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初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初设.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初设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呈报单位. 11.3项目实施单位. 11.4项目建设性质. 11.5项目建设年限. 11.6项目负责人. 11.7项目区地理位置与涉及范围. 11.8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11.9投资与预算. 21.10效益. 31.11经济技术指标. 4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52.1自然概况. 52.2 社会经济状况. 8第三章 初设依据和标准. 123.1初设依据. 123.2建设标准. 12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划和总体布局. 154.1指导思想. 154.2规划原则. 154.3建设规模. 164.
2、4规划布局. 17第五章 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05.1项目区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5.2项目区用水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5.3项目区工程措施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项目主要工程设计. 266.1水利措施工程设计. 266.2农业措施工程设计. 306.3林业措施工程设计. 326.4科技措施. 34第七章 投资概算. 367.1投资估算. 367.2资金筹措方案. 36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378.1经济效益. 378.2社会效益. 378.3生态效益. 378.4经济(财务)评价. 38第九章 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计划. 459.1组织机构设置. 459.2实施
3、管理. 459.3实施计划. 47第十章 工程运行与管护. 5010.1工程管护制度. 5010.2工程管护组织. 5110.3工程管护经费. 51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5211.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5211.2完善制度,确保项目质量. 5211.3加大力度,开展施工督察. 5311.4加强宣传、强化意识. 53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名称:古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2项目呈报单位:古县人民政府1.3项目实施单位: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5项目建设年限:一年1.6项目负责人:李东平1.7项目区地理位置与涉及范围项目区位于古县县城东南方向的石
4、壁乡,距离县城10km,涉及石壁、上治、高庄3个行政村。实施区域东起石壁乡三合村,西至石壁乡贾村,南至石壁乡连庄,北与旧县镇韩村相接。1.8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1.8.1建设规模改造中低产田4300亩,其中石壁1800亩,上治1300亩,高庄1200亩。旱地改水地3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实施旱作农业1300亩,土壤改良1000亩,新建机耕路6.6km,建设农田防护林4800株。1.8.2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及其他工作措施五大类。(1)水利措施:新建提灌站3处,铺设输水管道30.57km,配套潜水泵3台、购置50KVA、100KVA、125KVA
5、变压器各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2.45km, 构筑渠系建筑物451座。(2)农业措施:实施旱作农业1300亩,改良土壤1000亩,新建机耕路6.6km。(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48亩,植树4800株。(4)科技措施:示范推广优良品种600亩,培训农民2400人次。1.9投资与预算1.9.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510.0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344.76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13.15万元,林业措施13.10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21.62 万元,管理费13.51万元,管护费3.86万元。项目申请省财政资金300万元,市财政资金15万元,县财政配套7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20万元(以物折资5
6、0.54万元,投工投劳折资69.46万元)。1.9.2分项投资(1)水利措施总投资344.76万元,占总投资67.60。新建提灌站3处,投资37.60万元;输电线路配套2.45公里,投资23.96万元;埋设输水管道30.57公里,投资253.32万元;构筑渠系建筑物451座,投资29.89万元。(2)农业措施总投资113.15万元,占总投资22.19。实施旱作农业1300亩,投资16.12万元;改良土壤1000亩,投资16.36万元;新建机耕路6.6km,投资80.67万元;(3)林业措施总投资13.10万元,占总投资2.57。营造农田防护林48亩,投资13.10万元。(4)科技推广费投资21
7、.62万元,占总投资4.24%。科技培训0.24万人次,推广良种600亩;(5)其他费用投资17.37万元;占总投资的3.41%。项目管理费13.51万元;管护费3.86万元。1.10效益(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新增土地治理面积4300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年节水15万方,新增农作物播种面积2500亩,增产小麦633.6吨,玉米543吨,小杂粮58.5吨。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67.13万元,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124.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收736元。(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吸纳农村劳动力100人,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率2个百分点,并在保障粮食
