根立

29、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原来是应)(考虑当脚手架搭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混凝土基面时,立杆下底座或垫板可 根据情况不设置。)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2m。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100mm。垫板应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200的木垫板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墙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原来是120-150mm)每搭设完6m-8m高度后 应检查(原来是10-13m)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由原来的0.5改为0.18mm),设计计算,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1 纵向、横向水平

30、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3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4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脚手架中的受弯构件,尚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的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1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2 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

31、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3 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4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去掉了内排架离墙距离的要求),横向水平杆的构造规定,小横杆计算,以48*3.5为例,排距1.05,纵距1.2,地面到女儿墙高度49m,步距1.5m作业层间距不应大于纵距1/2;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计算简图如下

32、所示:,小横杆荷载计算,恒荷载计算: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kN/m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1.200/3=0.140kN/m活荷载计算:活荷载标准值:Q=3.0001.200/3=1.200kN/m荷载的设计值:q=1.20.038+1.20.140+1.41.200=1.894kN/m 力学模型,小横杆力学模型说明,为什么不计算钢管的抗剪强度,1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2 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

33、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纵向水平杆的构造规定,荷载值计算: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050=0.040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1.0501.200/3=0.147kN活荷载标准值Q=3.0001.0501.200/3=1.260kN 大横杆荷载的设计值:P=(1.20.040+1.20.147+1.41.260)/2=0.994kN,大横杆计算简图大横杆抗弯强度计算: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M=0.08(1.20.038)1.2002+0.2670.9941.200=0.324kN.m;=0.32410

34、6/5080.0=63.762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大横杆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集中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大横杆均布荷载的最大挠度: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集中荷载标准值P=0.040+0.147+1.260=1.447kN;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最大挠度和:V=V1+V2=1.897mm;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大横杆在上的情况,扣件抗滑移的计算,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Rc 其中 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

35、计值,取8.0kN;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 用力设计值;注: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荷载设计值计算: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200=0.046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1.0501.200/2=0.220kN 活荷载标准值:Q=3.0001.0501.200/2=1.890kN 荷载的设计值:R=1.20.046+1.20.220+1.41.890=2.966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36、值的说明,计算长度系数值是反映脚手架各杆件对立杆的约束作用。本规范规定的值,采用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1964年1965年和1986年198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于1988年1989年分别进行原型脚手架整体稳定性试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其值在1.52.0之间。它综合了影响脚手架整体失稳的各种因素,当然也包含了立杆偏心受荷(初偏心e=53mm)的实际工况。这表明按轴心受压计算是可靠的、简便的。规范列出了下表以供设计者。,在一般情况下,此偏心产生的附加弯曲应力不大,为了简化计算,予以忽略。国外同类标准(如英、日、法等国)对此项偏心的影响也做了相同处理。,对立杆稳定性的说明,

37、考虑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很大的一种临时结构,设计计算一般由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故所给脚手架整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力求简单、正确、可靠。应该指出,第5.2.6条规定的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虽然在表达形式上是对单根立杆的稳定计算,但实质上是对脚手架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因为公式5.2.8中的值是根据脚手架的整体稳定试验结果确定的,地基承载力计算,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Pk=fg(5.5.1)式中:Pk 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kPa);Nk 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kN);A基础底面面积(m2);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本规范

38、第5.5.2条规定采用。5.5.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为天然地基时,应按地质勘察报告选用;当为回填土地基时,应对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折减系数0.4;(脚手架系临时结构,故本条只规定对立杆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不必进行地基变形验算。考虑到地基不均匀沉降将危及脚手架安全,因此,在第8.2.3条中规定了对脚手架沉降进行经常检测。)2 由载荷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脚手架系临时结构,故本条只规定对立杆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不必进行地基变形验算。考虑到地基不均匀沉降将危及脚手架安全,因此,在第8.2.3条中规定了对脚手架沉降进行经常检测。由于立杆基础(底座、垫板)通常置于地表面,地基承载力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下降,故立杆的地基计算应与永久建筑的地基计算有所不同。为此,对立杆地基计算作了一些特殊的规定,即采用调整系数对地基承载力予以折减,以保证脚手架安全。有条件可由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也可根据勘察报告及工程实践经验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