8、安全、减灾防灾、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推动区域农业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3)生态效益。项目区建成后,新增农田林网防护林面积48亩,可有效改善农业区域性小气候,增强项目区防风抗灾(主要为干热风)、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措施的运用,增加了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了土壤水肥和理化性状,充分合理地的利用了水土资源。1.11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区所有水利、道路和农田林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农产品产地环境达到无公害标准。灌溉保证率达到P=75,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0%
9、以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67.13万元,纯收入124.48万元,年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736元。内部收益率17.94%,财务净现值314万元,投资回收期5.06年(不含建设期)。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古县东南部的石壁乡,东径11218,北纬3602,距古县县城10km,涉及石壁、上治、高庄3个行政村。实施区域东起石壁乡三合村,西至石壁乡贾村,南至石壁乡连庄,北与旧县镇韩村相接。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以东北风为主,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天气寒冷。(1)降雨量:根据30年资料统计,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33
10、.6,年度分布不均,春季干旱少雨,春旱时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度较高,易形成干旱。年季分布不均衡,丰水年(2003年)为887,枯水年(1986年)为322.1,年内季节间分布极为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2%以上,其中七月份降雨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27%,且在69月份内经常出现24小时50毫米的暴雨值,降雨强度有时高达3.4毫米/分,(2)蒸发量:项目区年平均蒸发量1601.5mm,56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蒸发量的17%,年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倍。(3)温度: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1.3,比全县平均温度低0.5。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4.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8.3。0
11、的积温为4566.7,5的积温为4326.8,10的积温为3940.8。(4)无霜期:项目区无霜期为186天。(5)日照:根据气象资料统计,项目区多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051.9h,平均每天为5.6 h,日照率为47%。(6)风速:项目区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2.62m/s。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位于古县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地面覆盖多为黄土,几经风雨侵蚀,出现了残垣交错,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复杂地形,海拔一般在8401180米之间,相对高差340米,主沟道沟壑密度为3.25km/km2,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59%。地表主要覆盖物为新生界第四系中更新层, 是以风积而成的离石黄土为
12、主,这是分布最广的一种松散堆积物,其下为中生界三叠系地层:下刘家沟组,岩性一般为一 套紫红、淡紫红中一厚层状细一中粒钙质,钙铁质胶结长石石英砂岩,占绝大多数的碎屑炭类和峪组岩性简单,是一套紫红色,砖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中统二马营组,由红绿色厚层长石砂岩夹暗紫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构成。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包括碳酸盐褐土性土,山地褐土、碳酸褐土和粗骨性土,以碳酸盐性褐土分布最广,大部分分布在项目区的大卜垣、左村及其梯田田面上。土壤质地为轻粉质壤土,垂直节理发育,结构较疏松,孔隙度较大,粘粒含量较低,温陷性较大,供肥性和宜耕性较好,适合各种作物生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0.9%,土壤PH
13、值为7.8,速效磷含量5.6ppm,速效氮含量87ppm,土壤条件总体评价为缺磷少氮,不缺钾。2.1.4水资源石壁河属涧河南支一级支流,发源于古县石壁乡高城村后的牛儿岭山,河流从石壁乡的五马岭村的紫沙自然村汇入涧河南支,涧河南支从古县岳阳镇五马村汇入汾河的一级支流洪安涧河。项目区位于涧河南支的中上游支流石壁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851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49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52万立方米,重复水量200万立方米。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总耕地面积6825亩,治理面积43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3%,项目区人均耕地4.4亩。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种类为小麦和玉米,由表2-1、
14、表2-2可知,项目区近5年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年份的增加总体呈递增趋势,2009年项目区小麦平均产量为192公斤/亩,玉米平均产量为390公斤/亩,小麦投入产出比为21,玉米投入产出比31。土地治理项目完成后,预计小麦产量达到320公斤/亩,玉米产量达到420公斤/亩,项目区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在45%以上,增产潜力巨大。表2-1 项目区近5年主要农作物产量 单位:公斤/亩年份种类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192212168220192玉米340356320396390小杂粮20321772.765175表2-2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产出比 项目种类平均亩产(公斤)产值(元
15、)投入(元)亩纯收入(元)产出投入比小麦192422.4215207.421玉米39074124549631小杂粮175735245490312.1.6 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风灾、冰雹、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其中以春旱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为最大;冻害主要是春霜冻和秋霜冻;病虫害主要是小麦的蚜虫、锈病,玉米上的地老虎和矮化病。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2010年项目治理区共涉及农户643户,总人口169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劳动力946个,劳均耕地7.9亩。总之项目区劳动力资源可以满足项目实施的需求,但劳动力的科技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表2-3 2010年治理区
16、耕地类型与面积人口与劳动力 单位:人项目区户数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劳动力石壁30710601060478上治152446446284高庄184184184184总计643169016909462.2.2治理区土地利用现状2010年项目区总土地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林地面积2.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6%;牧草地面积0.1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其他用地0.3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2010年项目区土地治理面积4300亩,其中:石壁村治理面积1800亩,上治村治理面积1300亩,高庄村治理面积1200亩,如表2-4所示。图2-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17、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亩年份项目片区行政村名总土地面积总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其它用地总面积治理面积2010石壁项目区石壁33812357018002268712003100上治20551300高庄12001200总计33812682543002268712003100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间作套种、秋茬复播是提高该区域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手段。200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5万亩,复种指数135%。小麦单产与同类地区相近,玉米单产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总体评价,现有的粮食产量水平与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相比差异较大,与国内农业发达的同类型区域相比差距较
18、远。表2-5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单位:亩,kg,万kg行政村名小麦玉米小杂粮面积亩产总产面积亩产总产面积亩产总产石壁1251.0019524.39166840066.721251.0017021.27上治616.5018011.1082239032.06616.5017510.79高庄360.002007.2048038018.24360.001806.48合计2227.5057542.6929701170117.022227.5052538.54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42.61亿元,财政总收入10.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19、4244.1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古县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拥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推广队伍。县有农业局,乡有农科站,村有科技服务点。项目区现有高级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0名。同时,项目区还发展了核桃、玉米等专业协会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专家和高素质农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机电灌溉站3处,装机1台15kW,人字闸7处,现有土渠1500m,由于原建设标准低,且在使用期间缺乏必要的更新维护,导致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破坏严重,不能满足当前生产要求。2.
20、3.2 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8km,均为土路,路面坑洼不平,宽窄不一,基本无农田防护林网。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截止2009年末,项目区农业机械总动力9.8万kW,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9台,还田机1台,农业运输机械271辆。总体评价,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土壤耕作、主要农作物播种、收获等作业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2.3.4交通与电力目前项目区以309国道、牡丹景区循环公路为骨干的公路交通网已初步形成,交通较为便利。无线通讯网和有线电视转播已覆盖大部分地区。农电线路改造已全部完成,电力供应充足,现有高压线路长17km,低压线路长25km,能满足农民正常生产生活需要
21、。但机耕路普遍狭窄简陋,支离破碎,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第三章 初设依据和标准3.1初设依据(1)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晋财农发200411号;(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3)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4)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集;(5)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7)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18896;。(8)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手册;(9)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10)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11)建设项目经济
22、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1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14)山西省造林技术规程3.2建设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和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通过建设,实行农林路水电等综合措施治理,综合标准达到“道路砂石化,方田林网化,灌溉节水化,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六化”标准。把项目区着力打造成为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态优美的和谐农村示范区。3.2.1综合标准(1)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23、,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按区域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项目区川地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3.2.2水利措施建设标准(1)排灌站建设,水源有保障,综合装置效率达到部颁标准站,水泵、管道、出水口等综合配套,便民务实。(2)灌溉系统设计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保证率达到P=75,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3)实现管道输水,水利用系数达到95%。(4)渠系建筑物全部采用石料或砼结构,确保工程灌、排、交通长
24、期运行。3.2.3农业措施建设标准(1)机耕路:路面宽为4m,路面高于地面50cm,两侧设路肩,每侧路肩宽0.5m。路面为6cm厚泥结碎石。 (2) 旱作农业:参照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129-2005制定标准:作业在地表残茬覆盖量0.5kg/m2,作业深度6cm,播种后覆土深度在35cm,播种深度合格率70%。(3)土壤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3.2.4林业措施建设标准(1)防护林带沿机耕路配置主林带,每侧1行,树种为漳河柳,株距4m。(2)造林苗木胸径达到3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3)防护林网控制
25、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3.2.5科技措施建设标准(1)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农作物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2)培训。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加强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划和总体布局4.1指导思想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省、市的有关农业、农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围绕“打造三晋强市,构建和谐古县”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科学发展、生态建设、改善民生三大主题,立足农业综合开发土
26、地治理的基本任务,坚持“两个聚焦”和“两个着力”,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创新开发机制,探索土地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与现代示范农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力争农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切实提升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形成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相互映衬、相约益彰的局面,快速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古县奠定基础。4.2规划原则4.2.1节水原则项目建设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有明显的区域范围,项目区中低产田面积要集中连片,若数量较大,可连续开发;项目区水资源要有保障,开发潜力巨大,并且远离县城和工业园区及社会发展用地等,
27、确保建成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具有稳定性、长远性。4.2.2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4.2.3因地制宜原则项目区具有一定的自筹资金能力,确保多渠道投入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设,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沐浴。4.2.4公平性原则在项目选项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力争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4.3建设规模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为510万元,涉及石壁乡的石壁、上治、高庄三个行政村,土地治理面积
28、4300亩。4.3.1土地治理面积规划综合治理土地面积4300亩。其中旱地改水地3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实施旱作农业1300亩,土壤改良1000亩,新修机耕路6.6km,新建防护林网48亩。4.3.2工程规模水利措施:新建排灌站3处(石壁2处、高庄1处),配套潜水泵3台,购置50KVA、100KVA、125KVA变压器各1台,架设输电线路2.45km,铺设160钢管灌溉管道3400km, 铺设110钢管灌溉管道1200km,铺设110塑料节水灌溉管道9480km,铺设90塑料节水灌溉管道16490km。新增水浇地3000亩。农业措施:实施旱作农业(一年一作冬小麦保护性耕作)13
29、00亩,改良土壤1000亩,新修机耕路6.6km。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48亩,植树4800株。科技措施:示范推广优良品种600亩,培训农民2400人次。4.4规划布局项目区总体布局要求道路成网,灌排渠系配套,对田块、沟渠、道路、林带进行合理布置,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4.4.1提灌站布局提灌站按三个垣面分别设三处,高低压线路按提灌站合理架设。输水能力根据不同灌溉面积及相应的扬程选用不同的水泵输水。表4-1 项目区提灌站布局项目区提灌站进水池管理房石壁村211上治村000高庄村111合计322表4-2 水泵及配套设施选择位置水泵型号扬程(米)电机功率(KW)变压器(KVA)高压线路(m)低压线
30、路(m)压力管道(km)石壁250QJ100144126631001500501400200QJ501561283750400501200高庄250QJ100198139901254005020004.4.2灌排系统布局灌溉系统采用地埋管道进行灌溉,灌溉系统分干、支两级管道,干管自压力管引水,平行等高线布置,支管垂直于干管布设,间距50m,两侧灌溉。压力管道采用160钢管与110钢管,干管采用0.4Mpa110聚丙烯塑料管,支管采用0.4Mpa90聚丙烯塑料管,管道走向依区域而定。排水渠系沿机耕路两侧布设,排涝设计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表4-3 主要灌溉配
31、套措施布局项目区进水口管灌阀门池进地桥管护牌永久性公示壁石壁村503.18.52021341上治村00011430高庄村32412.071011330合计82730.57304401014.4.3道路布局道路布局遵循以下原则:道路布局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尽量利用原有道路,以节省投资和节约土地;各级道路做好连接,统一协调规划,使各级道路形成系统网络。依照以上原则,同时满足项目区机械化耕作的要求,结合田、林、沟、渠进行综合布局。田间道尽量与村庄相连接。机耕路路面宽度要求5m,硬化4m。表4-4 2010年项目区机耕路布局位置名 称长度(km)宽(m)石壁机耕路3.25上治机耕路1.75高庄机耕
32、路1.75合计-6.6-4.4.4田块布局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种植结构及耕作习惯,确定项目区典型田块为长方形,以实际地形而定。除水浇地以外,其他耕地实施旱作农业,具体措施为一年一作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包括机械收获、旋耕覆盖、免耕播种等。4.4.5防护林网布局林带沿机耕路配置,一路两沟两行树。农田防护林栽植漳河柳,株距4m。表4-5 2010年项目区农田防护林布局位置名 称株数(棵)石壁漳河柳1600上治漳河柳850高庄漳河柳2350合计-48004.4.6总体布局结合排灌系统和道路布局,项目区田块布局采用“路管沟”模式,管道布置在田块中央,每隔30m设给水栓一个,两侧灌水。项目区坡度单一,排水沟
33、沿道路布设,以便满足自流排水。表4-6 项目区规划总体布局工程类别布局内容石壁村上治村高庄村水利措施提灌站(个)201配套水泵(个)201输变电线路(公里)200.45变压器(台)201埋设管道(公里)18.5012.07渠系建筑物(座)218117116农业措施旱作农业1300改良土壤(亩)400300300机耕路(公里)3.21.71.7林业措施农田防护林(株)16002350850第五章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古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地处古县中东部的洪安涧河南支中上游支流石壁河上。涧河南支溯流而上,在石壁乡五马岭村的紫沙自然村分成两大支,主流支为旧县河,发源于永乐乡的草峪岭,另一支流
34、石壁河,发源于石壁乡的牛儿岭。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就位于石壁河流域内,涉及古县石壁乡的石壁、高庄、上治3个行政村1690人,土地总面积3.4万亩,合计22.67平方公里。由于项目区水文水资源资料欠缺,水资源条件鉴定区域按项目区所在的石壁河考虑,流域涉及石壁乡的石壁、上治、高庄、三合、贾村、左村、高城、连庄、胡洼9个行政村,总人口5400人,总土地面积107.5平方公里5.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位于涧河南支的中上游支流石壁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851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49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52万立方米,重复水量200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当频率P=50%时,为782万立方米,P=75%
35、时,为640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模数为7.9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5.2项目区用水量5.2.1项目区农业用水量项目区现有水地1300亩,2010年规划水地3000亩,农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75%,大秋作物25%,复播60%。根据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要求,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9,P=50%、P=75%保证率灌溉制度详见下表。表5-1 项目区灌溉制度及灌水率(P=50%)作物种植比例次数生育阶段灌水定额(m3/亩)灌水时间(日/月)灌水天数灌水率(秒公升/万亩)起至小麦75%1播前5016/910/10251742分蘖4326/1120/12251503拔节3226/310/4161744抽穗32
36、20/45/5161745洪浆3210/525/516174小计189103大秋作物25%1播前4024/325/821282抽雄355/66/621013灌浆358/79/72101小计1106复播60%1灭茬4312/61/7201492抽雄4322/710/820小计8640综合221.85149表5-2 项目区灌溉制度及灌水率(P=75%)作物种植比例次数生育 阶段灌水定额(m3/亩)灌水日期灌水天数灌水率(秒公升/万亩)起至小麦75%1播前5116/910/10251562分蘖5421/1120/12301563拔节3226/310/4161744抽穗3220/45/5161745灌
37、浆3210/525/516174小计201103大秋作物25%1播前5024/325/821452拔节5025/627/521453抽雄505/66/621453灌浆408/79/72116小计1906复播60%1灭茬4812/61/7201673拉大叶3010/722/7131603抽雄3029/710/8131604灌浆3022/710/813160小计13822/83/959综合281.05168综合灌溉定额综合灌溉定额是根据农作物不同种植比例进行的计算。公式:m综合=1 m1n mn式中:m综合综合灌溉定额 12n作物种植比例m1m2mn作物灌水定额 P=50%保证率为 m综合221.
38、85m3/亩P=75%保证率为 m综合=281.05m3/亩灌溉水毛用水定额:P=50%保证率为:m毛=246.5 m3/亩P=75%保证率为:m毛=312.28 m3/亩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量按50%和75%两种保证率计算,详见下表。表5-3 农业用水量比较表保证率灌溉面积(亩)灌溉定额(m3/亩)灌溉用水量(万m3)50%4300246.510675%4300312.28134.285.2.2项目区人民生活用水量乡镇所在地、农村生活及其它用水,大都建设了供水设备,当频率P=50%与75%时,均可保证供水需求,只有当P=95%时,农村部分饮水工程发生困难。据调查与测算,农村生活用水及乡镇企业总
39、需水量为11.27万立方米,其中:农村生活用水人口5400人,40公斤/人日,用水量7.88万立方米;大牲畜1655头,30公斤/头日,用水量1.81万立方米;小牲畜3617头,12公斤/头日,用水量1.58万立方米。5.2.3项目区工业企业用水量工业企业主要是砖厂、饭店及农村产品加工业,产值252万元,查临汾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古县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用水量90.3立方米/万元,用水量2.28万立方米5.2.4综合用水量以上两项合计综合需水量为:当P=50%时,为119.55万立方米;P=75%时,为147.83万立方米。5.3可供水量预测5.3.1农业灌溉工程可供水量以现有各种农业灌溉工程可提
40、供水量为基础,并将2010年规划兴建的工程设计供水量、工业企业及农村生活可供水量计入供水量。(1)现状农业灌溉工程可供水量现状农业灌溉工程可供水量当P=50%时,为54.6万立方米;P=75%时,为45.18万立方米。其中,自流灌溉工程所能引用的平均流量灌溉期间所能引用的平均流量,当P=50%时0.12立方米/秒;当P=75%时为0.09万立方米/秒,据此计算可供水量:当P=50%时为37.8万立方米;P=75%时为28.38万立方米。排灌工程可供水量当P=50%时为16.8万立方米;P=75%时为16.8万立方米。(2)规划农业灌溉工程可供水量2010年共建设排灌站工程3处,新增水地3000
41、亩。经测算,当P=50%时,可供水量为102.21万立方米;当P=75%时,可供水量为102.21万立方米。(3)农业灌溉工程可供水量以上两项合计农业灌溉工程可供水量为:当P=50%时,为156.81万立方米;当P=75%时,为147.39立方米。5.3.2乡镇企业、农业生活供水量工业企业及农村生活可供水量,按2010年底工业及乡镇企业需水量和农村生活需水量的和计算,为13.55万立方米。5.3.3综合供水量经测算,农业灌溉工程总可供水量为:当P=50%时为170.36万立方米,P=75%时为160.94万立方米。5.4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表5-4 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表水平年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缺水量水资源总量利用率201050%170.36119.55078221.8201075%160.94147.83064025.1据以上计算和分析,水资源量大于项目区可供水量,项目区可供水量大于项目区总需水量,项目水资源完全可满足项目区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需求。根据临汾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总报告河川径流可利用量统计,洪安涧河地表水平均可利用系数为0.364。按此推算,石壁河地表径流量499万立方米,地表水平均可利用系数为0.364,河川径流可利用量为181.64万立方米。即:河川径流可利用量大于需水量。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仅地表水即可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第六章 项